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瓷現場▎包裹之下是什麼?來景緻空間看看就明白

讀瓷現場▎包裹之下是什麼?來景緻空間看看就明白

包裹之下,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6月2日下午,瑞士藝術家Francois Ruegg(弗朗索瓦·呂埃格)的雕塑個展《包裹之下——陶瓷雕塑作品展》在三寶路上的景緻空間開幕。一件件被陶瓷外衣包裹的作品端放在底座上,令人頗感新奇。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這些以人體頭像、餐盤、香蕉等物創作的作品為什麼要用陶瓷外衣將其包裹?作者想表達什麼?故弄玄虛還是西方的神秘主義?

在此,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Francois Ruegg(弗朗索瓦·呂埃格)和他的的創作歷程。

瑞士藝術家Fran

Francois Ruegg(弗朗索瓦·呂埃格),一個他自己都覺得讀起來麻煩的名字,所以在景德鎮更多人知道Fran,一個風趣而又靦腆的時髦小老頭。帶著對世界以及我們人類自身好奇心,從日瑞瓦到美國太陽谷,從波戈多到巴厘島,從伊韋爾東到景德鎮,只為點亮生命的色彩。

早在2003年Fran就開始嘗試包裹形態的創作,他創作的《內與外》系列,各種幾何形體被柔軟的織物所束縛,作品中不可預見的部分透過外在極具張力的形態,向觀眾展現了束縛與被束縛、壓迫與被壓迫、內與外的強烈衝突。

2005年的《突變》和《延伸》系列,更是把這種衝突做到極致,衝破形體,斷裂、分離、蔓延開……《突變》系列為Fran贏得了當年的第三屆埃爾文德雷利陶瓷藝術雙年展一等獎。

2007年《外表》系列,人體成為了被包裹的對象,這與將物體包裹起來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從神聖羅馬帝國時期古老華服的衣紋褶皺獲取的這一創作靈感,展現了當今社會個體身份認同的話題。

了解了Fran的創作歷程,你對他的作品是否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呢?

Fran說:「 中國人喜歡體會字裡行間的言外之意,而西方人喜歡去理解他們讀到的內容。在中國我覺得一些意象,一些哲學夢境,並不直接指示某個點。在這裡展示我的作品,你們的問題,對我來說都非常有趣。如果你看到了一些事物,你可以感受,可以好奇,你沒有義務去定義。我在作品中加入一些更現實的東西,關於人生,關於人類。我準備了一個檯子,我想把與這件物品相關的人放在那裡。我甚至會拿它開玩笑,如果我站在那裡,我也許會說,我像他們一樣非常重要,但是在某種程度上沒人在意。 每個人都可以在生活中成為十五分鐘的明星。他們是檯子上的偉人,拍照的時候得意洋洋。我給人們機會去成為一個偉人。」

《垃圾袋》

《香蕉》

《轉基因》

《雙塔瓶》

《餐盤》

如果你也想體會一下成為明星或者偉人的感覺,請在6月25日之前來景緻空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瓷 的精彩文章:

TAG:讀瓷 |

您可能感興趣

收藏:每天花2分鐘讀瓷器,提高收藏眼力!
古陶瓷鑒賞 民國 粉彩漁樵耕讀瓷塑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