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紅軍團隊,是如何面對上百次整編的?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1927年由周逸群和段德昌領導的「兩湖暴動」及「年關暴動」組織發展起來的紅六軍,和1928年由賀龍領導的湘西工農武裝發展起來的紅四軍,於1930年7月在湖北省公安縣城(今南平鎮)會師後組成了紅二軍團。從1927年至今,這支部隊先後經歷了上百次的整編。在每次整編的大考面前,革命前輩們,特別是一些中高級幹部在對待升降去留問題上都能自覺做到講政治、守紀律、顧大局,以身作則,為部隊官兵樹立了好榜樣。詳細內容請看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
一支紅軍團隊——
如何面對上百次整編
孫卓清
孫卓清同志是陸軍某部的一位退役老兵,曾參與過有關紅二軍團軍史的編撰工作。在當前部隊官兵面對軍隊編製體制調整改革的大考之際,他回顧的以下這段歷史,能給我們啟迪與教益。
——編 者
1927年由周逸群和段德昌領導的「兩湖暴動」及「年關暴動」組織發展起來的紅六軍,和1928年由賀龍領導的湘西工農武裝發展起來的紅四軍,於1930年7月在湖北省公安縣城(今南平鎮)會師後組成了紅二軍團。
在隨後的90年的歷史長河中,這支部隊戰功顯赫,英雄輩出,聞名全軍的「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和「硬骨頭六連」就誕生在這支部隊。
從1927年至今,這支部隊先後經歷了上百次的整編。在每次整編的大考面前,革命前輩們,特別是一些中高級幹部在對待升降去留問題上都能自覺做到講政治、守紀律、顧大局,以身作則,為部隊官兵樹立了好榜樣。
紅軍時期,這支部隊經歷過大小整編60多次,比較大的整編有四次,即:木黃整編、湘鄂川黔整編、桑植整編、甘孜會師後的整編。這些整編,有的是為了應對異常艱苦的行軍作戰;有的是在部隊連續作戰大量減員情況下調整兵力;有的是與兄弟部隊會師後整合力量。這些整編,對堅持湘鄂西蘇區的武裝鬥爭及完成紅軍的戰略轉移,奪取長征的最後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1930年前後,洪湖蘇區反「圍剿」鬥爭已進入最困難、最艱苦的時期,國民黨先後調集30多萬人馬圍剿洪湖蘇區,再加上受王明「左傾路線」的忠實執行者夏曦在洪湖蘇區推行的「左」傾冒險主義的影響,兩萬餘人的紅二軍團隊伍一下子減到不足1萬人。在此情況下,根據中央的指示,紅二軍團縮編為紅三軍。原來紅二軍團的紅四軍和紅六軍撤銷軍級番號,縮編成紅四師和紅六師。這樣一來,原軍團首長降格為軍首長,原軍首長降為師級領導,原師領導降為團級幹部……命令一宣布,大家馬上服從,沒有人在乎自己的官位。因為當時紅軍面對的是生死存亡,「改則生,不改則亡」,這一道理特別易於被廣大指戰員理解和接受。
1934年10月24日,紅三軍在貴州印江縣木黃與中央代表任弼時及蕭克、王震領導的紅六軍團會師後,撤銷了紅三軍番號,恢復了紅二軍團建制。重組後的紅二軍團軍團部擔任雙重領導責任,既是紅二軍團的領導機關,同時又統一指揮紅二、紅六兩個軍團作戰,由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任政委,蕭克任副總指揮,關嚮應任副政委,李達任參謀長,張子義任政治部主任。
在這次會師整編中,考慮到紅六軍團在敵人圍困中長途征戰,物資和戰馬損失較多,紅二軍團主動為紅六軍團補充武器彈藥,給紅六軍團營以上幹部解決了上乘馬匹,並發動紅二軍團幹部戰士為紅六軍團的戰友打草鞋8000多雙。紅六軍團來自井岡山,各級指揮員對毛主席關於游擊戰的戰略思想學習領會深刻,有豐富的指揮游擊戰的經驗。賀龍和關嚮應便主動把部分紅二軍團的師團兩級指揮員的位置讓出來,留給紅六軍團的優秀幹部來擔任。
