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內家拳法禁忌下篇

內家拳法禁忌下篇

內家拳法禁忌下篇:

7、直立:僵直而立,全無戒備之謂也。

支撐物體的底基稱為底盤,在物理學上稱為「底面積」。例如鐘座就是鐘的底盤。行拳站樁,二腳外緣的聯線範圍以內的面積,就構成了人體的底盤。

行拳站樁及競技運動中,人體的重垂線如能保持在底盤範圍內,那麼人體就處於相對的穩定狀態。反之,如重垂線超出底盤,在沒有依託的情況下,又無法依靠樁步、騰空、步隨身換等技術,使之重新納入底盤,人體就會發生傾跌現象。

在拳術運動中,拳家會通過坐腰落胯、圓襠斂臀等措施,也就是通過蹲坐姿勢,保持兩腳齊整地踏實,端正身法,虛胸實腹,取得支撐八面,穩固厚重的「底盤」。一般來說,直立的底盤較小,重心較高,其穩定性較差。反之,兩腳距離越大,其底盤越大,重心越低,穩定性相對也較好。但是,人是兩足的靈物,不管你怎麼大步站立,底盤總有窄的一面。而且步距愈大,步隨身換相對也較困難。於是,在實際的拳術及競技運動中,既要把對方的重垂線擊出底盤,又要使自己的重心相對穩定,就成了拳術及競技運動中的深邃學問了。

我們試比較直立與最大步距之間的優缺點。

直立狀態,底盤小,重垂線易偏離底盤;重心高,相對穩定性差。但重心高,如跌仆,則倒地所需時間長,如步法身法靈活,則便於補救。但勁力難以起腳跟,失卻根本。

最大步距狀態,底盤大,重垂線不易偏離底盤;重心低,相對穩定性較好。但步距大,步法遲澀不靈。重心低,如跌仆,則倒地所需時間短,加上步澀,難以補救,。

從比較中可以看出,拳家們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在直立和最大步距狀態下尋找、調整最適合自己的最佳步距,在取得相對穩定性的基礎上,取得最大的靈活性。以確保穩定與靈活的統一。取得支撐八面,穩如泰山的「底盤」。經過大量的實踐,拳家們在調整、選取最佳的步距後,再採用「四六步」或「三七步」較符合上述原則;而直立步,尤其是僵直而立,全無戒備的狀態則為最差狀態。拳諺說:「有備則制人,無備則制於人。」所以內家拳力戒直立。 8、軟步:軟襠萎膝,疊步「過勁」,足膝偏撇,掀腳拔跟之謂也。

襠部即會陰部,站樁行拳,襠要圓而虛,要裹襠、吊襠,不可夾襠(尖襠)、平襠。它的原理與拱型橋洞建築是相似的,這是因為拱型的抗壓承重能力大於尖形及水平形。兩胯根撐並,兩膝呈微向里扣之意,襠自然能圓。會陰處虛虛上提,不使其有下盪之意,襠自然能虛。襠的虛圓,使胯骨的骨節撐開;胯骨節周圍的韌帶極緊,必須撐開撐圓至足,以增加其伸縮旋轉的靈活性和擴大其活動的幅度,使下盤輕靈而旋轉無滯,並加強腿部的彈性和弓勁。而軟襠,即表現在仆步、弓步、馬步等步法時,襠部全部下落,軟弱無力地貼近地面,似同癱瘓。這樣不但起身費勁,遇到對方進逼,就會癱倒在地。

所謂萎膝,也叫「軟腿」,主要表現在弓箭步時,後腿膝部向下彎曲。所謂「弓箭步」,顧名思義,是「前腿如弓,後腿如箭」的意思。技術要求為前腿弓,後腿蹬,因而也稱之為「弓蹬步」,其後腿膝關節必須保持一定的松沉度,不可蹬得僵直,做到自然地直而不僵,符合「勁以曲蓄而有餘」。但如相反地走向另一個極端,使後腿向下曲而不直,就成軟腿萎膝了。拳訣說:「勁起於腳,發於腿。」作為進攻性的弓箭步,如果出現軟腿萎膝現象,下盤出現支撐與後蹬無力,出擊也就無勁可言了。

