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asoulbound教你3分鐘弄明白隱形焦慮一

asoulbound教你3分鐘弄明白隱形焦慮一

什麼是隱形的焦慮

好啦,我想你大概早就知道,很多焦慮都是來自於原生家庭,不過你有沒有想過,這些焦慮是從何而來?讓我們想想下面幾件事:

「家和」,真的萬事興嗎?那些表面上看起來沒事的夫妻或親子,是真的沒事嗎?

為什麼有些人會對家人失望?

你家裡面有所謂的「好人」嗎?總是事事替其他成員著想的他們,真的過得好嗎?

你家的書櫃大概再也不缺任何一本責怪你爸媽的書了。不過,在了解那麼多原生家庭帶給你的傷口之後,你真的有「變好」嗎?有沒有想過,是什麼讓你知道你自己大大小小的創傷和狀況,但卻還沒有「變好」?

或許,其中一種可能是,你並沒有真的「懂」,那些傷口來自於哪裡。

「我什麼事都做不好……」

「事情會這樣,都是我害的。」

「我不可以停止努力,因為停下來,一不小心就會被別人給取代。」

「再這樣下去就完蛋了,我一定要做點什麼才行!」

「這世界上,『果然』沒有人是真的愛我的……」

當你出現這個聲音的時候,你可能會搖搖頭跟自己講說不要想了,你可能轉身立刻就去工作,你可能一直跟自己說不要想,但是還是困在這個漩渦裡面逃不出來。然後朋友就開始問你了:

「你怎麼了?有什麼事情說出來,大家一起幫你想辦法?」

「我不知道怎麼說……」你說。

其實,你真正的感覺是「不想說」因為你知道有些事情是「沒有辦法」的,也不是靠「想辦法」,就可以解決的。

上面這樣的經歷熟悉嗎?是什麼讓你變成一個,總是有很多的擔心,卻不知從何說起的人呢?

人生是一條漫長、面對失落的過程,當我們好好的理解這些傷痛,我們的心也會慢慢地變得強大。所以,讓我們先來認識這些焦慮吧!

原生家庭的隕石坑:你背後的老天鵝

其中一個原因,是你還不夠「真正」的知道。我記得有一個心理師跟我說,「覺察就像是超商的集點,在你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覺察之下,可以換來更深的覺察。」(好啦雖然聽起來有點悲觀,因為根本就是無盡的任務呀!)

從Klein的客體關係的角度來看,從你開始呼吸的那一刻起,就有了依附需求。可是,既然有需求,就有可能會有需求不被滿足的時候,這個就叫做「失望」。有一天你會發現,人生當中所有的痛苦,都來自於失望(我在寫這句的時候我女朋友翻了一個厭世動物園式的白眼,然後說:這不是廢話嗎)。

不過,如果我們真的仔細看這個失望,就會發現他其來有自。很多的失望,是源自於小時候在家裡的不滿足。皓宜認為,對家庭等到失望的,有三種孩子:

需求沒有被父母響應:有些孩子是「再怎麼叫都不會有人聽到」的,也就是Diana Baumrind的漠不關心型,他們渴望的東西往往很簡單,但卻總是被「別想太多,乖乖讀書」或「走開啦,沒看到我在忙嗎?」等等忽視的話給跳過,在一個空殼子家庭里長大,外表活得很好,但心理卻很匱乏。

高度敏感的孩子:你一定聽過一種說法是,當家庭衝突不斷的時候,孩子就會過度早熟。但我認為比較貼切的說法是,在高度情緒張力(high emotional expression,High EE*)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很容易就感染父母身上的焦慮,或是把原先屬於爸媽的責任,以為是自己的責任。長大之後,心裏面就會內建像開機音樂一樣永久保固的聲音「我們家會這樣,都是我害的……」、「是不是我要求太多?如果我不出生就好了……」、「我得把一切搞定,不然就糟糕了!」。

家庭有災難或創傷:大的創傷如父母離異、家庭破碎、或是目睹家暴、家內性侵等等,一般的慢性凌遲如重男輕女、以偏概全、偏心手足等等,都會讓孩子懷疑──我真的是值得被愛的嗎?如果我值得,那為何我這麼努力,你們卻不愛我?

