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比亞迪展開追趕奧迪最強攻勢!雙「迪」互不相讓!

比亞迪展開追趕奧迪最強攻勢!雙「迪」互不相讓!

今日,網上信息又一次被比亞迪刷屏,這次說的是比亞迪將通過外觀、內飾、底盤等一系列全新優化升級,各項指標均與奧迪比較……小迪迪從盆友圈隨手就找到了三段信息:

1、賓士工程師跳槽比亞迪,將造中國的「奧迪」

在「三大件」中,發動機、變速器無疑是消費者最關注的,畢竟它們不僅直接影響車輛的動力、油耗,甚至也事關車輛的耐久性。不過在拆車君看來,一套優秀動力總成的通用性很強,像大眾的EA888搭載DSG雙離合變速器就是很好的例子,它們廣泛搭載於不同年代、不同價位的大眾、奧迪、保時捷上,雖然這些車的軸距、車重差異很大,但那又何妨,經過後期調教的這套動力總成即可滿足不同車輛的定位和需求。

所以對於那些規模並不大的自主品牌來說,外購發動機和變速器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不僅能降低車輛造價,也同時提高了可靠性。但對於「三大件」中的底盤而言,要把它弄好可就不那麼簡單了,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處於起步階段的自主品牌在解決底盤問題時,往往會採用「逆向開發」的辦法,像我們之前在《汽車CT機》欄目里介紹過的哈弗H6,它的底盤就「借鑒」了本田的CR-V。

仿造,是自主品牌發展無法繞過的階段,過去自主品牌贏得銷量的核心競爭力是其低廉的定價,但要想達到合資品牌般的造車水平,抄襲、模仿的路是一定走不遠的。如今像廣汽、上汽、吉利這些有一定規模的自主品牌都成立了自己的研發機構,比亞迪當然也不會例外,早在很多年前,它就把研發重心放在了動力系統上,尤其是在新能源領域,如今提起電動車,我們很自然就會想起比亞迪。

但之前比亞迪在底盤技術上一直給人較弱的感覺,雖然在動力系統的表現不錯,但駕乘體驗卻一直不如人意。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引入國外專才,尤其是那種領軍級的人物。去年年初,底盤專家Heinz加盟比亞迪,擔任首席底盤調校專家一職,帶領著超過200名比亞迪底盤工程師。這位德國漢子曾在賓士任職近20年,負責賓士和Smart等車型的底盤研發和調校工作,而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他除了主導唐、宋等車型的底盤研發和調校工作外,也參與了比亞迪新能源車型的研發。

除了技術上交流外,我們這次的參觀也安排了試車環節,與以往的試駕活動不同的是,這次Heinz為我們準備了三輛不同調校的宋DM,分別安裝了標準阻尼,高阻尼以及低阻尼的減震器,其餘包括彈簧磅數在內的各種底盤數據均相同。雖然只是阻尼上的差別,但這三輛車的行駛特性卻完全不同了,高阻尼的操控有很強的質感,車頭的指向很精準,低阻尼則更偏向舒適,激烈操控時的側傾也會非常明顯,而標準阻尼則是較為平衡的設定,能夠滿足大多數消費者的需求,兼顧了操控與行車舒適性。

三種不同的減震器阻尼設定,就讓一輛車擁有了完全不同的個性,但據Heinz和我們介紹,減震器內擁有多個不同的阻尼閥,在高、中、低速時都會有不同的阻尼表現,阻尼搭配多達3萬多種,這也是為什麼底盤研發和調校工作費時費精力的原因所在。其實除了減震器阻尼的影響外,底盤橡膠件也是對操控和行駛質感有極大影響的一環,太硬了影響舒適,太軟了又讓操控變得拖泥帶水,搭配不同的底盤橡膠件,也就能營造出不同的車輛特性,這也是為什麼平台相同,但級別不同的車款,其駕乘表現會有所差異的原因。為了獲得與車輛相匹配的底盤橡膠件,就需要底盤工程師進行不斷的嘗試,搭配不同軟硬、不同結構的橡膠件,看似簡單,但組合卻很多,需要底盤工程師擁有極為敏銳的調校功力。