紅二、紅六軍團是紅軍長征中最後出發的一支隊伍,面對國民黨幾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縮編和撤編經常發生,其中「幹部團」就是這一整編的產物。平時,他們是普通一兵,與戰士一樣行軍打仗。遇到部隊指揮員負傷或犧牲等情況時,做到急缺急補,降級使用司空見慣。1936年3月,紅18團政委余秋里在帶領部隊阻擊國民黨軍萬耀煌部圍剿時,不幸身負重傷鋸掉了一隻胳膊。紅二軍團總指揮部命令原紅四師副政委楊秀山到紅18團接替余秋里任團政委,對這種非常時期的降級使用,楊秀山二話不說,當天趕到紅18團走馬上任。後來在六甲戰鬥中,該團5營營長在戰鬥中壯烈犧牲,楊秀山告訴團長成鈞:「團長和政委你一肩挑了,我到主攻營5營當營長去了」。在楊秀山的指揮下,5營終於取得了戰鬥勝利。紅軍長徵到達西康後,擔任紅二、紅六軍團開路先鋒的紅12團政委身負重傷,軍團總指揮部又命令楊秀山去紅12團任政委,他又二話沒說,連夜趕到紅12團向該團團長黃新廷報到。
在紅二軍團的漫漫長征路上,最悲壯、最抱憾的還是在整編中編余下來被安置在沿線帶領當地民眾組成地方武裝打游擊的幹部。他們中絕大多數在後來的鬥爭中被打散,彈盡糧絕之後英勇犧牲,九死一生活下來的少數指揮員也是流落異地。如紅二軍團的紅五師在長征途中被打散撤編後,有近30名團職幹部脫下軍裝留在沿途打游擊,他們明知前途險惡,卻置生置名置利於度外,毅然執行命令,終生無怨無悔,可敬,可佩,可歌。
抗日戰爭時期,這支部隊又進行了數次整編,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937年8月洛川會議後,紅二軍團與陝北紅二十八軍的一部分整編為八路軍第120師第358旅。這次縮編,一夜之間,軍團首長降為旅級首長,師首長降為團首長,團首長降為營級幹部。面對這一切,沒有誰計較個人得失,沒有誰討價還價,而是欣然受命。
黃新廷將軍紅軍長征時一直是紅二軍團長征先鋒團紅12團的團長。這次整編後降為八路軍第120師第358旅第716團二營副營長。面對連降三級,他在整編動員會上有過這樣一段精彩的發言:「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令,叫撤就撤,叫降就降,叫走就走,叫留就留。不必恐慌,也不必糾結。如果你足夠優秀,不需擔心;如果不夠優秀,擔心也沒有意義。什麼叫顧全大局?跳出單位的圈子、個人的圈子、感情的圈子,做到組織怎麼決定就怎麼辦,叫去哪裡就去哪裡,這就是顧大局。」當時,面對降級有這樣或那樣想法的少數幹部,被黃新廷的發言折服了,當改到自己頭上,都始終保持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的平常心。
「不計名利得失,以犧牲自身利益為代價換取全局勝利」。這是紅二軍團這支老部隊在歷次軍改中向黨交出的一份滿意答卷和形成的光榮傳統。
1938年6月,根據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由八路軍第120師第358旅第715團和師直騎兵營一連共2300餘人組成了大青山抗日游擊支隊,挺進大青山地區開闢抗日游擊根據地。這個支隊由第358旅政委李井泉任支隊長兼政委,旅參謀長姚喆任支隊參謀長,第714團政委彭德大任支隊政治部主任。1939年夏,游擊支隊改編為八路軍大青山騎兵支隊。一年後,大青山騎兵支隊接到上級命令,其主力返回晉中,留下兩個連隊在此繼續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按命令,支隊政治部主任彭德大應隨主力一起返回晉中,到原來的第714團繼續擔任政委職務。可是,彭德大考慮到大青山辛辛苦苦剛建立起來的根據地鬥爭十分複雜,留下幾名連隊幹部不放心,於是主動申請留下來。在彭德大的帶領下,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大青山的抗日武裝已發展到3個騎兵團。
