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順豐和菜鳥開撕,大數據時代的必經一役?

順豐和菜鳥開撕,大數據時代的必經一役?

昨日凌晨,菜鳥網路與順豐在網上小動了一番干戈,理由卻各執一詞。基於用戶信息安全和保密的爭論,表象上來看是個技術難題,深層看是個價值觀問題。

在中國的物流版圖中,順豐絕對可算是一個獨特的存在。曾經有位物流諮詢專家這樣區分它和「三通一達」等桐廬幫的差別:計程車公司怎麼能和公交公司比呢?以此凸顯順豐的高端定位。

同時,在「三通一達」眼裡,順豐是清高而封閉的。物流可謂是中國古代鏢局的變種,多少帶有草莽行俠氣,在當今物流的門檻依然不高,順豐是受到公認的以現代企業管理標準立家的快遞公司。但物流版圖也在發生指數級的流變,大數據以及阿里的菜鳥網路的誕生,讓諸侯分據逐漸走向盟約國。

昨日凌晨,菜鳥網路與順豐在網上小動了一番干戈,理由卻各執一詞。菜鳥表示,順豐單方面關閉了其物流聚合平台上的信息數據介面,「對此感到很突然」;而順豐卻稱,是菜鳥在午夜零點單方面切斷了它的豐巢信息介面,已將順豐從物流選項上剔除。

順豐認為對方這麼做的原因是「菜鳥基於自身商業利益,要求豐巢提供與其無關的客戶隱私數據」,而順豐沒有同意。菜鳥則第一時間梳理了整個事件的經過:順豐在5月31日傍晚發來數據介面暫停告知,於次日凌晨關閉了豐巢自提櫃的數據信息迴轉,又在中午關閉了整個淘寶平台物流數據的回傳……

快遞物流儼然已成為當今中國社會的經濟流通的毛細血管,這兩家老大型的企業只要擦槍走火一點點,都可能引發無數交易雙方的信息不便、滯後乃至混亂。無論是主動切斷還是被切斷,都意味著阿里系平台上的順豐信息數據將不再回傳和更新。這對於擁有近一半是順豐交易量的菜鳥平台,等於是火燒半邊天。順豐說,「客戶仍然能從順豐官方渠道及其他第三方平台查看」,菜鳥隨即也意識到可能發生的「重大損失」,建議商家暫停使用順豐發貨。

「客戶第一」是順豐一直以來標榜的商業準則,順豐所說的「提供與其無關的客戶隱私數據」,說到底跟淘寶的一個不愈之症有關。這兩天有新聞報道說快遞代收點偽造物流信息,國內山寨貨通過「異地上線」服務,可走正規物流路徑,留下看似是海淘的跟蹤腳印。比如,阿里整治不完的莆田假鞋就可能被虛構海外發貨信息。對此,菜鳥稱試圖通過大數據方式進行多重交叉驗證,需要順豐予以配合。同時,菜鳥一直敦促順豐將其使用的騰訊雲切換到阿里雲。

順豐是這麼一家對用戶數據有「道德潔癖」的公司,也是這麼一家為了商業機密而很難對外界開放的軍事堡壘般的企業。今年年初它上市之際,我到過其位於上海西南角的一個最大的中轉場,在物流園裡,十一個火柴盒般的扁平巨型倉庫匍匐在地上,順豐的那一個被噴上醒目的黑漆,遠遠能看見白色的SF字樣。很可惜,整個物流園就只有順豐的中轉場是在晚上十一點半開始作業,據說這樣的錯峰是為了一定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為了目睹領先國內的智能分揀系統,我試圖在崗亭上說服保安幫助聯繫內部後台人員。結果一名經過的人事主管甚至不願向上級彙報我的來訪,表示即使是操作前端的參觀也涉及公司機密,基本上就是無商務關係者一律謝絕。我想起一名政府事務專員曾經對我說過,連她帶領客戶經過崗亭,也得上交手機,以防拍照,「客戶說,想在園內拍個廣告片連帶著宣傳我們,我們也不允許」。

順豐在大大咧咧的中國物流圈子裡,它高高掛起、不屑攙和的姿態似乎過於扦格不入。就連一位三通一達的宣傳主管都曾經告訴我,他自家收發快遞都用順豐。但他也認為,中國快遞業的格局遠未定格,就拿通達系鏖戰的菜鳥平台來說,打的是無止境的價格戰,「說不定哪一天一個新生的小快遞公司用更低廉的價格就顛覆了你」。

