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斯人已去,其詩長存:李小雨詩選《紅紗巾》出版

斯人已去,其詩長存:李小雨詩選《紅紗巾》出版

2017年4月,《紅紗巾:李小雨詩選》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本書編選了詩人不同時期的詩作,其中的一些作品在詩人生前從未發表過,系家人搜集手稿整理而得,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收錄詩人作品最為完整的一部詩選。李小雨的父親、詩人李瑛年逾九旬,在病床上親自執筆,完成了本書的編後記,因而這本詩集還寄託了一位父親對女兒的無盡想念與深切哀思,有著雙重意義。

李小雨是一位優秀的詩歌編輯家,在「詩刊社」工作的37年里,她全身心地投入到詩歌事業中,用敏銳而獨到的詩心發掘並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詩人。她更是一位優秀的詩人,詩歌收留她的夢與嘆息,寄託她生活中欣喜的、幸福的、平靜的、悲傷的心緒,布滿她整個生命的印跡。詩歌,就是她的生活。斯人已去,其詩長存,此時翻開《紅紗巾》,細讀這些深情雋永的詩行,我們再次走近詩人,聆聽詩人,感受那用生命醞釀的玫瑰與芬芳、智慧與光芒。

斯人已去,其詩長存:李小雨詩選《紅紗巾》出版

李小雨:1951年10月26日生,從小在部隊生活,在北京讀中小學。1969年1月到河北省豐潤縣中門庄公社插隊。1970年11月到鐵道兵15師74團衛生隊任衛生員。1976年7月任中國作協詩刊社編輯、一編室副主任、主任。1988年北京大學中文系作家班畢業,獲學士學位。1999年7月任詩刊副主編,2009年3月任詩刊常務副主編。2013年6月,被推選為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2015年2月11日病逝於北京。

李小雨是我國新時期女詩人的優秀代表。她深受父親的影響,對詩歌充滿深情。她的詩歌感覺敏銳細膩,情感真摯,風格柔婉,充滿想像力。她尤其擅長用富於生活氣息而又優美空靈的詩句,傳遞內心對生活的真實體驗。在詩歌相對邊緣化的年代,李小雨始終堅守詩壇,保持對生活的深厚熱愛。

斯人已去,其詩長存:李小雨詩選《紅紗巾》出版

紅紗巾

關於詩 | 小雨 | 聽雨 | 春天的燕子 | 我和我的槍 | 我的歌曲 | 聽歌的時候 | 從城市的南端到北端 | 紅紗巾 | 鴿子 | 撫摸舊信 | 黑白照片 | 向日葵 | 它寄託我們無處安放的東西 | 冬天的船 | 大長江 | 一把泥土 | 平凡的日子 | 我是一朵失控的雲 | 給心臟 | 鹽 | 杯子 | 墨水

玫瑰谷

含羞草 | 逃來逃去的眼睛 | 玫瑰谷 | 雲朵 | 嘗酒 | 夜車 | 項鏈 | 石榴石指環 | 海藍寶石 | 紫晶 | 我留在高高的山頂 | 黑色長髮 | 小巢 | 愛情,說不明白 | 致傷口 | 美麗的錯誤 | 連詞 | 七月水淋淋的花 | 電話不通 | 不安 | 懸念 | 無夢 | 沉默 | 琴 | 書中的故事 | 讓我們愛吧 | 天長地久

陶罐

石油河椰子

烏篷船馬頭琴

光明在前

義大利的微笑

……

斯人已去,其詩長存:李小雨詩選《紅紗巾》出版

生活給予的美

——編後記/李瑛

2015年2月11日深夜,我唯一的親愛的女兒小雨去世了。什麼也留不住她,夜深人靜,她就悄悄地離開了人間,離開了她熱愛的那麼多的親人、朋友和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什麼也留不住她。她去了,只留給我一片空茫和一個瞬間的背影,以及始終難以止息的肝腸寸斷的悲痛。從此,我再也不敢看她生活起居的那間小屋,有些凌亂卻不失溫馨的那間小屋,四壁的書籍和她所喜愛的瓶瓶罐罐和一些小工藝品;在窗檯,案頭,床上,床下到處都是一疊疊、一堆堆的紙頁,它們都是她的生命。我不敢觸動它們,只有小鬧鐘的指針在不停地跳動。

小雨從小隨我在部隊長大,不幸的是她整個青年時代和她的同代人一樣,遭遇了一陣陣歷史風雨的衝擊。十年浩劫後期,調去詩刊社,在那裡一干就是37年,也就是在那裡工作了一生。她政治上堅定,心靈開放,視野開闊,藝術感覺敏銳;她熱愛生活,熱愛詩歌,熱愛藝術和她所從事的工作;她性格善良溫婉,寬容大度;她不大熱衷打扮,喜歡自然簡樸。在那裡工作期間,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出出入入總是帶著一大袋又一大袋的稿子,每次外出開會,即使只有兩三天時間,拉杆箱里裝的也不是衣服、化妝品,而是塞滿箱子的一件件來稿。

