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西部特色小鎮怎麼搞?四川實踐放大招

中西部特色小鎮怎麼搞?四川實踐放大招

特色小鎮建設,關鍵是要以新理念、新要求為指導,科學樹立小城鎮發展的正確導向,創新建設管理方法,保護和培育小城鎮特色「基因」。

四川小鎮「基因」是什麼?

生態

正如國家地理所寫的那樣,四川,是中國地理的微縮版,「天下山水在於蜀」。

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等不同的地貌類型賦予了四川小鎮不同的氣質,散落在巴山蜀水之間的四川小鎮,猶如丹青長卷,無處不具詩情,處處皆可入畫。

文化

四川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古蜀文化、三國文化、紅色文化、民族文化、鄉土民俗豐富多彩,造就了大量的歷史文化多彩、民族風情鮮明的四川小鎮,四川古鎮群落達數千個,現存有一定價值的仍有100多個,居全國第一。

宜居生活

與忙碌、快節奏的大城市相區別,四川小鎮獨特的天府慢生活賦予了他別樣的魅力,幽默的方言、獨特的茶館、地道的川派美食、驚艷的傳統技藝、豐富的民俗節慶都在小鎮里得到了原生態的保護,小鎮就是一座座文化與生活的博物館。

如何保護四川小鎮基因?

四川特色小鎮「114」模式

四川特色小鎮的培育創建背景與東部沿海省份有較大區別,如何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四川小城鎮生態、文態、業態、形態等優勢,避免貪大求洋、避免過度工業化、避免盲目照搬大城市模式,探索綠色發展、特色鮮明的特色小鎮「四川模式」,我們專題研究制定了四川特色小鎮評分標準和指標體系,初步形成了「一個前提、一個目標、四種模式」的「114」模式。

一個前提:

堅持「小而美」,保護小鎮「基因」

「小而美」是小鎮與城市區別的最主要特質,發展特色小鎮,不是為了盲目做大城鎮人口用地規模,不是為了建設城市新區或房地產開發,更不是發展遍地開花的工業園區。德國約70%的城鎮人口生活在2000~10000人的小城鎮里,小城鎮如果丟掉了「小而美」的宜居環境,就失去了發展最寶貴的資源。

在四川特色小鎮的評選和培育中,明確提出應以堅持「小而美」、保護小鎮「基因」為前提,制定了嚴格的「紅線」,在評選中對存在盲目貪大求全、過度房地產開發、小鎮形態和格局破壞嚴重、只見園區不見宜居環境的申報鎮均一票否決

一個目標:

聚焦特色發展,培育特色優勢

四川特色小鎮是「百鎮建設行動」成果基礎上深化拓展的全新階段。自2013年起,四川啟動了「百鎮建設行動」,連續三年,每年選取100個小城鎮重點培育,通過三年多努力,300個試點鎮承載能力顯著增強。

四川省住建廳牽頭擬定的《關於深化拓展「百鎮建設行動」、培育創建特色鎮的意見》,明確提出在「百鎮建設行動」的成果基礎上,培育創建一批特色鎮。

在特色小鎮評選工作中,專題研究了評分表和打分辦法,將是否聚焦和培育特色、能否實現小城鎮跨越發展作為核心目標。

一是要求特色培育有基礎,特色小鎮之「特」,不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評選中明確要求各鎮大力尋找和保護小鎮特色之「根」,避免生搬硬造概念,切忌「為特色而特色」;

二是要求特色定位準確,應能夠充分彰顯小鎮在文化、生態、產業等方面特色,形成發展的內生優勢,釋放發展動能,主動融入區域經濟網路;

三是要求培育思路現實可行,應圍繞特色形成明確的發展思路和項目儲備,主動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小鎮建設,培育工作具有可操作性。

模式一:

將小鎮業態做到極致

培育一批「世界級」小鎮

產業是特色小鎮培育創建的重要內容,但特色小鎮的產業發展,絕非像城市一樣大規模建設工業園區,追求產值、追求規模,做全產業鏈條,小城鎮發展也不應走上工業園區遍地開花、鄉鎮企業村村點火的老路。