我也曾向菜鳥及通達系打聽過一個較敏感的問題,即歸根到底雙方的流量分成如何確定?但都諱莫如深。平台的規則是公平競爭,以低價換取數量是目前平台上的各個角兒奮力施展的不二之法,雖然它們也亟待破解,不管是造貨機還是造智能倉儲,業務量上「被電商平台綁架」是中國特色快遞業的一種宿命。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菜鳥成立之時,順豐以5000萬入股佔得1%,但它卻不是著名的「菜鳥聯盟」中的一份子,意味著順豐在數據上的自主權。有趣的是,這次菜鳥和順豐起硝煙的前三天,兩者剛剛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順豐遲遲不被收編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它的主要業務並不產生於阿里系平台。豐巢在2016年跟菜鳥開始合作,內容包括「菜鳥提供消費者手機號信息給豐巢,豐巢反饋快遞出入櫃信息,豐巢網點推送等相關快遞櫃物流信息給菜鳥」,但在今年3月的續約中,菜鳥提出「所有快遞櫃信息的觸發必須通過菜鳥裹裹,取件碼信息無條件給到菜鳥,豐巢需要返回所有包裹信息給菜鳥(包括非淘系訂單)」。

排異反應所以發生了。有人說,順豐還沒準備好對接菜鳥大數據的「超級蓄水池」,擔心自己「倒灌」。更多是像人們所看到的,一個傳統的用戶至上的企業,如何在大數據社會化的海洋里找到自洽的使命,以及重新定位大數據物流時代的價值準則。基於用戶信息安全和保密的爭論,表象上來看是個技術難題,深層看是個價值觀問題。從大數據本身,協同、公開、社會化是為其賦能的必要條件,正如阿里雲的創始人王堅博士在《在線》一書中認為,大數據的根本不在於大,而在於活,讓它活起來的唯一辦法是數據在線。對於物流來說,大數據的爭奪將重新形塑整個產業鏈的構造。

在王堅看來,私有雲沒有未來,因為它是相對封閉,失去了通過分享讓數據流通後增值的可能性。公有雲、私有雲本質上應該統一叫做公共雲,而雲服務將來會像電力和自來水一樣,成為社會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有意思的是,6月1日是新的《網路安全法》頒布之日,就在前一天,有一家互聯網公司反映,使用阿里雲伺服器部署爬蟲業務時出現網路不穩定,懷疑對方進行了流量控制。阿里雲立馬危機公關道:「阿里雲的所有程序不會查看客戶的密鑰和伺服器證書,也不會檢測客戶伺服器的埠流量數據」。

無論如何,數據公共化是一種全球化趨勢,其中個人數據的去向和掌控是全世界都在重點研究的問題。縈繞在重量級美國大數據專家阿萊克斯-彭蘭特(Alex Pentland)腦中的是,個人數據將是驅動智慧城市核心服務的燃料,但相伴而生的難題是如何讓用戶持有決定個人數據是否被共享,以及多大範圍被共享的權力。「用戶如何決定」和「讓誰控制我們的數據」是問題的根本,可以想見的是,時間會證明,菜鳥和順豐之爭絕對不會是孤例。

(圖片來自網路)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此處無形勝有形,你選擇的是哪一種?
賭債疑雲中的孔令輝
王國維逝世90周年紀念: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今天,我不過兒童節!
閱讀與新知:中外名人手跡朗誦會

TAG:三聯生活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人類已經進入了用大數據送包裹的時代?菜鳥:這是真的!
大數據時代,你被「殺熟」了嗎?
里皮時代打進首球之人或將離開恆大,外來的和尚好念經?
古代存活最久的朝代,就算是大清都比不上,文武雙出的時代
步入數據經濟時代,你的數據安全嗎?
大數據時代,從顛覆思維模式開始
大數據時代,如何藉助大數據進行直銷?
「閉門羹」的來歷,古代也是看臉的時代啊!
火影忍者的完結,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一個時代的開始!
舟大大鞋會│這是球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順應小程序時代的發展,掙錢只是順便的事兒
大數據時代,何來隱私?
大數據「殺熟」時代,用戶之間的「貴賤」之分,網友:受教了!
這是混合雲時代的四大捷徑,你走對了嗎?
宋朝的覆滅,開啟了落後時代的步伐
在沒有照相技術的時代,複製一件善本碑帖,是多大的功德啊!
在這個「小鮮肉」頻繁出現的時代,大家更喜歡誰呢?
巨變的時代,這一行業也正式開始
上大學好前途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絕大多數人的大學都是白上!
數據大爆炸的時代,選擇多硬碟?還是單硬碟高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