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央美研究生建築畢業展

2017央美研究生建築畢業展

關注我們, 請點擊屏幕上方UniDesignLab

又到了一年一度「別人家」的畢設開始了,小夥伴們一定很期待吧,應該會有小夥伴因為路途或時間的問題錯過了「別人家」優秀的畢設,一定感到很可惜。但是這次不用擔心,由皮皮帶領大家一起領略這次2017年中央美院建築學院研究生畢業作品展,坐穩啦!

這次畢設於5月10日至5月27日在中央美院建築學院二樓展廳如期舉行,皮皮也是趕上了「末班車」才看到了這次畢設(*^^*)這次央美的畢設的主題是「態度、計劃與決斷」。整體布局感覺是主辦方的「細心」二字:不管是學生畢業論文副本、設計書的展示,還是建築設計展板以及模型等方面,都能讓觀看者更加理解並接近作者的設計想法和設計理念。而不是簡單的將設計圖紙擺出,將作者與觀看者的距離拉開。單憑這一點,這次央美畢設是相當有看點的。

而這次的學生畢設作品也是參差不齊:畢業論文可以是厚厚的一本也可以是薄薄一本;建築效果圖可以是渲染過多也可以是從不同層面來展示作品......作為畢設作品,應該準備的更加充分而不是「老油條」般的草草了事,也為自己畫上滿意的研究生「句號」。

說了這麼多,大家一定對這次央美畢設有相當大的期待。由於篇幅有限,皮皮在此將展示部分作品。

開放式幼兒園——給孩子們更多空間去接觸自然

隨著教育理念的提升,但教育理念的全面實施以及對環境的認識卻處於停滯的狀態。而這個正是胡吾思所思考的問題:以花家地幼兒園整體環境設計為主題,利用環形的建築作為幼兒園的主體,而中間的部分則是大片的草地和娛樂設施供小朋友們玩耍。建築的頂部也可以作為露台供小朋友們上戶外課或眺望遠方的好去處。幼兒園的整體設計理念是讓孩子們有更多的空間來接觸自然,體驗自然。

GIF/2K

而這也不禁讓我想起了華東師範大學附屬雙語幼兒園的設計理念:更願意小朋友在能夠感知四季的環境中成長:冬天就是冷的,夏天就是熱的。而整個幼兒園建築採用多個六邊形組成,將幼兒園設計成半戶外型,讓小朋友們真正體驗到自然的魅力。

GIF/2K

兩個不同的幼兒園,卻有著相同的理念:給孩子們更多空間接觸自然。這一點,也為教育理念做著相同的努力。

打破圍牆——實現小區互通及土地更加利用

前兩年圍繞著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的提議提出,但是近兩年來看成效並不大。提議是有了,但是如何實施確實現在棘手的問題。在劉曉賓的畢業作品中則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將小區之間建成一座橋,利用橋來實現小區之間的聯繫,並將土地資源利用達到了優化水平。

以荷清苑和西北小區作為模板,利用橋樑打破開發商們「自掃門前雪」的情況;整體抬高橋樑,為停車場和避難所提供充足的空間;並且利用橋樑將兩個小區的居民增強聯繫。而橋上的草地綠樹也增加了景觀作用,並且橋也作為節水利用的部分實現地面的可循環性。

GIF/2K

相比較的則是最近MVRDV打造的首爾 「高線公園」:將一條通往韓國首爾市中心的廢棄高速公路改造成為一座空中花園。將城市居民與大自然聯繫起來,同時也為歷史首爾站和崇禮門提供了可以欣賞和體驗這些令人驚艷景色的機會。

GIF/2K

兩者皆利用了空中的空間,一個是作為小區互通及土地利用為初衷,另一個則是作為兩地點的景色樞紐。如果真的要比出誰好誰壞,這個問題我想它們各有優勢。

小型圖書館——共享,我們在努力

共享單車的火爆程度逐漸覆蓋了各個城市,各式各樣的共享單車也層出不窮。那麼,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既然共享單車、共享雨傘等不同的共享「模式」不斷推出,那麼共享圖書館有沒有可能實現?

答案是當然可以,如何來實現這一美好的願望,寧濤的畢業作品則給出了答案:將圖書館打造成小型可移動社區圖書站,採用可摺疊可移動的形式,不定期出現在各個小區中,同時可以根據不同時期更改主題與功能。同時開通APP,用戶成為虛擬社區的一員,在社區中填寫個人愛好及聯網可以和其他用戶分享閱讀心得。真的是閱讀交流兩不誤。

GIF/1K

整體小型圖書館採用的造型為迷宮型,既增加了私密性同時也具有合理性(非線性自然科學)也具備美學的要求,打破僵化的社區空間。為用戶提供安靜的閱讀空間,再利用網路進行共享,為共享圖書館邁出第一步。

改造——為舊建築注入新活力

人們總是說現在的建築壽命越來越短,以至於現在出現「拆了建,建了拆」的亂象。既浪費人力,又浪費物力,同時還污染著環境。如果換一種方式來解決舊建築的問題是不是更好一點——改造。改造舊建築,變身新建築;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原有的建築得到保留,又不會進一步污染環境。在這次畢設中我也看到了尤世峰的作品:江揚文化中心設計——暨江揚船廠廠房改造設計。

GIF/2K

在其論文中提到的魯爾工業區,現在已成為魯爾區博物館。而這也對此次的江揚船廠廠房改造設計提供了思路。不管從分層軸測圖、剖面圖,還是首層平面圖都為觀看者展示了改造後的江揚文化中心的模樣。這讓我想起了如恩公司在上海外灘的「水舍」,同樣也是舊建築的改造,同樣將舊建築注入活力:保留大部分牆體,換上透明玻璃等手法,將「水舍」變成和之前舊房子不同的樣子。

建築舊有舊的道理,價值觀不應隨世俗的影響。而通過改造,為舊建築注入新活力也是建築界的一個方向。

坡度為空間創造更多的可能

說道窯洞,大家腦袋裡會不會期初和我一樣會冒出:落後、黃土這樣的詞語?但是要和當代接軌,窯洞的表現形式不得不發生改變了。這就是鄭秉東的畢設作品——窯洞式酒店設計。

作者結合大量古今建築實例,從原初形式、象徵意象、空間結構、場所精神、人居哲學五個層面,通過形式、符號、空間、材料、環境五種建築語言,將傳統的價值觀念轉化成了時代思考方式。以窯院為空間單位,通過高低錯落的階梯將大小院落串聯在一起,形成了多模式的建築布局。建築材料以生土為主,將傳統的建築語言與空間功能有機結合。

GIF/1K

通過此案例我想到一個比較相似的案例——2013年霍普杯作品:崖壁里的市井。和窯洞與之相似的地形,將崖壁斷層改造成垂直街道營地,利用室內樓梯連接斷層與斷層之間的空間。設計的效果十分有趣。

GIF/1K

介紹了這麼多的案例,或許大家還是有些不滿足。沒關係,6月2日至20日中央美術學院會進行本科畢業展,屆時大家可以親自觀看本科作品。那麼,下次「別人家」 畢設我們再見吧。末尾送上更多這次畢設的作品。

GIF/1K

GIF/2K

GIF/2K

GIF/2K

GIF/1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UniDesignLab 的精彩文章:

TAG:UniDesignL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