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貶謫之我見 蘇磊

貶謫之我見 蘇磊

蘇磊:1988年4月生於黑龍江省大慶市。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碩士。現供職大慶市湖濱學校。2013年《中國校外教育》發表《〈說文·手部〉形聲字聲符表意考釋》、2014年《新校園》發表《讓教育走進學生心靈》、2016年《大慶教育研究》發表《中考總複習之詩詞鑒賞》。

蘇磊貶謫之我見【一】人生態度

記得蘇軾總結自己的一生時,調侃道「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對他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個多才的男人一生的仕途與一個詞「結緣」,這個詞是「貶謫」。貶謫是特定歷史背景下的政治產物,被貶謫的人不僅要經受身體上的種種折磨,更要忍受精神上的恥辱,也正因為這樣便衍生出了與之相關的文化現象——貶謫文學。

留心觀察的話不難發現,許多掛在嘴邊的詩句和文章都與貶謫密切相關。辛棄疾被貶閑居江西時寫過「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李白被貶出長安時說過「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蘇軾被貶黃州時說「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韓愈被貶途中說過「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細細品味,字裡行間無不透露著文人們不同的處世之道和面對貶謫的不同態度。

向來知道「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道理,可總有這樣一些人,面對宦海沉浮,命運已行到水窮處,卻沒有選擇一味的哀怨世事、慨嘆命運,而是如一股清流為我們注入了積極地人生態度,用流淌在筆端的語言文字告訴我們窮達皆可濟世,謫遷亦能超脫。

【二】

家國情懷

從汨羅江畔眉頭緊鎖的屈原到而立之年「渾欲不勝簪」的杜甫再到「夢回吹角連營」的辛棄疾,縱使政治生命坎坷,仕途多舛,他們的文字始終關懷著那個時代國家與人民的苦難,把自己生命價值的實現與時代使命和國家命運聯繫起來,用積極的人生態度生動的詮釋了那份家國情懷的分量。

司馬遷筆下盛讚「竭忠盡智,以事其君」的屈原,最後卻落得「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結局,遂有《離騷》,全文激蕩著一股「忠怨」之氣,然並非對自己政治不得意的一己之憤,而是對君王乃至整個國家前途命運的憂慮,即使無法喚醒昏庸的君王,即使無法振興理想的國邦,他也並未「去國遠逝」,而是堅持「獨立不遷」。於是當他的身體和精神均被徹底「流放」後,他選擇將自己深沉的家國情懷都付諸濤濤汨羅江水,用縱身一跳的瀟洒將中國士子的執著與骨氣演繹到極致。

無邊無際的落葉,長江水滾滾而過,一個孤獨的身影低沉的吟唱「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雙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聲聲錐心,字字泣血。這個傾其一生努力施展抱負實現家國理想,卻遭逢貶謫鬱郁不得志的儒生,於字裡行間流露出的仕途不順、老病纏身、淪落天涯的深沉苦痛和憂思無不讓我們悲傷慨嘆。即使如此,他仍力透紙背地寫下「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寫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寫下「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他於饑寒交迫中心繫天下悲憫蒼生的家國情懷另我們為之仰視敬慕。我常願意在他營造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的大氣景象中體會「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這生而為人的渺小,去感受他無力實現抱負的苦痛和無奈,是他讓我又一次相信「窮亦可兼濟天下」。時光流轉,我們叫他「詩聖」,我們叫他「老杜」。

猶記得,在一個燥熱的夜晚讀「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時眼前、耳邊、鼻畔撲面而來的感動。也無法忘記自己當年奮戰在題海中偶然看到「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時帶給我的振奮和鬥志。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都出自他被貶謫閑居期間,可他又不止於詩詞中抒情詠懷,更勇於在殘酷的沙場親歷死亡,衛國殺敵,即使遭受排擠和誤解,即使被貶謫而無法實現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理想,仍於夢中挑燈看劍,回看吹角連營,伴隨孤燈和濁酒,不甘的沉吟「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他,不忘初衷、不負初心,將深沉的家國情懷隨時間的流逝沉澱在骨子裡升華成一種至死不渝的信仰。是他讓我們知道,有一種豪放,叫作辛棄疾。

【三】

自我超越

面對貶謫和仕途失意,隨之而來的便是自我價值的缺失,為了重塑精神家園,士子們有的選擇寄情山水,于山水之間領悟生命、安放靈魂;有的選擇皈依佛道,在曾經的生活宕開一筆,用新的體悟構建生命的真諦;也有的選擇歸隱田園,消解哀愁的同時尋找新的生活情趣。總之,他們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懂得如何坦然的面對失意和貶謫,在自我堅守與超越的過程中尋找新的生命平衡。

