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撞的金甲蟲
作者:慧慧
昨天,慧慧那個北京的朋友又發了一則自家小區見聞(第一則見《瑪麗黛佳不是瑪麗黛佳》):還是那個小區水池邊,還是那位洋美女,還是穿著比基尼,只不過這一次是趴在水池邊,而且鏡頭拉得更近。配文:太傷風化。
這下好了,一眾看官明裡暗裡地提示這位朋友不要綳著,「想看就正大光明地看,別虛偽。」
是的,看官們給他扣上了「虛偽」的帽子。
在很多境況下,哪怕一個小小的動作,都可能會讓人給你貼上標籤,尤其當這個標籤被多人認同時,你自己也會不自然地接受。
劉船高和他的金甲蟲,在業內人士眼中向來是特立獨行、不正經的。如今,他也自稱不正經。昨天的「金甲蟲/劉濤 店鋪品牌代言新聞發布會」,劉船高稱其為「不正經的發布會」。
金甲蟲真的不正經嗎?
1
已陪金甲蟲走過15年的金甲蟲執行總經理黃紫易說,劉船高是個很謹慎的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但在業內看來,金甲蟲走的每一步都很莽撞。
比如2015年9月9日啟動的「99零錢戰略」:金甲蟲系統99%的化妝品價格下調至99元以內,部分產品降幅超過50%。
這一舉措,刷新了業內三觀,有人認為是價格戰,有人認為是自我炒作,就連劉船高自己也半信半疑,「開弓沒有回頭箭,驚險而恐怖的一躍,閉著眼睛等結果。」
緊接著的2016年1月,金甲蟲又啟動了「絕不低價」策略,不再以各種名目的低價促銷來招攬顧客。這兩大策略,一上一下,砍掉了金甲蟲店鋪中虛高的價格。
「99零錢戰略」之下的金甲蟲,一度損失了約3000萬元的業績,但劉船高仍選擇了堅持,「讓老百姓都買得起。」
目前,金甲蟲門店約有1000個SKU,預計今年底將削減至800個左右,優化產品結構。在金甲蟲銷售額中自有品牌佔有較高比重,劉船高說做自有品牌不是為了利潤,而是「養兒子」,「提高性價比。」
▍金甲蟲自由品牌面膜城市日記
一直以來,化妝品出廠價和零售價之間的倍率居高不下,是化妝品零售的癥結所在,金甲蟲在用自己的方式與之叫板,讓自己獲得定價權,也難怪說它莽撞。
2
請劉濤代言,又讓金甲蟲這隻偏居西南一隅的「蟲子」成了焦點,炒作、營銷等說法接踵而至。
「明星代言只是個工具。」劉船高說,代言是金甲蟲品牌化的一個棋子,「是比較簡單粗暴的方式。」
與嬌蘭佳人、屈臣氏等從一線市場下沉到地級、縣級市場不同,金甲蟲從瀘州起家,是自下而上的布局,難免會有諸多阻力,但歸根結底是品牌力的問題。
這不只是金甲蟲的問題,更是整個化妝品零售業態的病態,並引發了行業所謂的「零售寒冬」。
「化妝品店這十幾年過得太舒服,紅利期一結束就不適應。」劉船高坦言,前些年金甲蟲的利潤確實揣腰包了,在品牌力的打造上沒有持續投入。
也就是說,化妝品店太把自身局限在一個渠道的定義上了。
事實上,化妝品店也應是品牌,比如消費者去絲芙蘭不是沖著店內的某個品牌,而是沖著絲芙蘭。
就好比百貨業這幾年的衰落,並不是因為實體這一零售業態不行了,而是沒有跟上時代的變化,沒有可供持續增長的增長點,這也是其對新消費環境不適應的表現。
顯然,在一眾化妝品店自定義為渠道時,品牌化運營的金甲蟲是莽撞的。
3
但是,金甲蟲一直在莽撞地做一件事:回歸零售的本質。
去年,在「新零售」、「消費升級」兩大概念幾乎滲透到每個人血液中的時候,劉船高公開唱了反調,「新零售是偽概念,消費升級是偽命題。」
有人說他嘩眾取寵。
事實上,從最初的物物交換,到之後的異地交易,以及貨幣這一交易工具的出現,零售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而變化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變的是業態、商品結構、銷售工具等,只有在變化中才能有發展,但不變的是零售的本質。
這一本質是什麼?
劉船高用自己對優衣庫的執迷來形容,「可以穿到爛才扔。」
零售的本質是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服務或商品。這個「優質」,或許講求的是性價比,或許是傳達一種消費理念,又或者是能讓人身心愉悅的購物體驗,但,所有的解讀一定是建立在產品基礎之上的。
尷尬的是,當下大多數化妝品店在沒有搭建這一基礎的前提下,一味盲從所謂的線下體驗,讓體驗更多地演變成一種開店的方式或套路,這無異於揠苗助長。
正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一樣,在消費者的基礎需求還沒滿足的情況下,何以讓他們為你提供的精神消費買單?
金甲蟲很莽撞,是因為你太一本正經。


※這個人被加拿大遣返回中國了,他到底犯了什麼事
※10種案例教你如何通過用戶獲取用戶
※由男人主導的印度美妝市場是一門怎樣的生意?
※孫丕恕、張亞勤、柳青、戴威在達沃斯說了什麼?
※學位or職業資格,哪個能為你的前途加分?
TAG: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