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新蟬忽發最高枝,不覺立聽無限時——夏日話蟬

新蟬忽發最高枝,不覺立聽無限時——夏日話蟬

小編導讀

蟬,一向是文人墨客們的心頭好。但不知為何,蟬鳴聲在詩人的筆下總是悲切的。小編也愛蟬,覺得蟬鳴聲是夏季蓬勃生命力最外放、最極致的體現,更可況,無論作為食材還是藥材,蟬都是不得多得的佳品。今天,我們聽聽山東名醫郭永來老先生說蟬。40餘年行醫路,郭老先生眼中的蟬,竟是這麼活色生香……

蟬為蟬科昆蟲黑蚱,主產於江蘇、浙江、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喜棲息於楊、柳、榆、槐、楓、楊等闊葉樹上。古人又稱為蜩,李時珍說:「蟬,諸蜩總名也。」古人認為,蟬是由蠐螬、屎殼郎之類的昆蟲變化而來的,就連對任何事情都要較真的《論衡》作者王充都說:「蠐螬化腹育(蟲育),腹育(蟲育)拆背出而為蟬。」直到明朝時,人們還是這樣認識的,如李時珍說:「蟬……皆自蠐螬、腹育(蟲育)變而為蟬(亦有轉丸化成者)。」可見對任何事物的認識都要有一個過程,偉人也不例外。

蟬的形態可愛,是國人喜聞樂見的一種昆蟲,古人稱蟬有五德。陸雲《寒蟬賦》雲蟬有五德:頭上有幘,文也;含氣飲露,清也;黍稷不享,廉也;處不巢居,儉也;應候守常,信也。故蟬經常成為文人墨客和藝術家用來表現喜怒哀樂的素材。就我所見者而言,有丹青家的寫意、工筆,有雕刻家的玉石、翡翠,有文房四寶之一的硯石雕刻,更有民間藝人的黏合之作———用蟬衣與辛夷兩種中藥做的「毛猴」。

詩人心情高興時會說蟬聲幽幽,不高興時又覺得蟬聲聒噪,憂傷時還會生出「一片秋蟬雨後聲」的感慨。不但如此,古人還用它來形容美女為「螓首蛾眉」 (螓亦蟬名)。你看這不是喜怒哀樂都有了么? 不過可能是我愚笨,我怎麼也看不出這蟬的頭與美女有什麼相像的地方? 不知您可否看得出來?

有人說,中國是一個吃的國度。中國人吃蟬,肯定已有很長的歷史了。《莊子·達生篇》的「佝僂承蜩」,雖然是意在教人「用志不分」,但為了捉蟬而練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地,恐怕也不只是為了好玩吧。陶弘景說: 「蟬類甚多……昔人啖之」,也就證明了這一點。王璆《百一選方》說: 「滁州蔣教授,因食鯉魚玉蟬羹,為肋肉所哽,凡葯皆不效。或令以貫眾濃煎汁一盞半,分三服,連進至夜,一咯而出。」可見當時這「鯉魚玉蟬羹」已是一道名菜了。從以上所論可見,古人服食者多為蟬。時至今日,蟬已無人食之,而改為專吃「知了猴」(蟬的幼蟲)。這也正像人們對蟬本身的認識一樣,是逐步變化的。

「知了猴」,古人稱之為「腹育(蟲育)」,雖算不上什麼山珍海味,但也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美味佳肴。最簡單的吃法是以植物油炸至外焦里嫩,沾少許精鹽,細細咀嚼,真是別有風味。

回到正題,再談蟬衣。黑蚱的若蟲羽化時,脫落的皮殼就是蟬衣,也叫蟬蛻、蟬殼、知了殼、唧唧猴皮、唧唧皮、唧了皮(《山東中草藥》)、知了皮、熱皮、麻兒鳥皮(《中藥志》)、仙人衣(河北)。夏秋季節,可到蟬所棲息的樹下附近地面收集,或樹榦上採集,收集後去凈泥土、雜質,晒乾備用。保存蟬衣常用竹簍包裝,置高處保存,防止壓碎和潮濕。

蟬衣味甘,性寒,歸肺、肝經,功能疏散風熱、利咽、透疹止癢、退翳明目、祛風止痙,臨床生用即可。此葯以前價格並不貴,但近年來不待蛻皮就被人捉來吃了,所以也就越來越少,其價格不菲也就不待言了。

一、蟬蛻適應證

1.風熱感冒,咽痛音啞

本品甘寒清熱,質輕上浮,長於疏散肺經風熱,宣肺療啞,故可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發熱頭痛者,常配薄荷、連翹、菊花等;風熱上攻,咽痛音啞,常與胖大海同用,如海蟬散。

