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州到倫敦一把傘的奇幻旅行
反映喬納斯·翰威打傘場景的版畫。
雖然自己下雨天不打傘,但我也堅信,傘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多年前在南京玄武湖邊閑逛,遇雨。無意中看到一個身著青色漢服、頭扎環髻的女孩子打著一把淡粉色的油紙傘從街角轉出,慢慢走遠了,真漂亮!漢服、紙傘近些年見得多了,少有這麼自然不矯情的。金陵城裡的古人,估計就是這樣打傘的。
傘這個東西,實在是巧妙得令人著迷。它很便宜,幾根竹條幾張紙,家家備得起;一物多用,既能防水又能防晒;收放自如,攜帶方便。這期,我們來講講中國傘的歷史及它的奇幻旅行。
文 圖 (除署名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卜松竹
廣州,史上的那些個第一
可開合的傘大概到宋代才有
世界各地的早期文明都有使用類似傘這樣的器物的資料留存下來,中國也一樣,傳說發明中國傘的人是天才工匠魯班,但這個說法暫時還不能驗證。學者李立新在《去田野中尋找生活的設計歷史》一文中,簡要闡述了中國傘的演變史:最早的「傘」字出現於《魏書》:「路旁有大松樹十數根,時高祖進傘,行而賦詩。」這是一個象形字,字中可見傘柄、傘骨、傘斗、傘面甚至骨斗相交狀和鎖定插銷裝置,傘的全部構件要素均已具備,因此,「傘」一定誕生於「傘」字出現之前。我們也的確可以從《孔子家語》《左傳》《史記》等古籍中,找到和「傘」結構與功能類似的器物的記載。
從《說文解字》等古籍中可以獲知,最遲在春秋時期,中國先民已經在使用一種手持把柄的竹傘了。雖然沒有留下早期實物,但文字記述已較清晰。目前所知中國最古老的傘實物,出土於湖北江陵望江一號墓,戰國時期。車傘、傘柄、傘弓、傘弓蓋和傘弓帽等結構裝置皆具。漢代,車傘上出現了連接傘柄和傘弓的傘斗結構,這是傘結構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至此,傘的構件已全部具備,結構型制也已全部完成。魏晉時期,手持傘大量出現。不過一直到唐代,是否出現了收放傘,都不能確定。
北宋時期,中國紙傘結構形式才真正完全定型。在張擇端所繪《清明上河圖》中,描繪了大小收放紙傘共計54把。大傘展開置於店鋪前、道路旁和橋樑兩側,隨處可見。從與人、屋、物的參照中,估計傘柄長度在3米左右,傘面外徑達2米。在一個看命鋪的右側,有一空曠院落,院子外牆上靠著一把已收攏的大傘,這為我們提供了大傘開合最直接的證據。有趣的是,在一街道拐角處,一人手抱幾把收合的小雨傘似在作推銷,或許這位就是自產自銷的制傘工匠。可見紙傘在宋人生活中十分普遍。北宋孔平仲有詩句:「強登曹亭要遠望,紙傘摯手不可操。」「狂風亂摯雨傘飛,瘦馬屢拜油裳裂。」這是目前所見最早的關於「紙傘」兩字的記錄。
李立新指出,宋人制定的標準構件與聯動機構一直是制傘業的通行方法。讓人驚奇的是,近代以來,工業化所帶來的生產方式的改變,淘汰了無數傳統的設計品類,卻未能對紙傘的聯動結構產生任何改動,僅在材料上略施替代,用「布和金屬」換下了「紙與竹」。
1747年,中國油紙傘來到倫敦
可收合的傘雖是中國人的發明,但把它玩成一種現代時尚的,實話說還是歐洲人。特別是英國人,拿著黑色布傘的「紳士」,的確是很多人腦中「英國」的標誌性符號。
中國傘唐朝時傳入日本、朝鮮等地,歐洲則遲到10世紀才開始由希臘、土耳其等地傳入。直到17世紀,歐洲最普及打傘的地方都還不是英國而是法國。一個流傳頗廣的說法是,1747年,英國旅遊家及慈善家Jonas Hanway(喬納斯·翰威)在中國遊歷,在廣州辦貨期間,看到這裡的人雨天都撐著傘,覺得非常方便。想起家鄉倫敦常年的潮濕多雨天氣,於是帶了一把中國的油紙傘回國,並且仿造一把形似香菇的絲布傘出來,這就成了現代直骨傘的雛形。
但這個說法得到了一些專業人士的質疑,因為早在1712年Gays Trivia(蓋斯·特瑞沃)寫的《行走在倫敦街道的藝術》(The Art of Walking the Streets of London)一書,以及1709年12月12日出版的英國貴族雜誌《Female Tattler》(《女性時尚》)中,就有雨傘的記載了。
但Jonas Hanway的確是第一個習慣帶著雨傘出行的英國人。據說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裡,他一直遭到鄉親們的嘲笑。有些人被他震驚得驚慌失措,有些馬車夫還故意駕著車濺他一身泥水。為啥他們反應這麼大呢?一方面,當時的雨傘十分笨重,龐大的鯨魚骨架攀附在一根粗壯的木棍上,為了防水,布料塗抹油或蠟因而更加厚重。另一方面,當時有遮擋的行進工具只有馬車和坐轎,它們也是身份的象徵,打傘的被視為一種貧窮的舉動。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則是,當時很多人認為降雨是「上帝」的旨意,用雨傘遮擋是一種不敬。據說類似的情況,在傘傳入美國時也出現過。
