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第856期 | 真太極——太極入門法(福利贈送4本太極入門電子版圖羽)

第856期 | 真太極——太極入門法(福利贈送4本太極入門電子版圖羽)

太極拳經典拳論及論文推薦太極拳論說腰為主宰,主宰是要有主動性;有控制能力的。不能是被動的作為支點或軸,這點很多拳友不很明白。所以我不太主張用放鬆這個詞,鬆開應該比較好,全身由腰控制使至鬆開,這樣一定會嘗試到觸之而靈動的感受,這實際是入太極之徑,懂勁之門。

章魚無骨,八爪卻能無微不至,力大無窮。顯然可以說明力量來之高度的控制力,而不是支撐或槓桿力。三寸嫩芽是指你通過全身挺在腰上的運動,漸漸會發現形成一個能指揮全身的靈動的一段,位於命門下。若真能如此,內家拳有望了。

腰的感覺是此段腰間將全身拎空之感,時時不能丟失。練拳不論弓腿坐腿都不能坐實。腿坐實就是腰泄勁的表現,設想此時安有靈動之趣?腰挺時應該是靈動的挺,不求挺實之挺。牙緊應是此病。

楊老先生早年的照片,尚在練功階段,非常可貴,因為一般拳家不會將尚未成功的照片資料公開,但其中的練拳痕迹反而明顯。看此楊老照片,身形挺拔,要旨是在挺拔中漸漸鬆開才是功夫,決不能去嘗試縮小的去松,再看楊老挺腰如沙場將軍態,這些都是初練者必須注意的。氣聚於頂是一病,表現為下僵上滿與輕靈相反。

縱之於膝是在蓄勢之後放勁之時膝在腰的指揮下的一種配合。決不是以膝之踨來指揮腰之發。

切 記!腰不拎是不可能松胯的,腰拎起時,胯之下松沉,才能使腰胯之間鬆開而不使腰受牽制而失中正。挺腰一定是先向前,有成後拎腰,如楊老照片。

向後鼓外面說 得很多,不知依據是什麼,我認為是錯的,並且誤了許多人。真腰未生之前,及已生之後是已生而力不充之時,還不能完全靠此腰使全身通透,需要用挺掌和坐腕相 助使全身鬆開。而當腰力已充就必須將掌鬆開,若不能也是一病。真腰生成初在命門下一段,此時命門之下與整個腰是直的,不受胯之牽制,真腰生起當威力更大, 自覺如沙場上將,對敵如入草稿之兵甚對。,若腰力已充可不挺掌,但腰力充也甚難,望不要自己輕許。一般練太極拳容易將松與軟相混,筋骨拉開才能使內部鬆開 和流動,而在軟的狀態也是不流通的,且泄軟的狀態是不能練成知覺反應。挺腰先在命門處一截。松是在勁力拉開的狀態下,使裡面通透的狀態,所以是決不矛盾 的。

裡面有不通透處,通過挺腰和拎腰使他漸漸通透。所以松是拎松不是放鬆。練拳時腳趾冰冷是體質寒性的緣故,身上寒氣甚重,練拳時就會有此現象,有的是腳 冷,有的是手冷各有不同,你必須停食冷飲、大閘蟹等寒物。練拳量要增大,必須大汗。肩、胸口等處僵勁明顯,要把這些僵勁通過腰把他拎松,使裡面先有鬆動 感,漸漸會完全化開,只要全身化開,方能談整勁和周身一家。

沾是引,是方法;粘是帶動,是內勁。過去我們練拳老師就要求禁食寒物及煙酒。腰力充沛是物止境 的,至少渾身無處不在腰的照顧中和指揮中,且能不費力,不著意。

心一動渾身上下包括極細微處無不自然而動,不知手之所舞,足之所蹈。拎腰只求能將全身拎 松,不要管這麼多,上下一線是練成真腰一段後漸漸長成的,不是能擺成的。練拳早期一定要戶外進行,樁要低一點,要有運動量,功夫是不能打折的。

練拳時間長 短都是要自然,不要強求,早期亂劃會較快,有些意境身體跟不上會較慢,身心純熟後會快些。各人境界不同不必強求。在腰能做主宰的前提下盡量要低一些。

練拳 的過程是強度和均勻互進的過程,當腰能將全身拎空成均勻後,再放低架子打破均勻再練均勻,要漸漸而至。唯不可降低要求以求架低,也不可尖襠一定要開胯圓 襠。站樁和練拳一樣要挺腰,開胯圓襠,拎松全身,純熟後再在運動中鍛煉不丟失就是拳架,唯站樁是催長功力的一種好方法。