1940年,國民黨「自衛軍」加快了投敵的步伐,大青山根據地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彭德大帶領部隊向國民黨「自衛軍」總指揮部發起猛攻,一舉俘獲敵代總指揮苗國華,敵參謀長鄂友三逃跑,在追擊中彭德大同志不幸被流彈擊中犧牲。余秋里同志曾說過,第714團是我帶出來的,彭德大是我看好的一名軍政兼優的團級指揮員,原來讓他隨主力從大青山返回晉中後提拔到旅部政治部任職,他卻堅決要求留在大青山,並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新中國成立以來,來自紅二軍團的這支老部隊又先後經歷了十多次整編。而每次整編的方案下來,幹部都堅決帶頭執行。例如,1952年一軍與三軍合編為志願軍笫一軍,1985年一軍又與六十軍整編為第一集團軍。這兩次改革,推動力度之大、觸動利益之深、影響範圍之廣前所未有。一些單位被裁減,幹部的「官位」沒了;有的單位合并,幹部晉陞的空間小了;還有一些列入後備幹部和任職時間長的幹部,原來的晉陞機會擦肩而過。但是,面對進退去留,他們都自覺做到講政治、守紀律、顧大局,愉快服從組織安排,展現出了堅強的黨性、寬廣的胸懷和崇高的境界,為部隊作出了好樣子。


※2天1夜2斤大米 特戰勇士孤島求生
※大開眼界!武警部隊高精智能化裝備亮相防汛演練
※起床號!新聞早報告
※捕殲戰鬥是怎樣一種體驗?
※一封關於軍人療養假的來信,請查收!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
※這兩年每次都能把紅軍打「哭」的藍軍是如何忽然出現的?
※抗戰時期,紅軍三個方面軍是如何改編的?負責人都是誰?
※他是紅軍最痛恨的叛徒,一人導致整個軍全軍覆沒,後來結局如何?
※此人曾三次擔任紅軍同一個軍軍長,稱這是黨的部隊,後授上將!
※抗日戰爭中,八路軍三個師是由紅軍哪些部隊改編的?兵力如何?
※他是陝北紅軍創始人,百戰百勝,卻是唯一副兵團少將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時紅四方面五個軍的軍長都是誰?後來的成就如何
※全面抗戰爆發後,紅軍三大主力改編成了什麼部隊?後來怎麼樣了?
※這支部隊因亮劍而知名,偽裝紅軍,卻因為這種蔬菜暴露了身份
※這一次大戰後,紅軍為何廢除對俘虜放人還發錢的做法?
※紅軍大學:這是個怎樣的機構,從這裡可以看到紅軍艱難的一面
※面對戰爭從不退縮,她是紅軍是唯一的女指揮官
※揭秘:最後一支紅軍游擊隊是如何消失的!
※這三位元帥連毛主席都要稱老總,一個是紅軍創始人,另兩位是誰?
※當年紅軍長征的時候,各地軍閥都是怎樣對待紅軍的?
※我軍一支部隊換上全新「外衣」和編號 他們讓紅軍是又愛又恨
※紅七軍兩次吃虧!敵人厲害?吃一塹長一智,紅軍再沒上類似的當了
※日軍每人一把湯姆遜?這其實是紅軍的一支特殊精銳部隊!
※紅一軍團進入越城嶺後的一次大損失:這便是紅軍脊界地名的來歷
※他敲掉自己4顆門牙裝乞丐,卻拯救了整個紅軍與中國,這是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