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昊:大陸若武統 特朗普或放棄介入台海
小評導讀
上海交通大學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黃宗昊日前在參加「第十屆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術共同體會議」的兩岸關係分組討論時,對美國特朗普政府介入潛在台海軍事衝突的意願和能力進行了評估。他指出,若台海爆發武裝衝突,美國將衡量介入其中的代價,在當今中美軍事實力差距逐漸縮短的背景下,若大陸採取核威懾,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很可能會直接放棄干預,轉而拿台灣和大陸進行交易。
上海交通大學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黃宗昊
(中評社束沐攝)
台海衝突背後是中美較量美「棄台論」長期存在
黃宗昊注意到,最近大陸輿論在討論「武統」的問題,但他指出,大陸是否要「武統」涉及兩個方面:一個是意願,一個是能力。他說,意願的問題暫且不論,在能力方面大陸是否能做到,就牽涉到台軍和美軍因素,其中台軍因素是次要的,主要還是與中美的戰略互動和計算有關,「所以問題的核心是美國的意願和能力」,他說。
他表示,台灣對上述問題始終抱有迷思,那就是美國會出兵力保台灣,但他認為以目前來看可能性不大。他分析,首先從特朗普政府的意願來看,美國國內長期存在「棄台論」的聲音,這說明美國國內至少有一部分人認為沒有必要保護台灣,所以和大陸「一旦宣布『台獨』就對台動武」存在高度共識相比,美國國內對是否保護台灣的共識程度並不高,這使得領導人有廣大的戰略操作空間,不致於輕易被民意所捆綁。
特朗普不受意識形態束縛
若代價過大不會出手保台
再回到領導人的個性本身分析,黃宗昊認為,不同於傳統政客如希拉里等容易受到意識形態的束縛,可能願意支付高昂代價來捍衛自由民主等價值,特朗普系商人出身,他做與不做更多的受利害計算的影響。他指出,從另一個角度看,若美國出兵代價非常大,即便意識形態政客也會猶豫,所以問題的關鍵就轉變為中美軍事實力的問題。
黃宗昊援引蘭德報告的看法說,中美實戰能力雖存在差距,但他提醒現場聽眾,蘭德報告中預設的中美衝突是全面對抗,而台海衝突只是局部衝突,中國的目標並非全面「戰勝」美國,本質上不同於美日之前爆發的太平洋戰爭。「既然只是局部的角力,雙方並不需要拼個你死我活,對特朗普來說,只要介入台海的代價大到一定程度,他就根本不會動手了」,他說。
」
以美軍向敘利亞發射戰斧導彈為例,他認為此舉相當於用美金「砸死」對方,但美國不願意以犧牲美國士兵的生命為代價。再加上所有的評估都認為中美軍力差距在逐步縮短,「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美國並不願用極高的代價來取得「慘勝」。
中美若進入「懦夫賽局」狹路相逢勇者勝
黃宗昊表示,中國還有殺手鐧能從戰略層面抵銷美軍在戰術層面的優勢,這個絕招就是核威攝。若北京在台海衝突前發出訊號說,若美方介入就可能使用核武摧毀美軍的第七艦隊,那麼中美就進入了「懦夫賽局」(chickengame)。
「對美國社會和領導人來講,不會願意為了台灣和中國大陸玉石俱焚,這個時候特朗普最有可能的作法就是打從一開始就放棄介入,轉而和大陸尋求交換」。他認為,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敢拼的人才會贏」。他預判,如果台灣知道美國完全不會幫忙的時候,台灣的內部士氣會很快瓦解,軍事行動根本就不是問題了。
他最後總結說,美國很有可能「棄台」,但台灣內部完全不考慮這件事情,以至於現在執政的蔡當局在兩岸關係上莫名充滿「謎之自信」,但這根本是鴕鳥心態。蔡當局應及早面對現實,不要讓兩岸關係出現眾人不樂見的結局才後悔莫及。
來源:中評網
記者:束沐
發自:北京
責編:一條魚
監製:中評社新媒體部


※藍新總召林德福上馬 鷹派抬頭
※社評:韓美關係將進入矛盾爆發期
※網評:實力決定一切 分裂沒有出路
※快評:台灣有多大斷交危機 蔡政府沒有實說
※社評:日本「內閣決議」何以如此頻頻出籠?
TAG:中評社 |
※卡帥應把楊立瑜放棄培養恆大的黃紫昌與陳彬彬
※台青李偉國:放棄「小確幸」,破釜沉舟闖大陸
※李森:為了皇馬歐冠三連霸 C羅請放棄追趕梅西
※葛蘭素史克放棄輝瑞 江中董事長謝幕
※海賊王:卡普如果放棄海軍成為海賊,四皇都要臣服,海軍都要顫抖
※周杰倫為何放棄蔡依林侯佩岑娶了昆凌?網友:味口重唄!
※永不放棄——特朗普自述,最崇拜亞伯拉罕·林肯
※國米夏季引援瞄準羅馬中場大將 放棄費雷拉轉攻胡爾城鋒霸
※張國榮、梁朝偉、劉德華主演的《阿飛正傳》即將重映,網友:幸好沒放棄
※美國為什麼放棄朱姆沃福特科幻戰艦?
※周杰倫土味歌詞,正確力挺方式:林俊傑為老友放棄了劉海!
※放棄英國國王授予的「爵士」稱號 嚴厲譴責暴力的泰戈爾
※俄羅斯:呼籲敘利亞武裝分子放棄挑釁
※颱風級即將拆解:俄羅斯海軍為什麼放棄世界上最大的核潛艇
※宋祖兒代言;張涵予;王源放棄音樂;李溪芮霸屏;吳秀波緋聞?
※馬雲《華爾街日報》刊文:美國是否要放棄巨大歷史機會?
※大公司晨讀:華為放棄美國市場 中興或被禁止使用安卓系統
※泰晤士報:紅軍放棄追逐阿利松,或扶正卡里烏斯
※伊恩-賴特:拉什福德馬夏爾離隊?穆帥或放棄後者
※南美三大國集體轉向:放棄俄羅斯武器 改買中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