在一般消費者眼中,底盤件用上鋁合金是非常高級的,也一定會比常見的鐵制衝壓或鑄造件擁有更好的性能,但對此Heinz卻有他自己的理解。使用鋁合金材質的底盤件,其最大的作用就是降低重量,讓懸掛運動變得更為敏銳,但鋁合金的強度卻遠低於鐵質件,使用壽命較短,面對複雜路面時也容易出現變形的問題。在經歷了一段鋁製底盤件的風潮後,現在的設計師會對是否使用鋁製底盤件進行更多的評估,如果鐵質件完全滿足設計訴求,那他們也會更傾向採用鐵質件,畢竟起耐用性以及成本上都會更有優勢。

Heinz在介紹底盤調校時,不止一次提到,底盤材料、調校雖然很重要,但前提是這款車的底盤設計必須是合理的基礎上,假如在研發之初,底盤結構或是連接點就不夠考究,那即使花再多時間進行調校,該車的操駕表現也不會好。比亞迪也曾經走過抄襲底盤的老路,當年F3就是模仿了豐田花冠的底盤,但這樣的逆向底盤開發雖然成本低,但其局限性也很明顯,在軸距、輪距,甚至是車重上都不能與原型車有太大變化,最重要的是連懸掛件的連接點也不能有任何的變動,畢竟你根本搞不明白原型車的設計師這樣布局的原理,只要稍有偏差,那整輛車的操控特性就會發生大變,甚至影響行車安全。這就好比單純背數學題目的答案,如果我們沒有弄明白解題過程,只要題目里的數字變化了,那原來的答案也就不適用了。

事實上,目前國內的不少自主品牌都不具備獨立調校底盤的能力,多是外包給國外的調教團隊,但這麼一來,同品牌的不同車型就很難實現駕駛風格上的延續。以賓士、寶馬、奧迪這三個德國豪華品牌為例,賓士強調的是舒適,寶馬追求的是操控感,奧迪則介乎於它們之間,而在Heinz的構想中,未來比亞迪車的駕乘定位將與奧迪相近,追求舒適的同時,也不乏駕駛樂趣。

雖然Heinz來到比亞迪只是短短的一年多時間,但比亞迪車在底盤上的變化確是有目共睹的,像這次我們試駕的宋DM以及即將上市的宋七座,就有很強的歐系行駛特性,行駛質感較過去的老比亞迪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這也讓我們對比亞迪即將推出的SEA平台架構有了更多的期待。十年前,一定沒有幾位車評人能預想到自主品牌今天所取得的成績,畢竟在大多數專業人士眼中,要掌握髮動機、變速器、以及底盤這些造車的核心技術,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但如今的自主品牌,其市場佔有率不斷攀升,已經成了合資品牌的有力競爭者,隨著自主品牌不斷重視和加大對研發上的投入,幾年後或許我們就能買到媲美甚至超越合資品牌的「中國車」了!

(本文由由 愛拆車 發布)

2、奧迪的設計+賓士的內飾,德味的比亞迪:毒!

沃爾夫岡·約瑟夫·艾格

比亞迪將前奧迪設計總監沃爾夫岡·約瑟夫·艾格(Wolfgang Egger)挖過來時的新聞可是狠刷了一陣子的屏。畢竟「比亞迪離好車就差一個外觀」的痛點深入人心。

關於艾格的簡歷,在當時的新聞里已經被輪過一遍了。擔任奧迪集團設計總監期間,他負責奧迪及蘭博基尼品牌的產品設計主導工作。包括奧迪Q7、奧迪R8、奧迪TT等,以及奧迪家族沿用至今的「大嘴」風格家族設計都是出自他之手。

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艾格加入比亞迪後也過去幾個月了,那麼到底有沒有給比亞迪帶來最新的家族式風格設計?

