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Chanel 打贏和亞馬遜侵權商家的官司,共判賠300萬美元,縮水至原來請求的二十分一

Chanel 打贏和亞馬遜侵權商家的官司,共判賠300萬美元,縮水至原來請求的二十分一

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時尚商業媒體

法國經典奢侈品牌Chanel近日在一場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商標侵權案中打贏了官司,該公司指控美國電商平台亞馬遜上約 30個商家涉嫌銷售仿冒 Chanel 品牌 logo的商品。

Chanel 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四月初該品牌正式提起訴訟,指控亞馬遜商家大肆銷售 Chanel 仿冒商品,比如印有 Chanel 標誌的手袋、T恤和手機殼。

上周五,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法庭對本案做出判決。Chanel 起初要求每位銷售仿冒品的商家賠償 200萬美元,法庭將賠償金降至10萬美元,Chanel 總計將獲得大約 300萬美元的賠償。

法庭要求亞馬遜必須對這類侵權商家進行停業整頓,並刪除網站上任何有侵權行為的商品圖像。亞馬遜支付平台本周將把這些商家賬戶內的資金轉給 Chanel。儘管這些賬戶的資料不詳,但總金額並不太可能達到法院判決的賠償金水平。

幾名商家在四月試圖逃避訴訟,其中一家店稱自己賣了5件仿冒品(比如帶有 Chanel 標誌的手機殼)僅賺了48美元。商家稱,將商品的圖片上傳到網站上純屬「失誤」行為。

但此類侵權案中,品牌方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得到賠償金,而是為了保護品牌形象,控制仿冒商品的泛濫,這對 Chanel這樣的奢侈品牌來說,尤其重要。

但本案並未就此結束,一位網站 ID「Gujjsso」 的被告商家已經聘請了律師,準備繼續上訴。目前,Chanel 的代表和被告律師並未置評。

據 Chanel 的網路執法執行總監 Lynnette Oka 介紹,Chanel 已經僱傭了兩個私人調查人員調查這些亞馬遜商家的活動。調查人員已經在這些亞馬遜商家的店鋪購買了服裝、配飾等仿冒商品,這些店的商品至少使用了 Chanel 7個註冊商標當中的一個。

Chanel 認為,這些商家利用 Chanel 的品牌名作為搜索引擎優化的戰略,這屬於不正當競爭的非法行為。

關於此案的來龍去脈,參見《華麗志》此前報道:Chanel 控告30個亞馬遜賣家售假,居然真的有兩家做出了回應!

丨信息來源:美國網站 WWD

丨圖片來源:Chanel 官網

丨責任編輯:LeZhi

更多相關報道,請移步《華麗志》APP

誰能幫助馬克龍拯救失業率高企的法國製造業:LVMH 和 愛馬仕們!

Chanel 控告30個亞馬遜賣家售假,居然真的有兩家做出了回應!

數據解讀六大奢侈品牌2017/18秋冬季時裝秀布展的奧秘

為推廣新款唇膏,Chanel 首次發布 emojis 表情包

邊喝咖啡邊試妝,還能送出自己的吻!Chanel在東京推出遊擊咖啡廳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麗志 的精彩文章:

四位最火爆的新品牌創始人+品牌投資女神+明星投資男神,在IDG「新消費時代峰會」上把品牌創業精髓講透了!
屢被指責抄襲的 Forever 21 反戈一擊,把 Gucci 告上法庭
一人玩轉一家餐廳!這位日本女工程師把效率和眾包發揮到了極致

TAG:華麗志 |

您可能感興趣

Waymo起訴Uber侵權官司2.45億美元和解
Hedi Slimane 和老東家開雲集團打官司再贏得930萬歐元賠償,後者將上訴
9990億美元欺詐官司,iPhone訂單暴跌40%!庫克十億年終獎憑什麼
Valve在澳洲吃官司落敗 必須繳納300萬美元罰款
iPhone又要漲價了 蘋果官司輸給高通賠償3100萬美元
顧客官司勝訴,T-Mobile要退回1100歐元,其他人呢?
索賠達9990億美元!iPhone官司不斷,庫克是否感到焦灼了呢?
又敗訴了!Valve在澳大利亞敗訴240萬美元官司
IPO前夕小米再吃侵權官司,遭索賠5000萬
剛跟Waymo打完官司,Uber在3個月最新估值不降反升達到720億美金
Miss打官司兩年,如今終於獲賠17萬,網友:太斤斤計較
Magic Leap再惹官司是非,稱遭公司安全負責人數百萬美元勒索
從未學過法律的她卻幫634個人打贏了3.33億美元的官司
《跑男》baby老公陷官司,涉及金額達18億,背後資產更嚇人
Magic Leap再纏官司,稱遭安全高級總監數百萬美元勒索
AMD 偽八核官司:AMD同意賠付1250萬美元
6000首歌曲下架背後:有人打版權官司賺錢,KTV被告到倒閉
鬥魚終於贏了官司!著名星際2職業選手Xigua王磊被判違約罰款50萬
蘋果的專利官司:完敗諾基亞賠20億美元,戰三星7年討巨額賠償
6000首歌曲下架背後:有人靠打版權官司賺錢,KTV被告到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