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醉美古道 陶姑洞環線

醉美古道 陶姑洞環線

………………………………………………………………………………

之前,只要有網路,玩玩煙標,可以宅一二個星期沒問題。現在,不戶外走走,有種莫名的失落與煩躁。爬山也上癮,喜歡出汗的感覺,零距離親近大自然,享受野外清新的空氣。在爬山小群中叫了2天,昨天終於有響應,讓他們推薦線路,阿曉說去鶴盛陶姑洞,古道比較休閑還可以采寶。記得很早就提及,只是一直沒帶我們去。在路上,說及有道姑住過的山洞,便感覺是陶姑洞,以前看過文章介紹。分叉路口,當他記不清方向開錯路時,直接導航梅坦村。

經梅坦村,沿水下線續行至一小橋處,下橋入峽谷發覺此地多年前玩過,只走一小段就返回了。左行陶姑洞,右行是去建於民國元年的屈氏娘娘宮,據說約1公里,但路比較陡。環線回來後,建議順便將此線走了,沒陪同而作罷。沿小溪邊前行,上次我也走這線,在這邊水塘邊玩下就返回了。平穩的峽谷,邊上有古道。有路不走,偏走溪澗,我們喜歡龍灘據資料介紹:黃坦坑有「十里藤蔭,五里龍灘」之稱,相傳是龍游過的地方,溪澗這麼平坦光滑,確實很少遇見。估計有百多米長,如果水流大,是小孩嬉水的好地方。前面峽谷不好走,從大石頭邊上了古道。積有落葉的古道,感覺特別接地氣。古道有紅豆杉基地,據說梅坦村有棵400多年的南方紅豆杉,300多棵野生南方杉,為此開闢基地,號稱引種1萬多棵,並將進行深加工,開發紅品杉保健品。黃坦坑自然村,路邊有一幢廢棄的舊房,之前或許還有其他的房屋。春暖花開,守一片瓦房,靜聽蟲叫鳥鳴,賞花看草,這種溶入大自然的生活是不是你所期望的,這裡真是鳥語花香之地。可事實上,村民還是搬出去了,這就是想像與現實的區別。巨石搭架的天然景觀從這岩洞中經過洞口有石碑,二洞到三洞造路助資碑,溫州人造路,計6萬元,2014年秋立。為此特問老王說沒經過山洞,他一直古道走來。這二洞三洞不知是指2個山洞間不?滿目翠綠,特別養眼太美了台階上遍布青苔,石縫間長出好多鮮嫩的小草。真是美醉了,這2年多見過最美的古道。據資料介紹,陶姑洞古道,位於梅坦村東北,起於三頭洞,途經黃坦坑自然村,止於陶姑洞。東西走向,全長4千米,平均道寬0.5米,由條石、夯土築成,建於距今800年前的宋朝嘉定年間。三頭洞在哪裡沒見到,這條石目測有米多長。說陶姑洞香火極盛,附近一帶的村民初一、十五時常去供奉香火,今天是端午節,見此路面推測少有人來往,才有嫩草繁生。也只有遠離都市,稀有人來往,才得以如此美色。這,才稱得上真正的古道或許這條古道也就是石階,正是有了青苔和綠草的裝扮,美翻了。也許早一周或遲一周,不一定有這麼美的景色,恰是今天在最佳時間,遇上最美的景色,真的很幸運。古道的美在於路邊的自然風光,更多在於承載的歷史和滲透的文化,而此刻所感受到的是古道自身的美。古道邊的野花,挺好看,請教古道群友得知是過路黃,別名金錢草,搜百度,知是一味草藥,治尿路結石,膽結石,黃疸性肝炎,前列腺癌,毒蛇咬傷及毒覃和藥物中毒,外敷治火燙傷及化膿性炎症。美醉了,都忘了古道邊的景色今天天氣晴好,有青苔可又不滑。如此美色,讓文人騷客撞見,必會濕性大發。不過我還是喜歡務實,反感幾十米的瀑布,弄個飛流直下三千尺,特別是碑文記載應尊重實際,方便後人查閱。看條石,明顯是新建的,如果是幾百年的路石,石面會是光滑的。轉彎處放置一弧形的石頭,可供遊客倚靠休息。落葉可知杉樹林某群友戲謔說我總是喜歡拍屁股,每次出去隨手拍,有時讓行人進入某個角度,耗時更多,自然會落在最後,成了收隊的,也就只能拍背影的份。到達一個石門,估計是三洞。那麼一洞在哪?按永嘉篇介紹一洞應該是起點三頭洞,可能路線有點偏差,更有可能是己毀。書中說:僅有一戶人家的村落——黃坦坑,在青翠的修竹後面若隱若現。而我們是從房屋前面,看配圖也是屋前過,只能說是文人潤色。來個合影看岩壁上的字,估計可當山界。洞內有奇怪聲音,隱約看到內壁上方有幾十隻蝙蝠在騷動。茅竹葉落一地褐黃色的毛竹葉散鋪在路的中間,兩側嫩綠的小草,美的不要不要的。古道內側砌有石牆保護,真是講究。石牆上的色彩,感覺有歲月的痕迹,這牆砌的肯定年代久遠。終於到達陶姑洞,高30米,寬6O米,長10米,據說明代建有七間三層寺院。現在是五間三層,依勢而建,不用瓦片,藏於崖下。得知將繼續上行的,便趁他們休息時,前行探看。像個懶怠道長不?右邊石壁上刻有「三洞上是陶公洞山場」大紅字。那應該經過的是二洞與三洞。像個臃腫的道長不?遙望陶公洞崖下蜂筒簡易棚,在這裡也成了景觀。陶公洞,而大家都稱陶姑洞,何故?推測是後來沒有道姑駐守,而由男性道長駐守,感覺拗口而改稱的,而在民間的叫法還是世代相傳。寺有一石刻:光緒十四年 十月立旦 陶公硐 。說明稱陶公洞也己久遠。在陶公洞圍牆外的坦中,休整,解決午餐。雖是艷陽天,並沒感覺到悶熱。當地有流傳:雁盪十八洞,比不上陶姑一個洞。碑文上又說陶公更多資料顯示陶姑來永尋兄至此隱居,沒說陶公隱居於此。有說此洞坐東向西,於半山崖之中,歸屬雁盪山風景區管轄。看似坐北朝南,在山中方位還真不準。洞內分上下2層,上層有左右兩大廳,供奉胡公大帝、土地爺、財神爺、送子娘娘、齊天大聖等各路神佛。釋、道合一,也是道教式微,佛教盛行所致吧,冷水觀也如此。93歲的李崇基道長和80歲的徒弟。見洞外道地中曬著稻草打的床墊粗布織的被子,只在很小的時候見過,修行不容易啊。據說洞正中間上方石壁的斷層,有一道細流長年不斷,一側還有醬油洞、流米洞和白鯗洞。這沒注意到,吃了沒做攻略的虧了。中共括蒼中心縣委第一期青年訓練班舊址,詳情看碑文內容。頭痛、頸痛、腰痛、屁股痛……,一場下來,抓拍完成。月初擺個pose很生硬的,現在很流暢了。