這個問題,我們已經在王朝概念車和宋MPV上就看到了明顯的變化。

1

首先是王朝概念車,當時在上海車展上的驚鴻一瞥至今難忘。艾格果然對大嘴式進氣格柵情有獨鍾,一條鋒利的銀色飾條從大燈貫穿前臉,大燈內部造型既像心電圖又像「3個T」,辨識度極高。

尾部也是一條貫穿車尾的一體式LED燈帶,保留了以前比亞迪後車燈帶的傳統。總之印象最深的就是關於燈的改變,不愧是從「燈廠」出來的,對燈的設計都很出彩。

2

如果說對概念車不感冒,那麼比亞迪宋7座版的亮相可讓大家吃了顆定心丸。據說宋7座版由於顏值太高被迪粉們稱為「艾格宋」,足以看出對艾格設計的滿意。

宋7座版就是將王朝身上的元素用家族式設計傳承了下來。在前不久,長沙首輛比亞迪宋7座版是成功下線(果然是干技術的出身,下線就隨便的出個工廠門戴朵大紅花……)。

從現場實車下線圖來看,與車展亮相的車相差無幾

艾格不僅是來做設計的,更是將國際先進的設計流程引入中國品牌,讓「王朝」這個中國車系的設計語言更簡潔、更具有國際范。

3

在汽車製造里,設計師時常露面自然風光無限;但還有一些人,也是屬於背後的英雄。早在前奧迪設計總監艾格加入比亞迪前,就低調來了位前戴姆勒底盤調校工程師,現任比亞迪首席底盤調校專家海因茨·凱克(Heinz Keck)。

眾所周知,比亞迪一向以新能源研究為主。國人老強調發動機,但是發動機動力再強也得靠底盤來支撐。

底盤的作用是支承、安裝汽車發動機及其各部件、總成,形成汽車的整體造型。目前國內大多數的自主品牌底盤都是靠國外調校,此次比亞迪請來凱克,將自家的底盤外包變成自主完成。就跟車型的家族式設計一樣,底盤調教讓不同車型上實現品牌駕駛風格的延續。

凱克在底盤調教上有著近20年的豐富經驗,他一來也設計了一套BYD底盤性能研發流程,充滿德系的嚴謹。底盤調教設計複雜,每一個零部件都要經過精確計算,比亞迪已經投入了總價值過億的MTS整車系統模擬測試設備,其中包括一台懸架K/C試驗台,它在全世界只有30台。大手筆的投入足以見比亞迪在底盤技術的重視。

到目前為止,凱克已經主導了比亞迪唐宋等車型的底盤研發。可以說外籍專家已經從裡到外都參與著比亞迪的設計。

他們帶來了先進的設計理念,而先進設計理念又需要依靠實際操作來實現,這反過來又促進比亞迪產業技術的升級。走技術方向的比亞迪將以更強的技術,看到更遠的未來。

(本文由由 汽車生活 發布)

3、戴姆勒前專家親自調校 比亞迪宋DM底盤不輸奧迪Q5?!

對一台車來說,發動機可以有不同排量,不同型號,1.5L的不給力,就選個2.0L的,總有一款適合你;變速器也有得選,可是底盤不一樣,一款車,底盤只有一種,不喜歡這個底盤就等於不喜歡這台車了,別無可選。從這個角度,「汽車三大件」中,底盤其實是最關鍵的。

可是,現在有太多濫竽充數的底盤——即使是很多熱銷車型,因為消費者太不重視底盤了。前不久羅蘭貝格管理諮詢做了一個《2017年度中國汽車消費關注度報告》,整份報告下來壓根就沒找到「底盤」兩個字。現在很多人買車,問來問去都是「這車動力怎樣」、「空間怎樣」,至於「開起來怎樣」,回答的人繞一圈之後還是會回到動力和空間上,答非所問。

底盤對於一台車的重要性,就好比人的骨架一樣,發動機的動力有多強,駕駛員的技術有多好,全都要通過底盤體現出來,一款車好不好開,首先取決於底盤。

現在很多本土品牌,在其他技術領域進步都很大,但底盤開發卻一直是一道難關。一款換代車型,什麼都換了,但是把車升起來一看,底盤還是那個底盤,為啥?本來就是逆向的,不敢亂動。近年來,很多新車質量問題也都出在底盤上,斷軸、異響、漏油,也說明底盤開發對這些品牌而言,仍是一道坎。

底盤專業性極強,現在很多普通消費者對發動機、變速器,多少都有一些了解,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但是說到底盤,就一臉茫然了,即使一些所謂的專業汽車媒體人,翻來覆去也無非就是「紮實」、「偏軟」幾種含混不清的表述,無非就是獨立比非獨立好,多連桿比扭力梁好,至於為什麼好,就說不出個所以然了。

和比亞迪的底盤調校團隊一接觸,才發現底盤的學問可大了。wait..比亞迪?就是在直線加速秒殺蘭博基尼的唐100的那個比亞迪?不就是加速快而已嘛!底盤?操控?對不起!這和比亞迪有關係么?

