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都說為我好,卻連我要什麼都不知道」

「都說為我好,卻連我要什麼都不知道」

文/臨床心理師林俊成

編輯/熱可可

許多孩子都說「我不曉得要跟爸媽講什麼話,我不敢!」

甚至在外面遇到了問題,家應該是孩子的「避風港」,但父母的疏忽卻可能讓家變成了「心靈屠宰場」。

這種矛盾的衝突感受,對發展中的孩子卻是一種折磨,甚至讓孩子失去了對家的期待,產生極深的無助感,隨之而來的就是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問題。

Hirigoyen在《冷暴力》一書中提到:

「有一種虐待不用把你打得頭破血流也一樣崩潰、身心受創。當忽略、冷嘲熱諷發生在家庭里,造成個人絕望,虐待便達到目的:讓人覺得失去靈魂,彷彿行屍走肉。我們在這類案例中必會發現共通點:無痕迹、不流血、沒有屍首。失去靈魂的孩子仍然活著,一切如常。」

吳念真曾分享過:

「我其實很訝異,這一代五、六年級的父母還會和孩子關係疏離。因為我這一代人的父親,大多受日本教育,不會跟孩子溝通。…若是有一天兒子失戀了會跑回來抱著我們哭,那我們就成功了。」

父母給的愛,不是孩子要的

工作再忙,你在意的是什麼就會出現什麼樣的行為?有沒有一個可能是我們忙於工作,只是在減低自己的焦慮,卻合理化為了孩子為了這個家。

有人曾說「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環境,貧窮到都生活不下去時,哪有可能談這些關係情感層面。」是呀!身為父母給予孩子生物性的需求只是「基本責任」,心理和生理的需求是兩個不同的面向,無法混在一起看的,有些家庭很富有,但是教導出來的孩子卻是心靈卻很貧窮,有些家庭可能貧困,但親子間的關係卻十分緊密。親情的關係,真的不是靠金錢或物質來衡量。

曾有一位父親說:「孩子都把我當提款機,有什麼事情都不跟我說,只有要錢的時候才跟我開口」。

你認為他的家庭貧窮嗎?一點也不,但為什麼關係那麼疏離?

其實這位父親過去的確是很盡心儘力想多掙點錢照顧家裡,但犧牲的是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更遑論他能多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了。

甚至他跟孩子說:「爸爸工作忙,所以沒有很多時間陪你,如果學校有什麼活動你要參加,就盡量參加,爸爸會出錢讓你和學校同學出去。」

顏擇雅在《愛還是錯愛》書中提到:

小孩子知不知道爸媽辛苦,往往取決於他能看見你工作內容多少。

如果你家開小餐館,小孩子看得出你一大早出門採購備料,打烊後又洗碗清潔到很晚,小孩當然知道你很辛苦。但大部分的父母如今都是出門上班,在小孩視線不可及之處勞心勞力。

在小孩心目中,「加班」無法代表爸媽很辛苦,只代表爸媽不能陪他吃晚餐而已。

這位孩子的畢業典禮、比賽頒獎或者重要的時刻,父親總是工作繁忙而無法出席,但每次孩子的優異表現,總會給予零用金當作獎金鼓勵,但孩子的努力卻鮮少給予肯定的讚美。

就這樣錯過了孩子人生重要的活動,直到孩子大學畢業。漸漸的孩子已經習慣了沒有父母的陪伴,也不再期待家庭能夠為槁枯的心靈灌注多少溫暖,許多事情孩子也已經習慣自己來。

身為父母的我們,捫心自問你和孩子的關係好嗎?

你真的知道你的孩子在想什麼嗎?

又或者你真的嘗試去了解你的孩子嗎?

如果你在職場上可以叱吒風雲,願意為了客戶了解他們的問題、關心他們的問題並且解決他們的問題,將你的客戶奉為上賓。

那你的孩子不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客、戶」嗎?

