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餘空間三展同開:張文心、馮冰伊、黎卓華影像中的「情緒追憶」
導言:2017年6月24日,「時間篝火:張文心個展」、「你一生的故事:馮冰伊個展」及「讓晚風送走昨日的夢:黎卓華個展」在剩餘空間同時開幕。3位藝術家以其擅長的影像敘事,共同描摹了一個「在共同場域中、特點時間節點的情緒追憶」。
展覽現場
張文心的「建模」創作
「時間篝火」是張文心在一次「平面中對想像的空間建模,並將模型在展覽空間中展開的嘗試」。在這次展覽中,藝術家以《摘錄:有關一次不一定的征途》、《時間篝火I號、II號》、《內存腐蝕》、《空間中的薄片A1-A5》、《空間中的薄片B1, B2》、《在波紋中醒來》、《空間中的薄片C1、D1》7件作品在同一場域的組合讓來自作者個人旅行的影像片段與來自虛擬人物記憶中的場景畫面在空間中一同交織閃爍;音樂人通過身體情緒所進行的感性創作與數據輸入電腦所生成的演算法旋律同時發生;事物在數字世界中的替身與試圖映射出虛幻概念的實在無題相互交疊。
張文心《摘錄:有關一次不一定的征途》 錄像裝置 有聲三頻彩色高清動畫、音箱 尺寸可變 2017
在由歌德學院委約製作的作品《摘錄:有關一次不一定的征途》中,藝術家引用了《唐吉軻德》、《逍遙騎士》這些西方敘事經典樣例種的超現實的奧德賽式敘事。「作為一個著迷並受困於個人英雄式征途的人,我以在現實與虛擬世界中徘徊遊盪的方式重訪了這一敘事。在製作圖像時,我尋找自然或城市中莊嚴的場景,並夾雜以對虛擬現實元素的輕微戲仿,打亂場景中的固有邏輯」。藝術家似乎在現實場景之內疊加了一個不存在空間或者是虛擬物。用這樣一個空間去類比由碎片化照片所創造的世界,同時,照片碎片化的特性也讓它有了解構事實,創造不存在空間和事物的可能性。
張文心《時間篝火I號、II號》錄像裝置 有聲彩色高清動畫、特麗瓏顯示器、百葉窗、牆貼、電腦桌、降噪耳機 2017
張文心《內存腐蝕》有聲彩色4K動畫 6分47秒 尺寸可變 2017
而此次的展覽同名作品《時間篝火I號、II號》同樣運用了張文心的「建模」創作模式。「這是一次對時間燃燒的想像式建模。在配樂部分,音樂人依據模型的數值變化將數據輸入電腦,用了演算法作曲。」《內存腐蝕》則探討了內存與記憶的關係。來自藝術家個人旅行的影像片段與來自虛擬人物記憶中的場景在畫面中相互交織,融成一片共生的情緒。
張文心《空間中的薄片A1-A5》透明菲林噴繪 1.2m×3.6m×5 2017
張文心《空間中的薄片B1,B2》透明菲林噴繪 1.2m×3.6m×2 2017
張文心會在拍攝前就確定一個故事的框架,在拍攝時,具體的內容會隨情境改變,不一定會把自己完全限定在這個框架中,「而在拍攝完成後,我會根據所得到的圖像調整故事情節,最後以一個看似鬆散隨機的方式呈現出來」。
張文心《在波紋中醒來》燈光裝置 燈箱、燈管,尺寸可變 2017
張文心《空間中的薄片C1,D1》透明菲林噴繪 1.2m×3.6m×2 2017
談到自己在創作過程中的「建模」,張文心表示:「我不是很在乎攝影所謂的對真實的再現,因為真實是一個無法被定義的概念。在拍攝之前,我會先對所我需要的場景做一個預設,然後開始事先調查準備,然後在拍攝時尋找它們,我可能會在拍攝時或拍攝後對原先場景做一些人為改變。世界在每個人的眼中都是不同的,我一直對這個特別有興趣。『現實』究竟是什麼誰也說不清,而將由現實中得來的圖像編排、錯置,使它們互相建立新的聯繫並創造新敘事的可能性是我所感興趣的」。
馮冰伊:「我和時間軸一起成長」
馮冰伊擅長以介於錄像藝術與電影之間的影像語言,作為表達媒介,用詩性的語言構建自我意識的敘事空間。關注從文本到圖像的研究,通常以一段文本作為引子,在對其註解中找到邏輯的斷裂口,進行改寫和重組,將其內容置於一個空間中抽絲剝繭,混合獨特的世界觀進行再編織。注重空間、文本與敘事之間產生的不同可能性在對視覺語言的影響上。創作形式主要包括影像裝置,攝影,動畫等。
馮冰伊 衝突的部分 單通道影像、彩色、無聲 3分6秒 2017