很多人對比亞迪的印象就是「542」, 0-100公里/小時加速時間5秒以內是性能標準,極速電四驅是操控的安全標準,百公里油耗小於2升是油耗標準。卻不知道比亞迪也有一個底盤調校團隊,這支團隊成立於2003年,有210名左右的工程師,三大平台和八大科室,還有一個很牛逼的專家——前戴姆勒底盤調校工程師,現任比亞迪首席底盤調校專家漢斯——Heinz Keck。

一直默默無聞,Heinz加入就能大放異彩?

這支底盤調校團隊在2003年就創建了,可是一開始並沒有什麼建樹,05年的比亞迪F3,07年的比亞迪F6,都談不上什麼駕駛樂趣,頂多算一個性價比還不錯的車。但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最近比亞迪的幾款車在底盤操穩上都慢慢有了自己的調性,開始有自己的性格。因為漢斯來了。

一個人的作用這麼大?他不是普通人,漢斯是前戴姆勒的底盤調校專家,有豐富的底盤調校方面的經驗。以前中國品牌對底盤的研發毫無章法,豐田的底盤耐用,借鑒一下,大眾的底盤操控穩,借鑒一下,這不叫集大家之所成,而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時候連知其然都談不上,漢斯把他在戴姆勒20多年底盤調校的經驗帶到了比亞迪,制定了一套BYD底盤性能研發流程,比亞迪底盤調校團隊在他的帶領下,開始真正走上正軌。

從他們的流程可以看到,一台車的底盤性能開發,從整體規劃,到一個個子系統再到系統中的零件,一步一步分解,是一件非常精密、嚴苛的過程。只看上面的步驟,你可能覺得好像很簡單,只是你沒看到每一步要細化到什麼程度,就連減震器裡面每一塊墊片的厚度都要一一確認。底盤調校涉及的參數極多,懸掛的固定點的位置、每個連桿的長度、角度、質量……,這些參數之間的不同組合,就是天文數字。僅僅一個減震器的阻尼調校,就有3萬多種設定!所以,漢斯說,一款車的底盤開發就需要5個月!

沒有規範的流程,你甚至都不知道底盤開發的第一步就是先選定輪胎。

底盤調校很重要的一步就是確定這些桿件的支點,這些固定支點位置不合理,底盤性能就不可能好,這是不能調校的。

減震器,是最尋常不過的一個部件了,可是一個減震筒就有數十個零件,一個墊片的一點小小不同,就足夠讓一個減震筒有完全不一樣的特性。當然,這種開發,可以委託給供應商,但是一來供應商永遠不會為一個品牌真正量身打造一個部件;二來,這也會導致開發效率降低。

確定好懸架、轉向零部件性能參數之後,接下來就進入一個底盤最關鍵的一步——調校。設計之初是從整體到局部再到個體,驗證和調校正好反過來,從個體到局部再到整體,逐一驗證。

細到墊片,大到這些緩衝件,每一個都是可調的,其數據處理的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光有漢斯這個專家還不夠,底盤調校是一門精密的科學,必須有專業的設備。比亞迪引入了總價值過億的MTS整車系統測試設備,包括懸架K/C試驗台(全球僅30台左右雙軸測試台),用於車輛懸架准靜態動力學性能測試、轉向試驗台,適用於EPS轉向系統的性能及耐久測試,還有懸置試驗台及四立柱道路模擬試驗機等設備。

這個貨車叫做阻尼調校車間,用於展開阻尼調校,可調阻尼器的組裝,閥系的分裝阻尼力值的測試,數據分析。比亞迪的工程師會開著這輛貨車在全國各地到處跑,實地測試,及時校正。

