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哲元將軍簡介 他讓毛澤東大加讚賞!

宋哲元將軍簡介 他讓毛澤東大加讚賞!

宋哲元將軍簡介,他讓毛澤東大加讚賞!宋哲元,字明軒,山東樂陵縣人。生於1885年(光緒十一年)9月23日。幼年家貧,刻苦讀書。1908年從軍,歷任哨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1925年至1933年先後任熱河省都統,西路、北路軍總司令,陝西省政府主席,察哈爾省政府主席。

1933年春,在喜峰口、羅文峪率二十九軍抗擊日軍。後來,毛澤東在給宋哲元的信中曾讚揚「先生情殷抗日,曷勝仰佩,曩者日寇入關,先生奮力邊陲,慨然禦侮,義聲所播,中外同欽」。1935年後,曾任平津衛戍司令兼北平市長、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1940年4月5日病逝於四川綿陽。

宋哲元

宋哲元(1885—1940),山東樂陵市人。 中國軍事家,抗戰名將。

幼年家貧,刻苦讀書。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從軍,北洋陸軍隨營武備學堂畢業。畢業後服役於馮玉祥部,歷任哨長、連長、營長、團長。1922參加直奉戰爭,升任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長,是西北軍五虎上將之一。1924年參加北京政變,10月馮部改編成國民軍,宋哲元任第一軍第一師(後改為第四師)師長。1925年秋改任熱河特別行政區都統。他曾在承德避暑山莊里成立蠶蜂學校推廣種桑養蜂,振興熱河農業;還興辦軍械廠,可以小批量仿製德國毛瑟20響駁殼槍。1926年,宋哲元部撤離承德時,市民夾道相送。

1926年任國民軍北路總指揮、西路總司令,先後在南口、多倫等地指揮所部對直奉聯軍和晉軍作戰。並於1926年9月17日五原誓師後,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軍聯軍北路軍總司令兼暫編第1師師長、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第4方面軍總指揮。1927年11月任陝西省政府主席。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中,任馮玉祥軍第4路總指揮。戰敗後馮玉祥余部退居晉南地區。負責北方軍事善後的張學良將其整編,該部縮編為陸軍第3軍,下轄3個師,宋哲元任軍長,歸東北軍序列。1931年6月,宋哲元部整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29軍。九一八事變爆發後的第三天,宋哲元即率第29軍全體官兵,向全國發出"抗日通電",堅決表示:"哲元等分屬軍人,責在保國。謹率所部枕戈待命,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奮鬥犧牲,誓雪國恥。"

1932年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兼察哈爾省政府主席。 1933年1月2日,日軍攻佔山海關。10日,宋哲元奉張學良令,率29軍由山西陽泉移駐北平以東的三河、寶坻、薊縣、玉田、香河一帶駐防訓練。第29軍部隊在宋哲元指揮下,在平東駐地準備抵抗日軍入侵,迅速構築工事,進行戰前訓練。1933年2月22日,日本關東軍調集4個師團,糾合偽滿洲國軍隊總計10萬餘人,向熱河分三路進攻。3月4日,熱河省主席湯玉麟率部逃脫,日軍進佔熱河省會承德城。3月8日,宋哲元奉張學良電令接防長城線喜峰口到寬城附近陣地。隨後,宋哲元指揮第29軍將士在長城要隘喜峰口、羅文峪與日軍展開血戰。

第29軍以大刀隊與日軍展開搏鬥,經過激戰,消滅日軍6 000餘人,獲喜峰口大捷,震動全國。1937年,以喜峰口血戰為背景創作的《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的歌曲唱遍了全中國。 1935年被授為陸軍二級上將,任平津衛戍司令、冀察綏靖主任和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河北省政府主席。

因盧溝橋事變時,宋哲元對是否抗戰搖擺不定,拒絕蔣介石對他的支援,七月二十九日、三十日,平津相繼陷落。

1938年春,宋哲元將軍改任一戰區副司令,不久染上肝病,於1940年3月辭職改任軍事委員會委員並回到其夫人常淑青的故鄉四川綿陽療養。4月5日病逝。葬於四川省綿陽市富樂山山麓。其墓碑由馮玉祥將軍親書「宋上將明軒之墓」。

軍中趙子龍

宋哲元在華北艱難維持,在日寇猖獗、東北淪陷、南京默然、二十九軍兵力不足的嚴峻形式下堅持民族大義,終於打響抗戰第一槍,功不可沒。因製造「鳳翔大屠殺案」和與日本「弱性」外交而遭唾罵,但以喜峰口大捷而一雪前恥,因盧溝橋奮起抵抗日軍而彪炳史冊。1885年10月30日(清光緒十一年九月廿三日)生於山東省樂陵市城西北城關鎮趙洪都村一個讀書人家庭,曾祖以下皆為諸生,祖父宋堪性善好施,在鄉里頗有佳名;父親宋釜(字湘及)為清末廩生,學識廣博,以才學稱譽鄉校,然因業師遭文字獄而受株連,終身不得做官,而又不通農事,家境艱難,成婚後便外出謀生;母親沈氏頗賢良,宋哲元居長,共兄弟三人(二弟春元,字惠東;三弟智元,字慧泉),兩個妹妹(大妹淑真,適曹鏡蘭。二妹淑貞,適李武台)。

