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始皇是「暴君」嗎?這個蒙受奇冤的千古帝王到底是怎樣的人?

秦始皇是「暴君」嗎?這個蒙受奇冤的千古帝王到底是怎樣的人?

有著千古一帝之稱的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原的帝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滅六國而完成中國的統一,這是眾所周知的;但除此之外,他還做了些什麼呢?

這裡簡要概括一下:

一、確立了中央集權的體制

在此之前,中國地域內有許多分封的國家,各國有自己的國君或王,中央的商或周對各諸侯國的控制能力有限;各諸侯國之間常發生戰爭,極大的影響了經濟的發展;秦始皇廢除了分封制度,設立了中央直接管理下的郡、縣、鄉、亭、里等多級管理基層結構;這樣的管理結構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到現在還在延續。

二、統一文字、貨幣

在此前,各國使用的文字不同,來往的文書經常相互之間不能看懂,對國家的文化和交流十分不便;秦始皇時強制統一成一種文字,這套文字作為中國唯一規範的文化一直用了兩千多年,到現在還在使用;各地區使用的貨幣也不一樣,有圓形的、刀形的、鏟形的,還有貝殼、龜甲或玉片等等,秦始皇將貨幣統一金和為外圓內方的銅幣,這種銅錢直到沿用兩千多年後的滿清。

三、統一度量衡

什麼是度量衡呢?在秦始皇前, 各地的度量衡單位五花八門,比如說,你想買一尺布,到其他地方連一尺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或者這邊的一斤米,到那邊的稱不叫一斤,又叫另外一種單位了;秦始皇時規定了統一的長度單位,叫分、寸、尺、丈。這些名稱現在還在使用;量具容積的單位叫合、升、斗;重量(衡)的單位叫銖、兩、斤、石,這些單位也是到 現在還在使用。銖是由於銅錢的重量是以銖計的,如半兩重的銅錢叫5銖錢,後來把「1銖」叫做「1錢」了。現在還是10錢=1兩。

四、修建馳道,疏通河道和渠道

也就是連接全國各郡縣的道路(相當於現在的國道和省道)。大大的加強了各地之間的聯繫。

五、修建長城

原來各國之間都有一些長城,但北方的長城不完整;統一後他下令把原來國之間的長城拆除,再把原來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接起來,以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給我們留下了一條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六、開拓邊疆

在中原各國相互征戰,無暇北顧的時候,匈奴乘機南侵,攻掠秦、趙、燕三國的北方邊地;秦始皇兼并六國後,派數十萬大軍萬大軍北伐,擊敗了匈奴,穩定了北方邊疆;南攻嶺南的百越,把兩廣併入到中國的版圖之中。

上面幾條是對秦始皇的 所做一些簡要的概括;這些事情在他之前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開創於他,並且一直被沿用了兩千多年之久;在他以後的皇帝,治國管理無一不是在他這個機構框架 下對國家進行管理而取得成就的,他們創造的偉業,有很大的原因是得益與秦始皇為他們奠定的基礎;在前人沒有的前提下,完成這麼多的體制變革和文化變革,以 及眾多的建設工程,需要做多少工作呢?而且從秦始皇完成兼并六國,到他去世,僅有11年時間;就在這短短的11年里,秦始皇以難以想像的速度完成了如此浩 大的工作,為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奠定了基礎。秦始皇不僅是一個有雄才偉略的君王,而且也是一個辦事效率最高的領導人。可以說,中國歷史上除了秦始皇,其 他任何一個皇帝和賢人都不可能做得到的。

再看看歷史上其他被稱為賢明的帝王,漢高祖、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朱元璋、以及康熙、乾隆等等,他們創造的「偉績」有哪一個能和秦始皇相比呢?他們為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什麼多少實質性的東西和能沿用數千年的「軟體」呢?從這方面講,秦始皇毫無疑問是中國歷史上對中華民族貢獻最大偉大的君王。

然而,秦始皇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遠不如其他幾個皇帝,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秦始皇被帶上了一個頭號暴君的頭銜。這個「暴君」的稱號,不僅使他一生的絕世光輝大失色彩,甚至在傳說和戲劇中多成反面人物,這麼一個最偉大的君王的地位,往往被其他超過。然而,歷史上真實的秦始皇,真的如同人們心目中那樣的暴君嗎?