她愛崗敬業,特別對於發現和培養年輕詩人始終充滿熱情。在近40年的詩歌編輯工作中,可以說她把自己的生命完全融入了為繁榮和發展我國詩歌事業和致力於一代代年輕詩人的發現和成長之中了,她從自發來稿中發現他們,扶助他們。我清楚地記得她最初讀到謝湘南、鄭小瓊等年輕打工詩人表現自己打工生活的詩以及李鋼寫的表現水兵遠海訓練生活的《藍水兵》詩篇時,她敏銳地發現他們的筆所開拓的這些嶄新生活領域的重要意義。對他們詩中呈現的思想深度、感情溫度以及藝術表現上奇崛的意境,大膽的、豐富的、新鮮的想像,詩中流淌的血淚的氣息、汗的氣息、咸腥海風的氣息使她幾天都興奮不已;當她把這些詩句迫不及待地讀給我聽時,我看見她歡樂欣慰的眼神和閃光的瞳仁,我感到了她心頭巨大的幸福。

是的,她就是這樣,每每看到好的稿子,尤其是新人的稿子,她總是激動不已。在她的心裡,只有詩,只要詩好,沒有其他。她千方百計地幫助他們提高。如今,他們中的許多人已成為中國詩壇的生力軍乃至主力軍了。

於是,她跟一代代詩人結伴了,跟一個又一個生活在底層奮發寫作的青年乃至少年朋友們結伴了,無論在她主編的刊物上,還是由她編選的一本本「年度詩選」「專題詩選」中,她熱情積極地推介他們,又為他們向各地報刊薦稿,又介紹他們的詩集出版,使他們迅速成長起來,走向成熟。

由於她的熱情、正直和誠懇,許多地方都邀請她去做報告。作為《詩刊》「名片」的「青春詩會」在至今已辦的31屆中,有11屆都是由她組織籌劃主持的。在業餘,她還主編了一套又一套詩叢,其中有兩部詩集還曾獲魯迅文學獎。

在她工作後期,為了進一步編好刊物,她興緻勃勃地走訪了許多詩人和讀者,制定出許多整改方案,但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她的滿腔熱情無法實現,只留下了多方設想的宏圖,便忍辱負重地離開了工作崗位。

小雨去世後,我陸續收到不少詩人朋友的來信,有一封信中說,她們想念小雨,想到她的詩中去尋找她,但是找不到她的書;另一封來信說,小雨為了培養和幫助年輕詩人,花了那麼多心血,卻沒有為自己編一本像樣的詩集留下來,因此建議為她編一本比較完整的選本。許多信的殷殷盛情使人感動。

說到這裡,應該感謝的是,小雨去世後,中國詩歌學會和線裝書局要好的朋友們曾為她編了一本詩選《紅紗巾》,但由於要趕在小雨的追思會前出版,只有一兩個月的時間,無法仔細將詩稿搜集齊全,難免有所遺漏。這就促使我產生了想為她重編一本的想法。於是,我從書櫃里取下她出的幾本詩集,又從電腦里搜尋到一些她寫成而未發表的詩稿,連同一些朋友先後寄來的小雨詩作的手抄稿和剪報,還翻遍了她房裡堆著的幾堆紙頁,這是過去她從不讓人翻動的東西,都是她所設想的辦刊工作規劃、改革方案、組稿計劃,還有她剪存的舊報以及一些朗誦會的節目單和一些作者給她的來信等等,更多的是她積累的準備寫作的資料及一些未及完成的詩作殘稿。這就使我得以批閱了所能收集到的她全部的詩稿。讀這些詩時,我發現有的她最初寫作時曾和我談起過,有的發表後我曾讀過,有的在朗誦會上聽到過或從別人評論她詩作的文章中看到過,但更多的則是初次讀到,儘管這些作品質量參差不一,或者成功或者受到一定的局限,但都不是那種抽象的概念化的普泛性的東西,都是她在不同歷史年代、不同地域身臨其境所激發的心靈至誠、感情至真的自然流露。

比如那些抒寫青春時期歡樂、單純、明亮的詩篇,充滿浪漫情懷的遐想與躁動,懷著對愛情的好奇與對人性奧妙的追尋,在享受中試圖索解複雜的人生,寫得又痴情,又空靈,又純凈;一些寫山寫海、寫大自然景物的詩,不但把風景寫得很美,有些還賦予思想,使讀者讀時,首先直接感受到美,接著便是深沉的思索,這該是詩人特有的智慧與秘密;那些寫油田的詩,是作者以積極態度面對生活的見證。

