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WWDC17 上,蘋果對 Mac 產品線全面更新,配置升級,外觀不變。

這是味同嚼蠟的敷衍,還是神器加身的涅槃?

我們將用三篇評測文章,給您還原最真實的全新 Mac。

硬體發燒友的老黃曆中印著一個傳說:新出的筆記本,要到第三代再買。

在力求設計感和輕薄的當代,這樣的偏見其實還是有一些道理的,幾代更新後,最初工業設計中的弊病已經被充分暴露,廠家也會根據用戶呼聲加入一些改進。

而對於蘋果這樣的開創者而言,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時間的滋養,會大大提升人們對新概念的接受度。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比如 12 寸的 MacBook,自從 2015 年發布會搶鏡之後,就一直面臨愛之深責之切的爭論,如今進化到第 3 代的它,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關注微信公眾號愛范兒(微信號:ifanr),回復「MB」,即可回顧愛范兒對玫瑰金 MacBook 的詳細測評。

「優化」過的酷睿 7 代,能否補上性能短板?

本代 MacBook 在外觀設計依然維持原樣,經典的楔形設計配上蘋果當下最薄的輕盈身態,除了沒有 TouchBar 之外無可指摘。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這讓我們可以專註於討論內在的問題,過往兩年中,MacBook 被集中吐槽的問題有三:CPU 性能過低、鍵盤手感不好和擴展性能較差。

由於採用了無風扇的被動散熱模式,MacBook 只能被迫選擇 Intel 每年移動晶元中最低能耗,但也基本是最低性能的 m3 處理器,因此每次 CPU 的升級對 MacBook 來說都是救命稻草。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同其它 Mac 產品的更新一樣,此次 MacBook 的 CPU 也同步升級到了 Intel 最新的第 7 代酷睿處理器,核心代號「Kaby Lake」。

因為戰略緣故,這代酷睿處理器成了故事最多的一代,在之前,Intel 以「Tick-Tock」的鐘擺式策略升級 CPU,一代升級架構,一代升級製程,交替進行。按照這個規律,我們本應該在 7 代酷睿上體驗到跨時代的 10nm 工藝製程。但是在 2016 年,估計是 Intel 自己也覺得 10nm 工藝不好搞,再加上競爭對手實在是不給力(很久了),於是決定把 Tick-Tock 策略廢除。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新的策略,不再是左右搖擺的鐘擺,而是一個往複循環的三角,從此之後,Intel 將採取「製程-架構-優化」的迭代策略,我們今天拿到的 7 代酷睿,就是第一代「優化」的作品。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在核心架構、製程和主板介面上,7 代「Kaby Lake」和 6 代「Skylake」保持完全一致,但 Intel 表示在工藝上還是有了優化,採用了更高的鰭片與更寬的柵極間距,這有助於降低 CPU 的內核能耗,使得這代 CPU 很容易提升頻率。根據 Intel 的數據,7 代酷睿相比 6 代,同樣能耗下的性能提升了 12%。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2017 款 MacBook 的 m3 處理器主頻 1.2GHz,比上代的 1.1GHz 提升了 100MHz,雖然主頻只提升了 9%,但是實測性能令人驚喜。我們採用了 Mac 平台上常用的 GeekBench 進行了性能評測,並加入了跨平台的 CineBench 供 Windows 用戶比較,彩蛋是,我現在的主力機,2015 款的 MacBook Pro 13 寸也加入了比較。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從結果看,2017 款 MacBook 的 CPU 性能在不同的測試中的提升幅度高達 16%——44%,各項數據直逼 2015 款 MacBook Pro 的酷睿 i5。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而在 WWDC 上蘋果著重強調了新 Mac 產品線在 SSD 上的性能提升,與 MacBook Pro 只有高端機型得到優化不同,本次主流配置的 MacBook 也享受到了新 SSD 的好處(當然也是因為之前老款 MacBook 的 SSD 太慢了),寫入性能提升了大約 37%,讀取性能提升了大約 55%,但與 2015 款 MacBook Pro 的 SSD 性能差距還是比較明顯。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另外,新的處理器增強了對高清視頻的解碼能力,在對比使用中,2017 款 MacBook 在觀看高清視頻的時候明顯發熱更低,也意味著更長的電池續航時間。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實際體驗就是,在我上周從 2015 款 Pro 切換過來之後,在工作過程中,基本上保持著瀏覽器開 20 個頁面,掛著微信和 QQ,同時打開 Ulysses 寫稿的狀態,間或使用 LR 進行圖片剪裁和美化,絲毫沒有感覺到性能上出現退步的情況。

鑒於在多個電商平台中,剛剛退市的 2015 款 Pro 還是很多人當前購買 Mac 的首選,而 2017 款 MacBook 的性能已經逐漸追趕上它,可以很負責任的講,如果你日常的工作需求集中在文字處理領域的話,2017 款 MacBook 絕對可以勝任你的需求。

加上幫手的蝶式鍵盤,能否挽救鐵板手感?

