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民日報談殘疾生帶母上清華:他們可以做每個人的鏡子

人民日報談殘疾生帶母上清華:他們可以做每個人的鏡子

一封寫給清華大學的求助信進入到公共視野。

殘疾考生魏祥,幼年失怙,下肢運動功能喪失,沒有獨立生活能力。母親不放棄,這些年一個人扛起生活的重擔;他自己也爭氣,高考考出648分,眼看要上清華。他懇求學校能夠為他們母子提供一間棲身的宿舍,繼續這種手拉手才能完成的生命攀登。校方不負眾望,給他回信,承諾學校會妥善安排、解決後顧之憂,對他的自立精神也表示激賞,請他放心,給他打氣。

這件事有兩個地方特別動人。

一是這對母子的自強不息。「世界以痛吻我,我仍報之以歌」,我們往往從《老人與海》這樣的名著中讀到的精神,活生生來到身邊。生命的小草頂起生活的巨石,其壯美則何如?

二是自強得到的公共呵護。自強不等於拒絕幫助,更不等於社會可以袖手旁觀。學校接到求助,馬上做出安排;各界看到堅毅,紛紛伸出援手,這是另外一份動人。現代社會,也是一個社會共擔風險的公共社會,並不放任自己的成員自生自滅。各界實實在在行動,讓人心安。

現代社會發展速度快,活動半徑大,不確定性也隨之增強,人生命中遭遇的各種震蕩似乎顯得越來越隨機和無常。僅僅堅韌已經不夠,堅韌不過是遇挫後迅速恢復的能力;學者描繪了一種更好的應對狀態:反脆弱。簡單說,就是每次阻礙我們的危機,都能變成自我成長的營養,越挫越勇,愈敗愈強。也就是尼采所說的:「凡不能殺死你的,最終會使你更加強大。」

如何做到呢?不外乎上述經驗的延展。

個人需要更堅毅。「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重壓來了,這招不行換那招,使出渾身解數,總之不屈服,在搬山的時候,不知不覺就增長了力氣。

社會需要創造好的環境,進行鼓勵,提供支撐。對於超越生命局限的壯舉,各界都如今日一樣襄助、讚歎,這就是傳奇層出不窮的土壤。有了土壤,一個個自強的個體才能成眾,一棵棵自立之樹才能成林。

魏祥母子,可以做每個人的鏡子;學校的呵護,何嘗不是負有公共責任的機構及社會各界的鏡子呢?

本文來源人民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之悟 的精彩文章:

南京舉辦「畢業失戀展」大火,原來70%校園情侶選擇畢業分手
巴基斯坦方面確認:2名遇害中國人為「傳教士」
北京驚現「黃金單車」,群眾紛紛表示亮瞎眼給跪了!

TAG:生活之悟 |

您可能感興趣

鄭增漢、鄭余銀談殘疾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