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佛教來闡述寂寞是人最美的享受

從佛教來闡述寂寞是人最美的享受

曾有個人問我:什麼是做夢?我大吃一驚,這世上哪有人不做夢的,不做夢的只有兩種人,一是智人聖人,另一種是愚人。而這個人是個心地善良的人,家庭很和睦,也很富足,還經常幫助鄰居。

無疑,他是一個大智若聖的人,心裡有很強的善念,不為凡夫俗念所羈絆,因為這些,他晚上不做夢,也就是潛意識裡無欲無求,在現實生活中自然也就非常幸福滿足了。

夢是絕大多數人一生中都要做的,白天人是靠眼睛,耳朵等身體感官來感受這個世界的,到了晚上,人腦大部分細胞都處於睡眠休息狀態,可是仍有一部分腦細胞在活躍著,這時是人的第六意識就產生了。

人的身體感官例如眼睛耳朵所感受的的東西叫知性。當我們一覺醒來,第一個知性眼睛看到的東西,這個就叫睡醒了,接著,我們會考慮這個東西有什麼意義,這個就叫思想。這個思想叫妄想,也叫浮想。妄想分為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我們的知性會感受妄想,過去的已經過去了,現在正在消逝,未來的還沒有來到,常常這樣體會,人心會很寧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空靈。

世上妄想多,但有「覺」的人少。什麼是「覺」,就是當你在寧靜空靈的時候,你的知性感覺到了一個思想,並徹底想明白一件事,那麼這就是你的「覺」。覺是比較高智能的思想,這時覺也叫智能或者叫般若。

佛教里有一句話:香象渡河,截斷眾流。比喻人的覺會給人一種勇氣。香象是象王的意思,普通的大象有兩根象牙,而象王有六根象牙,身軀也比普通大象大的多,象王經過河流時,會用巨大的身軀截斷河流而過。人的覺比妄想高級的多,而當你達到覺的程度,你的覺會帶給你思想的勇氣,就像香象截斷河流的勇氣和力量。

但是要達到覺的程度,就得渡過心靈寧靜空靈的境界,也就是進入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境界。「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這是唐代大詩人陳子昂的一句詩,在天地之間,獨自一個人流下眼淚,這不是痛苦的眼淚,也不是喜歡的眼淚,而是處身天地,與世界合一的喜悅,此時的你,沒有了身體,沒有了浮躁,沒有了雜念,而進入了一種空靈的舒服境界。

於我而言,達到空靈的境界,實際上往往是在一個人寂寞的時候,這個時候,人們往往內心寧靜,可以與自己心靈對話,可以捫心考問人生,這也就是佛教常說悟道的時候,其實寂寞的時候往往是開啟人生智慧的鑰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閆說事兒 的精彩文章:

深刻剖析:我們的幸福感何時丟失了
我們應當善於從壞的事情中尋找積極進步的成份

TAG:老閆說事兒 |

您可能感興趣

此人用一生在闡述什麼叫做禍國殃民,最終害人害己全族被滅
晏幾道最經典的一首詞,向我們闡述了思念也可以這麼美
時間真實存在嗎?聽聽這位高人的深刻闡述,太受益了
這就是你們的女神!完美闡述了美少女的內心活動
對敵人寬容就是對自己殘忍,這個皇帝用真實經歷闡述了這個事實
一個過來人關於性的八個闡述,非常經典!
唐嫣一身白裙闡述清純經典,低調不失知性美,婚後會更美吧
什麼是愛?一起看看三位網友是怎麼理解和闡述的,說的太好了
從六個方面闡述:邪淫者,真的是在全面毀滅自己
三國最厲害的家族—完美闡述了為何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
沒想到土味尬笑喜劇《尬歌之王》,竟然有這樣的導演闡述!
這個道理,佛陀用一生來闡述
儒家、道家、佛家對水的闡述——看懂受益終生!
回首6年前余承東說的話,看似在吹牛實則是在闡述事實
宮崎駿為男人闡述的夢想,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儒家聖人周敦頤四段話,將太極圖闡述得淋漓盡致!男性練太極拳的好處
綴而不失,以究其辭,鬼谷子闡述切中人心的說話技巧
改變是陪伴最好的闡述
3個理由闡述天外求生無望,科學家:人類未來的希望在地心世界
有事於人,人莫能先,鬼谷子闡述揣摩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