小城鎮產業發展,核心在於立足於本地優勢和特色,在某個細分領域牢牢佔據市場份額,優勢在於「特」、關鍵在於「精」。

通過在細分領域中構建大產業,在錯位發展中形成大格局,四川特色小鎮中形成了一批「世界級」小鎮雛形,在產業的某一個細分領域,牢牢掌握住市場話語權,逐漸向世界發出屬於四川的「小鎮聲音」

典型案例

仲權彩燈小鎮

以燈為禮,參與國際區域交往

全國燈會看自貢,自貢燈業在仲權。

自貢彩燈文化源遠流長,被譽為「天下第一燈」的自貢國際恐龍燈會已舉辦23屆,自貢佔據國內彩燈市場80%以上,其中近半企業分布在仲權這個小鎮上,形成了以上市公司海天文化為龍頭的燈企集群,彩燈產業從業人員8000餘人。

同時,仲權以特色產業主動參與國際、區域交往。小鎮搭上國際燈會的快車,主動參加國內外500餘個城市舉辦的彩燈文化交流展,並提出「以燈為禮」,將「燈展」作為文化交流手段,響應「一帶一路」戰略,參與了國家和地區間文化經濟交流合作。

典型案例

金山科創小鎮

小鎮上的軍民融合研發高地

德陽市金山鎮是全省唯一的軍民融合示範基地,擁有軍民融合企業61家,在細分行業內,有著領先的研發與轉化能力。

小鎮擁有2個院士工作站、2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1家高新技術企業、700多項國家專利;同時,北京大學數字研究院西南分院、清華大學5G專網通信研究中心、電子科技大學智能機器人研究院等一大批科研創新平台紛紛入駐小鎮。

典型案例

龍台檸檬小鎮

小鎮走出的世界檸檬巨頭

資陽市龍台鎮是「中國檸檬發源地」、「中國檸檬第一鎮」,有「中國檸檬之鄉」美譽。1929年,檸檬在這個小鎮上從無到有,成為今天在世界佔有重要地位的檸檬原產地小鎮,僅僅用了不到一百年。

龍台這個小鎮是中國檸檬的產業中樞和標準制定者,制訂了《檸檬》國家標準,是全國唯一以檸檬為主栽品種的出口示範區,全鎮檸檬種植面積達2.6萬畝,其中出口備案基地2萬畝,具備出口資質的檸檬外貿企業近20家,出口國家達到28個。

每年約50萬噸,佔全國總量80%的檸檬鮮果在龍台這個小鎮上集中並銷往全國和出口海外,其中出口量達20萬噸,總銷售額30億元。

典型案例

城廂國際商貿小鎮

蓉歐鐵路起點,小鎮自貿區

成都市城廂鎮是「中歐班列—蓉歐快鐵」始發地,擁有四川省唯一的鐵路保稅物流中心,圍繞國際中轉、配送採購、轉口貿易等高端服務業,重點開展增值加工、保稅展示等業務,初步形成集跨境貿易、跨境電商、保稅加工、大宗採購於一體的現代商貿產業體系,建成保稅倉庫65000平方米,入駐京東物流、中國物流等企業200餘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4家,中國物流百強企業60餘家。

模式二:

將小鎮生態做到極致

建設一批綠色小鎮

四川小鎮是人地和諧的小鎮,四川特色小鎮首先也是綠色小鎮,通過引導小鎮聚焦生態、做優生態,圍繞「綠色」強化特色,切實培育一批綠色小鎮,讓四川小鎮真正「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

一是發展綠色產業,培育小鎮綠色主導產業,嚴格控制落後淘汰產業向小城鎮轉移;

二是營造綠色空間,保護小鎮山水格局,將森林、農田、濕地與城鎮建設有機結合,塑造具有活力的「綠色邊界」,恢復「綠色交通網路」,串聯鎮村形成「綠色城鎮鏈」;

三是復興綠色生活,引導綠色的生活方式在小鎮紮根,真正使小城鎮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讓小鎮成為享受綠色生活方式的重要目的地。

典型案例

三道堰天府水源小鎮

保護水生態、營造天府水生活

成都市三道堰鎮是成都市最重要的飲用水源地,承擔成都地區80%的生活供水,鎮區內徐堰河、柏條河是成都平原地區唯一達到二類水質以上的自然河流。

長期以來,水資源保護曾經被認為是小鎮發展的最大制約,但今天,小鎮以水為核心,通過「做強水產業」、「做優水空間」、「做特水文化」、「做精水設施」、「做活水機制」,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水生態小鎮,優渥的水生態條件已成為這個小鎮發展的最大優勢。

