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條線把中國分成了兩個世界(附其他重要地理分界線)

一條線把中國分成了兩個世界(附其他重要地理分界線)

免費訂閱!

點擊

上面藍色字

關注,

查看往期文章!


歷史解密

微信號:lishijiemi





中國國土上,有一條看不見的線,你不一定知道它,它卻可能影響過你的生活。



這條線北起黑龍江省黑河,一路向著西南延伸,直至雲南騰衝。1935年,國立中央大學地理系主任胡煥庸通過數萬個數據一點一點在地圖上摸索出這條線。那時他是從人口的角度看這條線的——線的西北方向,是「大漠長河孤煙」,佔中華民國國土面積的64%,卻僅有4%的人口;而線的另一頭,是「小橋流水人家」,僅有36%的國土,卻聚集著另外的96%的人口……


那是一條清晰的、幾乎驟然就從熙熙攘攘變得人煙稀少的分界線,就好像從南到北的中國人,在接近這條線時會意識到什麼,於是不約而同停止了向外遷徙的步伐。

這讓胡煥庸忍不住在論文中感嘆:

「其多寡之懸殊,有如此者。」



我們先來看幾張有趣的地圖


QQ即時在線人數地圖



春運期間的百度遷徙地圖



阿里菜鳥的物流預警雷達



三張地圖,都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


卻隱隱展現出一條80年前畫下的線


「胡煥庸線」,也叫「黑河-騰衝線」


滄海桑田,唯獨這條線沒變



中國地圖從「海棠葉」變成了「雄雞」


分割線兩側的面積對比改為57%:43%


中國人口從「四萬萬」變成了13億

而人口對比,只移動了1.8%



三線建設、上山下鄉、改革開放


在它面前都是「小打小鬧」


理解中國的一切經濟現實


都要從這條巋然不動的線開始



成因



中學時代,我們都學到過


孟德斯鳩的

「地理環境決定論」


當時我們批判它


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的確,中華文化最相信「人定勝天」


(連西高東低的地形都是共工撞出來的)


我們建造了三峽與天路


實現了南水北調和西氣東輸


然而胡煥庸線一巴掌把你我打回現實


所謂人定勝天,不過是順應自然而已



中國地形分為三大階梯


地勢相對平坦的第三級階梯


與太行山區、關中平原、四川盆地、雲貴高原


共同組成了胡煥庸線的東南一側


這可不是巧合



不僅是地形


胡煥庸線與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也頗吻合


這是中國半乾旱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


也是

古時游牧與農耕文明的分界線




當然,這條線不是自古就有


秦漢時代,西北人口比例遠高於現在


然而宋元之際的一次全球氣候突變改變了一切


西北地區氣溫降低,雨水減少



全國人口從此向東南一側聚集


並隨著農業發展穩定增長


胡煥庸線逐漸成型,直至如今




影響



關於胡煥庸線


其實地理與歷史都是老生常談


我們真正要關注的是


這條線在如今意味著什麼?




首先,GDP對比上


胡煥庸線西北一側


貢獻了

中國GDP的4.3%


東南一側則貢獻了

95.7%



一邊人口多,一邊資源多


回歸到這個比例


倒也不算讓人意外




其次,它是路網的分界線





是教育資源的分界線





還是霧霾的分界線



*《2013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是最後一次發布此分布圖




也是風景名勝的分界線



一切就是這麼神奇,如今,中國依舊有94%的人口居住在胡煥庸線的東南面;96%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在這一面。




實際上,不僅僅中國有「

胡煥庸線」,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一條線:




先看看大洋彼岸的美國。

同樣是NASA的夜晚燈光圖,美國是這樣。



我們再來看看美國的人口密度分布,與NASA燈光圖對比,就能發現美國的「胡煥庸線」。




美國的人口密度分割線是一個不規則的U型線。



算上阿拉斯加、夏威夷及其它的一些海外領地,U型線內外的面積大約為50%對50%,人口比例為14%:86%,GDP比例約為11%:89%。雖然比例沒有中國的懸殊,但仍然有地域分布不均的情況。



美國U型線也和「胡煥庸線」類似,與美國的地形、降雨量分割線基本吻合。美國人口主要分布在東、西海岸、五大湖沿岸、密西西比平原和南部德州、佛州,避開了中西部地勢較高的落基山脈和科迪勒拉山脈。



自然地理分割線影響了美國人的定居和遷徙。




下圖是基於通勤人士路線和頻率作出的美國主要大都市圈分布圖,U型線內外大都市的比例為15%:85%。



美國大都市通勤線束圖(來源:journals.plos.org)



通過U型線,我們也能大概找出美國經濟較發達、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東部「新英格蘭」地區,南部德克薩斯州、佛羅里達州,西部華盛頓州到加州沿岸,還有五大湖區。



再看看歐洲第一強國——德國。他們是否存在較明顯的地理分割線?



