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他為女兒訪遍英美名校,發現世界最頂尖的教育只教一件事 | 推廣

他為女兒訪遍英美名校,發現世界最頂尖的教育只教一件事 | 推廣


?

圖片來源:pixabay







導讀


曾任騰訊副總裁的著名搜索專家吳軍由於女兒申請大學,陪著她走遍了英美兩國的名校,包括牛津、劍橋、哈佛、普林斯頓、斯坦福等。



吳軍發現,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起跑的優劣無關緊要,笑到最後的都是一直在跑的人,也就是一輩子都在學習的人,這也是英美名校給學生的最核心、最重要的教育。








 

 






吳軍,本科及碩士畢業於清華大學,博士畢業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是著名的自然語言處理和搜索專家。2002年,進入Google,是Google反作弊

(Anti Spam)

的創始人,參與創建Google中日韓搜索部門,是中日韓搜索演算法的主要設計者。2005年起,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計算機系董事會董事。2010年離開Google,加盟騰訊,任主管搜索業務的副總裁。2012年8月離開騰訊,回到Google。




吳軍申請了多項美國及國際專利,並著有《數學之美》、《浪潮之巔》和《文明之光》等暢銷書。 與此同時,吳軍還是一位攝影愛好者、古典音樂迷,喜歡旅行和影視劇,偶爾會從事園藝,甚至做點木匠活。




?

吳軍博士。來源:哈沃美國小學





因為女兒吳夢華申請大學的原因,吳軍陪著女兒走遍了英美兩國的名校,包括牛津、劍橋、哈佛、普林斯頓、斯坦福、耶魯、麻省理工、加州理工、賓夕法尼亞、約翰·霍普金斯、衛斯理學院、杜克大學、華盛頓大學,這其中既有常春藤名校又有著名的文理學院。




考察過程中的發現、感觸,加上吳軍本人求學、從事教育的經歷、思考,促使他寫成了一本書:《大學之路——陪女兒在美國選大學》。





?

吳軍博士與女兒。來源:哈沃美國小學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輸贏不由起跑線決定




吳軍的弟弟吳子寧也是清華大學畢業,在斯坦福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並在工作後的十幾年中,獲得了140多項美國發明專利,目前是世界上一家很大的半導體公司的CTO。



經常有人向吳軍的父母求教育兒經,但吳軍的爸媽並沒有什麼「秘笈」,給出的答案通常令人失望——全是中國家長早就知道的那套,比如「教孩子好好讀書」等等。




吳軍和弟弟也是多年之後才想明白爸媽的「教育秘方」。 吳軍的父親因為家境問題,沒能上一個全日制的正式大學,只能利用在大學工作之便,一門一門地補習大學課程。他學習了一輩子,非常努力地做科研,得了很多國家發明和科技進步獎,最後,竟然在一個極為看重文憑的大學裡被升為教授級研究員。




在吳軍的印象里,父母晚上從不應酬,也不看什麼電視,總是非常有規律地學習。現在,吳軍的媽媽快80歲了,依然每天堅持學習。 吳軍兄弟認為,父母的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他們,讓他們養成了終身學習的習慣。而這一點,至關重要。




在吳軍看來,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起跑的那一瞬間道路是非常擁擠的,但跑完1/4以後,選手們的距離就拉開了,起跑時佔得的一點點先機此時已蕩然無存了。




「很多中國家長都在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他們會讓孩子在起跑線上儘可能地搶位子。但其實,成功的道路並不像想像得那麼擁擠,因為在人生的馬拉松長路上,絕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動退下來了。到後來,剩下的少數人不是嫌競爭對手太多,而是發愁怎樣找一個同伴陪自己一同跑下去。因此,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情,笑到最後的人是一輩子接受教育的人。」



吳軍和弟弟都把他們今日的成就歸功於不斷學習。回顧過去,他們發現中學、大學時期,有很多很有競爭力的同學,但到了博士畢業以後,還能堅持學新東西的人就不多了。




「一些過去比我們讀書更優秀,在起跑線上搶到了更好位置的人,早已放棄了人生的馬拉松,我們能夠跑得更遠,僅僅是因為我們還在跑,如此而已。」






名校為何奉行通識教育,因為它能讓你有能量一直跑下去




吳軍提到,美國名校普遍認為大學教育分兩個階段:以通識教育為主的本科階段,和以專業教育為主的研究生階段。而本科階段,學生們應該學「大行之道

(Universal Knowledge)

」,而不是「雕蟲小技

(Skills)

」。 正如約翰·紐曼

(John Henry Newman)

在《大學的理念》

The Idea of a University

一書中所說的:




「先生們,如果讓我必須在那種由老師管著、選夠學分就能畢業的大學和那種沒有教授和考試、讓年輕人在一起共同生活、互相學習三四年的大學中選擇一種,我將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為什麼呢?我是這樣想的:當許多聰明、求知慾強、具有同情心而又目光敏銳的年輕人聚到一起時,即使沒有人教,他們也能互相學習。他們互相交流,了解到新的思想和看法、看到新鮮事物並且掌握獨到的行為判斷力。」





?