2016年,小鎮遊客接待量5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5億元,近三年旅遊人口年均增長率54.3%,獲得了全國宜居小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4A景區、中國十大最美鄉村等國家級榮譽。

典型案例

攔江蓮花濕地小鎮

以生態跨越發展的小鎮樣本

遂寧市的攔江鎮在5年前還是一個各方面建設滯後的普通小鎮,在「百鎮建設行動」期間,小鎮以境內「三湖一河」生態資源為核心,以蓮花為特色,大力做好濕地文章,實現了彎道超車和跨越式發展。

今天,攔江鎮城鎮環境舒適宜居,從城鎮濱水濕地公園可以乘船進入湖區,蓮花湖蓮藕種植12000畝,培育有700多個品種蓮花。已與西南大學、川農大、省農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精品蓮花科研培育基地;與北京光合文旅合作,投入12個億打造農旅基地;培育形成一批以好吃嘴、安居蓮花酒為龍頭的蓮花企業集群。

典型案例

柳江山水養心小鎮

經典山水生態小鎮代表

眉山市的柳江鎮與傳統旅遊古鎮有著極大的區別,山水、生態以及獨特的慢生活方式,成為這個小鎮最獨特的特徵,鎮內山清水秀,古木參天,街巷蜿蜒;鎮外數萬畝山林環繞,珍稀古樹參天蔽日。靜謐古河道、古碼頭、百年民居匯老街、108棵千年古樹等特色景觀賦予了這個小鎮獨特魅力,小鎮上依然保留著百年未變的獨特生活方式和文化傳承,逐步形成了康養休閑產業和電影文化產業相結合的現代城鎮業態。

模式三:

將小鎮文態做到極致

建設一批活態博物館小鎮

在特色小鎮的培育中,四川既注重產業上的特色聚焦,同樣也應注重城鎮文化的特色聚焦,通過深入挖掘和展示城鎮文化特色,破局古鎮同質化、小城鎮「千鎮一面」的發展困局。

在四川第一批全國特色小鎮中,成都安仁博物館小鎮、宜賓李庄抗戰文化小鎮都對小鎮文化深度挖掘,在文化特色發展方面,形成了良好引領作用。

在今年的四川特色小鎮評選中,進一步強調小鎮在文化傳承和展示的重要作用,要求深挖小鎮傳統文化、歷史記憶和民族特徵,讓每一個小鎮都成為鮮活的博物館,讓城鎮的街巷成為博物館的走廊,而小鎮居民和他們的生活,就是博物館最鮮活的展品。

典型案例

洛帶客家小鎮

客家文化博物館小鎮

成都市洛帶鎮文化底蘊深厚,自1686年湖廣填四川起,逐步形成了以成都東山客家文化中心。

洛帶鎮內有明清客家建築群近50萬平方米、客家會館群近2萬平方米、客家祠堂近50個、客家文化博物館12個、客家民俗活動16項、客家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11項、客家古村落2個。

洛帶鎮以「西部客家小鎮」為主題,系統保護「一街七巷」 和「四大會館」古建築群落,重點培育了客家文化旅遊、客家文化創意、客家村落觀光體驗等功能,取得明顯成效。

典型案例

青蓮詩歌小鎮

李白詩歌文化博物館小鎮

綿陽市青蓮鎮是詩人李白的故里,小鎮圍繞李白和詩歌文化,一方面建設李白旅遊目的地體系,串聯太白碑林4A景區、太白國家登山步道、鷹嘴岩、青蓮世界、夢唐牡丹園等景區,保護鎮內太白祠、隴西院、粉竹樓、洗墨池等歷史文物;另一方面,積極傳承詩詞文化,開展李白文化研究與國際詩歌交流,開發李白文創用品;同時大力開展了青蓮國際詩歌小鎮蓮燈節、青蓮桃花節、青蓮國際詩歌小鎮燈光節等主題文化節慶。