小雨在工作期間,曾到任丘華北油田女子鑽井隊和那裡的「黑甜甜」姐妹們整整生活了一年,假如她不到那裡打了那麼多油井,她就不可能得到那麼多靈感和詩篇。之後,她又跑遍了全國幾乎所有的油田,從而使她更深刻地認識了生活中勝利和喜悅、失敗和痛苦。在人與自然、人與人的思想的鬥爭中,有矛盾,有衝突,歷史和時代就是這樣在前進。這些生活不僅給她的創作以紮實的思想,也啟示了她給了她探索藝術表達的新方式,使詩寫得充實、有力而美,也才使她成為了她自己。還有從一隻中國遠古的陶罐到羅馬古建築中的石柱,乃至《義大利的微笑》這一輯中不少詩篇,她動用了自己的全部感官和各種藝術手段:典型的意象,火熾的激情,大膽的聯想,深邃的寓意,讓我們在閱讀中,把大睜著眼睛的現實和眯縫著眼睛的歷史融匯在一起,和自然、歷史、世界、宇宙一起思索,那陶罐里人的生命和羅馬教堂的鐘聲、古堡的火光,這些簡單的事物便都獲得了更高的意義,使平凡的事物獲得尊嚴,使有限的東西達到無限。

我知道,她始終是遵循著她自己對詩的認識和理解,把詩作為一種人類所獨有的生命形式來寫作的,她是懷著對我國傳統人文精神的敬畏和對美學理想的不斷追求來寫作的,是懷著對西方不同宗教、不同種族,不同藝術風格流派的尊重來研究和汲納來寫作的。從這些詩都可以看出她在思想深度和藝術處理的方式上,力求嘗試有所突破和創新所做的努力。

本來她是完全可以寫得更多些、更好些的,但使人惋惜的是都未能如願,如今想起來是太遲太遲了。

現在,根據她的原作,只做篩選,不做改動,只按不同題材分編九輯,留在這裡。

她去了,留下這些雪泥鴻爪,給她曾經哭過笑過、愛過恨過、痛苦過歡樂過、歌唱過沉默過的這個世界和她的親人、朋友以及眾多的讀者和歷史,作為一個小小的紀念。

2016年12月

斯人已去,其詩長存:李小雨詩選《紅紗巾》出版

李小雨代表作品:

紅紗巾

——寫在第二十九個生日時

我要戴那條

紅色的紗巾……

那輕柔的、冰冷的紗巾

滑過我蒼白的臉龐,

彷彿兩道溪水,

清涼涼地浸透了我發燙的雙頰、

第一根白髮和初添的皺紋。

(真的嗎,蒼老就是這樣降臨?)

呵,這些年,

風沙太多了,

吹乾了眼角的淚痕,

吹裂了心……

紅紗巾

我看見夜風中

兩道溪水上燃燒的火苗,

那麼猛烈地燒灼著

我那雙被平庸的生活

麻木了的眼神。

一道紅色的閃電划過,

是青春的血液的顏色嗎?

是跳躍的脈搏的顏色嗎?

那,曾是我的顏色呵。

我驚醒。

那半夜敲門聲打破的惡夢,

那散落一地的初中課本,

那悶熱中午的長長的田壟,

那塵土飛揚的貧困的小村,

那藍天下給予母親的第一個微笑,

那朦朧中未完成的初戀的純真,

那六平方米住房的狹窄的溫暖,

那排著長隊購買《英語講座》的歡欣,

呵,那閃爍著紅紗巾的艱辛歲月呵,

一起化作了

深深的,綿長的柔情……

祖國呵,

我對你的愛多麼深沉,

一如這展示著生活含義的紗巾,

那麼固執地飛飄在

第二十九個嚴冬的風雪中,

點染著我那疲乏的、

並不年輕的青春。

那悲哀和希望糅和的顏色呵,

那苦澀和甜蜜調成的顏色呵,

那活躍著一代人的生命的顏色呵!

今天,大雪紛紛。

我仍然要向世界

揚起一面小小的旗幟,

一片柔弱的翅膀,

一輪真正的太陽。

我相信,全世界都能

看到它,感覺到它,

因為它和那

插在最高建築物上的旗幟,

是同樣的,同樣的

熱烈而動人!

我望著伸向遙遠的

淡紅色的茫茫雪路,

一個孩子似的微笑

悄悄浮上嘴唇:

我正年輕

我要戴那條……

紅色的紗巾

1981.2 北京

斯人已去,其詩長存:李小雨詩選《紅紗巾》出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詩歌網 的精彩文章:

《晚宴》丨「每日好詩」網友點評揭曉
兒童節|最萌的娃,最神的童
中國詩歌網舉辦第二屆端午詩會

TAG:中國詩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