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生靈韻:野樵的書畫世界
一支筆,一方硯,手起筆落,「聞雞起舞」四個大字躍然紙上。
墨跡未乾,朱紅的印章赧然奪目
「野樵」——這是王錫軍先生的作品。
與野樵先生談笑之間,說到「野樵」緣由,先生淡然說到「野樵之意,閑散小民,不求功名,不追富貴,寄情山水,擷取一二,足以娛心。」雖不求功名,卻著作等身。雖用以娛心,卻成就斐然。
二十多載學藝經歷,一生的書藝追求,一個靈動的書畫世界,為我們緩緩呈現。
中國詩畫歷來講究「以詩為魂,以書為骨」講的是風度和氣韻,晉風骨,唐人狂放。宋人俊逸,明清洒脫。
《風神》之作,氣勢洒脫、疏朗俊逸、格調高雅、韻味深長而富有現代感,極富風韻。
野樵先生的行書尤為精湛,如流水速,拔茅連茹,奇形離合,數意兼包。
談及學習書法初衷,野樵先生說到:「最先結緣書法,是小時候看一個老人家寫春聯,我的父親就告訴我你看人家字寫得好多受人尊敬。紅紙黑字,老人鬚髮飄揚,我當時就油然升起寫好毛筆字的願望。」
回憶初心,他輕呷一口新茶,從容,感恩。「
生在窮鄉僻壤,幼小的我無緣真正的書法起步,只能偶爾畫著玩。時光流逝,我不覺已到18歲左右,書法夢仍在,但字依然沒絲毫長進,同學老師從不認為我寫字好。有一次辦畫展,自我感覺良好的我不顧同學反對,拿起毛筆題寫書畫展三個大字。
結果,遭遇到班主任的當眾譏諷(這誰寫的,這叫書法,這就是小孩用高粱桿寫的吧)。這話徹底刺痛了我,於是我才真正踏上學習書法的路。沒有老師指點,就苦臨帖,先學柳公權,後跟同學學顏體。學習書法條件極差,字帖靠借,毛筆靠別人送,以水為墨,以地為紙。寒暑易節,未一日輟筆。
這樣一路走來,學二王,臨米芾,追旭素,摹篆隸。網上交流,現實請教。終於憑藉自己實力加入省書協,獲得一些獎勵,夢還沒完全實現,路繼續延伸。」
一路走來,一路顛沛,一路向前
「我無師無門,全靠自學,以古人為師,但也注重時風的吸取(既不厚古也不薄今)。二王的魏晉風度,旭素的大氣磅礴,都是心儀的對象。在書法的學習中,二王的不急不勵風規自遠,大唐盛世的狂草,高古的篆隸,我都一一吸取,熔鑄成我需要的想要的書法元素。」磨礪十年功,一朝大師成。
野樵先生的書畫作品線條圓厚、結體多變、氣息安詳靜謐,既有深厚的傳統功底,又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其靈動俊逸、風韻蘊藉遒媚,頗受書畫愛好者之青睞。
專業討論會多了起來
應邀參與的書畫寫生也多了起來
學藝者慕名而來,時常有人問野樵先生,如何學好書法?他總是將所學所悟傾囊相授:「書法的學習就是要深入古人內心,體悟其用筆體驗其情感,追摹其氣度風神。不僅要深入臨帖、提高眼界,習名師,更要培養自己的藝術決斷力,切記不能急功近利。「書法是藝術,是心語,是天人合一,是用筆墨寫自己的情趣」野樵先生說到。
談笑間,窗外下起淅淅瀝瀝的小雨,他感嘆到:「巴山的雨隨夜而至,無聲無息,伴著夢伴著晨曦,窸窸窣窣的順著屋檐,趟進小溪。」這巴山的雨,和野樵先生的字畫,一同淌入我們的腦海。
擇一事,終其一生生,堅守藝心得人,本身就是一種藝術。
野樵先生簡介:
王錫軍(雅號:三溪野樵、川東墨客),1973年出生於四川省。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王鐸故里書畫院名譽院長,四川省渠縣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曾入展四川省首屆青年書法篆刻展,四川省永逸杯首屆行草展,蘭亭雅韻書法大獎賽,絲路名城,魅力甘州全國名家書畫邀請展。曾榮獲橘紅杯全國書畫大獎賽三等獎,和諧杯全國書畫大展一等獎。其書法雅俗共賞,現代表現性強,深受書法愛好者喜愛。
來源:大師有空APP
轉載請聯繫授權
GIF/94K


※遙觀千里江山,嘆賞北宋遺風
※到底是人類科學知識水平有限,還是確有黑魔法其事
※80後美女畫家,細膩的筆鋒演繹國畫的美感與傳神
TAG:大師有空App |
※這個山野樵夫不識字看不懂經文,卻成佛門一代祖師,至今屍身不腐!
※這個山野樵夫不識字看不懂經文,卻成佛門一代祖師,至今屍身不腐
※山野樵夫連字都不識,卻成為佛門一代祖師,至今屍體都沒有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