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2017四個高考狀元為什麼會有這些習慣?
逝水有痕
2017-06-2720:24
由四個高考狀元(雙雙同時獲得第一)的不同習慣想到的
據瀟湘晨報報道:今年湖南的高考狀元分別是會同縣一中的劉天寒、雙峰一中的李嘯宇、常德市澧縣一中的畢業生王益朋平、瀏陽市第一中學的雷詠荃。
其中,會同一中的劉天寒喜歡籃球和廚藝。高考時,每天回家第一件事,是看NBA總決賽賽果……高考那幾天一考完就回來看NBA總決賽的比賽結果。他是森林狼隊球員唐斯的粉絲,「希望森林狼能進季後賽,不然總是只能看其他球隊的表演。高考時,比想像中平靜,晚上不到11點就睡著了,「好像沒有包袱的樣子。」這個孩子跟他爸爸特別玩得來,就像是朋友。
李嘯宇
雙峰一中的李嘯宇,高考放榜日選擇在廣東中山,陪伴在那裡經商的父母。喜歡打籃球、長跑。高三後半段,有同學看見他下晚自習後在操場上跑圈。從小到大沒有參加過任何培訓班,也沒有學習過奧數和英語,在他看來,學習上只要能緊跟著老師的節奏,完全不用給自己增加額外的負擔。雖然學的是 理科,卻擅長背古文。
王益朋
常德市澧縣一中的畢業生王益朋平時喜歡吹口琴,彈吉他,有時間也會去打乒乓球。
雷詠荃
瀏陽市第一中學的雷詠荃在平時的生活中,除了看電影,還有一個「愛好」——寫信。「把自己的心情寫下來,再寄給朋友,有些寄出去了,有些並沒有。」而這個過程,多數時間是和朋友吐槽身邊的事情。事實上,「我沒有什麼比較具體的偶像,激勵我的就是想成為的那個自己。」雷詠荃說。
要說這些狀元們的習慣都是很好的生活習慣。
比如,劉天寒、李嘯宇的喜歡打籃球、跑步,王益朋的打乒乓球等。一個人能夠養成這些習慣很值得我們慶幸。為什麼?因為我們要培養自己的這些習慣,首先得有一種精神的動力,需要有一種毅力的支撐。我們必須想到自己若要堅持這種生活並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把這種生活當作是一種享受。在運動過程中,我們可以擺脫課堂的那種純文化的學習壓力,擺脫那種百問必答的思考模式。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思考問題。這些習慣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能使身心具爽。特別是通過運動,身體必然越加強健。有了好的身體素質,讀起書來,自然就輕鬆了,效果不好才怪。
再說,李宇朋從小到大沒有參加過任何培訓班,也沒有學習過奧數和英語。這是他父母的抉擇也是他本人的主張。這是一種不隨大流的逆向思維習慣。要具備這樣的思考習慣也不容易。因為今天的我們,大多數都喜歡隨大流,都喜歡追風趕時髦。特別是,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一個個競相攀比,恨不能孩子生下地來就會四書五經的內容。紛紛把孩子送到各種培訓機構踐行早教。其實,今天流行的大多數早教機構對孩子實施早教(指的是幼教小學化的內容)都無異於殺雞取卵,都無異於是對孩子智力的無形傷害。記得,我的孩子上學時,就蠻有信心地到書店給他買了一冊小學一年級的奧數讀本。興沖沖跑回家,滿以為作為一個從師範數學班走出來,又經歷過小學和中學數學教學的老師,是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華,很好地培養教育孩子了。然而,事情並非簡單。當我把全冊讀完以後,連我自己都難讀懂一二,至今仍感羞愧。如此,我對數學無比敬畏;對孩子的數學學習及其它各科學習,不敢作出任何高要求。我對孩子的學習要求是:只要學校老師說一聲「孩子讀書認真」即可。即便是孩子七個科目打八個零分,我也沒的說。我的感慨是:奧數非一般孩子所學也!在此,我希望那些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像李宇朋的父母一樣,多點逆向思考,少點跟風吃醋。給孩子留下足夠的自然成長空間。
還有劉天寒的學廚藝、看NBA總決賽、王益朋的吹口琴、彈吉他、李嘯宇的背古詩和雷詠荃的看電影、寫信。這些習慣除了染上不良癖好,都是值得提倡的。同學們能有這些習慣,說明同學們對生活無比熱愛,愛好廣泛,信心百倍。其實,這些習慣也讓我們的同學從中獲益匪淺。首先,具備這些習慣可以讓我們的積極思維能得到更廣泛的拓展,豐富我們的生活內涵,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二是可以激發起我們更為強烈的生活慾望,產生學習創造的生活衝動。三是通過這些活動,可以讓我們的同學具備各種文化藝術基礎並形成一定的表現能力。四是可以讓我們從中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幸福感。我們又何樂而不為?
再有,劉天寒的高考時比想像中平靜,晚上不到11點就睡著了,「好像沒有包袱的樣子。」這是一個面對嚴格考試的良好習慣。我們的同學如能具備這種習慣,則對我們的考試會有極大的幫助。我們便可以在考試的全過程中做到養精蓄銳,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以致應用自如,考出真實而理想的成績來,成就最美的自我。
總之,一個人如果具備了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們的人生就成功了一半。這些高考狀元的某些良好習慣的確為他們的高考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給未來的高考追夢人提供了有益啟示。在此,我將其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喜歡。


※中國在科技領域到底有哪些世界強項?
※既可彰顯傳統文化,又讓語文教育譜新篇,這文本能行嗎?
※管理不到位,育人目標不規範統一,幼教去「小學化」決不可能!
※李明新教授提醒家長:放下功利、世俗和面子,贏回孩子的健康成長
※千萬小心:幼兒學游泳,有可能導致「干型溺死」!
TAG:逝水有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