"五趾抓地,氣通湧泉",這還是腰不能做主宰的表現,當你練之腳如生在腰上時會如腰在空中而立兩腳微踏於地。練完一套拳呼吸應該更加深長,喘氣應該不會。

練拳速度快慢按程度不同而不同,應順其自然。轉換是指一切的變換,摺疊是方法。後天呼吸在於鼻,應該深長,但同時口要放鬆,因為蓄髮之間鼻之息不足以吐納 必借於口,不然易結氣於胸。可明白儒家浩然之氣而入門更好。最好是明白佛法本意後返觀太極之理則更好,但佛法無明理之人指路極易錯路。

實際上太極拳之開合 不能從某一處練起,必須全身一開合,功夫練到細微處,渾身上下處處都開合,若無開合處必是僵勁未化。挺腰時要有空靈之意,盡量不要挺死,多用精神少用骨肉。 周身一家一定要如液體狀決不是軟布一塊狀。

我練拳是從師門24樁入門。每次站樁若高樁應該30分鐘以上,若低樁就要到支持不住為止。每天至少3次。憋氣不 對,憋氣就是在胸口,這時應該是腹式呼吸,不是屏氣。

站樁時要穿平底布鞋,不要穿有跟之皮鞋,挺腰,兩腿要掛在腰上,不要全身放鬆下沉。要找如踏空中的感 覺。是圓襠不是撐襠腰能靈動已經脫離了脊椎的骨肉範圍,以後應該體會他一呼一息一吞一吐(不是流動)能帶動全身吞吐蓄髮,一轉一化無不是他主宰,假以時間 一定會練成知己的功夫,知人的功夫就必須明太極的哲學之理,並有所相應才能練得。不過知己的功夫是第一關。

以心行氣是要用心不用識,識是以思想分別為體,心是遇境直接生起, 此點我認為是能否在太極上登堂入室的關鍵。可是不太易懂。拎起腰脊是以腰拎起全身的狀態,並非拎腰一段之意。蓄勁時順時針轉,發勁時逆時針轉。

腰與丹田是 主宰和賓輔的關係,有腰無丹田難得大用,有丹田無腰如三歲童兒舞大鎚,且腰成如鼎火,是練精化氣的成因,然後知直養而丹田自會有成。要先練腰,有腰以後丹 田之氣方能入骨,無腰的丹田滿則易泄,難以升華。

斂氣入骨和佛家白骨觀不同,實際上斂氣於骨並非真的斂在物質的骨頭裡,實際上就是提起精神,接勁時用心 (不是腦識思想)聽的狀態,以求將身運化成精神的一部分。

佛家白骨觀是為欲重之眾生而起一方便觀想,是斷習氣之良藥,不是世間法可比較。神氣為主就可以說 是內家拳了,實際上和什麼動作是沒有太大關係的,所以練陳式當然可以這樣練,若按我說的那樣去站樁,什麼樁都是可以的,不過我還是建議站中低樁。

蓄勁時順 轉,發勁時逆轉這在腰能指揮全身後必須的一個鍛煉內容,實際上中間還有一個S調頭,使蓄勁時順轉鼓盪而開,至對方落空時我勁方為蓄成。S調頭後逆轉神氣相 會而合。能合之勁成倍於不合之勁。

功夫成後,此過程漸漸淡化,終歸無形。但無形之中一樣也不缺。就是至一觸而發也不出此。定步推手決不是打輪,綳、捋、 擠、按要認真,此四處是最難保持在太極的原理下完成的。此關一過自然能應付散推,要記住千變萬化都是從規矩中化來的,不是學來的,但規矩一定要明師教,規 矩一錯,背道而馳。

拳架所練成的習慣在推手及散手中實踐,不自在處,問題必在拳架,這要過來人常在身邊指點。力由脊發,實際上是由能指揮全身的中線,此線 是借脊集氣而成,成後自然能拎空全身,主宰全身。兩腿是被中線(腰)拎著,不是身體放在腳上,勁是由腳升起不是從腳撐起。

