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竟陵八友簡介 竟陵八友都是誰

竟陵八友簡介 竟陵八友都是誰

竟陵八友

古代文人常常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文化交流圈,他們談論觀點,聚集遊樂,並且產出了不少的名篇。其中南北朝齊永明年間,有一大群文士集合於竟陵王蕭子良左右,形成了一個文學群體,文學史上稱「竟陵八友。」

《梁書·武帝本紀》:「竟陵王子良開西邸,招文學,高祖(蕭衍)與沈約、謝朓、王融、蕭琛、范雲、任昉、陸倕並游焉,號曰『八友』。」這些人中,沈約、謝朓、范雲、都是一代文人。

蕭衍(公元464-549年),即梁武帝,字叔達,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齊時以文學游於蕭子良門下,他的詩多淫詞艷句或宣揚佛理之作,格調不高。八人中最有成就的是沈約與謝朓。

沈約(公元441-513年),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為齊梁文壇領袖,文學成就較高,和謝朓等開創了「永明體」,講求聲韻格律,促成了詩歌由古體向近體的發展。

謝朓(公元464-499年),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曾任宣城太守,與謝靈運並稱「大小謝」,擅長山水詩。其詩歌講究平仄四聲,音調和諧且情景交融,自然清發,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影響。

蕭琛(公元478-529年),字彥瑜,南蘭陵人。少明悟,有才辯。

陸倕(公元470-526年),字佐公,吳郡吳(江蘇蘇州)人。少勤學,善為文,文辭甚美,昭明太子蕭統稱其「才學罕為鄰」。

任昉(公元460-508年),字彥升,樂安博昌(今山東壽光,一說山東廣饒)人,以表奏見長,與沈約有「沈詩任筆」之稱。王融、范雲的文學成就也比較高。

他們彼此唱和,互相推波助瀾,形成了一股文學潮流。《南齊書·陸闕傳》:「永明末,盛為文章。吳興沈約,陳郡謝朓,琅琊王融,以氣類相推轂。汝南周顒善識聲韻,約等文皆用宮商,以平上去入為四聲,以此制韻,不可增減,世呼為『永明體」。永明體作家把聲律和對偶方面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作上,所作詩平仄協調,音韻鏗鏘,詞采華麗,對仗工整,體裁短小,為格律詩的產生奠定了基礎,是從「古體詩」到格律嚴謹的「近體詩」的過渡,故又稱新體詩。「永明體」文學家們雖然在運用聲律等技巧上有一些成就,但思想內容卻比較貧乏、空洞,形式主義傾向嚴重。其中一些骨幹成員,齊亡後仕梁,在蕭衍、蕭綱父子影響下大寫輕靡柔艷的色情詩,成為宮體詩的主要作家。文學史上又稱這—時期的文學風格為「齊梁體」。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齊梁體,通兩朝而言之。」清姚范《援郭堂筆記》:「稱永明體者,以其拘於聲病也;稱齊梁體者,以絢艷及詠物之纖麗也。」

竟陵,今湖北省天門市,古時稱竟陵縣,為蕭子良封地,自古人文昌盛,故以此名,後亦有文學學派竟陵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歷史的吃瓜群眾 的精彩文章:

虛竹武功能力如何 虛竹會哪些武功
羅章龍的子女簡介 如何評價羅章龍
歷史上四大賢母 四大賢母分別是誰?
婁昭君簡介 婁昭君與高歡的子女後代
謝道清為什麼會變白 關於謝道清的民間傳說

TAG:愛歷史的吃瓜群眾 |

您可能感興趣

「水品茶經常在手,前身疑是竟陵翁」
警情通報:天門竟陵陽渡殺人一案,犯罪嫌疑人已抓獲!
4月9日,竟陵王的野望,果然百無一用是書生
「勢有窮必變,物有孤為奇」竟陵派創始人之一的鐘惺有何作品傳世?
「勢有窮必變,物有孤為奇」竟陵派創始人之一的鐘惺有何作品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