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割佔中國一島,能統治半個世紀,全因一個狠角色:讓我來!
甲午戰爭後,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割佔了中國的台灣以及澎湖列島,木已成舟,眼見清政府也無計可施,台灣這個如同被奪走的孩子,開始了自己的抗爭之路,掀起此起彼伏的起義,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迫使日本一度想放棄台灣。
占我土地,殺我同胞,不共戴天,不屈不撓的台灣人民逼走三任日本總督。
第一任總督樺山資紀,是個地道的軍國主義分子,在台灣採取了高壓政策,大肆屠殺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台灣同胞。然而抗日的熊熊烈火燃燒的更加旺盛,起義軍向台北的日本人發起進攻,這震驚了日本朝野,僅上任一年的樺山資紀,屁股還沒坐熱,就被調回國內。
接著迎來了第二任總督,桂太郎,氣吞山河地來了,並揚言一定能治理好台灣。桂太郎採取了更加殘酷的鐵血政策,光屠殺的平民百姓就達3萬多人。這更激起了台灣人民的仇恨,反抗之浪潮更加洶湧。很快桂太郎感到力不從心、焦頭爛額,正趕上伊藤博文倒台,桂太郎趁機給自己找了個台階,撂了挑子灰溜溜逃回日本,在任時間僅僅4個月。
第三任總督就是素有戰爭狂人之稱的乃木希典,此人在日俄戰爭時抬著三口棺材出戰,被日本人稱為「愚將」。由於他也參加過侵佔台灣的戰爭,所以對台灣的情況比較了解。他上任後,推行「以台制台」策略,企圖使台灣人民歸順。結果台灣各界根本不買賬,一波波的反抗浪潮,讓乃木希典很是頭疼。
上任兩個月時,台東就爆發了「太魯閣鬥爭」,日軍死傷數百人。之後日本人更是一天到晚提心弔膽,不知道什麼時候遭到台灣老百姓的襲擊。面對連綿不絕的反抗,乃木感到灰心失望,看不到未來。
絕望之機,乃木腦中靈光一閃,生出一個念頭:何不將台灣賣出去?!
利用回國之機,乃木向日本首相松方正義建議,將台灣賣給英國,一來甩掉這個包袱,二來還可以大賺一筆。由於內閣對此事無法達成共識,最後不了了之。
但乃木卻一直沒有死心,私下多次與英國接觸,商量此事。由於英國自己的殖民地就夠多了,管理上經常出問題,所以對台灣並不感興趣。
於是乃木又想起了法國,1884年法國兩次想奪走台灣,都沒有得逞,如今日本找上門要賣給他們,法國喜出望外,雙方經過討價還價,日本以1500萬法郎將台灣賣給法國。
1898年,伊藤博文重掌相印,乃木再次提出將台灣賣給法國的建議,指出台灣中國情結太深,日本無力治理,只是賠本的買賣,還不如將其賣給法國。
這個建議得到不少軍政大員的贊同,但遭到一人的強烈反對,他反駁的理由可歸結為三個,首先他認為台灣是日本南部的屏障,軍事價值很大。其次,當初為了得到台灣,付出很大的代價,賣給法國,從長遠看不划算。最後他指出,治理不好台灣是你們無能。並提出:如果政府實在找不到人,讓我來!並立下軍令狀,發誓一定治理好台灣。
1898年2月,台灣第四任總督上任,此人就是明治第一智將兒玉源太郎,曾被稱為日清戰爭的蕭何,果然有腦子的人是最可怕的。
事實證明,兒玉對殖民經營很有一套。他上任後,除了殘酷鎮壓不變外,他還實行了一個毒辣的制度保甲制度,也就是連坐法,上任的前四年就殺害抗日軍民1.2萬多人。腐敗的清政府也拒絕支援台灣民眾,就這樣日軍逐漸掌握了主動。
在經濟上,為了榨取盡量多的財富,兒玉重新丈量台灣的土地,這下耕地面積比之前多出了一倍,隨之土地稅收也翻倍。除此之外,還實行食鹽、樟腦、煙酒、鴉片等專賣制度,大肆剝削台灣人民。
台灣的各種資源、物資讓日本賺紅了眼,當時食糖供不應求很賺錢,日本就強迫台灣人民種植甘蔗,再加工成粗糖,以極低的價格收購,運回日本後經過細加工,再以翻倍的價格出售,不僅讓日本大獲紅利,還解決了國內的就業問題。
從此出賣台灣一事日本再無人提及,就這樣台灣在日本的統治下,眨眼就是半個世紀。


※國家被侵略,女人被征服,男人最大的悲哀
※一鄰國為霸佔中國此地,特意放出一「謠言」,很多中國人還真信了
TAG:再見姑涼 |
※漫威:滅霸早期不敢來地球,全因這三個人,最後一個可以毀滅宇宙!
※日本「神山」的一座碑上刻著:日本能存在,全因一個中國人的恩惠
※雍正只當了十三年皇帝,全因為這三個壞習慣,現在大部分人都在犯
※這位十五歲少年臨刑時掙斷繩索,奪刀連殺十幾個人,全因為看到一個空前恐怖的場景,奮起反抗!
※山西有一座山,百年來自己冒煙,傳聞全因當年的一場大火!
※大漢一少年自殺,把整個朝廷都驚到了,全因太后放出八個字狠話
※斗羅大陸:小舞魂獸身份暴露,全因唐三一個動作,眾人傻眼了!
※三年懷兩胎都要忍痛放棄,竟全因9年前的這個決定
※中國千年古村,地處深山,卻常年沒有蚊子,全因一塊石頭?
※蘇35今天迎來十周歲生日,中國娶它就全因一個「穩」字
※老來「耳背」全因年紀大?還可能和這個原因有關
※一場八年的殘酷戰爭,全因這兩個人的私人恩怨,最終都說後悔了
※為什麼《狗十三》禁播5年才上映?全因片中這個鏡頭,太真實!
※亮劍:趙剛從軍最大的一次錯誤,差點毀掉獨立團,全因提拔了他!
※林沖之所以排在五虎將第二,全因宋江有個目的,第一是用來壓制他
※中國的這個港口城市之所以能平安度過戰爭年代,全因此國的一句話
※亮劍:本來獨立團6連不能全軍覆沒,全因這兩個人太傻了!
※孔明北伐的目的,我們都弄錯了,而失敗的原因,全因一個人
※戴笠一眼就能認出日本女間諜,全因她們身上有兩個特殊的地方
※從上海到美國,這十年全因我做對了兩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