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也談「普遍膚淺時代」的閱讀

也談「普遍膚淺時代」的閱讀

好友東方雨林先生推薦了汪丁丁教授的一篇文章《普遍膚淺時代的閱讀方式》(載於2017年6月24日《文匯報·筆會》。作者從經濟學家的視角剖析了當今閱讀碎片化、淺表化現象的社會原因——一個普遍膚淺的時代、「消費主義」時代、「敘事碎片化的時代」。

汪教授的結論是: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普遍膚淺的時代,中西皆同,只是有各種各樣的名稱而已。深以為然。筆者至今沒有機會跨出國門,對所謂歐美地鐵讀書成風、哈佛大學圖書館通宵達旦這類充斥媒體的信息也充滿懷疑(不過是「公知」、「大V」們詆毀國情、博取眼球之所為,有機會另文說道),就目之所及與親身體驗,深感缺乏深度閱讀的根子一定是在時代、在社會、在世界。作為改革開放已經近40年的中國,亦不能「遺世而獨立」。故而,「無根的社會」、「思維平面化的時代」,甚至「情感冷漠化的時代」等研究成果,歸結到一點,就是當下時代所形成的社會心理,已經普遍遠離經典、拒絕深度,不想靜下來讀書。缺失了愛書、讀書的大環境,純粹的閱讀只能是個人行為,尚形不成社會風氣。且保持長期的閱讀行為需要很強的定力,精神定力。這種定力一旦遇強大外力作用,立馬渙散。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當然是帶我們去科技大進步、生產大發展、物質大豐富的前方,但一定不是精神家園的「詩和遠方」。因為在一味追逐物慾的同時,靈魂肯定會掉隊。怎麼辦?汪教授也就閱讀方式上開出了「藥方」——直接閱讀外文尤其是英文作品(避免粗製濫造的翻譯)、或者儘可能直接閱讀經典作品。問題是,眾生普遍的閱讀習慣都未形成,遑論母語閱讀或經典作品,更何談全社會閱讀成風?

在「大環境」無以改變的情況下,惟有營造「小氣候」。其終極目標,就是把人們從麻將席、健身館、酒局等等各種「消費場所」拉回到書桌前,讓紙質閱讀、經典閱讀重新成為生活時尚。手段應當是綜合施策、多管齊下。政府部門應守土有責,通過設施建設、政策扶持、表彰獎勵,在供給側開好「菜單」;出版單位要把好源頭,力推精品佳作,摒棄粗製濫造,提供有營養的「食材」;公共窗口宜轉變觀念,優化手段,精準服務愛讀書的群體和普通群眾。當然社會文化機構和閱讀組織作用也正在凸顯,惟願祛除浮躁、壓降功利。

汪教授還提到,「經典作品有強烈的生命力」(生命氣象),究其理由,就是因為讀者與作者「以生命相激」。依我看,只有出版業的「產品」與閱讀「市場」的良性互動,才能實現經典作品和深度閱讀的相得益彰。一方面,「消費者」口味決定市場需求;另一方面,主流的出版商應當承擔起引導「消費」的義務。芸芸眾生本就心理空虛而浮躁,網路上一些淺表的浮誇的東西就樂得來迎合和填補,這使得閱讀的大數據呈現某種「虛假繁榮」。就在本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網路文學出版服務單位社會效益評估試行辦法》,出台5個一級指標、22個二級指標和77項評分標準,對從事網路文學原創業務、提供網路文學閱讀平台的網路文學出版服務單位進行社會效益評估考核,也是從網路出版的前道工序「動刀」,意在引導網路文學健康有序發展。

三年多「專業」從事閱讀推廣的經歷告訴我,不愛讀書、缺乏深度,事實上已經演變成為一種「時代病」、「慢性病」。「中西結合」、辨證論治,這條路還很漫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初軒隨筆 的精彩文章:

拾零 微博片語

TAG:如初軒隨筆 |

您可能感興趣

繪本時代的閱讀
淺談學習和閱讀
知識爆炸時代,這樣閱讀
「泛閱讀空間」時代來臨
閱讀胎教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
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
十點讀書廖仕健:當我們談論閱讀時,談的是時光與情感
淺談親子閱讀
擁抱數字閱讀時代
身處數字時代,我們究竟為何閱讀?
「一小時閱讀」:好書也需細細閱讀、慢慢品味
全民閱讀時代,你真的懂得如何讀書嗎?
閱讀你的閱讀,遇見你的遇見
閑暇閱讀時間
關於新時代「閱讀」,不得不說的事兒
學習閱讀太重要,這些訂閱號值得你浪費時間閱讀
由淺閱讀階段過渡到深閱讀階段,識字量夠了就該引導啦!
淺談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
閱讀與欣賞 詩意漫談:好花看在未開時
穿越時光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