人們了解和分析歷史人物,絕大多數都是以史書的記載為依據,進行分析和評價,這是很片面的;史料的編輯者的觀點和心態,往往會影響到讀這部史冊的人。如果史冊記載不實,會給人們帶來與錯誤的結論甚至與歷史情況相反的概念。作為歷史人物的秦始皇, 同樣面臨這樣的情況;我們所了解的秦始皇,無一不是從史冊中的記載和描述,形成了他的形象和對他的看法。更多的人們都是從傳說、演義、和戲劇中得來的。人 們從這些途徑中得到的秦始皇的形象總結出這麼一個秦始皇:殘暴、貪婪、寡恩薄義,生性多疑,剛愎自用,獨斷專行,濫殺無辜,嗜殺成性……把一切暴君所具有的特徵都加到了他的頭上,他所做的一切,沒有一件都不是壞事:統一六國被認為是貪婪;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是獨斷專行;修道路疏通河渠修水利的好事沒人提;修長城本來是為了保護北方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結果又被編出一個孟姜女哭倒800里長城的荒唐神話……

史書上對秦始皇所做的事情基本上多有記載,但一些沒有根據的,或者是莫須有的事件扣加在了他的頭上;在加上演義,小說和戲劇的渲染和擴大,使他戴上了「天下第一暴君」 的帽子;由於這個印象給人們造成的影響極深,在人們心目中已經根深蒂固,以致現在如果誰說秦始皇不是很殘暴(不敢說其不暴),就會被眾人認為在歪曲歷史, 受到責問甚至攻擊。這些堅持認為秦始皇是「頭號暴君」的人,似乎從來沒有懷疑自己心中根深蒂固這個概念的正確性。

為什麼秦始皇會 給人們留下如此的印象呢,這地從他所出的時代和所做的事情來分析。他所做的被人非議且具有影響的事情主要從四個方面來討論:

(1)兼并六國進行的戰爭造成 的相當多人員傷亡;

(2)在執行統一後的體制改革,文化統一過程中採取了一些高壓政策;

(3)國家大規模的基本建設徵調了相當多的人民服徭役;

(4)開拓疆土和保衛邊疆的戰爭中徵調了相當數量的人們服兵役。

在以上四項中,第二項看似不如其他難,實際上卻是難度最大,並且對中國此後兩千多年歷史影響最大,意義最深遠的。廢除地方割據,實行中央以下 的郡、縣、鄉各級管理機構,要對全國的每個區域進行分劃,安排任命各級官員以及規定他們的職權及上下級之間的管理程序和方法;在過去沒有先例的情況下完成 全國各地的布置和安排,要進行多麼龐大和繁雜的工作在。在統一文字和度量衡過程中的工作也是相當龐大的,比如說,規定了統一的文字,還必須把標準的文字式 樣樣本分發到各地,找人負責宣傳和推廣執行;當時不僅沒有印刷,而且連紙都沒有,用刻抄的竹簡和帛書分發到各地,並且在交通不便,交通工具落後的情況下, 難度可想而知。而度量衡的統一,必須做好標準的尺,標準斗、升量具,以及標準的稱,分發到全國各地;這麼大的國家,知名度的地方,要做多少,如何安排使用 和推廣,需要相當仔細的考量啊,因為當時生產和製造能力遠不能和現在相比,怎樣才能以最小的花費達到效果,需要有相當的能力和智慧。秦始皇在短短的十一年就完成了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工作,以致這些工作的成果被我們中華民族各代享用了兩千多年。但也就是這項工作使他在他之後的中國人的心目中成為了千古第一號「暴君」。 為什麼呢?因為他要統一文字,必遭到原來六國文人的激烈反對;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文字統一,他採取了強硬的手段和高壓政策,對拒不執行並阻礙他人執行 者採取了極端的行為;歷史上有名的「焚書坑儒」事件就是在那種情況下發生的。由於在文化領域上的強硬行動,得罪了以儒家為主的讀書人;而在此後的幾千年間,中國的文化領域幾乎都是被儒家子弟所左右,史冊書籍和文藝戲劇、演義、小說基本都是出於儒生之手,從這些人手中出來的書中所描寫的秦始皇是個什麼樣子,就可想而知了。現在研究歷史的人們對秦始皇殘暴的證據多數都是從司馬遷的《史記》等「正史」中引摘;而作為讀書人的司馬遷,他和秦始皇生活不是同一個年代,書中的史料也來自前人的記載和傳說,也同樣受在他之前的讀書人心態的影響; 書中也難免有失實的地方。很多書中記載的阿皇宮,並沒有說,地廣三百餘里;但多種史書和故事戲劇及詩詞都加以擴大,加以想像和發揮而至。最近考古發現的阿 皇宮遺址,前殿8萬多平方米,總面積僅60多萬平方米,還不如現在的故宮(72萬平方米)大,而且還是建到一半就停工的未完的工程;另外多種史書中記載的長平戰役,秦軍坑殺被俘的趙軍40餘萬,這是大可推敲的問題,趙軍參加戰役的軍隊總共45萬,出去進攻時不可能一個守城的都不留,另外就是在戰鬥中60萬秦軍損失過半,而40多萬趙軍卻還能保持原來40多萬的人數,這對當時強悍的秦軍是不可想像的;並且出了一個取得殲敵一半而自己保持完好戰績的40萬趙軍,竟然被剩下的30萬秦軍全部俘虜的可笑結局。