當這些孩子長大之後,和家人的關係就會變得非常矛盾,「相愛又相恨,彼此了解卻又寧願陌生」,這種矛盾形成一種「隕石坑」,那些不被滿足的、曾經失去的、沒有被看見的、沒有被好好照顧的,就像是一個洞一樣,而且是具有引力的洞穴,你越是讓自己假裝看不見,眼睛業障重,就越是會在你心中的一個角落默默地和你招手。

皓宜說,既然是隕石洞,就代表它是有引力的,那些過去沒有被好好響應的需求,它會吸引各種渴望、你會不知不覺地哀悼過去,掉進思考的漩渦里。你可能反覆遇人不淑(強迫性重複)、困在同樣的癥結點當中無法脫出,或是可能像扎瓦耶多藍札維耶·多藍(Xavier Dolan)一樣,將自己的痛苦童年拍成一部又一部驚悚又揪心的電影。

離婚常常被污名,但事實是,離婚本身不是造成孩子痛苦的元兇,長期的衝突才是,有些時候甚至不離婚更糟糕,真的要說的話,離婚前兩年的壓力反而是最大的。

原生家庭的隕石坑:引力蔓延

當然,為了避免隕石洞的引力蔓延,很多時候我們會戴上面具,讓自己能夠好好生活,但畢竟焦慮的洞還在,反而會讓我們走入更痛苦的地獄。讓我們看看下面的例子:

皓宜在書中引用德國著名戲劇家布萊希特的敘事劇「四川好女人」(Der gute Mensch von Sezuan)的故事。沈德是一個「無法拒絕別人」的濫好人,她利用神仙資助的1000元開了一間煙草店鋪,沒想到吸引一大多寄生蟲、吸血鬼,仰賴著她過活,她卻越來越不喜歡這樣的自己,最後只好戴上面具易容成她的表哥「水大」(等等,戴面具就可以了?那其他人也太好騙了吧,這跟柯南躲在毛利小五郎背後永遠不會被發現不是一樣嗎?唉呦~戲劇嘛,別要求這麼多~)。

水大剝削刻薄,每當需要「硬」起來的時候,她就讓水大現身,擺平那些欺負自己的人。一開始水大只有在關鍵時刻的出現,但後來越來越多,最後東窗事發,神仙知道水大是沈德假扮的之後,希望水大不要再出現了,畢竟當初那1000元是要資助「好人」的,他們不希望好人(也就是沈德)消失。

「你是好人,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你,多開心阿!」神仙說。

「不,那個壞人其實也是我阿。」沈德說(這裡有榮格陰影的味道)。

「你是好人,我不管我要回天庭交差了。」神仙說,如果神仙回去,沈德就要一直當軟趴趴的濫好人了,她萬般痛苦,只好跟神仙們討價還價水大出現的頻率。

「我需要我的表哥水大!不然一星期一次吧?」(所以你看陰影多重要)

「一個月一次就夠了,不要一直依賴他!」神仙說。

「不要走阿~救命……」神仙走了。

其實,我覺得真正的面具是「沈德」這個角色,因為她扮演好人也扮演的很辛苦。當一個人過度當濫好人的時候,壓抑在內心的黑暗就會越來越大,最後就會生成「水大」(《化身博士》也是類似的劇情)。

你當然可以繼續帶著假面具過活,但你可以問問這些帶著面具的日子的你:真的快樂嗎?

由於面對焦慮是痛苦的,所以很多人會選擇麻木,反正看不見,就不痛了。改變的起點就是承認痛苦[7]。當你可以承認痛苦,也才可以享受快樂。問題是,要怎麼才能痛苦呢?首先要先認識痛苦呈現的樣有幾種類型。(許皓宜,2017)

根據皓宜的說法,人從出生開始,焦慮就存在了,簡單地說,就是一個沙威核的概念,當你沒有真正面對他,它就會不斷地增長。

焦慮是一種很弔詭的東西,當你越是想要避開他、利用切割、消減的方式讓它消失,只要你沒有觸及那最核心的議題,它就越是會默默的增長,並且影響、擴散到你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而且長出來的肉會爛爛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幸福能量 的精彩文章:

讀者來信選編2:為什麼沒辦法明確告訴對方愛不愛?
讀者來信選編1:被留下的心情,該如何走?

TAG:幸福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