孩子總有一天總會長大成為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家庭,成長的階段也不過在你這戶屋子裡是個過客,差別在於他願不願意當你這戶人家忠實的顧客。

缺席不是你不在,而是你在卻沒有「關係」

也許有些父母每天回家,但是對於家庭的互動卻沒有特別經營,想當然就是一種疏離的情感。

曾有個父親每天準時下班,母親每天準備一桌熱騰騰的飯菜,孩子企盼著和父母一起用餐聊天,或許這是在家庭里最溫暖的天倫。

偏偏這位父親回家後,拿了自己的飯菜自顧自地到客廳獨自吃飯看著晚間新聞,而孩子僅能面對著無法填滿父親位置的餐桌,即便父親每天回家,卻過著好像沒有父親角色的生活…而「形同陌路」也在這些互動中,開始發展與形塑,親子關係最終總是會走到零互動的境界。

「家庭,我們一生的起點和最深的夢鄉」如果父母懂得如何溝通,就不會用這種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了 。

或許『所有不健康的父母都可能在心理上被自己的父母遺棄,在情感上受到創傷。』

在記憶里或現實生活里,你所認知到的父親,是什麼模樣呢?或許你的記憶里是大大肩膀有溫暖雙手的父親,那更多人卻無法記起和父親互動的模樣,父親成了一個代名詞,代表一種「熟悉但卻又陌生的角色」。

孩子即使和父親同住在一處,但現代社會常出現「父親缺席」的事實。

而這些男性的妻子也認為她們的丈夫常常心不在「家」,其實這五、六年級的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疏離。

傳統的保守父親與孩子的距離也讓孩子有「被拋棄」的感受,甚至在心理留下創傷。

父親常常不在家,在家也心不在焉,常對孩子孩子的需求說「下次吧!」「改天吧!」,這些都是「缺席」的指標。

而這群沒有學會溝通的孩子,將來也會變成了別人的父親,但仍複製著這種疏離的關係或者無效的溝通模式。

男人顧家不是只有工作拚命賺錢,僅照顧家庭成員生理的需要,還得呵護家人心理的需求。

「忽略」不是暴力,但他比暴力更可怕。

「都是為你好?」其實是為了自己好

顏擇雅的《愛還是錯愛》也提到:

孩子似乎變成父母願望的承受體,不是獨立個體,好像生養小孩是為了彌補父母自己的成就缺憾。

自己不會彈琴,就不問孩子有沒有興趣,送他去學鋼琴,還不忘提醒「你的學費花我多少錢」。這一定是親子關係變壞、孩子童年悲慘的開始。

Alice Miller也在《都是為你好》中,曾經描述那些不適切又陳腐的家庭規則,而這些規則卻是一種侵害孩子的冷暴力。

像是:

當孩子照著成人指示去思考和行動時,才是個「好」孩子;

孩子要為成人的憤怒負責;父母犯錯可以免受責難;小孩子「有耳無嘴」;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彷彿成了一到枷鎖,困住了孩子成長的動能,這句話更不適用在高風險家庭中。

受虐的孩子甚至不知道事情的真相,所有父母的虐待行為都被合理化成「為孩子好」。

當虐待極為兇殘時,父母會告訴孩子:「打在兒身,痛在爹娘心」;如果這句話還不夠,父母還會加碼教訓孩子:「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孩子需要父母的保護,遺棄對孩子而言,就意謂著死亡。

為了存活,也由於同稚的不成熟,更由於孩子對父母純稚的真愛,在必要時,孩子會遵從父母所說的話,而否定了自己真實的感覺。

情緒受到剝奪的孩子,接受家庭的原型,總會說出「畢竟他們都是我的父母」。

但父母常講的兩句話卻是「都是為你好」和「你這個小孩不學好,沒救了!」

矛盾又衝突的兩句話,卻是有如緊箍咒般的捆住孩子快樂的自由。

父母總有自己的標準來定奪孩子的成敗,但是萬一成人來判斷兒童有問題的「標準」有所偏剖,那究竟是誰有問題呢?

