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失人心者失天下,這竟造成了項羽的悲劇!

失人心者失天下,這竟造成了項羽的悲劇!


人心是什麼?人心就是眾人之心,體現在臣,就是臣心,體現在軍,就是軍心,體現在民,就是民心,民心是最大的人心。




人心可察可用,人心多變如水,人心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泛舟掌舵的人,熟悉水性則順水乘風,常常事倍功半,不察水性則逆流頂風,難逃折楫沉舟。領軍治國的人,體察人心則定國安邦,不察人心難逃國破身亡。


寫完《楚亡》以後,項羽為什麼失敗,是我必須回答的問題。




項羽二十四歲隨同叔父項梁起兵會稽,成為楚軍副將。二十七歲在巨鹿全殲秦軍主力,主宰天下自封西楚霸王。




二十八歲以三萬精兵擊潰五十六萬劉邦聯軍,達到軍事生涯的頂峰。三十一歲垓下戰敗,亡走烏江自殺身亡。他那短暫的一生,宛如流星划過長空,輝煌炫目,轉瞬即逝。




司馬遷總結項羽的一生說,秦末群雄並起,爭奪天下的豪傑不可勝數。項羽沒有尺寸的封土領地,乘勢崛起於里巷民間,不過三年時間,統領六國聯軍滅亡秦朝,號令天下分封王侯,被稱為「霸王」。




地位雖然不長久,也是近代以來未嘗有過的事情。不過,項羽背棄關中回到楚國,放逐義帝自立為王,當各國紛紛仿效背叛時,他怨恨不解,不也是自困自惱嗎?以功高勞厚自傲,行事逞一己的私見而不師法古人,一意以武力經營天下,自稱霸王之業。



不過五年時間,國破家亡,身死東城,至死不覺悟不反省不自責,大過大失中宣稱:這是「天要亡我,而不是用兵的罪過」,豈不是荒謬!




在司馬遷的總結中,明確地指出了項羽之所以失敗的四個原因。




一,背棄關中回到楚國,是說項羽不繼承秦國西都關中,而是自王梁楚東都彭城,犯了戰略地理的錯誤。




二,放逐義帝自立為王,是說項羽不能妥善對待舊主楚懷王,引發以下克上的政治風潮,犯了政治倫理錯亂的錯誤。



三,以功高勞厚自傲,行事逞一己的私見而不師法古人,是說項羽犯了固執己見和不向歷史學習的錯誤。四,一意以武力經營天下,自稱霸王之業,是說項羽犯了迷信武力而忽視政治的錯誤。




司馬遷的總結,寫於項羽敗亡百年以後,是歷史學家整理文獻,回顧往事的結論。



在項羽敗亡五年以前,偉大的軍事家韓信曾經精闢地分析過項羽的為人行事,預測項羽將會由強轉弱,最終敗亡。韓信的這個分析和預測,見於他出任漢軍大將前向劉邦呈述的滅楚戰略方策—《漢中對》。在《漢中對》中,韓信陳述項羽必敗的原因說:




一,「項羽雖然稱霸天下臣服諸侯,卻不據有關中而定都彭城,這是他的第一個失誤(戰略地理)。



二,項羽背棄懷王之約,以自己的好惡裂土封王,諸侯心中不服,這是他的第二個失誤(分配不公)。




三,項王將舊主懷王驅逐到江南,新封諸侯紛紛效仿,也都驅逐舊主,搶佔肥美的土地,這是他的第三個失誤(政治倫理錯亂)。




四,項王所到之處,沒有不摧殘破滅的,百姓都怨恨,人民不親附,只不過迫於威勢,勉強服從而已。這是他的第四個失誤(迷信武力)。



對照韓信和司馬遷對項羽敗亡原因的意見,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認定項羽放棄關中定都彭城而犯了戰略地理錯誤,處理懷王不當而犯了政治倫理錯亂的錯誤,迷信武力而忽視政治的錯誤上,兩人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




司馬遷是歷史學家,他從歷史的事後發展和前後貫通的歷史視野,補充了項羽固執己見和不向歷史學習的錯誤,在《史記》的其他篇章中,他曾經多次批評項羽不採納范增的意見和不學習周秦成功的經驗,進一步做了具體的說明。




韓信是歷史的當事人,《漢中對》是韓信當面呈述給劉邦的滅楚方略,其中強調的項羽背棄懷王之約分配不公的過失,是直接針對劉邦被不公平地分封到巴蜀漢中而言的,是站在劉邦的立場強調反楚的法理依據,未必是項羽失敗的原因。




如果從總結歷史教訓的角度上看,鴻門宴沒有誅殺劉邦,大分封沒有對劉邦採取更為嚴厲的防範措施,比如將劉邦分封到巴蜀而不追加漢中,才是項羽敗於劉邦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司馬遷在總結了導致項羽敗亡的四大原因後說:項羽在不過五年時間內,國破家亡,身死東城,至死不覺悟不反省不自責,大過大失中宣稱:這是「天要亡我,而不是用兵的罪過」,豈不是荒謬!



他通過批評項羽的謬誤,引出了天意的話題,委婉指出並非是天要亡你項羽,而是另有原因。




韓信直接明確,他在指出導致項羽敗亡的四大原因後說:「從整體上來看,項王名義上是天下的霸主,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天下的人心,所以,他的優勢容易轉化為劣勢。」他睿智地闡述了自己的見解:失人心者失天下,人心的向背是命運轉化的決定性條件。




韓信上《漢中對》時,楚漢戰爭尚未爆發,項羽攜分封天下的威勢,手握重兵,坐鎮徐州,君臨天下,正處在西楚霸王的極盛峰巔。在這個時候,韓信為什麼會說項羽已經失去了天下的人心呢?