當然,設備大家都買得到,買不到的是經驗。每一個車企都有一大幫底盤調校的工程師,卻不是每一個車企都有一個好的底盤。「可用」和「好用」顯然是兩種層面上的東西,「可用」取決於流程和規範,「好用」則取決於經驗。漢斯在戴姆勒有將近20年的底盤調校經驗,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提到操控,我們原來都覺得德國的ABB是需要仰視的,但是漢斯卻淡淡一笑,要用5年時間讓比亞迪的底盤操控性能達到德系豪華車的水準。

漢斯確實有他的獨到之處。舉個簡單的例子,麥弗遜懸掛由於它結構上的原因,會產生一個懸掛摩擦力,這個摩擦力很討厭,因為它會影響懸掛的舒適性,很多國內的工程師都竭力想要消除它,卻又無計可施。漢斯卻輕鬆將這個摩擦力降低到了最低值,這就是經驗。

除了流程和經驗,我想漢斯在比亞迪底盤調校團隊裡面更是一種信仰,這次參觀學習,我看到穿黑色衣服、背後寫著「底盤調校團隊」幾個字的人,滿滿都是自信的表情。就好比里皮之於國足,詹姆士之於騎士,喬布斯之於蘋果一樣,行業頂尖人物帶來的,不止是經驗和知識,還有信心。這是中國本土品牌目前還很缺乏的。

漢斯要給比亞迪的底盤屬性下什麼性子?

底盤調校是一個權衡取捨的過程,要舒適就會損失操控,反之亦然。BBA的三大豪華廠家的調校在這就最為明顯,賓士偏向舒適,寶馬偏向運動,而奧迪則是兩者取乎其中。比亞迪要樹立怎樣的品牌駕駛風格?漢斯對標的是奧迪。

作為一個前賓士底盤調校專家,為何偏向奧迪的底盤調校特性?現場馬上有媒體大咖反問漢斯。其實這是大勢所趨,近年來賓士和寶馬都在努力往奧迪的底盤調校靠攏,賓士追求更好的操控,寶馬追求更佳的舒適性。比亞迪亦然,在追求安全的前提下,底盤調校以舒適性為主,兼顧駕駛樂趣。

別看漢斯在戴姆勒有20年的底盤調校經驗,比亞迪的底盤調校又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因為比亞迪的車大部分都是雙電機的,前橋和後橋都各有一個電機,而且中間還有一個巨大的電池,留給懸掛的布置空間相當有限,特別是後懸掛。

為比亞迪即將推出的SEA大型車平台架構,漢斯設計了一個H臂後懸架,可以大幅減低懸架側傾中心和輪心跳動位移的變化幅度。而且在後懸掛上大量採用了鋁合金製件,減低其簧下質量。所有這些舉措都是為了提供一款轉向響應敏捷、懸架舒適性好、操控穩定性高的後懸架模塊。

說了半天,到底是不是吹牛?比亞迪宋DM馬上就開始接受各位媒體大咖的檢閱,對手就是一台奧迪Q5。「這不是一場對決!只不過是讓大家感受一下,我們設計的宋DM和我們對標的車型相比,到底表現如何。「漢斯的謙遜總是透著一種自信。

現場有4款車,其中有三台宋DM,分別是低阻尼、高阻尼和正常阻尼的,另一台就是奧迪Q5。深圳剛下過大雨,所以場地非常濕滑,說實話,這個成績也不太正常。

因為媒體人的駕駛水平不一,所以這個成績不能完全說明問題。專業測試工程師的成績可能更加能夠反映不同車輛的區別。專業工程師的成績如下:

A: 32.5秒

B: 33.7秒

C: 32.8秒

D: 35.4秒

也就是說,無論是低中高阻尼設定的宋DM,在這種專業的操穩道上,都比奧迪Q5更快。

操穩不能光看快慢,更要看車身姿態。高速出彎和繞樁兩個項目最能體現一台車懸掛的表現。在這兩個項目中,正常阻尼的宋DM和奧迪Q5的車身姿態很相似,側傾都不是特別嚴重,而轉向手感差別也不是特別大。有不少大咖們都感嘆宋DM的這種表現,確實,在整體上,宋DM可能還有些差距,但是在底盤這一項,宋DM甚至比奧迪Q5還要好。難怪漢斯自始至終都那麼自信滿滿。

GIF/1667K

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分別是奧迪Q5,宋DM正常阻尼,低阻尼,高阻尼。

為什麼離開戴姆勒,來到比亞迪?