曾有個孩子受不了家裡的管教,在情緒高張下說出:「如果你只是為了打我,你幹嘛生我?」

孩子的成長過程在初始階段就是趨樂避苦,要求立即滿足,這時候的需求很生物性。

但是學習變成能夠等待、忍耐和遵守規範的社會化過程,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且需要隨著年齡的增長。

而在生物需求和社會要求彼此消長的過程中,孩子不會認為自己有問題:想要吃東西就哭,想要玩玩具就搶。

沒有辦法經歷等候或者禮讓的過程,但這樣的行為在社會化的大人眼中,就會被視為沒有規矩。

父母的規矩是甚麼?通常不與一般社會規範衝突,應該是許多成人可以接受的底線。

但是除此之外,大人還多增加許多對大人的期待。

然而這些期待卻可能是不符合實際的,但卻用「都是為你好」來包裝「是為自己好」的可能。

過去因放下而改變,拒當缺席父母親

羞辱的言詞及暗示,會形成負面制約,因此孩童會拚命地想要獲得父母的認可,即便父母在言語或行為上對孩子是拒絕的。

但孩子終究得不到父母的認可,因此在潛意識裡容易產生負面的自我形象,覺得自己是可有可無的人,並認為自己可能罪有應得。

紀伯羅說過: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財產,你可以設法使自己跟他們相似,卻不能勉強他們像你,因為生命是走向前而非向後發展的。」

所有不健康的父母都可能在心理上被自己的父母遺棄,在情感上受到創傷。

過去,可以因為你的放下而改變。

如果你是為人父母,也曾經歷過家庭的冷暴力,那麼送您Thomas Wolfe說的一段話:

「放棄你所熟知,你將知道更多;不害怕失去生命,你將獲得更高生命。離開親戚朋友,去領受更大的愛,去尋找一個地方,比家更溫暖、比地球更廣大。」

在所有人當中,你是唯一永遠不會離你而去的人;

當你願意接受自己,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改變才有機會開始。

回家去跟您的孩子聊聊天吧!聽聽他們的聲音,那怕只有吃一頓飯的時間。

喜歡就點贊,分享也是一種讚賞

睡眠放鬆 |自我療愈|親密關係

親子關係|LGBT

要聊天到微博@飛凡心語 找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offlinecafe 的精彩文章:

愛我就離我遠一點:親密關係中,你是少糖主義者嗎?
愛情里的「強迫性重複」:為什麼你總是自討苦吃?
遇難涉險時,最希望聽到伴侶說的那句話

TAG:offlinecafe |

您可能感興趣

他是當代七絕長城,你卻連他是誰都不知道
為他懷了5次孕,他卻連打胎的錢都不願意給,可是我還是不想分手,我到底該怎麼辦?
你蛙兒子一言不合就去旅行,做為老母親的你,卻連他去過哪裡都不知道?
最怕的是關係突然變淡 而你卻連原因都不知道
那些長的美卻連大學都沒上過的女明星你都知道幾個?最後一個你絕對想不到
大家看完都在哭,我卻連哭都哭不出來
我們曾經那麼好,現在卻連問候都是打擾
我用心幫過你,卻連「謝謝」都收不回
萬物皆顯示!而你,卻連色域是什麼都不知道
周總理曾誇他深明大義,而其部下卻連結婚都不敢請他,只因這一喜好
我們曾經那麼相愛:現在卻連聲問候,都怕是打擾
西遊記,孫悟空誰都不服,被這些人羞辱打罵,卻連還手都不敢
為什麼你總說愛乾淨,卻連家裡的衣櫥都不整理,藏起來不等於真
任嘉倫宣布當爹,很多網友卻連他老婆都不知道是誰?
朋友請吃這種黑乎乎的小吃,我卻連忙拒絕,吃完才知道是人間美味
老爸剛死我就急著嫁了老媽,都罵我不孝,老媽卻連連感謝我
任嘉倫宣布當爹,很多網友卻連他老婆都不知道是誰
故宮那麼大卻連廁所都沒有,如何解決三急?看完後不得不佩服古人
一直陪伴孫中山的這名小妾,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卻連蔣介石都要巴結她!
只關心蛙去哪卻連它的小夥伴都叫不出來,蛙都氣得不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