假設趙軍在戰鬥中損失一大半,剩下的10多萬被俘後坑殺,這樣的結局似乎更站得住腳;這些史書的坑殺40萬戰俘的記載給人們加深了秦軍殘暴的印象。由於得 罪了讀書人,所以從他們手中出來的各種史料不僅把他描述成為魔鬼般的暴君,而且對他的形象加以醜化,把自己民族的一個偉大人物描述成為一個身形猥瑣、身體 孱弱的形象。

「峰准,長目,摯鳥膺,摯,豺聲」。他們筆下的秦始皇不僅五官身形無一是出,而且可以從這些描寫中推斷出他有比較嚴重的氣管炎和軟骨病,伴有身理變態和心理變態。。。。。。我們民族歷史上偉大的君王,究竟是不是史書上描寫的這個模樣呢?

對於史料記載的真實性,生活在距他兩千多年後的我們,無法直接證實史料記載的真偽,用其他史料來做依據,並不是好的辦法,況且,幾乎所有的史 料記載及民間傳說中的秦始皇,都被描寫成一個地地道道的暴君;因此只藉助史料,我們無法做出正確的推斷。從史料記載的其他和秦始皇相關的事情來分析,我們 可以得出和史料記載的秦始皇有截然不同的結論。

一、秦始皇健壯威武,並且武藝高強。

他是否英俊瀟洒不 能確定,但身體健壯可以確定的,其一,他每天閱讀和批示的奏摺都是用竹簡雕刻的,全國各地每天送來的竹簡奏摺重量至少在幾百斤之多,但他在五十歲的年紀還 是親閱奏摺,並批示;第二就是「圖窮匕首見」之事,荊軻是燕國萬里挑一選出來的殺手,武功一定不同尋常;結果在佔有先機發動突然襲擊的情況下,竟然傷不到 秦始皇,並且在秦始皇拔出佩劍後與之也是單打獨鬥,這萬里挑一的高手都不是秦始皇的對手,幾招過去就敗在秦始皇劍下;可見秦始皇武功之高。至於他的威武, 敘述他威武的地方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在這一事件中,與荊軻同去的秦舞陽,本來是抱著必死之心而去的,但看到秦始皇的威武,竟然被嚇得失態。

二、秦始皇胸懷寬闊,對人誠懇,善於用人、勇於改過。

秦始皇的手下聚集了眾多一流的軍事家、政治家。這裡有王翦、王賁、尉繚、李斯等等,他們大都並非秦國人,卻在盡心地為秦效力。秦始皇的作用在 於善於發揮他們的作用,聽從他們的勸諫和有錯勇於改。如滅楚時,他開始誤用李信遭到失敗後,馬上改過,親請王翦出征,並傾全國之兵交付與王翦,結果取得勝 利。他們能夠如此長時間為秦國效力,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如此多的事業,與秦始皇的胸懷寬闊,對人誠懇是分不開的。