2015 年,蘋果首次在 MacBook 中引入了全新的蝶式鍵盤,無論怎麼突出其按鍵面積大、敲擊穩固的優點,還是難掩最大的尷尬:鍵程過短。一時很多網友吐槽,認為敲擊 MacBook 的手感好比敲擊鋼板。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去年新款 MacBook Pro 推出,全面換裝了二代蝶式鍵盤,徹底標誌著蝶式鍵盤將成為未來一個時代 MacBook 系列的標配。這次 2017 款 MacBook 也換裝了二代蝶式鍵盤,只是鍵程比 Pro 上的短一點。

從外媒提供的拆解圖可以看出,二代蝶式鍵盤對鍵帽四角的支撐做了強化,敲擊的感覺就是手在下按的過程中,受到了一點更具韌性的支撐,如果說上一代 MacBook 是手指直接敲在鐵板上的話,這一代就是在手落到鋼板之前加入了一個膠墊,在保持乾淨利落的同時,手感好上一些。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作為一個長期使用機械鍵盤,並且長期作為 ThinkPad 經典機型粉絲的文字編輯來說,我自認為對鍵盤的手感要求還是很高的。一周的使用中,我累計用 MacBook 輸入了兩萬多字,並沒有出現明顯的不適,唯一的感覺是,可能是因為鍵盤的確認感不強,總會下意識低頭看上一眼。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對於 2017 款 MacBook 的鍵盤手感,我給出的建議是,如果您經常進行短促快速的輸入,並且並不是唯鍵程論的話,這款鍵盤的手感還算獨樹一幟,或許還會覺得挺有意思。如果反之,那還是建議您先去 Apple Store 試用一下。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在反覆與 2016 款 MacBook 的對比中,我還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地方,2017 款的觸摸板的 ForceTouch 反饋力度的調教也發生了變化,2016 款的更脆而 2017 款的更韌,你會感覺它們與各自鍵盤的特質簡直如出一轍。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對於缺少介面的怨念,如今是否依然存在?

我之所以要在前面努力辯白自己不是一個果粉,就是怕大家在這一段一起打我臉。

這一段,我們說說介面。

近一年的時間中,我對於 ThunderBolt 3(Type-C)介面的感情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和工作同時刺激了我,一方面,買房之後在家裡布置擺設,發現最麻煩的事情就是布線,另一方面,在家和單位要經常接駁不同的外設,常常因為筆記本/設備不具備某一介面而出現無法使用的情況。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在我們總抱怨某某設備介面「不全」的同時,是否想過,本身這麼多雜七雜八的介面才是一切混亂的源泉。

從這個角度講, ThunderBolt 3(Type-C)小巧、通用,甚至功能強大,比如,如果你有一台比較新型號的 Dell 顯示器的話,只需一根 Type-C 線纜,就可以同時完成給筆記本供電和傳輸視頻信號兩個功能,而傳統 USB 設備則可以接駁到顯示器後面的 Hub 中,筆記本到哪只需要一根線纜即可搞定全部連接。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以上討論僅限於產品本身,可能很多人還要面臨平時要與多種外設打交道的情況,這時候我只想表達兩個看法,一是一種新介面的推廣,一定少不了用戶的支持,如果沒人去用而妄圖介面成為主流是不現實的,比如國內 OV 廠現在還在新旗艦上用 Micro-USB 其實我在內心是鄙視的,二是,現在 Type-C 介面的轉接器已經很便宜了……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但這機器唯一不能容忍的,在於只提供了一個 ThunderBolt 3(Type-C)介面,這讓我剛才的一切辯白都顯得蒼白無力,在絕大多數場合下,人們還是習慣給筆記本接上電源使用,即便你購買了轉接器,轉接器上的 ThunderBolt 3(Type-C) 介面也會被電源佔據,也就是說,除非你的 MacBook 永遠單兵作戰,但凡你要使用顯示器就得插個轉接器。

在這一刻,我多麼希望 MacBook 把機身右側的 3.5mm 耳機孔刪掉,換成另一個 ThunderBolt 3(Type-C) 介面啊。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除此之外,MacBook 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做工紮實的機身、色彩艷麗的屏幕、續航持久的電池,都在筆記本中處於上品,對了還有一點要提,MacBook 的音響效果很好,這麼單薄的機身中能發出來那麼渾厚的聲音,讓它這幾天成為了我晚間微信夜聊的主力裝備……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回到標題,談談 Plan B 的含義。

喬布斯回歸之後手繪出的四象限,給蘋果的主力產品都找到了歸宿,而喬布斯親手從牛皮紙袋中掏出的的 MacBook Air,則一直擔負起填滿「非專業、移動」這一象限的重任。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從這兩個角度看,MacBook 這個系列一開始就是作為 Air 的替代者出現的,無論是一以貫之的楔形機身、輕薄定位,還是解決了 Air 死穴的超窄邊框、視網膜屏幕,都當之無愧成為 Air 殺手,而其實 MacBook 的成本並沒有售價上體現的這麼誇張,以蘋果對 Unibody 工藝的熟悉和對供應鏈的把控來講,MacBook 的良率和成本都早已可控。