與中美不同,德國的「胡煥庸線」更多是人為因素造成的。

二戰戰敗後的德國,被「冷戰」東西方陣營分區佔領,形成東德和西德。而處於東德全境之內的柏林,也被分為東柏林和西柏林(下圖右側),分屬東、西德領土。



當年東、西德的分界線,也為今日德國的人文地理分界線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當年分割東、西柏林的柏林牆,今天對柏林的影響仍存在。



兩德統一25周年之際,德國《時代周報》發表文章《被分割的國家》,充分反映了德國當前的地理分割線和「前東、西德」如今的現實差異。



下圖是柏林夜晚燈光圖,參照上圖中東西柏林的分界線,可以看到西柏林目前的繁華程度仍然高於東柏林。



再看人均可支配收入(單位:千歐元)。整體上,前西德地區的收入水平明顯高於前東德,收入分界線幾乎和前東西德的分界線完全吻合。






在農業方面(用農場面積表示,單位:公頃),可以看到前東德地區農業佔比明顯高於西德,也表明西德的工業化和服務業更發達。





還有個有趣的指標:每萬人的房車擁有數。下圖顯示,前東德地區除了柏林周邊,整體的房車擁有數都低於西德。要知道,熱衷度假的歐洲人認為房車旅行是度假的重要方式之一,他們愛把車開到公園、營地里,在房車裡住上幾天。




「冷戰」過去了26年,兩德統一也已28年,但前東德地區除了柏林、萊比錫、德累斯頓等少數城市,其他地區仍和西德的生活水平差距較大。



前西德與東德的面積比例為7:3,而GDP比例為8.75:1.25。兩地巨大的經濟懸殊,使大部分的外國投資仍偏向選擇西德地區。



還有一些高緯度國家的人口、城市分布與溫度息息相關。



加拿大由於北方太冷,其超過90%的加拿大人口居住在距離美國邊境250公里以內的南部地區,因此加國的「胡煥庸線」也大致位於此線附近。



加拿大人口密度分布(來源:www.pinterest.com)



上圖右上角的溫莎-魁北克走廊,是加拿大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包括最大城市多倫多、首都渥太華、第二大城市蒙特利爾。這裡也與美國很近、地處五大湖區,與美國的人口分布情況類似。



同樣,加拿大絕大多數的經濟活動也產生在南部與美國接壤的地區。多倫多、蒙特利爾、溫哥華都是移民和投資者熱衷的城市。



另一個怕冷而全國人民都愛住南部的國家,就是北極熊俄羅斯了。



俄羅斯的「胡煥庸線」是一條近似斜線,基本分割了俄羅斯的歐、亞地區和南部地區。俄羅斯歐洲部分人口,就佔了全國的75%。



也因此,俄羅斯的大城市如莫斯科、聖彼得堡、葉卡捷琳堡、新西伯利亞等,都位於該線的左下方。而線的右邊,廣袤的西伯利亞只零星的出現幾個人口較密集的聚集地。



再來看看海外投資第二大熱門國家——澳大利亞。



澳洲地廣人稀,其「胡煥庸線」可以大致用一條分割東西部的直線來表示。澳洲大部分人口位於直線以東,主要集中在東南部沿海的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等城市。線的西部只有零星的城市。



澳大利亞人口密度(來源:www.researchgate.net)



了解過澳洲自然環境的人,自然知道這與澳洲地形有關。澳洲超過70%的領土是沙漠,而真正適宜居住的領土約為20%。這樣看來,澳洲的人地分布,似乎比中國更不均勻。



澳大利亞沙漠分布(來源:www.ikonet.com)



日本的「胡煥庸線」,則是一個傾斜的矩形。矩形內的關東平原(東京)、濃尾平原(名古屋)、近畿平原(大阪、京都、神戶)、瀨戶內海沿岸和九州島的福岡,是日本人口最密集的區域。




本州島的三大平原、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避開了日本的主要火山地帶,形成眾多地勢平緩的海港城市。而這一矩形分割線內的GDP占日本總GDP約八成。



矩形內的東京、名古屋、大阪也就成為經濟最發達的大城市和外國人投資最熱衷的城市。而舉行以外的地區人口外流現象嚴重,幾乎都向東京都、大阪京都神戶、福岡等地流入。



日本地形圖(來源:www.tcgs.tc.edu.tw)