宋哲元

1887年,宋哲元隨父母投奔後顏村舅舅沈蘭棻家定居,宋湘及因生活所迫外出奔波教館,宋哲元與母親相依為命,靠紡線織布出售勉強維生,艱難度日。1891年開始,宋哲元隨父親去家館陪讀,讀書識字,對欺侮窮人的事往往非常忿恨。1893年,宋湘及到廣西任桂林太守幕賓,宋哲元到舅舅沈蘭棻的塾館繼續讀書。1897年,宋湘及到直隸鹽山縣舊縣鎮西南院劉家教家館,宋哲元隨父就讀。1898年宋湘及到北京教私塾,宋哲元隨之到京,並開始習武練拳,參照民間武術書籍,早晚舞棍弄棒。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宋哲元父子無奈之下回樂陵原籍。1901年,宋哲元因生活所迫在家鄉教私塾,此間體恤貧苦學生,受到鄉親稱譽。

1905年,宋湘及被陸建章聘至曹州參與戎機。1907年春,宋哲元復到北京,考入北洋陸軍第六鎮隨營武備學堂,並於第六鎮第十一協第二十二標第二營補名額,同年冬考升丙班學長。1910年冬,宋哲元從武備學堂畢業,在本鎮見習。1911年春隨北海鎮總兵陸建章到廣東,任中軍處委員。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12月陸建章調任京畿執法處處長,宋哲元回京任稽查員,認識了馮玉祥。

第29軍以大刀隊與日軍展開搏鬥,經過激戰,消滅日軍6 000餘人,獲喜峰口大捷,震動全國。1937年,以喜峰口血戰為背景創作的《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的歌曲唱遍了全中國。 1935年被授為陸軍二級上將,任平津衛戍司令、冀察綏靖主任和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河北省政府主席。

因盧溝橋事變時,宋哲元對是否抗戰搖擺不定,拒絕蔣介石對他的支援,七月二十九日、三十日,平津相繼陷落。

1938年春,宋哲元將軍改任一戰區副司令,不久染上肝病,於1940年3月辭職改任軍事委員會委員並回到其夫人常淑青的故鄉四川綿陽療養。4月5日病逝。葬於四川省綿陽市富樂山山麓。其墓碑由馮玉祥將軍親書「宋上將明軒之墓」。

軍中趙子龍

宋哲元在華北艱難維持,在日寇猖獗、東北淪陷、南京默然、二十九軍兵力不足的嚴峻形式下堅持民族大義,終於打響抗戰第一槍,功不可沒。因製造「鳳翔大屠殺案」和與日本「弱性」外交而遭唾罵,但以喜峰口大捷而一雪前恥,因盧溝橋奮起抵抗日軍而彪炳史冊。1885年10月30日(清光緒十一年九月廿三日)生於山東省樂陵市城西北城關鎮趙洪都村一個讀書人家庭,曾祖以下皆為諸生,祖父宋堪性善好施,在鄉里頗有佳名;父親宋釜(字湘及)為清末廩生,學識廣博,以才學稱譽鄉校,然因業師遭文字獄而受株連,終身不得做官,而又不通農事,家境艱難,成婚後便外出謀生;母親沈氏頗賢良,宋哲元居長,共兄弟三人(二弟春元,字惠東;三弟智元,字慧泉),兩個妹妹(大妹淑真,適曹鏡蘭。二妹淑貞,適李武台)。

宋哲元

1887年,宋哲元隨父母投奔後顏村舅舅沈蘭棻家定居,宋湘及因生活所迫外出奔波教館,宋哲元與母親相依為命,靠紡線織布出售勉強維生,艱難度日。1891年開始,宋哲元隨父親去家館陪讀,讀書識字,對欺侮窮人的事往往非常忿恨。1893年,宋湘及到廣西任桂林太守幕賓,宋哲元到舅舅沈蘭棻的塾館繼續讀書。1897年,宋湘及到直隸鹽山縣舊縣鎮西南院劉家教家館,宋哲元隨父就讀。1898年宋湘及到北京教私塾,宋哲元隨之到京,並開始習武練拳,參照民間武術書籍,早晚舞棍弄棒。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宋哲元父子無奈之下回樂陵原籍。1901年,宋哲元因生活所迫在家鄉教私塾,此間體恤貧苦學生,受到鄉親稱譽。

1905年,宋湘及被陸建章聘至曹州參與戎機。1907年春,宋哲元復到北京,考入北洋陸軍第六鎮隨營武備學堂,並於第六鎮第十一協第二十二標第二營補名額,同年冬考升丙班學長。1910年冬,宋哲元從武備學堂畢業,在本鎮見習。1911年春隨北海鎮總兵陸建章到廣東,任中軍處委員。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12月陸建章調任京畿執法處處長,宋哲元回京任稽查員,認識了馮玉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糖歷史 的精彩文章:

新四軍的由來 它產生的背景是什麼!
帶你去看徐志摩眼中最柔情的康橋
人民力量是巨大,為什麼蔣介石不發動人民戰爭呢?

TAG:糖糖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耀先將軍簡介
薛岳將軍簡介 薛岳祖墳在哪
抗日名將王銘章將軍簡介 王銘章的兒子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