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彌井紀實:遙遠的小山村,曾經的喧嘩哪兒去了?

彌井紀實:遙遠的小山村,曾經的喧嘩哪兒去了?

到彌井的第四天下午終於有了一點空閑,可以逛逛這個小村莊,村民二條和牛哥自告奮勇給我當嚮導。

彌井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村莊,誰也說不好具體有多少年了,據說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彌井」是白族語言,而語調同「鹽井」差不多,所以「彌井」其實就是鹽井的意思。古時這裡鹽礦發達,是富庶之地,現在村裡依然在供奉的「鹽神母」。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這裡的人是住在山上的,上面地勢寬闊,土地肥沃,風景優美,人們生活怡然自得。但有人發現村裡一頭牛不安分,沒事老是偷偷的往山下跑,人們好奇跟著它,發現它是去山下喝水的。山上的甘泉凌冽,並不缺水源,為什麼要跑山下喝水,跟蹤人好奇也喝一口,結果無意中發現了「鹽泉」,繼而挖出「鹽井」,財富便滾滾而來了。

在古代鹽可是貴重之物,特別在滇西北的大山裡,可貴比金銀,這財富就是上蒼的贈與,是彌井人的福報,所以現在彌井人也不忘那頭髮現鹽泉的神牛和鹽神母。

鹽業的興起曾使彌井盛極一時,成為滇西地區四大鹽井(諾鄧井、喬後井、啦雞井、彌沙井)之一。發達時是「三天一市,通宵達旦」熱鬧非凡。鹽業發展也促進商業發展,文化的沉澱。目前村中仍保留著鹽馬古道時期遺留下來的鹽神母、三聖宮、昭應寺、古戲台等文物古迹。「四月八」農耕節更是傳承了幾百年,這一天要祭祖、巡遊、唱大戲,這一天就是離家再遠、再忙的人也要趕回家,去尋根拜祖宗傳承古老的文化與感恩之情。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鹽業的衰落也使偏僻的彌井喧囂不再,歷史的車輪在這裡一度停止了,整個村落顯得陳舊落寞,逐漸為外界所淡忘。但恰恰是這古老和寧靜,卻成了歷史與發展新的坐標點,2013年,彌井村被國家住建部列為中國傳統村落之一,成了文化遺產,也成了特色村莊,時代再一次將它喚醒。

一家農戶門開著,我們走進去人家正在吃飯,老奶奶先把盛滿食物的碗高高的舉過頭頂,這幾天我已經習慣了這些老奶奶的習慣動作,這是吃飯前的祭天祭地,對自然對祖先的感恩。懂得感恩的人自然心存善念,我對這裡人影響極好,對外人落落大方,好奇而淡定。

雖然彌井偏僻地區接觸外界少,卻保存著古老善良與好客的遺風。其實彌井人不缺乏文化與見識,歷史上這裡就是商賈之地,不乏走遍五湖四海的見識之人。彌井人給我的印象除了敢於登台演出表現自己,日常生活更是禮貌客氣,顯得榮辱不驚。

在另外一戶人家,幾個剛演出完的女子圍在火塘旁聊天,她們穿的是白族服裝的「演出版」,生活中這裡白族服裝要簡單素氣一點。這裡有二條的媳婦,我想約請她們給我當模特拍些照片。

出門遇到一個老奶奶扒蠶豆,老人聽說要拍照,一下子不好意思了,說自己應該換件乾淨的衣服,有些害羞了。奶奶的笑非常純真質樸。

在一家房門前我讓她們給我做一下模特,其實村裡有很多這樣的老房子,這個院落不知道有多少年,住過多少代人,翻修過過少次。歷史的痕迹太重了,不知道有多少個朝代都疊放在一起了。村裡這樣古舊的老房子太多了。

太古老的村莊讓我有種穿越時光的感覺,沿著古人「規劃」好的街巷曲徑通幽,輾轉反側,高低起落,迷宮一般。突然有種傷感,這頭上的天空飄過多少思念的雨滴與期盼訴說,而腳下的路又有過多少痴情的腳印尋覓與覆蓋。這狹窄的街巷走過多少曾經,走過多少歲月的輪迴啊......

一個老奶奶遠遠的望著我們,小孫女圍在身前,好溫馨的畫面。誰不想有個這樣的童年。

同中國很多地方一樣,彌井的年輕人大部分也都出去打工或工作了,村裡是老人和孩子的天下,溫馨中有種莫名的憂傷,歷史走到這裡要折返嗎?古村落最終何去何從......

一個老奶奶來開門,要我們進屋坐一坐,這一天是立夏,很多家裡在煮肉,立夏吃肉是彌井的習俗,最好吃的是這裡的臘肉,先把陳年臘肉先放在火上烤,將肉皮烤軟,那味道已經是香香的,再去煮......

跟隨幾位「模特」來到一處鹽泉旁,這裡湧出的泉水有淡淡的鹹味,這種含鹽的泉水如果在其他地區可能早就做足了商業文章,被開發利用或裝瓶去賣了,而這裡是白白的流淌著,她們給我指看泉水裡的魚,真的有魚啊,而且很大。二條說這些魚是十幾年人人們無意放進去的普通淡水魚,不想還真的養活了,這些年雖然緩慢生長,卻一直活著。村裡沒有人抓它們,一直非常敬重它們的存在與頑強,這魚也如同神靈般的生長著,彌井的神奇有自然太多的饋贈,彌井人是活在敬畏與感恩之中。

家鄉雖好,但總還是有股淡淡的鄉愁,有一份說不出的壓抑在心頭,總有一種渴望與期盼,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

彌井村坐落在彌沙河的兩岸狹長的溝壑中,目前村裡已經有了完備的古村落保護計劃,開發旅遊首先要保存古老遺風遺茂。二條承包村裡的一部分保護維修工程,他曾在外面打工、開車、做生意,但現在想多為家鄉做事情。他給我展示村裡的亮化工程,原來路燈都藏在石牆中了。

果然夜幕降臨,隱藏在牆縫中的燈都亮了,小山村在這個時候才完全是融入時代進程中。其實只要文化能對接,只要歷史能挖掘與沉澱,只要傳承與古樸在,彌井不缺未來。

看了我下午拍的照片村支書水哥不幹了,他說二條給我找的「模特」太老了,都是老大嫂了,他說要給我找年輕的姑娘,她們才能代表彌井的美好和未來,他馬上打電話,留住了第二天就要去外地的女孩兒,要我再拍一組。但我覺得很好,這些大嫂就是生活中的彌井啊!

很晚回到客棧,老闆一家人在等著我,這幾天我的感冒不好,一直在咳,女主人何四萍給我在火塘邊煮葯,用他們當地的藥方和山上草藥,其中主要成分有黃連,要我不要嫌苦。滿滿的感動啊,我喝兩杯,真的不苦,是我的味覺變化還是心裡甜呢?

彌井紀實沒有結束!請看看我的後續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影 的精彩文章:

藍續扎染,用大自然色彩裝點我們的健康生活
你絕對沒聽說過的「雙蓋帽」,是雲南劍川最實惠的餌絲吃法
觀音鎮上觀音廟,是座不容錯過的觀音道場
川西遊遇藏民修塔林,佛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大理寂照庵:中國最美的尼姑庵為什麼不燒香?

TAG:書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