平時練拳千萬不要坐死在腿腳上, 一借地,就腰不作主宰了。但腰拎又不能將身體拎硬,要像在游泳時,兩腳不能踏實,腰自然控制全身。久久自然腰為主宰,人也有騰挪之意。 自然步隨身換,心動而身不靈,必是腰的能力未充。但腰力又決不是腰的力量,時指腰對全身的控制力。實在太難口述,先理解試試,希望不要弄錯。

這個對了,就 有希望了。不然練個十年還不如練三年摔交或拳擊。真正內家入門,一日千里,懶懶的練也比別的方法努力的練要快,這才叫好的方法,不然內家好在哪裡?得此坐 著和空中都能發力自如無有疑惑了。

打人能跋根這在實力懸殊的狀態下,有很多人會表現出來,但是否是和神氣一動,彼如彈丸而出,是質的區別還是量的區別?若 是量的差別那你離內家不遠;若雖能將人跋根擊出,但仍很吃力,胸口若憋不暢,渾身力量不通透,那最多是撞擊勁,離內家拳尚遠。

我的前輩師長有一句話:太極借天不借地,借地始終藝不高。腰是向前微挺而拎起,不是後凸。 拎腰只能是命門之下一段約一寸,拎至渾身輕靈狀,過分就反而身體變硬。中氣不能提上檀中穴。對的感覺是如人可踏於空中,身形自在,肢體如白雲,心意如秋 風,心動身自隨。不應是頭重腳輕而失控狀。

實際上太極拳發人用跋根兩字很不妥,應該是在擎;引之中對方已經落空,發放之時哪裡還有根可拔?若對方未起根而 要硬打,已犯頂抗之病。練拳先要體會人我天地為一體的狀態,這樣慢慢會體會到人與萬物相容而 輕,但騰起之中自然有沉厚之意,不是先下鑽再彈起的狀態。這就是借天不借地的開始。

S調頭之事,應該是練至腰為主宰,命門之下一段能擎起全身後,練習神氣調度的方法,可能必須口傳方妥,說出來要搞錯的。且有了S就是有了8字調頭,沒有兩 種,千萬練拳不要複雜化。如未到腰為主宰的地步,S調頭只是扭腰而已,當然也可練,只是沒有實質作用熏陶而已。普通的可說是對方落空時,就是我調頭處。練 拳必須以腰為主宰,其他都是工具而已。

四正手必須按規矩合起來練,實際上綳、捋、擠、按四手是在四正之中清清楚楚的,哪像外面的打圈?真是哭笑不得!不過 電視上教拳的也常是錯的,最好請一個正統的老師教一下四正手,這個還是很重要的。身體的感覺各不一樣,完全不理也是不可能的,但一去追逐就會走上歧途,最 好的方法是注意根本的原則,了知一切覺受都是過程,不要有稀奇感,也不要追逐體味。這樣就比較好一點。

免費電子版獲得方法

關注太極養生堂後

在公眾號里按要求回復!

《太極拳入門初步》回復「入門初步」

《太極拳入門》回復「太極拳入門」

《陳式太極拳入門》松田隆智著回復「陳式入門」

《陳式太極拳入門》馮志強著 回復「馮入門」

《太極拳理傳真》回復「拳理傳真」

如果 還想獲得更多下載,

請關注太極關注堂後直接回復「下載」

如果 你想獲取正版圖書,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太極拳的五種練法!練一遍有一遍的收穫;練一萬遍有一萬遍的感覺

TAG:太極 |

您可能感興趣

寶璣終極入門款7147
少女2018入門法則
入門也要14核!創維55M7 55英寸智能電視特賣中
5分鐘攝影入門
驍龍845被玩壞節奏:小米8配置/售價全曝光 入門版必火
古董勞力士入門,水鬼5513
《輻射76》新手入門攻略
入門級滑鼠推薦(2)
0-2歲入門級經典中英文繪本推薦
吉利博越入門版車型摺合8折優惠 最高可達2萬元
古董勞力士入門,水鬼5513啊
羅技G304:值得618入手的入門級無線遊戲神鼠體驗
第375期:入門級工作站/繪圖PC
廣告學入門(中) #1641
別克君越新增入門28T精英型 售價22.98萬元
15寸入門遊戲筆記本當中,吾空Z15-8U算是細節最到位
數碼年貨:微星GL62M遊戲本,970的入門級超極本!
法華玄義 |(231)示入門觀,先示入處
華為P30渲染照全家福 入門版也有三攝
圖靈架構入門級選擇,GTX1650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