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電動汽車地方經:數說守擂者與闖關者的軍備戰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迅猛發展。除了傳統車企在這片藍海開疆拓土之外,新興車企也不斷以黑馬之勢加入這場造車大戰。
想要加入這場生死遊戲,還要先取得遊戲資格——即生產資質,業內人常常稱之為「牌照」。
自2014年起,不斷湧現的新能源造車企業,牌照是他們進入整車生產製造領域必備的「敲門磚」。
目前為止,國內共有15家新興車企取得了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資質。
而這些新勢力的陣地在哪兒呢?
「守擂者」們又會善罷甘休嗎?
通過「畫地」的方式,我們梳理出我國幾大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並與傳統汽車產業集群相比較。
今天,我們不說「騙補」、「上牌難」、「充電難」這些老生常談的問題,就來看看這些車企選擇的根據地。
將生產地址反應在地圖上,我們更能直觀的感受汽車產業的集群效應。
歷經60多年,我國基本形成了以6大區域為核心的傳統汽車生產群體。
其為東北地區(黑吉遼)、環渤海地區(京津冀)、長三角地區(江浙滬)、中部地區(鄂豫皖)、珠三角地區(廣東)及西部地區(川渝)等區域。
因為各區域資源優勢、生產環境等因素的差異,各區域的產業競爭力也各有千秋,吸引著彼此適應的車企前來入駐。
圖為六大傳統汽車產業集群
相較於傳統車企的布局,15家新興車企的選址就更為靈活,遍布也更廣泛。
圖為15家獲得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生產基地布局
通過上面兩張圖對比,我們不難發現,長三角區域及周邊成為了造車新勢力建廠的首選。北汽集團依舊選擇駐紮在京津地區。而其他老牌產業集群顯得稍有弱勢。
在這新一輪汽車產業投資熱潮中,還催熟了浙江德清、江蘇湖州、常熟、蘇州等一大批新興的汽車城市,比如緋聞纏身的樂視汽車把生產基地就定在了浙江德清。
深究這些新興車企的基地選址,不難發現地方政府不斷閃現的身影。比如雲度汽車,屬於福建汽車工業集團,大股東里還有莆田市國有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可以說背靠著福建莆田市這課大樹。
請不要聯想到假鞋,造車,人家還是認真的。
江蘇敏安汽車的股東里就有江蘇淮安開發控股有限公司,其與江蘇淮安市的關係不言而喻。
而在這場戰役中,地方政府也在積極拉攏有實力的玩家。哪怕地方政府不直接入股新能源車企,其也與車企達成了「利益共同體」。
例如名不見經傳的陸地方舟。當陸地方舟還寂寂無名之時,在2010年就與佛山市達成協議,擬計劃投資25億興建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2015年,佛山市領導明確表態,要以「資質通過、項目建成」作為奮鬥目標。這般待遇,陸地方舟可謂是佛山市政府扶上馬,還送一程。
政府「無形的手」可以調控市場行為,但不能決定市場。如此頻繁「插手」新能源汽車產業,也將大大的影響正常市場秩序。
一是來自中央政策關於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壓力,二是考慮經濟因素和帶動社會發展的協同效應,地方政府自然是把新能源產業當成大事來做。只是這份熱情,在推升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規模的同時,也造成了不平衡發展。
數說守擂者與闖關者的軍備戰
經過統計我們發現,2015年-2016年有超過30個地方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開工,這種建設熱情愈發高漲。
依靠原有技術設備、市場優勢和深厚財力,傳統車企的新能源汽車布局依舊以老牌汽車重鎮為主。整理如下
以2020年為節點,15家獲得生產資質的新興車企,投資達327億元,產能將近100萬輛。新興車企雖來勢洶洶,但財大氣粗的傳統車企出手更為「闊綽」。
依舊對比兩張圖所涉及項目的規模,10家傳統車企的投資額達到了1700億元,產能是380萬輛。如此可怖的規劃,在賬面上「碾壓」新興車企。
長三角、珠三角、西南地區、京冀地區新建項目密度大,逐漸形成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橙色代表傳統車企新能源汽車項目,綠色代表純電動乘用車企業項目。
另外,傳統車企選擇了在大本營地區建立自己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由上圖可見,長三角、珠三角、西南地區、京冀地區工廠密度大。
目前來看,傳統車企可能更有實力,基礎更為穩固,他們的廠址也是基本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擴張發展,鞏固大本營的同時,謀求新的發展。
大浪淘沙使得金。當新能源汽車這片藍海褪去,有多少車企能夠生還,政府之前撒下的網又能收穫幾多,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爐石傳說:了解一下!這是女巫森林冒險模式中的三十名守關者!
※閉關者之死
※很多人都是入關者迷,旁觀者清
※遊戲推廣新手段,首位通關者送一個比特幣?
※重視與利益相關者的長期關係
※童星出身PK明星子女以及素人,誰才是藝考通關者?
※免疫力:身體健康的「把關者」!三招能穩固免疫力
※古立特:媽媽作為一個無關者,全程尬演,成為本集笑點擔當
※此關隘不僅是國家的命脈,更是天下的命脈,得此關者得天下
※「缸男」最速通關者自認作弊,爆出速通的尷尬現狀
※林孔團 蔣耀輝:構建共享經濟利益相關者社會責任共擔體系
※歐盟不滿「黃金簽證」,但利益相關者並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