如果戴姆勒和比亞迪同時給你發出邀請,你會如何選擇?一般人都應該會選擇戴姆勒吧,可是為什麼漢斯會離開戴姆勒來到比亞迪,不只是小鹿一人,在場的所有媒體大咖都有這一疑問。

如果說錢就庸俗了,到漢斯這種地位、年紀的人,錢已經不是全部。對他來說更多的是一種挑戰自己的機會。漢斯說,他可以選擇留在戴姆勒,舒舒服服地過日子,不用那麼折騰,收入也不菲,但是他習慣了接受挑戰。

漢斯在比亞迪擁有很高的話語權,至少在他這個領域,是絕對權威,「沒有一次因為成本而妥協」他說,都是成本妥協他。在戴姆勒漢斯能改變的不多,但是在比亞迪,他所做的一切幾乎都是從零開始,改變,進而成就一個品牌,對一個有追求的工程師來說,這個誘惑比高薪大多了。

比亞迪正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先有賓士的漢斯這種大師級人物來負責底盤開發,後有前奧迪設計總監艾格坐鎮比亞迪的車身外觀設計,再加上比亞迪自身新能源動力的優勢,比亞迪的未來到底會是什麼局面?想想都替對手感到可怕。

嗯,可怕的中國人,最近幾年,在國際上,中國人不就是給外界一種這樣的印象么?想到有朝一日,中國的汽車品牌也會讓對手感到可怕,小鹿很開心。

?(本文由由 DearAuto 發布)

看完上面的信息,你應該感受到了中國品牌全力拚搏奮發向上、聚焦產品提升品質之路滿滿的誠意了吧……

信息及圖片來源於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迪迪知道 的精彩文章:

我是乘務長迪迪:歡迎乘坐比亞迪宋DM,這是登車口!

TAG:迪迪知道 |

您可能感興趣

上港迎挑戰!博阿斯未解難題來到佩雷拉面前,恆大獲追趕良機
湖人不進季後賽又怎樣?超越喬丹追趕科比足夠彰顯勒布朗的偉大!
瓜迪奧拉在曼城追趕利物浦之後回應了克洛普
利物浦已三連勝領跑榜首,瓜迪奧拉現在就要甩開膀子追趕克洛普
伊卡爾迪:忘記歐冠 繼續追趕
雷霆失去羅伯森後,用聯盟第一的進攻追趕勇士
追平C羅!庫蒂尼奧一逆天數據要追趕梅西?巴薩未來再獲強力得分點
如何追趕曼城?穆里尼奧:如弗格森追趕切爾西
梅西還有5輪追趕薩拉赫!球迷:蘇亞雷斯、庫蒂尼奧幫一把
努比亞Z18 馬上來臨,面對各路強敵,努比亞還有追趕的希望么
瓜帥:斯特林可以做得更好 相比追趕者我更喜歡榜首
皇馬再也追趕不上巴薩,梅西的遺憾C羅不懂!
薩拉赫失單刀啞火,梅西看到追趕希望!若奪歐洲金靴將再超C羅!
曼聯輸球,追趕曼城沒戲!英超無懸念,穆里尼奧能靠歐冠自救嗎?
不再追趕梅西?皇馬復仇之戰C羅不登場:全力備戰歐冠次回合
拜仁苦不堪言!主力被抽空,拿什麼追趕多特?更不利在後面
尊重!杜蘭特深情擁抱貝弗利,格林追趕幾十米,只為給對手送敬意
藝術「無畏」 蘇富比追趕先鋒腳步
歐冠一神隊,積分比皇馬巴薩都高,只剩拜仁可追趕,摩納哥很尷尬
一隻追趕狐狸的挪威森林貓,真是威猛如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