再看看法國的人口分割線。



法國是典型的一城獨大(首都)型,類似的還有西班牙。




大巴黎都會區(下圖圈內)的人口就佔全法國人口的20%,GDP佔全法國近40%。



難怪在法國小說中,大家經常看到「巴黎人」和「外省人」的區別了。



法國人口密度(來源:法國統計局)



最後看全球的人口分布。



世界的「胡煥庸線」可以較簡單粗暴的概括為「深V地帶」,該地帶內的西歐、印度、中國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方。當然,還有美國、埃及北部、西非、巴西東南岸、東南亞爪哇等人口聚集地。



世界人口密度(來源:www.cartograf.fr)



最後一張圖,我們不劃分割線,大家感受一下全球人口規模和密度最大的都市圈,主要包括:




亞洲: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新德里、孟買、加爾各答、曼谷


歐洲:倫敦、巴黎


北美:紐約、洛杉磯、芝加哥


南美:里約熱內盧、聖保羅、布宜諾斯艾利斯



世界人口密度及大都市圈分布(來源:www.cartograf.fr)



整體來看,全球人口分布情況可以參照一百多年前,麥金德提出的「世界島」理論,他也是陸權說的提出者。他的理論是地緣政治學的核心學說。



麥金德認為,亞歐大陸(有時也包含非洲)實際是完整的大陸,其人口佔全球人口的75%,自然資源佔地球的50%。誰控制了東歐-中亞廣袤的中心地帶,就控制了這個「世界島」,隨之也就控制了世界。



除此之外,美洲大陸(南北美)、大洋洲僅為次中心和次大陸,其重要性無法與「世界島」相比。



世界各國的地理分界線始於自然地理分割線,主要包括地形、降水量、溫度分割線。這一點,中國、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均有這種特徵。



自然地理分割線會影響人類的遷徙,人口密度分布基本也與自然地理分割線吻合,從而進一步形成人文分割線。這也就產生了經濟活動、都市圈、通勤等一切人類活動。

各國的人口分布情況也顯示,人口在地域上的分配不均是正常現象。




人口聚集的地方,就產生了財富。整體來看,人口聚集地形成的大城市,都是該國經濟發達地區,如日本的東京、大阪,美國的紐約、洛杉磯、芝加哥,歐洲的倫敦、巴黎等。



人口的遷入對於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起決定性作用。因此,了解人口分布情況至關重要。也正因為此,東亞、東南亞、西歐、北美也成了投資者們最熱衷的目的地。



其中,西歐和北美經濟發達、制度成熟,而東亞和東南亞新興國家眾多、經濟發展快,都是值得大家關注的投資地點。



對全球和主要國家的人口分布有了整體概念,便能了解哪裡經濟更活躍、有活力。



人多了,對於住房的需求會增加;人多了,人們的消費需求就會水漲船高。



總之,

人多的地方更容易產生財富。





知識一次漲到底,最後,我們再來看一下中國的其他幾條重要地理分界線:




01:中國南北方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線


秦嶺—淮河線是中國(特別是東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此線的南面和北面,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或是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




作為中國地理中的一個重要地理概念,目前已知的最早論述是著名地理學家張相文提出的。



在中國中部橫亘著一條東西走向的山脈——秦嶺。它就像一堵「擋風牆」阻止冬季冷空氣南下,攔截夏季東南季風的北上。




自古以來,因秦嶺所處的特殊地理環境,以及因此而帶來的秦嶺南北氣候變化,人文景觀、生活習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稱為我國南北的分界線。習慣上稱秦嶺以南為我國南方,秦嶺以北為我國北方。




廣義的秦嶺是橫亘於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與崑崙山脈分界。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陝西。在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崤山,余脈沿黃河南岸向東延伸,通稱邙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山脈南部一小部分由陝西延伸至湖北省鄖縣。秦嶺山脈全長1600公里,南北寬數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積廣大,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狹義的秦嶺是秦嶺山脈中段,位於陝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漢代即有「秦嶺」之名,又因位於關中以南,故名「南山」。




秦嶺東邊的淮河是中國的一條大河,全長1252公里,發源於河南省桐柏縣境內的桐柏山。值得一提的是,淮河兩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徵的差異不如秦嶺南北的差異明顯,在很大程度上淮河作為南北分界線提出主要是依據其地理分區的意義。



在由張相文發表於1908年的《新撰地文學》中的185頁記載:「北帶:南界北嶺淮水,北抵陰山長城。動物多馴驢良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植物多枳、榆、檀、梨、栗、柿、葡萄。」