韓信的話,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實有所指,指的是項羽新安坑殺二十萬秦軍降卒,首先失去了秦國人心的事情。他在《漢中對》的後半段中明確指出說:「二十萬將士,在新安被項王使詐坑殺,唯有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脫逃,秦人怨恨這三個人,痛入骨髓。




如今,項王強以威勢封三人為王,得不到秦人的擁護和愛戴,」換來的都是秦國人心的背離和仇恨。


我在本書的上部《秦崩》中寫道:




「新安坑殺降卒,使項羽失去了秦國,斷絕了項羽入關以後在關中立足的可能。新安坑殺降卒,埋下秦國人民仇恨項羽的種子,使秦國軍民從此敵對於項羽。




二十萬秦軍被活埋於新安地下,數百萬敵對軍民被製造於秦中地上。在爾後的楚漢戰爭中,秦國軍民死心塌地跟隨劉邦與項羽血戰死斗,關中成為劉邦穩固的根據地,秦人秦軍成為漢軍的主力部隊,歸附劉邦的秦軍將士們最後追擊項羽至烏江岸邊,將項羽分屍斬首,種種曲折歷史的事由根源,都可以追溯到這裡。




可以說,新安坑殺秦軍降卒,是項羽一生中最大的政治失誤,是項羽由盛而衰的轉折、失敗的起點。」




決定性的錯誤往往是錯誤連鎖的開端。新安坑殺秦軍降卒,使項羽無法在關中生根立足,不得不放棄秦國,回到徐州建立西楚。回到徐州的項羽,不得不驅逐已經定都徐州的楚懷王,由此而失去了擁戴懷王的楚國舊臣的人心,促成陳嬰和呂青等人後來紛紛離去,也埋下了與范增決裂的種子。



項羽在徐州,遠離三秦蜀漢,為了彌補地理上的不利,他吞併魏國,將魏豹分封到河東,又將韓王韓成殺害,有意吞併韓國,由此失去韓魏兩國的人心,不但促成魏豹背楚,彭越生亂,也促成張良與韓王韓信死心塌地跟隨劉邦,又為自己製造了新的敵人……。




人心是什麼?人心就是眾人之心,體現在臣,就是臣心,體現在軍,就是軍心,體現在民,就是民心,民心是最大的人心。人心可察可用,人心多變如水,人心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泛舟掌舵的人,熟悉水性則順水乘風,往往事倍功半,不察水性則逆流頂風,難逃折楫沉舟。領軍治國的人,體察人心則定國安邦,不察人心難逃國破身亡。




項羽國破身亡的命運,決定於垓下之戰。垓下之戰,楚國眾叛親離,幾乎喪失了所有的盟國,不得不孤軍與諸國聯軍奮戰。垓下之戰,指揮聯軍擊敗項羽,決定項羽敗亡命運的人,正是預言項羽必敗的韓信。




偉大的韓信,他不但自身就是項羽所失的人心之一,也是促成項羽命運轉化的關鍵性人物,他認為項羽必敗於「失人心者失天下」的話,不但來自於他的睿智,也來自他親身的體驗,不可不謂是貼近歷史的至理名言。




失人心者失天下。歷史的後來者,不可不警惕深思。


有人用微信聊天,有人卻在微信中學習,成長。

下面是2017最HOT公眾號,

趕快試試新的關注方法吧!



★長按二維碼,選擇

「識別圖中二維碼」

進行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秘野史怪談 的精彩文章:

只因太監一時馬虎,寫錯了一份名單,宮女因禍得福,成為傳奇皇后!
刺客列:不可言說的「士為知己者死」的剛烈精神!
朱元璋發明一種刑罰,刑具是普通的紙和水,但殘忍程度不遜於凌遲
這位9歲女童之墓堪比帝王 棺上因這四字血咒,千年無人敢盜墓!
三國密史:是誰讓梟雄曹操感嘆到相見恨晚

TAG:神秘野史怪談 |

您可能感興趣

隋朝的滅亡!竟然是這倆個人的嫉妒心造成的?
失戀以後,有些人很難再去開始新的感情,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戚夫人的悲慘下場其實是自己造成的,她的一首歌惹怒了呂雉
火影忍者:開掛狂人帶土第一次失態,你還記得是誰造成的嗎?
造成孩子失聰的竟是這3個原因,很多的家長都做過!
耐克的一個失誤是庫里,另一個失誤則是他,這個失誤造成上億損失
皮膚暗沉無光?竟然是這6個原因造成的!最後一個嚇壞網友!
霧霾是怎麼造成的?專家一席話讓人心驚!
女人變壞了,通常都是這3個原因造成的!這裡有你嗎?
這幫人挖地基挖到古墓,由於害怕就燒了,造成了上億元的損失
真心愛過,分手後卻不能成為朋友,這四個原因造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漫威:這幾個因失誤而造成的鏡頭,最後竟成了經典!網友:食物也能演電影!
一戰後德國的崛起,猶太人被屠殺,都是這個人一句話造成的!
這些鏡頭是由!演員失誤造成的,但是至今無人超越
原子彈在日本落下後,造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中心點的人瞬間氣化消失
假如有一天地球就要毀滅了,會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真相讓人深思!
戰機出故障,飛行員的選擇,造成了近百人的死亡,讓人唾棄
黑化後,她們性情大變,眼神都壞掉了,究竟是什麼造成的呢?
又又又出問題?造成令人唏噓的慘劇之後,這家公司還不知悔改嗎?
軍迷笑了,這國士兵因一瓶酒造成近萬人死亡,評論區炸開鍋了還有這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