《你一生的故事》是馮冰伊近幾年創作的系列作品,在其之前的展覽上頻頻引起關注的《月亮看見了》即是該系列中的作品之一。在此次的同名個展《你一生的故事II》中,馮冰伊展出了該件作品中《衝突的部分》、《同一條河流》、《圖象序列》、《無姓之人》4個部分,以其一直以來的詩意畫面和哲思結構呈現了他近期在作品《你一生的故事II》中的最新部分。
馮冰伊 同一條河流 單通道影像、彩色、無聲 2分55秒 2017
「在《衝突的部分》這部分影像中,是建築物倒塌以及鸚鵡打架。這是一段針對主題的延展視頻,可以理解為以格蘭傑的視角做出的『日常觀察』,也可以理解為作者為格蘭傑的故事做出的影像批註。《同一條河流》是一個放置在展覽中觀眾必經之道的影像,如果你恰巧踩到了,就走過去,或站上去。格蘭傑和你都在同一條河流之中。《圖象序列》中有在蘇聯解體前的風光照片、心電圖的48種形態以及 用搜索引擎輸入『Granger Taylor』輸出的『無肖像肖像』等內容。而《無姓之人》影像部分中關於宇宙空間的肌理像流動的夢境,是我關於格蘭傑『出發』的想像」。
馮冰伊 圖像序列 綜合材質 2017
影像及影像中的文字敘述相結合是理解馮冰伊創作的關鍵詞之一。「文學和影像其實在大多數時間都是在一起的。但是對我來說,我希望我的『劇本』是一個架空在文字之上的東西,或者說是和文字處在平行但不同的維度上。我理解的文字有點像一種液體,我需要一把抓住一部分並把它們扔向一個失重的空間,它會自己變化出之前完全想像不到的形狀。文學和影像應該是並行的,互為催化的。至少在我的創作里是這樣的」。
馮冰伊 無姓之人 單通道影像、黑白、有聲 5分51秒 2017
同時,在創作過程中,影像作品均為藝術家自己剪輯、製作音樂、錄音完成的,這也形成了其影像作品中的獨有風格。「在真正創作的時間裡,有很多時候剪輯、音樂都是即興的。我沒有所謂的選擇焦慮,當下抓住的一瞬間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所以會快速拼湊出一個共同體。反正還有很多時間,這個由作品構成的拼圖世界會慢慢推進,它會有一個漫長的時間軸,我和時間軸一起成長」。這些素材,無論自我的經驗,內在感受,還是外在的文字,或者影像,都在嚴格制定的影像語言中顯現出新的整體感,用可見的視覺節奏,勾畫出敏銳而開闊的心靈世界。因此,這些作品不是拼貼式的邏輯,而是一種以體驗為基礎的方法論的自我確立。
談到自己在影像創作過程中語言和畫面的選擇,馮冰伊說:「我做影像不像拍攝電影工業中有一套完整的劇本和分鏡頭腳本,有些看起來『不可說』的部分。影像語言中有很大一部分即興的部分,例如旅行的片段和其他瞬間的採摘,就像一個果子掉在頭上了,我把它撿起來。畫面以黑白居多,黑白畫面的詩意感我以為是彩色不能給的,它有更多的想像空間,黑色本身就是詩」。


※心意·心象——談盛萬清的油畫創作
※出類拔萃的吳門四家
※美術生的福利 聯考加分項和校考沒速寫的院校
※摹緙繪畫:「絲綢之路」說絲緙
※從關山月和他的時代看20世紀中國山水畫變革之路
TAG:雅昌藝術網 |
※辛芷蕾吐掉、李菲兒存在、張雪迎情緒、胡冰卿傻白、蔣璐霞學武、熊梓淇胡一天
※高志強:開啟一場情緒與空間的對話 北京同仁堂展廳
※不愛化妝的男明星!鹿晗肥皂洗臉,張藝興羅晉隨意,王俊凱有情緒
※凝固瞬間的情緒 看肖像攝影為何魅力四射
※盧北峰:影像中的情緒需要閱讀
※攝影 東京的情緒
※林語堂:悠閑的情緒
※小S徐熙娣情緒失控,第五張圖,攝影師故意的吧
※張雪迎版尹夏沫遭群嘲,明曉溪力挺:被演員的情緒感染!
※陳坤:情緒落地
※《新舞林大會》董潔給秦嵐打2分,情緒崩潰落淚,秦嵐暖心安慰
※王安憶:春光愈是明媚,惆悵的情緒愈是強烈
※陽光樹林里的金髮美女,光影情緒迷人
※王俊凱在《中餐廳》對趙薇舒淇的情緒徹底不同,網友:看出人品了
※和黃曉明同框的劉亦菲「有顏任性」,baby鬧情緒
※《詩人》世界首映 朱亞文:宋佳情緒失控崩潰!
※王陽明:你的情緒裡面,透露著你的智慧
※盧禹舜的繪畫:隱喻現代情緒和當代人的內心世界,流美心靈時空
※憤怒之神看書平息憤怒,戰神戴沐白、情緒之神霍雨浩雙重夾擊!
※奔跑吧最有共情能力的嘉賓:顧及鄭愷情緒,泥潭裡扶宋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