圖片來源:哈沃美國小學




在很多英美名校,本科生所學的專業知識要比中國學生少,但知識面卻要廣很多,社會經驗也更豐富,綜合能力

(寫作及表達能力、科學素養)

更強,這正是通識教育的目的和好處——讓學生了解世界、擁有應付複雜生活的本領和實現自我價值的信心,而這,會給學生的人生長跑帶來持久的後勁。




美國曾統計過各大學畢業生的入職年薪,前10名,除了工科較強的斯坦福和以商科見長的賓夕法尼亞大學是綜合性大學之外,其餘清一色是理工大學,如:麻省理工、加州理工、喬治亞理工等,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常春藤名校都不在其列。




但對比15年後的薪資情況時,那些以通識教育見長的大學,如:哈佛、普林斯頓就擠進了前10,超越了以工科、商科為主的大學。收入雖然並不是衡量畢業生價值及大學好壞的唯一標準,但至少可以說明通識教育的重要性。




在哈佛、耶魯、普林斯頓三座「大藤」

(最著名的常春藤)

里,耶魯尤其強調文科和藝術對學生一生的影響。在耶魯,本科生三年級以後才選專業,而且只要選夠36門課就可以畢業,不做畢業論文。因為,學校不想讓學生用全部時間來準備考試,以至於耽誤了他們的全面發展。




事實上,耶魯學生一半的時間都花在了課外活動中,因為這些看似和考試無關的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各種優秀品質,比如拼搏精神、團隊精神、領導能力、社交能力、表達能力、全球視野和社會責任感,等等。如果在耶魯上學,卻沒學到這些,就失去了在那裡讀書的意義。




哈佛強調其本科教育是「非職業專科」

(Not Pre-professional)

,也就是說,一名本科生可以對商業和金融感興趣並修很多這方面的課,但哈佛並沒有一個所謂商業或金融的本科學位授予TA。





?

哈佛大學校門上的校徽——「真理」的拉丁文。來源:哈沃美國小學





和耶魯一樣,哈佛也不強調考試成績,會給大部分學生A,學校希望藉此向學生們透露一個信息——你們的學業已經足夠優秀了,你們應該關注課程以外的東西。




普林斯頓的學生無論最後獲得哪一個學位,都需要修足夠多的人文和社會科學課程,以及基本的理科課程。




即使在盛產科技新秀的斯坦福本科,實行的也是通識教育。學生必須在9個領域完成必修課,包括文化與思想、自然科學、科技與實用科學、文學與藝術、哲學、社會學科與宗教思想。




所以,很多美國名校的畢業生,雖然本科畢業時只拿了一個或兩個學位,卻因為通識教育,擅長很多領域。書中,吳軍舉了他Google同事科恩博士的例子。




科恩博士本科學習音樂,博士時改學電機工程,做了多年研究後,又跟同事一起創辦了著名的語音識別公司Nuance,把公司賣掉後才進了Google,從Google退休後,又到樂隊演奏去了

(他平時的演奏一直沒有中斷)

。這類例子在美國非常多,但在中國卻很少見。






教育就是「引出」,讓熱忱與興趣適配、鏈接




促成吳軍寫書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美國的亞裔高中生以及中國

(和其它亞洲國家)

的高中生,申請美國最優秀的高校正變得越來越難。




吳軍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理念不同,或者說對教育的意義認知不同。書中,吳軍舉了一個例子:


1998年,著名花樣滑冰選手關穎珊和美國一名新秀——15歲的高一學生塔拉·李賓斯基

(Tera Lipinski)

爭奪奧運會女子單人滑冠軍。決賽中,經驗豐富的關穎珊因為緊張而失誤,最後屈居亞軍,李賓斯基毫無壓力、正常發揮,獲得了冠軍。賽後,兩人都接受了採訪。李賓斯基說,我當時就想著轉呀轉呀,結果完全發揮了水平。關穎珊說,我想到了父母、奶奶……為了報答他們,我要好好發揮。




吳軍認為,這兩段話就折射出了中美教育的差異:亞裔家長給了孩子太多壓力,很多中國學生並非出於興趣,而是因為現實的利益而學習。不少人上大學是為了拿文憑,拿到畢業證就意味著考試生涯結束了,接下來一輩子再也不用學習了。





?

圖片來源:哈沃美國小學





但事實上,想進入哈佛這樣的學校,最重要的是愛學習,有非常強的學習動力和自覺性,同時有志於成為各學科最優秀的人士。哈佛希望網羅全世界各領域最頂尖的人才,比如:馬友友、林書豪、娜塔莉·波特曼等等,無論哪個領域的頂尖高中生,只要學習不太差,哈佛肯定錄取。




「 為了進哈佛而進哈佛和因為對知識的渴望進哈佛是兩回事,前者的人生高峰在離開哈佛的一瞬間就結束了,而後者的人生在離開哈佛後才剛剛開始。」




在書中吳軍說,有了通識教育的基礎,一個人能走多遠,取決於兩點:1、服務社會的意願;2、對所從事的事業的喜愛程度。這兩點其實都提供了一種東西:熱忱。





?