整裝出發,說時間還早,去對面也玩玩。據資料介紹:陶姑洞西北方約200米處有一懸崖,陡峭挺拔,需緣繩而上。頂上一塊大約50平方米的平坦,有人居住過的痕迹,現在還留有搗臼、水槽等農家用具。方位都弄不清楚了,不知所指哪裡?攀爬玩玩據資料介紹:離陶姑洞約300米的山坳內,還有一個小陶姑洞。洞約3間房子大,3層樓高,洞口外側殘留有兩截石砌的牆垣。據說在唐代,這裡就有人曾居住過。深山裡,還真不知所指何處?亭下乃道號崇基諱李舜寒壽域,1993年立碑:陶聖,靜心修行望重,重整陶硐功高。即剛才93歲的道長,稱陶聖就有過分自誇了。上圖老王發現右側上方有一山洞,便上去一探,有供奉痕迹。溫州古道永嘉篇說在陶姑洞前方不遠處是著名的崖葬墓地。而溫州新聞網說陶姑洞再往上走,山路越發陡峭,有些地方几乎呈九十度直角,記者要拉著村民吊在那裡的繩子小心翼翼地爬上去,沒走多遠終於發現崖葬了。按後者說不知在哪個方位了,因沒做攻略,不然可問洞主的。洞內外拍是誰把這石頭劈開的,石壁很平整,僅容一人側身通行。尋寶中,發現蘭花,可惜不好采。仰拍洞口上方有塊像佛像的石頭,看似珊瑚石。如果真是珊瑚石,就是海洋化石了,我們也就是發現者 ,可以進一步印證楠溪江古代是片海洋的有力證據。石縫間積有厚厚的落葉,踩著有不踏實的滑動的感覺。堆放木材,這邊有許多這樣內縮的石壁或成小山洞狀。亮點在石壁上,有2個洞可以看穿對面。老王發現了寶貝,說老根可以整成盆景,絕對好看。這或許有上百年了,生長在石壁上不容易哈,也是一道風景。欣賞可以,不能挖走哦。前方路不通,風化明顯,外側是懸崖,但不很高。上圖外側的局部石壁,有一小洞,石片很薄,估計也很脆。這裡有灶台燒過痕迹,是戶外臨時搭灶,還是陶公洞所為呢?發現崖下立一方石頭,表面很光滑,毛筆書寫:雁盪山 雙峯寺 二O一七、一、七日,難道是雁盪和尚雲遊在此立灶嗎?那也應該留有和尚大名哈。有資料說陶公洞歸雁盪山管轄,至今雁盪派駐和尚主持管理,看剛才2位明顯不是。發現蘭花,阿曉取裝備觀察線路,我繼續前行探路,至石壁處發現一條很陡的山坡路,己有鐵杆繩索放置做保護,上去後放繩采蘭花簡便多了,整理圖片時,發覺這相片上有野生黃姜,山中一寶。美女也鬧著玩速降,還好不高,就讓她試一試試降成功返回時,老王還是念念不舍。出發下一站,懸崖采蘭花。沿陶公硐前的山嶺上行在古道最高處,左行上山可采蘭花。左側是懸崖,沿崖邊有路跡上山,或許前面有資料介紹的地方。風景確實不錯,只是遠方懸崖和山景看得不很清楚。懸崖采蘭花、雙葉岩珠。阿曉說約30多米高,想從旁邊拍攝懸崖的高度,沒有可選的角度,返回古道上,又讓樹木擋住了視線。下山道,路邊有許多箬笠葉,自然聯想到竹葉青,看多微信群中的圖片吧。經過溪坑時,大家在此休息調整,還抓到2隻螃蟹,拍了若干流水山花,由於相機弄情緒而廢了。今天手機多次自動關機,重新啟動沒注意功能鍵,致使選相片才發覺,之前相片都有模糊處。上潭水經側邊一天然水渠流入下潭,自然界真是奇妙,下潭如天然浴缸。因遠距離拍攝,讓她倆幅度大的,真這是夠大的下山路比較平緩看牛山村的梯田,遠處就是村莊。遠處巨岩是不是所謂的百丈岩,附近沒看到更高的岩。按理說在路過時會看到的,太欣喜於古道美色,錯過了路邊的山景。南坑村看牛山自然村,村名蠻有趣,這裡帶有樂清大荊口音,對話要認真辯聽。這下來是陶公嶺還是陶姑嶺沒仔細辯聽,上去是黃坦坑嶺,而各種記載均說是陶姑嶺。從看牛山去陶姑硐輕鬆多,從路況設施看黃坦坑上去明顯講究。在這裡稍做休息,主人家熱情招呼端水,很純樸。只是沒做攻略,不然可以了解更多。在村口左邊的山徑下山,經過這巨石右行。村口有簡易公路,環山形路程遠。被柴禾掩沒的小徑中穿行,也真難為了2位美女昨晚還特意在臨時群中提醒,務必穿長袖長褲,戶外要防蟲咬蚊叮的。今早一見竟穿破褲的,後又上來穿短褲的,徹底服了。走戶外,經常會有臨時改線的,準備做足為好。走的就是前面的峽谷,那挺拔的應該是百丈岩吧。終於到了公路,表現都挺棒,完好無損。我卻在公路護欄上撕破褲子,幸好沒傷皮肉返回起點,戶外助手是走了一小段才想起的。美篇100圖完全不夠,為了壓縮圖片,有了選擇恐懼症,不忍捨棄。想玩上去一篇,下來一篇的,可以容納更多相片。或許只是遇見醉美古道,興奮所致,之後也會淡然。分立一篇圖片集,做這美篇的補充,也是種選擇。資料來源有溫州古道永嘉篇,網路百度。

