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草原之歌》葉小綱新作品音樂會國家大劇院上演
國家交響樂團與包頭交響樂團聯合出演《草原之歌》 攝影:郭名洋
2017年6月28日晚,《中國故事·草原之歌》包頭交響樂團委約葉小綱新作品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隆重上演。本場音樂會由指揮家胡詠言執棒,中國國家交響樂團與包頭交響樂團聯袂登場。男高音歌唱家王傳越、男中音歌唱家劉嵩虎、女高音歌唱家王威、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蒙古族歌手傲日其愣、馬頭琴演奏家韓牟人、竹笛演奏家李樂同台獻藝,共同演繹了葉小綱創作的大型交響詩——《草原之歌》。
《草原之歌》是葉小綱應包頭交響樂團邀請創作的一部大型交響詩作品,蒙古族作家鮑爾吉·原野為作品作詞。全曲共十個樂章,分別為《額爾古納》、《火之祭》、《聖山》、《諾恩吉雅》、《山之鷹》、《泉水如花》、《炊煙》、《北方的天空》、《兩棵樹》與《天堂草原》,是一幅展現蒙古民族風情的全景圖,突破了葉小綱以往創作的藝術邊界。在音樂素材上,作曲家植入了蒙古族長調、薩滿吟誦調、民間歌曲等內容;在樂隊編排上,馬頭琴與竹笛這些傳統民族樂器的使用成為了這部大型交響樂隊作品中一道獨特的風景;在表演形式上,作曲家同時使用了傳統美聲唱法歌者與蒙古族歌者,既滿足了藝術創作的追求,也平衡了審美層次的需要。
排練中的葉小綱與胡詠言 攝影:郭名洋
作為一名作曲家,葉小綱的採風足跡遍及全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音樂文化都曾為他的創作提供靈感與構思,寬廣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便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草原之歌》是葉小綱先生應包頭交響樂團之邀創作的一部大型交響詩作品,作品的題材涵蓋十分廣泛,包括內蒙古地區宏偉的山川河流、豐富的民族文化、蒙古族人民重情重義的思想感情與純粹聖潔的精神崇拜等等,是一幅展現民族風情與地域風貌的全景圖。著名蒙古族作家鮑爾吉·原野先生為這部作品創作了歌詞,流淌在他血液中的民族歸屬感與音樂中濃濃的草原氣息相互交融,彷彿遠方草原正在一聲聲呼喚離家已久的遊子早日歸鄉。
指揮家胡詠言 攝影:韓軍
男高音歌唱家王傳越 攝影:韓軍
男中音歌唱家 劉嵩虎 攝影:韓軍
女高音歌唱家王威 攝影:韓軍
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 攝影:韓軍
馬頭琴演奏家韓牟人 攝影:張大勇
蒙古族歌手傲日其愣 攝影:韓軍
《草原之歌》演出現場 攝影:郭名洋
竹笛演奏家李樂 攝影:韓軍
葉小綱(右3)、鮑爾吉原野(左1)與全體演員合影 攝影:張大勇
除了音樂作品本身,擔任本場音樂會演出任務的各位音樂家們也讓全體觀眾為之眼前一亮。龐大的樂團陣容雖然是由中國國家交響樂團與包頭交響樂團兩者共同組成,但最終呈現出來的統一度與磨合度均很高,合力為觀眾們奉獻了這部葉小綱創作的鴻篇巨製。作為包頭交響樂團的現任音樂總監,指揮家胡詠言在整場演出中保持著一貫的精緻與力量並存的指揮風格,加之幾位歌唱家與樂隊演奏家保持著高度配合與全情投入,讓此作品完美呈現,高潮迭起,現場掌聲雷動。
音樂會在作品第十樂章《天堂草原》的高潮中落下帷幕。這一樂章是對整部作品的總結,也是對內在精神的升華。千百年來,無垠的草原始終靜靜地佇立著,接受時間的洗禮與考驗。它雖默然不語,卻見證著一切歲月變遷。《草原之歌》是一部記錄草原風貌與草原精神的音樂史詩,用交響樂的形式講述中國故事,它將深深紮根於民族的土壤,並終將枝繁葉茂。
包頭交響樂團排練後與作曲家葉小綱及指揮胡詠言合影 攝影:韓軍
包頭交響樂團首次登台國家大劇院 攝影:郭名洋


TAG:名人志 |
※新老音樂家加盟草原音樂盛事 草原文化注入生命力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於印發《國家林業和草原長期科研基地管理辦法》的通知
※男高音歌唱家李巍最新單曲《愛在草原》
※青年歌手趙毅新作《最炫草原風》
※我國的四大草原
※知名導演編劇相聚凱諾電影文化沙龍 草原文化節共話民族電影!
※繼《站在草原望北京》之後烏蘭圖雅《天南地北唱中華》入選第六批「中國夢」歌曲
※李巍最新單曲《愛在草原》:讓歌聲傳播草原情
※「草原三劍客」之一,中央美院油畫系副主任朝戈作品欣賞
※中國最美的草原
※草原三部曲之唯美的《草原天堂》
※中國油畫院教授龍力游草原風情系列油畫作品
※中國草原「天眼」將與美國「帕克」科研互動
※營造綠水青山建設美麗中國——訪全國綠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
※中國最美的十大草原
※中國歷史被忽視的後院:歐亞草原文明
※《草原帝國》:一部研究神奇「蝴蝶效應」的獨特通史
※「民族遺珍」盛宴開展「書香中國」走進草原
※揭開中國「51區」的神秘面紗,科爾沁草原上的中國國家靶場
※「青年藝術家」林羽新歌《我在草原等著你》各界關注 引起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