典型案例

橫江商號小鎮

川滇商號文化博物館小鎮

宜賓市橫江鎮自古被譽為「川滇咽喉」,小鎮依山傍水、寧靜古樸,與雲南水富縣一江之隔,是四川的「南大門」。

小鎮深挖商號文化,將小鎮作為活的「川滇商號博物館」,以古鎮街巷、五尺古道、商幫商號、古院落、老公館等元素為載體,展示和傳承小鎮獨特的商幫商號文化、古建築文化、戰爭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2016年接待遊客36萬人。

模式四:

將小鎮形態做到極致

建設一批魅力小鎮

小城鎮建設應以「規模適度、形態適宜」為導向,避免盲目照搬照抄大城市規劃建設模式,避免「千鎮一面」,在四川特色小鎮評選和培育中,一大批小城鎮因其良好保留了小鎮形態格局、復興步行空間活力、展示民族歷史文化、延續了小鎮生活記憶而入選,成為全省小城鎮發展樣板。

典型案例

川主寺安多風情小鎮

童話中走出的高原小鎮

阿壩州川主寺鎮依託九黃機場,是大九寨國際旅遊區的遊客集散中心和必經之地,2016年,旅遊人數116.64萬人,旅遊綜合收入達12.8億。

小鎮以千年古寺為名,是四川安多藏族風情最濃厚的地區。城鎮風貌保護和再現了高原藏寨的獨特風情,建築以藏式建築為主,街道尺度宜人,視線可及範圍內,都是使用傳統技藝和地方材料建設的石牆、石屋、石路,各類建築既保持著統一的整體風貌,又充滿多樣性和趣味性的細節,小鎮上人車交通得到良好的組織和有機分離,高品質建設了小鎮風情街區,充分利用山脈環抱的溝谷特色,引水入鎮,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魅力小鎮。

典型案例

香格里拉亞丁神山小鎮

景、鎮、村融合一體發展

甘孜州香格里拉鎮,依託亞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四川省「北有九寨黃龍,南有稻城亞丁」核心支撐小鎮和旅遊接待中心。2016年景區接待中外遊客150萬人次。

香格里拉鎮堅持全域旅遊為核心,實現了景、鎮、村的融合一體發展,三者在設施上緊密聯繫、在形態風貌上有機統一,在功能上互動協作,已吸引各類企業140餘家參與小鎮投資建設,協議投資125億元,到位約50億元。

作者簡介:

蔣勇

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村鎮建設處 處長

楊猛

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

村鎮規劃所 副所長

附:四川省第一批省級特色小鎮名單

成都市(6個)

郫都區德源鎮、三道堰鎮

龍泉驛區洛帶鎮

雙流區黃龍溪鎮

青白江區城廂鎮

大邑縣安仁鎮

德陽市(3個)

羅江縣金山鎮

什邡市師古鎮

中江縣倉山鎮

瀘州市(3個)

納溪區大渡口鎮、白節鎮

敘永縣江門鎮

廣元市(3個)

昭化區昭化鎮

蒼溪縣歧坪鎮

青川縣青溪鎮

阿壩州(3個)

汶川縣水磨鎮

松潘縣川主寺鎮

九寨溝縣漳扎鎮

綿陽市(2個)

江油市青蓮鎮

安州區桑棗鎮

自貢市(2個)

自流井區仲權鎮

富順縣趙化鎮

攀枝花市(2個)

鹽邊縣紅格鎮

仁和區平地鎮

南充市(2個)

西充縣多扶鎮

嘉陵區世陽鎮

宜賓市(2個)

翠屏區李庄鎮

宜賓縣橫江鎮

達州市(2個)

宣漢縣南壩鎮

達川區石橋鎮

巴中市(2個)

平昌縣駟馬鎮

巴州區化成鎮

雅安市(2個)

雨城區多營鎮

寶興縣靈關鎮

遂寧市(1個)

安居區攔江鎮

內江市(1個)

隆昌市界市鎮

樂山市(1個)

峨眉山市符溪鎮

廣安市(1個)

武勝縣街子鎮

眉山市(1個)

洪雅縣柳江鎮

資陽市(1個)

安岳縣龍台鎮

甘孜州(1個)

稻城縣香格里拉鎮

涼山州(1個)

西昌市安寧鎮

關於公眾號:

鎮村營造學社

為鎮長而寫的公眾號,鎮村建設的手邊讀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鎮村營造學社 的精彩文章:

TAG:鎮村營造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