可參考古道 (陶姑洞古道)點擊

中國楠溪江精品民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楠溪古道 的精彩文章:

帶你重新認識這座江南水鄉
古道梯田村莊,瀑布山峰雲海一一美到爆的永嘉茗嶴梯田婁坑瀑布南山大塘環線一日游
瞿湖林源古道:水豐亭古林密,蝴蝶漫溪澗,若行童話里!
洪坑嶺古道:品山鄉風韻 賞杜鵑花海
端午出遊,這10個登山要點你一定要收藏!

TAG:楠溪古道 |

您可能感興趣

上峪村木棧道小環線
記黃岩區新前街道黃潭水庫環線
騎游皖贛古鎮之瑤里環線(2)
川西旅遊小環線怎麼玩?川西小環線旅遊線路
武漢南四環線如何穿越江夏陽光大道城鐵高架?方法是這樣的!
好消息 天馬田園綜合體環線郊野綠道下月亮相
青甘環線之城市篇
【橫跨天山-縱深伊犁】中國最美草原大環線,美呆了!
南沙軌道交道十五號環線或先行建設北段
黃家湖大道與三環線交匯區域96座高壓塔將拆除
又一條綠道環線!形似鳳冠翡翠項鏈……
青海湖環線之旅——塔爾寺見聞(下)
川西小環線之最美稻城亞丁7日環遊旅行
《單車勇闖滇藏新藏大環線》之二十四《珠穆朗瑪》
西北環線,甘青特色全覆蓋
最美七月探訪青海湖小環線
美國西部國家公園環線
青海甘肅大環線之旅
冰與火之歌 詹姆斯冰島大環線攝影團
紀念西藏阿里大北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