著名「虎媽」蔡美兒成功將女兒索菲亞送進了哈佛,索菲亞畢業之後決定參軍,蔡美兒也十分支持女兒服務社會的想法。來源:哈沃美國小學





事實上,英美名校在提供通識教育的同時,還以相當的自由度、包容度,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找到適配的方向和興趣。




美國學生對成功的定義非常多元化,一些在亞裔眼裡吃力不討好的職業,如:新聞記者

(美國大部分新聞工作者收入很低)

、低級地方官

(收入也很低)

、衛生、工會、參軍,恰恰是很多哈佛畢業生的職業選擇。




每年都會有很多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在哥倫比亞大學做演講,有一年學校邀請了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引起了很多爭議,連當時的紐約市長都不太樂意。哥倫比亞大學為什麼堅持這麼做呢?因為學校認為要把今天的學生培養成明日的世界領袖,就應該讓年輕人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傾聽不同的聲音。




耶魯大學是美國大學中最崇尚自由的學校,越戰期間,很多年輕人因為反戰而逃兵役,美國政府要求各大學不收這些學生,但耶魯大學以學術特權為名堅決抵制政府的要求,於是,耶魯有了一位逃避越戰兵役的總統——柯林頓。耶魯很清楚自己培養的是未來的領袖,不能用老人的觀點禁錮年輕人的思想。





?

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之一——耶魯圖書館。來源:哈沃美國小學





教育的英文是educate,源於拉丁文的「educare」,本意是「引出」。




所以,這些代表了世界最頂級教育水平的英美名校,其實只做了一件事:引出潛藏在孩子內心的智能。一旦學生擁有了持續一生的學習熱情,他人的教育工作也就此完成了。




51Talk哈沃美國小學的外教老師也正在做這件事,他們極盡耐心與巧思,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在這裡,英語回歸到語言的本質——英語是交流工具而非單獨的學科。孩子們學到的,遠遠不止是一門外語,更是對話世界的能力,強大的綜合素質。






版權聲明:


本文原載微信公眾號《哈沃美國小學》,《知識分子》獲授權刊載。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內容僅代表《哈沃美國小學》觀點。




製版編輯:陳婧嫻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點擊查看相關文章


大學擴招錯了嗎

|創作性非虛構|HHMI青年學者

|

上帝手術刀


青蒿素

|可燃冰|

西湖

|

農場

|

學術辯

|

日本獎


屠呦呦

|王曉東

|張啟發

|崔維成

|

張鋒

|

楊振寧

|

李佩


盧煜明

|

王小凡

|吳文俊

|袁鈞瑛

|

張純如

|

數學教皇







知識分子

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

The-Intellectual

投稿:

zizaifenxiang@163.com

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長按二維碼,關注知識分子











點擊閱讀原文,發現51tal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如何從乾燥的空氣中捕捉水?| 前沿
鳥蛋形態千奇百怪,原來和飛行能力有關? | Science封面文章解讀
施一公:西湖大學(籌)將致力成為世界一流的民辦大學
是學者還是工匠塑造了近代科學?科學春秋
三色貓背後的生物學機制 表觀專欄

TAG:知識分子 |

您可能感興趣

吳軍:訪遍英美名校,發現好學校只教一件事
吳軍:訪遍英美名校,發現好學校只教一件事,卻能讓你成功…
清華博士為女兒訪遍英美名校後發現……
淺談英美頂尖名校差異
馬爾他強大的英聯邦教育,讓孩子無縫對接英美名校!
一場確立國際地位的戰爭,中國被英美合夥坑騙,卻換來全世界解放
英美都不例外,中國一重器世界都離不開,連該國航母都有中國血統
澳洲趕超英美,排名最多幸福感國家之一!然而,中國的排名卻……
為什麼中國學生申請英美名校這麼難?
女足世界盃|英美大戰再獻經典
一種文化不進化就會被淘汰,進化鏈最頂端的是英美文化 | 專訪阿來
該領域中國世界領先,英美都只能向中國求助
叩問人心的現實版「三塊廣告牌」,驚現英美街頭
帶你解讀「老外在中國搞家庭私塾,把5個孩子送入英美名校」是怎麼做到的?
全世界就三個敢反對,除了中俄,這個小國也公開譴責英美對敘動武
英美兩國品牌聯手,教你如何穿得像巴西青年
專訪作家阿來:一種文化不進化就會被淘汰 進化鏈最頂端的是英美文化
2018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出爐:英美院校兩級分化,中日領跑亞洲!
「港獨」頭目清一色英美名校,遭諷「真上進」
非洲小國展示武器,外形酷似機甲,網友:趕超英美的國家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