2.麻疹不透,風疹瘙癢

本品宣散透發,疏散風熱,透疹止癢。治風熱外束,麻疹不透,常與薄荷、牛蒡子、紫草等同用,如透疹湯;治風濕熱相搏,風疹濕疹,皮膚瘙癢,常與荊芥、防風、苦參等同用,如消風散。

3.目赤翳障

本品入肝經,善疏散肝經風熱,而有明目退翳之功,故可用治風熱上攻,目赤腫痛,翳膜遮睛,常配菊花、白蒺藜、決明子等,如蟬花散。

4.驚癇夜啼,破傷風證

本品甘寒,既能疏散風熱,又可涼肝息風止痙,用治小兒感冒夾驚,驚癇夜啼,可以本品研末,薄荷、鉤藤煎湯送下,如止啼散。若小兒急熱驚風,可以本品配牛黃、黃連、僵蠶等。用治破傷風,輕者可單用本品研末,以黃酒沖服,重者可配伍天麻、僵蠶、全蠍,如五虎追風散。

二、用法用量

3~10g,煎服,或單味研末沖服。一般病證用量宜小,止痙則需大量。

三、使用注意

《名醫別錄》有蟬衣「主婦人生子不下」的記載,故孕婦當慎用。

蟬蛻的主治,歷代方書都論之甚詳,下面再引用幾段。

1.論蟬蛻為宣散風熱、透疹之要葯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無氣味,性微涼。能發汗,善解外感風熱,為溫病初得之要葯。又善托隱疹外出,有皮以達皮之力,故又為治隱疹要葯。與蛇蛻並用,善治周身癩癬瘙癢。若為末單服,又善治瘡中生蛆,連服數次,其蛆自化。為其不飲食而時有小便,故又善利小便;為其為蟬之蛻,故又能脫目翳也。蟬亦止小兒夜啼,又善醫音啞。

憶一九三六年秋,余友姚某偶為外感所襲,音啞月余,余為擬方,用凈蟬蛻(去足土)二錢,滑石一兩,麥冬四錢,胖大海五個,桑葉、薄荷葉各二錢,囑其用水壺泡之,代茶飲,一日音響,二日音清,三日痊癒。以後又用此方治癒多人,屢試屢驗。受業孫靜明謹識。

2.論蟬蛻主瀉實熱

張山雷: 「蟬蛻,主小兒驚癇。蓋幼科驚癇,內熱為多,即《素問》之所謂血與氣並,交走於上,則為薄厥。治以寒涼,降其氣火,使不上沖,此所以能治癲癇之真義也。甄權謂蟬蛻治小兒壯熱,其意亦同。目之翳膜,兒之痘瘡,實熱為多,寒能勝熱,是以主之。瀕湖又謂治痘疹作癢,則實熱有餘宜之,如其氣虛作癢,勿混用。」(引自《中國藥學大辭典》)

3.論蟬各部位功效區別

(1)李時珍:「蟬,主療一切風熱之證,古人用身,後人用蛻。大抵治臟腑經絡,當用蟬身;治皮膚瘡瘍風熱,當用蟬蛻。」(《本草綱目》)

(2)張錫純:「蟬蛻,其前之兩大足甚剛硬,有開破之力。若用之退目翳,消瘡瘍,帶此足更佳;若用發汗,則宜去足,蓋不欲於發表中,寓開破之力也。」(《醫學衷中參西錄》)

歷代善用蟬蛻的,似首推清代的楊栗山,經蒲輔周老中醫的大力推薦,其功益顯。蒲老說: 「治療急性病,尤其急性傳染病,要研究楊栗山的《傷寒瘟疫條辨》。余治瘟疫多靈活運用楊氏瘟疫十五方,而升降散為其總方。治瘟疫之升降散,猶如四時溫病之銀翹散。」楊氏瘟疫十五方中,僵蠶、蟬衣為必用之品。升降散中,僵蠶、蟬衣尤為君臣之葯。

最後,再談一點我用此葯的經驗。蟬衣雖常用於皮膚科的過敏反應,但也常能致「敏」,尤其不宜用於牛皮癬,用之往往疹發更多,至令病者生疑,所以,除非必要,一般以不用為好。

版權聲明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香煙戒不掉!可以試試這個方法
必背脈學經典,瀕湖脈學第二波沉脈類奉送!加譯文嘍
官方金牌老師開直播?!免費?!【執業中醫師實踐技能考前衝刺】
國醫大師鄧鐵濤治不孕三法,快快收藏
【中醫福利】越南香楠木脈枕、千餘本中醫經典書籍限時送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