這一複雜多樣的文人群體中,我特別想聊一聊的是蘇軾,也許正應了那句「國家不幸詩家幸」,一生仕途不順,不斷遭遇貶謫的經歷為東坡的文學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營養。我們常吟誦著「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慨嘆他讓豪放詞別開生面,殊不知,我們的大才子蘇東坡也曾迷茫過痛苦過,他也曾由衷的感嘆「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是夢」,也曾說「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悲涼」。

然而東坡最大的人格魅力就在於他懂得如何自適,初貶至黃州,這座在別人眼中山環水繞的圍城,到了東坡筆下卻有了「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的體會;被貶謫到黃州的夜晚,面對常常引起旅人思鄉、徵人思歸的月亮,他看到的是孤獨背後的美麗,他說「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被貶至遠在天涯的瓊州,在別人眼中無異於永遠的與家鄉和親朋分離,可能連天子都覺得這次一定會讓他徹底絕望,可他仍隨遇而安,平靜的對自己的弟弟說「莫嫌瓊雷隔雲海,聖恩尚許遙相望」。

元豐五年,他外出遇雨,未帶雨具,其他人忙著躲雨及其狼狽的時候,他卻泰然處之邊走邊說「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是何等瀟洒從容,正應了自己詞中那句「此心安處是吾鄉」。因為內心澄澈安靜,所以外界的風霜雨雪都不足以影響他出行的雅興,縱使雨中行走,亦別有一番情趣。同年,他游蘄水清泉寺,看到潺潺溪水,也許李白會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也許李煜會說「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許李清照會說「花自飄零水自流」;也許元好問會說「人生長恨水常東」?

素日里蘇軾可能會說「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也可能會說「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還可能會說「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而這次他微笑著說「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也許正是經歷了宦海浮沉的反覆洗禮,成就了他如潺潺溪水一般清澈透明,達觀超脫的境界。

三次政治生涯的大起大落,看似是他人生的低谷,實際上在真正意義上磨鍊了他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的人生態度。他既執著於自我人生又能超然物外;他堅定、樂觀、曠達又能不斷地超越自我;他能在逆境中滋長出旺盛的創造力,亦能於簡陋的生活開拓新的情趣。或許是在某個寂靜的夜晚,或許在某處幽深的山林小溪畔,他忽然領悟自己往日以儒家思想支撐下渴望實現的抱負帶來的大多是遺憾。於是他豁然開朗了,於是留給我們的那種「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與氣魄漸漸淡去,多了些「杖藜徐步轉斜陽」的淡泊與恬靜,多了些「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從容與超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文閱讀與寫作 的精彩文章:

TAG:美文閱讀與寫作 |

您可能感興趣

此人能預言關羽之死,孫權比之為東方朔,卻因耿直屢被貶謫
晚年李白最清麗的七絕思鄉唐詩,28字寫貶謫之苦更寫思鄉之痛
林則徐被貶謫千里之外,留下一首詩,不失英雄本色
蘇軾:才同李白奈何幾遭貶謫,志比周瑜可嘆功業未成
康熙貶謫胤禛,胤禛怒罵康熙老糊塗,鄔思道幾句話讓胤禛轉怒為喜
此人不是好官,連遭康熙貶謫,可百姓擁戴他,生前就為他建祠堂
此人是皇帝長子,為何屢遭打擊貶謫,死後還受碎屍之刑
范仲淹正直清廉,得罪北宋權貴門閥集團,宋仁宗再度貶謫范仲淹
康熙貶謫四子胤禛,後者怒罵親爹老糊塗了,後卻明白康熙良苦用心
清末民族英雄林則徐,義無反顧地虎門銷煙卻橫遭貶謫
宋遼金|黃庭堅《贈張大同卷》被認為是黃貶謫時期的傑作
王昌齡在貶謫途中遇見流浪藝人,這首詩渾融含蓄,直扣人心
宋太祖與趙普:從親密無間到貶謫他鄉
此人犯多大罪,被貶謫到海南,朱元璋還不放過他,賜毒酒殺他
貶謫半生蘇東坡,阿Q死後望未庄
沒有從諫如流的氛圍,也就沒有范仲淹因諫數次被貶謫的故事
文官們說此人家中狗頭上長龍角,從那以後他就不停的被貶謫
在位當思失勢日:古代貶謫官員的凄涼,宰相章惇竟租不到房子
蘇軾一生悲劇,不是三次貶謫,而是三次婚戀
范仲淹的「三光」經歷:不畏權勢三次被貶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