三、最富有了中華民族寬闊包容的心和

他不像當時歐洲的亞歷山大、古羅馬那樣,只重征服,過後只是奴役被征服的國家和民族;秦始皇在征服六國後,即刻開始對原六國各地進行修道路,疏通河渠,發展農業,把原六國的人們和原秦國的人們同等看待。為這些人們融合形成漢族打下了基礎。

四、大規模的徭役多數是出於當時的形勢所迫。

當時中原剛統一,各地原來的貴族勢力還很強,若不保持中央各地之間的交通和聯繫,國家隨時會處於再次分裂的局面,所以必須儘快改善中央到各地及其他各郡、縣之間的交通和聯繫,因此須儘快建設道路。

由於多年的戰爭,原各國的農業設施受到相當大的破壞,或因戰爭而年久失修;在統一後必須儘快恢復農業生產;因此花相當大的人力來疏通河道,修復水渠,對水路交通和農業灌溉都有利,是很有必要的。

修建長城,是為了保護北部邊境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其目的也是為了減少人民的負擔;由於匈奴是游牧民族,其騎兵活動範圍很大,沒有長城的話,要很多軍隊 來防守,這會給人民增加很大的負擔。秦始皇修長城不是他開創的,他只是把原來秦國、趙國和燕國北邊原有的長城連接起來,而史書上卻把修長城造成的苦難全歸 罪於秦始皇,這是不符合事實的。

史書上譴責和攻擊最多的是他動用70多萬人修建長達300里的巨型宮殿——阿房宮。這個尚未建成的宮殿並不像一些史書和文人描寫的那樣宏偉巨大,言過其實。巨大的陵墓,的確耗費了許多人力和物力。給人民增加了許多負擔;消耗了國家的大量人力和財力。

五、與其他皇帝相比,秦始皇並不算什麼暴君。

這是最敏感的問題,如果這個觀念能成立,那麼我們幾千年的觀念就得被推翻。排除史書人為觀念的影響,我們可以從以下事件來分析秦始皇的行為,看其是不是一個暴君。

首先,我們從當時的人口變化來看秦軍的殺戮性,據多方面史料分析,在秦國兼并六國之前,七國人數合計在兩千萬到三千萬之間,而秦統一後的人口 大約在兩千萬左右;經過如此規模的戰爭,全國人口並沒有明顯的減少;而其他朝代的更替過程中,人口減少情況一些數據如下:西漢--東漢(合邪去死),人口 從5900萬減少到2700萬;東漢--三國--西晉,人口從5900萬減少到800多萬;隋朝---唐朝,人口從4600萬減少到2000多萬,南宋+ 金-------元朝,人口從1億減少到2300萬;蒙元----明朝,人口從7400萬減少到6100萬;明朝-----滿清,人口從7000多萬減少到2000多萬;與其相比,秦朝在統一中國的戰爭中,造成人民死亡的比例是相當低的,並且從正史和野史都沒有提到秦軍大規模的屠城和屠殺平民的事件;也沒有看到關於戰後田野荒蕪,城市變廢墟等現象的描寫;說明秦始皇手下的軍隊並不是一隻嗜好殺戮的軍隊。

第二就是,秦始皇在他的陵寢中陪葬了成千上萬的兵馬俑。 這說明秦始皇是愛惜人民生命的。在過去,君王以活人陪葬是及其普遍的事情,不僅君王,就是貴族都時常以多人陪葬;秦始皇作為一個當時擁有天下的大帝,完全可以用一些活人為他陪葬,連年征戰抓獲是戰俘應該也是人數眾多;但他沒有這麼做, 安排這麼多人,花這麼多功夫做出了成千上萬的陶人來代替過去常用的活人,這給後人樹立了一個榜樣,為此後絕止活人殉葬做出了表率。

第三就是善待原六國的貴族後裔。部分貴族被俘後沒有對他們進行殺戮,而是將他們遷居到自己所住的咸陽附近生活,這樣便於管理,防止他們重新分 裂國家。此舉是非常仁慈的方法;而且也沒對六國其他貴族後裔和軍人、進行追殺,如當時的魏豹,甚至曾經消滅秦軍20萬的楚國大將項燕的後代項梁和項羽,都 沒有對其追殺;大家想想,能做到這樣寬容的君王,會是「暴君」嗎?

