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溫「借景」解紅樓

孫溫「借景」解紅樓

作者 於偉力

資料圖。

中國古典園林建築深邃含蓄、曲折多變,主要通過園林空間的分隔與組合,來區分視覺上的混淆,達到柳暗花明的藝術效果。清代著名國畫大師孫溫繪製的《清·孫溫繪全本紅樓夢》畫冊,正是借鑒了園林建築中的「借景」畫法。他巧妙地利用多個事物,把《紅樓夢》里錯綜複雜的故事情節進行分割處理,完美呈現在同一個公共空間區域中。

近日,中國國家圖書館舉辦的「從《詩經》到《紅樓夢》——那些年我們讀過的經典」中國古代文學典籍展中,畫家孫溫以十分精細的筆觸再現了,《清·孫溫繪全本紅樓夢》其中的兩幅鴻篇巨製,令在場觀眾的眼睛為之一亮。

《紅樓夢》的經典性後世的評論已重三迭四,但孫溫將大觀園諸多景緻情節,以「借景」入畫的創作方式為數不多。這種「借景」畫法中,「分景」的空間處理手法最為顯著。

從現場展出《紅樓夢》的這幅畫中觀察,孫溫分別以圍牆、假山和樹木,對整幅畫分割為3個場景空間。全幅畫面形成「景中有景」「園中有園」的結構層次感,讓畫面中的故事情節達到一目了然的視覺效果。

孫溫筆墨下的這幅《紅樓夢》,不僅擅長利用「分景」來豐富畫面。畫面中更有意思的是,在3個場景空間里同時出現人物賈寶玉。這種妙趣橫生的畫法,把畫面中的人物詮釋的活靈活現。

「借景」畫法除了運用在體積較小的畫面里,還可以繪製更多的景象。比如,展出的另一幅《紅樓夢》畫,孫溫主要以假山來區分畫面里的6個情節場景。縱覽全圖,除了人物賈寶玉之外,人物林黛玉也同時出現在這幅畫上多次。因此,「借景」畫法在繪畫當中,並沒有局限性,但更適用於場景豐富、情節關聯的小說題材。

細細品味孫溫繪製的兩幅《紅樓夢》畫,不由感慨萬分。這部妙手天成的佳作,傾注著他獨有的思想感情。他不僅用筆墨展現出專業功底,還讓觀眾在感受到縷縷墨香縈繞的同時,重溫舊夢了一遍《紅樓夢》中的經典故事情節。

編輯整理:李含 王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治周末 的精彩文章:

寶馬再現傳動軸問題:傳動軸問題是召回主因
寶馬再現傳動軸問題 將自11月起召回逾8萬輛問題車
被司考改變的人生
順豐金融「帝國夢」還有多遠

TAG:法治周末 |

您可能感興趣

紅樓夢境,孫溫繪本賞析
孫溫經典作品《紅樓夢》精選欣賞
清代孫溫《紅樓夢》手繪本,這麼美的東西幸虧沒被戰爭搶走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孫溫100張紅樓夢插圖
孫溫,燃盡生命最後36年繪成最精彩紅樓夢
紅樓第一鐵粉—孫溫,36年繪成的國寶級《紅樓夢》畫冊,到底有多美?
曹雪芹寫10年、孫溫繪製36年的國寶級《紅樓夢》,此生必讀!
孫溫36年繪成的國寶級《紅樓夢》畫冊,該有多美?
孫溫36年繪成的國寶級《紅樓夢》畫冊,該有多美
美國101歲老人去世 懷抱曾孫溫馨照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