犯此毛病的拳家,大都是誤解了古典拳經中「曲中求直」之意。所謂「曲中求直」,其原意是「曲以蓄勁,直以發放」。是就發力的蓄髮方式而言的,根本不是叫人做「軟腿萎膝」的弓箭步。但有時為了突出下沉的氣勢,也有使前腿弓至脛骨豎直為度,後腿微微開膝,膝尖微轉向外側。這時,後腿的膝部雖有微小的彎曲,但因為微小的彎曲是撐開的,而不是向下彎曲軟垂的,它導致襠部的拱度和弓勁增大,自然不屬於軟腿萎膝之列。

所謂疊步,顧名思義,是步子重疊的意思。表現在弓箭步或虛步時,前後兩腳其橫間隔過窄,使前後兩腳踏在同一直線上,「疊步」兩腳前後相疊,造成底盤過窄過小,重心就會不穩。「自立不穩,如何發人?」遇敵襲擊我之側翼,就不免有傾跌之慮。

「過勁」表現為弓箭步前腿膝尖的垂直線超過腳尖,使身體重心過於偏前,易為人引進落空而跌仆。

所謂足膝偏撇,就是足尖的方向和膝尖的方向不一致,從而造成扭曲。以致使起於腳的勁,滯澀於膝間,無法經由腿,而腰而脊,形於手指。勁力無法貫穿順達,下盤亦不穩固,臨敵對陣無有不敗之理。

掀腳拔根,表現在各種步法的定式時腳掌的掌心不能含空,全掌貼住踏實地面,造成部分掌緣翹起,離開地面,甚至拔起腳跟。以致不能利用地球這一最大的質量 M,守不能將敵方的勁力通過地面化解於無蹤;攻不能勁起腳跟,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發揮最大的威力。攻守無當,失機失勢。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軟步」是屬於下盤系列的問題,而下盤是平衡和支撐全身的根基,基礎不紮實,不靈活,就好比空中樓閣。拳諺說:「自立不穩,如何發人;下盤不靈,何來虛靈?」是故,內家拳視軟步為大忌。

9、脫肘:肘部懸揚,猶如肘關節脫臼之謂也。

脫肘也稱為「懸肘」、「揚肘」、「寒肘」、「抬肘」或「舉肘」。拳諺有「肘不貼肋」、「肘不離肋」兩句很辯證的話。「肘不貼肋」,就是使腋窩保持適度懸空,保證肘部有足夠的迴旋餘地。「肘不離肋」,就是在保證肘有迴旋活動餘地的情況下,肘盡量靠近,不離開肋部,便於保護兩肋兩腰要害部位。以免肘部揚起,造成舉高腋空,「側門」(兩脅側門)大開。側門空虛,易為敵所乘。此外,肘部舉揚,肩、肘、腕等關節自然就難以松沉,造成氣血阻塞,勁力滯澀,兩臂無勁,勁不能由脊發,亦不能貫於手指,攻不能放人致遠,近乎外家之斷勁矣。所以古今內家拳無不力克脫肘惡習的。

10、戳拳:腕骨不正,握拳不直,形如印戳,拳與前臂不在同一直線上,猶脫榫的鎚子之謂也。

內家拳的拳形為四平拳,即拳的四維均須平整。握拳的形式,以中指領先,四指併攏捲曲,指尖稍微觸貼掌心。然後將拇指輕輕蓋壓於中指中節,形成四平拳。因內家拳乃柔中寓剛之術,不以剛硬為能,所以握拳亦不宜緊實,外形似緊非緊,內則大松,以鬆柔為好。但雖為松握,須有團聚之意,使之有分之不開,擊之不散的作用。握拳時,拳背須與前臂齊平,腕骨正直,腕背自然伸直,不可歪曲,不可內拗或外突;形成戳拳。若用戳拳猛擊敵人,遇到阻力,首先會使自己的腕關節扭斷或扭傷,擊人的力量也會大打折扣。所以戳拳只有形式上的「美觀」,沒有任何技擊價值。古今內家拳術好手是決不會有這種中看不中用的戳拳習慣的。