這就是張先生對我國北方的描繪。所謂「南界」,就是南北分界線。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關於「秦嶺—淮河一線」的論述。




在張相文的文集《南園叢稿》之中,收錄了張相文在1924年發表的《佛學地理志》一文,已明確提到了秦嶺—淮河分中國為南北。文章對中國進行了如下描述:他首先把中國分成六大部。對這六部他是這樣寫的:「曰本部、曰蒙古、曰滿洲、曰新疆、曰西藏、曰青海。本部之地,或稱禹域,亦曰漢土。……就自然形勢,分南北中三帶述之。北帶,即黃河流域。南憑北嶺、淮水……」




說到淮河,他說:「唯淮水發源於北嶺之支麓。實繼北嶺之正干,而為南北之界線。」




根據後面的描述而知張相文文中的北嶺就是今日之秦嶺(看來那時人們還沒有把那片山地通稱為秦嶺),為什麼稱之為北嶺,可能是為了與南方的南嶺相對。



02:中國地勢階梯界線


(1)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崑崙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2)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03:中國地形界線


(1)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




(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




(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




(4)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




(5)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崑崙山脈。




(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地界線:秦嶺。




(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




(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




(10)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




(11)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04:中國主要水系界線


(1)外流區和內流區的界線: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脈一秦嶺。




(3)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




(4)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5)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



05:三大自然區界線


(1)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青藏高寒區與東部季風區的界線:3000米等高線。




(3)青藏高寒區的北部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大體從昆崙山向東經過阿爾金山、祁連山一線。



06:行政區界線


(1)南疆與北疆的界線(流動沙丘與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線):天山。




(2)湖北與重慶的界線:巫山。




(3)福建與江西的界線:武夷山。




(4)廣東與湖南的界線:南嶺。




(5)西藏與新疆的界線:崑崙山脈。




(6)甘肅與青海的界線:祁連山脈。




(7)四川與陝西的界線:大巴山脈。



07:大海的分界線


1、渤海與黃海的分界線:以老鐵山角、廟島群島與蓬萊角連線為界。




2、黃海與東海的分界線:以長江口北岸(啟東角)與濟州島的西南角的連線為界。




3、東海與南海的分界線:南澳島經台灣淺灘至台灣島南端鵝鑾鼻的連線為界。




如果不需要這麼精確的話,也可以記個大致的位置:




1、渤海與黃海的分界線: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頂端連線為界。




2、黃海與東海的分界線:長江口北岸為界。




3、東海與南海的分界線:台灣島南端和閩粵兩省交界處的連線為界。



來源網路,如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生活小知識,這麼多生活知識,總有你需要的,

瞬間

即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解密 的精彩文章:

手機這樣充電嚴重泄露隱私,1秒操控銀行賬戶!
中國有七個死對頭,六個被滅,剩下一個也快了!
毛主席生命盡頭那些最後一次,太珍貴了,看完我哭了!

TAG:歷史解密 |

您可能感興趣

一條線把中國分成了兩個世界,附其他重要地理分界線
為啥一條線把中國分成了兩個世界?
神秘線:把中國「分成」了兩個世界!
三個人鬧分家,結果分成世界三大強國,其中兩個讓中國吃盡苦頭
中國國土上有一條看不見的線,將中國分成了兩個世界
南北差異算什麼?這條線把中國分成兩個世界
這個國家原是世界一流強國,結果因為兄弟鬧分家而分成了三個國家
水,將地球分成了兩個陌生的世界
一條緯度線叫做三八線,把半島分成兩個國家,這條線是怎麼形成的
裂縫把這分成兩個國家,一半中國,一半越南,被稱之最獨特國界線
彈丸之地分成兩個國家,現在一個窮一個富,收入相差十幾倍
將夜修行者最高的境界是什麼 境界分成幾個層次
蘇聯解體分成六十五個國家,隨後又有兩個國家分裂,一個自覺獨立,一個和平分手
明明是一個省,卻分成四個區域,中國這個省真分裂,跟四個省似的
一個小島分成兩個國家,一個全是黑人,一個以白人為主
中國最強大的一個省,支撐中國三分之一賦稅,影響穩定,被國家強制分成兩半
五個會分身術的奧特曼,一個分成五種形態,第三個人稱開掛王!
世界最奇特的首都,因為一座門分成兩部分,一半像天堂一半是地獄
非洲兩個最強大的鄰國,長期內戰後,分成了四個國家
一座島分成的2個國家,一個窮到需要援助,一個富的與我國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