不得不說Jonas Hanway具有過人的勇氣。他用30年如一日的堅持,改變了英國人頑固的腦袋。加上英國的天氣對於那些不打傘分子來說實在是不給力,英國人逐漸接受了傘這種「怪模怪樣」的舶來品。1787年左右,雨傘在英國已經很成規模了。法國的女士小姐們更是將傘的優雅用到了極致。1816年到1820年之間,雨傘在分量上有突破性的減輕。19世紀80年代,細鋼管傘架問世以後,現代意義上的雨傘才正式誕生。 中國最早的
現代布傘製造業從廣州開始
兜兜轉轉幾十年,「傘」又從歐洲回到了中國,不同的是,油紙變成了雨布,竹條變成了鋼骨,它「衣錦還鄉」的第一站,仍是它曾經出走的廣州。
根據廣州市地方志的資料,廣州創立布傘製造業在全國最早,至今已經有約150年歷史。其出現的年代,早於其他大城市達50年之多。
清同治年間(1862年~1874年),廣州已有錦記(在榮陽街)、三益、廣益(均在孚通街)3間布傘作坊。光緒十二年(1886)左右,廣州布傘業雲集榮陽街一帶,有梁蘇記等10多家小本經營的店鋪。1925年~1936年,頗具規模的廣興隆、兆安隆、順興隆、公安誠等遮鋪(傘廠)相繼開業,連同梁蘇記等老鋪有近20家。當時最出名的是梁蘇記遮鋪,最時髦的傘是木杆、藤鉤布傘。產品遠銷雲、貴、川、滬和省內各大城鎮,並外銷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一帶,在東南亞名噪一時,全盛時期曾在各國開設了十幾家分廠。據說曾有武術界人士用梁蘇記的傘作為武器使用,或可從側面印證其質量精良。
梁蘇記的創始人是梁智華。據公開資料可知,他是廣東順德人,少年時因家貧而穿街走巷當「收買佬」(收購舊物小販)謀生。當收購到破爛洋遮(洋傘)時,他就拆下傘骨,重新上漆,賣給修理洋遮的攤檔,供修理和裝配使用。當時廣州尚無洋遮廠家,傘骨只有靠德國、日本進口,量少價貴,因而梁智華翻新傘骨很有銷路。
1886年,梁智華租下半邊鋪面,掛起了「梁蘇記遮店」招牌,修理及試製布傘。幾年間,生意日隆,資金日厚,便到商業繁華的高第街開了一間稍具規模的梁蘇記遮鋪,前店鋪,後工場,雇請工人。日本洋遮一度充斥廣州市場,1919年五四運動,全國抵制日貨,梁智華抓住機遇,趕製一大批名叫「中山裝」的藍布傘參加廣州的國貨展覽會,一舉成為獲獎的愛國產品。從此,梁蘇記布傘生意大盛。梁智華於1952年在香港逝世。
到新中國成立前夕,廣州共有大小制傘企業47間,從業者572人。新中國成立後,廣州布傘業迅速發展,1966年成立廣州市制傘總廠,梁蘇記等老鋪成為總廠的骨幹企業。廣州傘業長期擁有世界一流的制傘技術,廣州布傘也曾是著名的「廣貨」之一。
廣州雨季里,傘是市民出行時的常備品。


※2017高考中考倒計時!360手機助手給你個性考前秘籍
※打開360搜索任意門 在哆啦A夢的口袋裡尋找回憶
※福特福克斯RS限量版發布 搭載新差速器
※六一玩轉迪斯尼,最詳細攻略都在這兒
※世界無煙日 攝影師用鏡頭「直擊」中國煙民
TAG:21CN |
※從希臘、波斯到中國:一隻酒杯的奇幻漂流
※世界奇觀波浪谷的奇幻之旅!-如夢如幻的房車旅行
※一隻熊貓的奇幻之旅
※小鼠到傑瑞的奇幻之旅
※神奇馬戲團:造一個盛夏的奇幻夢
※上海迪士尼經典項目如何一天全部刷完?這真是一場「有毒」的奇幻幻幻幻幻旅程!
※從《瘋狂動物城》到《奇幻森林》,迪士尼簡直開了掛
※一個色彩絢麗的北極光奇幻的童話世界-格陵蘭島
※帶寶貝去紐西蘭,開啟一段中土世界奇幻之旅!
※一把手槍背後的傳說 布拉德·皮特的奇幻墨西哥之旅
※甜美的童話夢變現實?在這座奇幻之城開啟神奇的夢幻之旅!
※頭條狼的莫斯科奇幻旅行
※斯里蘭卡!去世界盡頭來一場奇幻之旅!
※在奇幻無窮的巴塞羅那邂逅高迪
※一隻貓的奇幻戰鬥之旅
※奇幻的海島之旅
※探索世界五大「怪誕」酒店,開啟一場新的奇幻之旅
※小托馬斯奇幻漂流的下一站會是波士頓?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神奇的城堡,遇到神奇的人,發生神奇的事
※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回來了,快踏上霍格沃茨專列來一場奇幻音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