11、扭臀:扭臀亦叫「晃臀」、「擺臀」、「搖臀」、「游臀」。是尾閭不正,臀部外突,或臀部時而前順,時而後撅,或扭來扭去,如「游魚擺尾」之謂也。

臀的生理構造是外突的,外突的臀部,在行拳過程中,容易引起臀部的扭擺和晃動。或時而前順,或時而後撅,或扭來扭去。常會造成「點頭哈腰」,前俯後仰,破壞了「立身中正」,或是「游魚擺尾」,破壞了「尾閭中正」,喪失了舵的作用。致使發勁無定向,放勁失平衡,勁不能「專註一方」。所以內家拳家提出「斂臀」或叫「護臀」的技術規範。要求站樁時不要撅起臀部,應向里稍微收進,盡量放鬆臀部和腰部的肌肉,輕輕使臀肌向外下方舒展,然後再輕輕向里向前收斂團聚,就像用臀把骨盆裹護起來,把小腹承托起來那樣,這樣配合虛領頂勁、松腰落胯、圓襠,就能使尾閭的舵向作用相對穩定,從而保證「尾閭中正」,「立身中正」。有助於增強脊柱的靈活性和背脊的彈性,同時,斂臀也相對降低了身體的重心,有利於動作的平衡和蓄、引、拿、化、發勁的穩健,有助於「力由脊發」,發勁渾整,專註一方。

12、曲腰:「點頭哈腰」,中軸扭曲之謂也。

拳諺曰:「點頭哈腰,武藝不高。」或稱「低頭貓腰,傳授不高」。形象地描述了曲腰的弊病。

「腰為一身之主宰」,是人上下體轉動的關鍵,對協調全身動作,調整重心,平衡身體,輸送勁力,都起主導作用。

內家拳對腰的要求是松而沉著,直而不僵。「松而沉著」,使下盤穩固有力而不失輕靈,「直而不僵」,使中軸旋轉穩定靈活而不失沉著。這樣方能做到支撐八面而穩固厚重,八面轉換而輕靈圓活。

此外,腰部的「松而沉著,直而不僵」,避免了脊椎的生硬挺拔,使脊椎有正常的自然「彎曲」,形成了俗說的「身弓」,增加了脊柱的彈性,緩解了行拳過程中所產生的震動,既起到了護腦的作用,又穩定了重心,平衡了身軀。這樣才能使「上下九節勁,節節腰中發」。

其實,「曲腰」本身就屬於「歪斜」的範疇。這裡的內容可視作對「歪斜」的進一步說明。而內家拳術把「曲腰」單獨視作一大忌,可見對它的重視了。

13、開門捉影:撒開兩臂,「正門」大開;探頭探腦,如捕風捉影之謂也。

胸腹為「正門」,也稱為「大門」、「紅門」或「洪門」。人之五臟六腑皆位於胸腔和腹腔,是不能有絲毫疏忽,受到傷害的。在競技運動中,除運用身法的閃展騰挪來避免受到襲擊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四肢來護衛。尤其是依靠兩臂來護衛。拳諺說:「手是兩扇門,全靠腿打人。」其中說的是兩臂的防守作用,上護頭面,中護胸、心窩、胃脘、肋腋與腰側,下護小腹、襠部。如果撒開兩臂,無疑將胸腹要害暴露於敵,任其上下其手。這是十分危險的,輕則受傷,重則致命。所以內家拳學從健身、技擊的要求出發,提出了「沉肩垂肘」、「肘不貼肋」、「肘不離肋」、「兩膊相系,不離中線」。「三尖相對守中央」的技術規範。所謂「中線」,即以頭頂百會至尾骨為一線。所謂「中央」,即以鼻與臍為界。兩手運作各緊緊護住自己的半個身,即左手護住左半身,右手護住右半身,在圓轉過程中,兩手的運行路線在「中線」、「中央」處稍加重疊。沈壽拳訣說:「兩手亂環不離中」,「當中一擊首尾動」,「攻我身軀首尾保」。即是形容兩手似蛇之首尾,緊緊護住「正門」和「側門」,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基礎上伺機擊敵。