第四就是「焚書坑儒」事件。如果不對當時的文字和文化進行統一,不僅國家面臨隨時分裂的可能性,甚至連漢族這個民族都有可能不會形成;所以統 一文字是當時最迫切的工作。為了使全國能夠儘快統一文字,也許他自己也預感到上天給他的時間並不多,要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完成自己面前這麼多的工作,不得不 採取一些高壓手段,迫使自己的政策和計劃能夠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完成;在文字統一的工作中,受到了原六國的讀書人(主要是儒生)的強烈反對,他們的反對使秦始皇的文化統一工作被嚴重遲滯;經多次努力沒有效果的情況下將460名儒生處死,這一行動起到殺一儆百的效應,使自己的計劃得以在他有生的十一年之中完成。大家試想像一下,如果不是秦始皇在他統一後有生的這11年間完成文字文法的統一,他一死,兒子是沒法完成了;要等幾代才能將文字統一呢?所以說,他採取這一行動是很有必要的,同時也是在無奈的情況下不得不做出的決定。這一行動對中國文化的統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這個過程在殺了460個人,其目的是用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震懾效果,並不能以此說明秦始皇嗜殺;與歷史上其他皇帝(拋開成吉思汗和蒙元幾個殺手)如漢高祖劉邦、漢武帝,朱元璋、朱棣、以及滿清的文字獄,哪個皇帝殺掉的人沒超過460人?尤其是滿清的剃頭令,在「留髮不留頭」的過程中,殺害的人數以萬計;就是「賢明」的唐太宗,所殺的人應該也 不會比460這個數少很多。與這些君王相比,他似乎並非夠得上「暴君」的稱號,「天下第一暴君」的帽子更不應該扣在他的頭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執雨 的精彩文章:

只有一人得善終 漢高祖劉邦親封的八位異姓諸侯王的最終結局
解放軍學習中途島海戰,中國的航母時代就要起步了
美國開「黑班」教小國如何破壞萬隆會議攻擊周總理,結果輸的很慘
八路軍戰士說了什麼?成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導師
開國中將結婚入洞房三天,夫妻居然連手都沒握過,咋回事?

TAG:執雨 |

您可能感興趣

有人說他蒙受了千古之冤,歷史上的治水英雄,共工到底是怎樣的
歷史上的周瑜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一代名將竟蒙受不白之冤
大明朝一位千古奇才,卻蒙受了千古奇冤
李商隱這首詩,讓漢文帝蒙受了上千年的不白之冤
劉備遭陸遜追殺,仍冒死搶回一具女屍,劉備真蒙受千古奇冤?
海賊王中那些讓我們產生錯覺的事,黃猿再次蒙受冤屈
因這句話,他被當做嫉賢妒能,蒙受了千年不白之冤
老杜漫畫:油嘴滑舌的老杜蒙受不白之冤,原因竟然是一懷孕女子
史上最傻忠的三位權臣,蒙受天大的冤屈,卻死活不敢造反
動漫:眼鏡蒙受不白之冤,這些眼鏡娘眼中的人都是彎的
讓諸葛亮都自嘆不如的奇才,有他在,劉備不會在晚年蒙受奇恥大辱
要小心了!夢到這些你可能要遭遇挫折,蒙受損失!
金庸武俠中,蒙受冤屈最多的門派,啥壞事都算它頭上,總是被針對
蒙古大軍橫掃中原的時候就怕這兩件兵器,使他們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此皇帝搞了一生的藝術創作,成就極高,卻令國家蒙受千古恥辱
篡位者那麼多,為何唯獨王莽蒙受污名,有三點原因
李鴻章馬關條約談判蒙受了怎樣的屈辱?「力竭技窮,懇速請旨定奪」?
大狗「犯罪」小狗蒙受不白之冤流落街頭,狗狗上演「回家的誘惑」……
「無間道」的她蒙受37年之冤卻毫無怨言,女中豪傑除劉胡蘭還有她
此人本想去英國求情,卻被帶到印度,幹了一件事,讓清朝蒙受奇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