而導致現在這種產品線狀況的,其實是市場本身。因為蘋果品牌的帶動和 iOS 生態的影響,很多人對 Mac 的感情可以用「嚮往」來形容,而最便宜的 Air 系列自然成了最適合體驗入手的系列,於是,Air 這款在硬體愛好者看來已經垂垂老矣的設備,卻在市場榜單上不斷體現著活力。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而 MacBook,也從本來面向主流的定位,被擠到了偏高端的位置,基本的用戶畫像都是:多金的,就想要一個蘋果品牌的輕薄筆記本的人,TA 們在提出這個要求之後,毫無例外的直接抱走了一台 MacBook。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既然市場樂意,蘋果自然更樂意把兩個產品線都賣到比計劃溢價更高的位置去,而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有一天市場對 Air 產品線出現了不滿,蘋果會毫不留情的替換掉這條產品線,並派出自己的救火隊員。

只是對這個隊員的人選,蘋果自己就有兩個方案,而 Plan A,更像是 iPad Pro。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當我們把 10.5 寸 iPad Pro 放在 2017 款 MacBook 旁邊的時候,你會驚訝它們竟然有基本完全相同的屏幕高度,彷彿傲嬌地在等著你做出二選一的抉擇。

iPad Pro 的上探,有利於扭轉 iPad 產品的頹勢,有助於 iOS 生態的繁榮,最關鍵的是,很多人並不忌諱在擁有一台 iPad 之後,再購買一台 Mac。

我曾經也是 iPad 的忠實擁躉,我購買過 iPad Pro 發布之前的所有 iPad,而之所以如此頻繁的更迭設備,其實是感覺到 iPad 與自己的需求永遠相差一點點。

繼續辯白一下,我的需求只代表很少一部分人,這些人需要一個移動設備,能夠幾乎在任何場合都能方便的攜帶和被調用,同時還對文字輸入有一定的要求,接受不了各種奇葩的鍵盤組合方式或者手感,最關鍵的是,不想被蘋果 iOS 的定期升級的逆優化給綁架,也不想在蘋果每次換代的海量功能前被誘惑的失去理智。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於是,我發現 MacBook 幾乎是我們這類人的終極移動工具,體積和重量能夠讓他每天出現在我的雙肩包中而不感到厭煩,足夠方便在飛機經濟艙的小桌板上使用,無風扇的設計帶來了零噪音的便捷,而非常低的發熱讓我樂於隨時把它在看電視或者睡前的閱讀時光放在一邊,而當任何工作狀況出現的時候,我並不會因手頭設備的局限而無法展開工作,因為,它至少是一台稱職的電腦。

在之前,很多人會因為類似的考慮而最終入手了微軟的 Surface Pro,但現在,三代更新後的 MacBook 提供了一個更為優雅的選擇。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而算經濟賬的話,MacBook 的生命周期要比 iPad 長的多,系統升級帶來的性能衰減也要遠優於 iOS 設備,從每天使用的時長講,這筆投資或許要划算得多。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當我興高采烈的把這個結論發到群里的時候,收到了如下的回復,我決定不繼續寫了,連女朋友都沒有,買什麼 MacBook 啊!

2017 款 MacBook 評測:蘋果的 Plan B,離終極移動設備還有多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范兒 的精彩文章:

蘋果要給 Siri 找個「家庭教師」,就為了更好地陪你聊天
將語文教材網址改成黃色網站的那伙人,坑的可不止是中學生
精明如你:豐田卡羅拉雙擎的銷量秘密 | 心試駕
都是樂視汽車惹的禍,阿斯頓·馬丁電動超跑減產 60%

TAG:愛范兒 |

您可能感興趣

CES 2019:Antilatency讓Oculus Go成為多用戶6DoF VR設備
老設備是時候say 88,Android P將不會支持Nexus 5X、6P
最便宜的iOS設備 2019版iPod touch好在哪?
3DMark新增Night Raid跑分項目:針對低配DX12設備
2018 Google I/O:AI First的背後是對未來智能設備大量普及的前瞻
宏碁發布Chromebase 24I2/24V2 將ChromeOS帶入一體機設備
iTools Pro 1.8.0.4 簡單易用的蘋果設備 iPhone/iPad 管理工具
3200萬部Android 4.1設備將無法使用Chrome應用
蘋果向開發者推出 iOS 11.3 Beta5,提升iPhone X設備速度
2018年iPhone將會有兩款設備支持雙卡雙待和Apple SIM功能
Google Assistant已入駐超過5000款智能設備
科技:卡西歐Pro Trek WSD-F30初步評測:有趣的WearOS設備之一
蘋果新設備曝光,4G 內存+A11X,iPhone 9 或新 iPad?
Android 9.0來啦:谷歌率先面向自家設備發布Android 9.0 Pie正式版
openSUSE Leap 15 已支持 Raspberry Pi 等ARM設備
iPhone5s 復活!到底 iOS12為舊設備提升了多少?
MacOS 10.15 新功能曝光:配合Apple Watch 可以解鎖其他設備
iPhone SE成為安兔兔11月好評率最高的iPhone設備
Windows RT在WP設備上的性能優於WIn10 Mobile
Google的「ARCore 1.2」實現對iPhone系統設備的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