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碗一筷里,盛著人的一生

一碗一筷里,盛著人的一生

圖/來源網路

四月初,草長鶯飛,春花絢爛 。去山間踏青,經過一個村莊,正值午飯時間,一些村民聚在村頭一棵大樹下,他們或坐在地上的石頭上,或倚靠在旁邊的樹榦上,一手捧著碗,一手拿著筷子,一邊吃飯,一邊聊著家常,聊著農事。

那碗里,盛著白花花的大米飯,紅酥酥的臘肉、淡青色的白菜、圓滾滾的土豆,碗里冒著絲絲熱氣,長長的筷子在碗和嘴之間往返。吃飯的嘖嘖聲、說笑聲,四處流轉。

我看著吃飯的他們,想到,一日三餐,一碗一筷一人一生,碗筷人生,這也是人的一生啊,那碗里,裝著農時、莊稼、四季、自然,筷子夾起的,是歲月,是喜樂,是人一生的歷程,是生命的氣息。

我們每天吃飯,吃了一世。

很多年以前,看過一句清華大學教授賴建誠寫給兒子的話:吃得下飯,睡得著覺,笑得出來,就是人生三福。

那時年輕不懂,「吃得下飯」,這件每天都必做的平常的小事,算什麼幸福呢?幸福不是要轟轟烈烈嗎?幸福不是要做大事的嗎?

歲月有著不動聲色的力量。

偶爾,離家不遠,有哪家的人去世了,遠遠地聽見喇叭里放哀樂的聲音,鄰人們便會說:又有個人不想吃飯了。那時覺得有點玩笑的意思。

直到某年,家裡生病的親人,在最後的日子裡,開始飯量減少,漸漸不能進主食,然後只能喂流質食物,最終不能再進任何食物,幾天後,便離開人間。

生與死之間,只隔著不能再用一碗一筷吃飯了的距離。

美食家蔡瀾在其書《今天也要好好吃飯》里說:有時,我們吃的不是食物,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鄉愁

吃,是一種很個人化的行為。什麼東西是最好吃的?每個人感受不同。媽媽做的菜最好吃。那是小時候的記憶,那是媽媽的味道,會烙印在你腦海中一輩子。

有次和一位中年大哥在一高檔餐廳吃飯,席間,吃到一款燒牛排的特色菜,他突然說:每次吃好吃的東西,我都想起我媽做的菜饃饃,我都希望能帶我媽來吃這麼好吃的東西。他媽媽已不再人世,他說這些時眼裡有著隱隱的淚光。

有一朋友極愛美食,聽到哪裡有好吃的,就會不顧「艱難險阻」,克服「重重困難」,不惜繞山趟水,終要找過去大快朵頤。她常說:常活長吃,長吃常活 ,世間破事,統統放下,唯美食不可辜負也!

美食也有極強的地域性,你和重慶人談美食,他一定可以告訴你哪家的火鍋最正宗;你和寧波人談起蟹糊、黃泥螺,他們高興異常。和台灣人的話題,也少不了蚵仔麵線、滷肉飯。

我算不上一個十分熱衷美食的人。但我卻有一種「美食情節」。在我老家的縣城裡,有一家老字號的肥腸粉,隱藏在一個偏僻的巷子里,房子沒有裝修,地面還是當年的土質地面,有點坑窪,桌子上的漆面也脫落得斑斑駁駁。每次我去,都會對老闆說:來二兩粗粉,再加一份肥腸。他家的米粉,白白粗粗的,在滾開的骨頭高湯里打個滾,燙好的半透明軟軟的米粉中,加入紅艷艷的熟油辣椒、鋪上一圈圈燉得軟爛的肥腸,撒上數粒蔥花、碎芹菜,光看已是誘人,用筷子撈一夾米粉到嘴裡,香味瞬間霸佔整個口腔,再喝一口湯,喝進口,從口到喉入腸到胃,最後入心,讓人上癮。這些年,走過不少對方,吃過不少米粉,但還是覺得老家巷子里的米粉最好吃。這是記憶里的味道,故鄉的味道。

終於懂得,生活平平淡淡,平平安安,能夠每天吃飯,已是最大的幸福。

美食不可辜負,平凡的一日三餐不可馬虎。

歲月綿長,日子起落,好好吃飯,好好活著。

平常日子,溫暖相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不吃蔥黨勿點
對不起,今夏我要靠off shoulder甩你幾條街了!
成年後最好的誇讚是天真
回憶,那是多麼的幸福
廣東民間小吃之廣州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