關於頭,上文已有提及。頭為「百脈之宗」,「六陽之首」。十二經絡中,六條陽經上行於頭,而六條陰經則通過各種「別道奇行」匯合於頭。頭為全身之綱領,綱舉目張,身法的穩定,脊椎的中正,腰胯的轉換,眼法的平準,呼吸的順暢,步法的靈動。總之,心、意、精、氣、神,手、眼、身、法、步,無不與俗稱「六斤四兩」的頭有關,都需要從「頭」做起。頭位於人的最高位,雖然僅僅只有「六斤四兩」,然而影響很大。若「探頭探腦」,一則形象不美,二則「首腦」暴露於敵,易為敵所乘;三則破壞了立身中正,更易產生由「探頭探腦」所引起的連鎖問題。例如強項硬頸,精神不專,身體失衡,行動遲澀,虛實不明,歪斜等問題。可以說幾乎與其他內家的十三禁忌全部相關聯。這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探頭探腦,「開門捉影」,是必須認真克服的。

14、雙手齊出:即用「二隻拳頭打人」,一發無餘,不作後顧之慮之謂也。

出者,過頭也。過直也。所以,「雙手齊出」並不是絕對地簡單地反對用二隻拳頭打人,更不是反對雙按、雙動、雙推等拳法。而是反對「兩膊不相系」,「首尾 (兩手)不呼應」,上下不協調、不相襯、不相隨,這是因為首尾無呼應,則首尾無法互保,防守出現漏洞,攻擊必現破綻;上下不相隨,則手到步不到,形如斜塔,就不免有自行傾跌之慮,更談不上臨陣對敵了。或步到手不到,錯失良機,為敵所乘。

雙手齊出的另一種表現為,兩臂挺直,出手過遠。知內家拳站樁行拳須周身內外三合,表現在外三合,即各關節左右合住,上下對齊,兩手兩足等對稱合住,手與足、肘與膝、肩與胯合住。開則俱開,開中有合;合則俱合,合中有開。這樣就要求兩臂不能挺直,出手太遠,做到「勁以曲蓄而有餘」。避免重心前移,被人乘勢借力牽動,因失重心而跌仆,也避免被人乘機入侵。

內家拳十四禁忌,其實質是互相關聯的,不能截然分割。深刻理解,真正明了它的內容,不但對學習掌握內家八樁(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還掌握了研究評判內家拳的重要尺度,內家拳也就易於向大乘階段邁進。

武術不僅是格鬥競技或體育運動,還是一種哲學和文化,是內心的力量。它像是一束光,可以伴隨你在生活中勇往直前,乘風破浪,引領你到更遠的地方。

——周光遠

感謝您對光遠詠春的支持!歡迎加入光遠詠春大家庭,武術與健康伴您同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禁忌 的精彩文章:

小心:和女孩聊天的7大禁忌!
夫妻間感情甜蜜,六大禁忌不可犯
愛愛後千萬別說這10大禁忌話,小心被打到不用睡!
血液病患者吃中藥的注意事項與飲食禁忌
手鐲的戴法有什麼講究 佩戴手鐲有哪些禁忌 0

TAG:禁忌 |

您可能感興趣

內家拳十四禁忌
風水禁忌——家居篇
家居風水禁忌的破解方法
家中魚缸擺放位置的四個禁忌
家居風水禁忌與化解方法
門對著衛生間的化解方法 家居風水有哪些擺設禁忌
玄妙八字:家居風水禁忌與破解方法!
家居中一些主要風水禁忌
懷孕住娘家有什麼禁忌 民間說法
春節 大年正月初一 招財方法 貼春聯和門神 開門炮仗 家居魚缸擺法和禁忌
簡易家居風水│衛生間廁所設計五大禁忌,你家中了幾項?
居家衛生間風水禁忌與調理方法
這些家居風水禁忌,大家必須知道
家中供奉佛菩薩有什麼禁忌 了解一下
家居大門風水揭秘,這些禁忌你家有嗎!
家中廁所格局4禁忌,一旦中一個不利氣流,易家運衰敗!
道家符咒佩戴禁忌
道醫,道法禁忌
家居風水布局的禁忌與解決辦法
家裝中你所不知道的風水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