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卡片上的色彩日記

小卡片上的色彩日記

我們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鍊愈好。

圖片來源於微博

近來,一組在水彩盒子里寫生的圖片在微博上走紅,引起了不少的興趣。但見一個巴掌大的文具盒似的盒子,被放在手心上,一面是各種各樣的顏料,另一面則是明信片大小的小卡片,卡片上畫著應景的寫生,甚是可愛有趣。

這種看似新穎的寫生方式,曾流行於70年代的海南,受到一大批畫家的喜愛,像畫家王家儒、陳東東,都曾熱衷於在小卡片上記錄自己的色彩日記。在不久前,雕塑家林毓豪、畫家符國平的展覽上,都可以看到巴掌大的水彩、油畫寫生作品,甚至可以透過小小的畫面,看到一個年代的記憶。

在傳統印象中,畫家寫生創作或背著畫夾,或帶著一整套裝備齊全的畫架。事實上,一些畫家並不完全只是選擇傳統寫生方式,他們也會像美術愛好者一樣嘗試一些新鮮有意思的寫生形式,直接帶上水彩盒子去旅行,畫小小的「風景明信片」為旅程增添色彩。

小小盒子,大大歷史

在小卡片上寫生曾盛行於六七十年代,是當時美術愛好者的一種風尚。「小尺幅上,有大大的能量,能更真實的記錄畫者當時的情緒。」60年代時,王家儒還只是一名年輕的學生,師從畫家張應中。「當時的廣州美院有位教授名叫郭紹綱,是從蘇聯列賓美院留學回來,很是推崇在小油畫盒裡畫畫,影響了一代畫家。」

在張應中的影響下,一群青年人開始在巴掌大的天地描繪海南的光影變幻。「用木頭做一個小箱子,帶上大中小三根畫筆,再擠一些顏料放進去,最多再帶一盒白色顏料。」一幅畫大點有三十公分長,小一點就只有一二十公分長,畫得快了只需要半個鐘頭就能完成一幅。所以,每天傍晚五點半下班後或者清晨剛起床,騎著自行車,就能隨處寫生,或站著,或席地而坐,「那曾是海口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我那時算是裡面年齡比較大的,也就三十多歲,像家儒他們都還是十幾歲的孩子,大家都還不是畫家,只是喜歡畫畫。」5月初,符國平油畫寫生作品回顧展就展出了當時的一批巴掌大的寫生作品,許多人看後頗為觸動,認為這批小畫雖然尺幅小,卻畫得很真實很打動人。

「畫小畫一不能評獎,二也不可能拿著賣錢,純粹是喜好,記錄自己的色彩日記,所以可以在色彩中看到畫者最真實的情緒。」在王家儒看來,巴掌大的小畫啟蒙了自己的繪畫意識,為自己的色彩審美奠定了基礎。「那時很窮,每天帶著一頂破草帽,至少畫上兩三幅畫,心裡才會踏實點兒。」

「那時一群愛畫畫的年輕人聚在一起,有民工、有學生,大家近點去海甸島、南渡江、人民橋、流水坡寫生,遠點去過興隆等地。」這不僅是符國平的青春回憶,這些畫作還記錄了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的海南島的自然人文景觀,尤其是描繪了海口多地景觀,有些建築、漁船、植被與風光已不復存在,所以這批畫作還有一定的史料文獻價值。

帶著水彩盒子去旅行

不僅僅是海南美術愛好者喜歡帶著色彩盒子去旅行,60年代初,著名畫家羅工柳、吳冠中都曾來海南寫生,留下一批小幅寫生作品。「像古元、黎冰鴻、胡善余等著名畫家也都曾在海南用水彩與油畫寫生,那時候的藝術家都是以小幅寫生形式為主。」王家儒解釋道。

「林毓豪老師就有一個專門的小箱子,不是很大,裡面裝一些畫材,隨處帶著寫生。」林毓豪的學生陳學博介紹說。在「質樸與溫度」的回顧展上,就可以看到林毓豪70年代在西北各地巴掌大的水彩寫生作品。「他畫得很快,二十來分鐘就能創作一幅。」

「那時的畫材沒有那麼豐富,像畫筆都是我們自己親手做的,繪畫的紙也是用的硬卡片,刷上一層白膠,就直接畫了。」符國平回憶道。「那時,大家都沒有特別的美術基礎,看到一片風景,就用油畫筆勾勒,關鍵是記下色彩光影的變幻與情調。」在王家儒看來,即便是零基礎的人,也可以在小幅寫生中找到樂趣,培養對色彩的敏銳感受力。

「這是一種很基礎的色彩訓練,我們都是從這樣一點點訓練過來的。」畫家吳源回憶自己讀大學時,香港的一位老畫家來學校做講座,展示的就是一些撲克牌大小的寫生作品。「有客觀原因,比如那時的材料稀缺;也有主觀原因,小幅畫作也能畫得很精彩。」所以,吳源一直有隨身攜帶速寫本的習慣,隨時準備用色彩記錄風景。

「旅行中,看到心儀的風景,用色彩記錄一二,然後作為明信片伴手禮送給朋友,顯得既有意義,又有情調。」美術愛好者楊橙看到微博中有人曬小鐵盒子里的水彩寫生作品,有點心癢難耐。在她看來,旅行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感受與心情,如果自己與風景的互動,既能用文字記錄,又能用圖像表達,會是一場旅行中最絢麗的記憶。

水彩盒子讓生活更有文藝范

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果基礎不太好,不太容易直接用色彩勾勒線條的,可以先用鉛筆打個底,然後塗上顏色就行了。」畫家陳振很多年前在昆明見到一位畫友能夠在巴掌大小的畫紙上,將作品描繪得有聲有色,便有意嘗試一二。「風景比較好入手,只要能畫出色彩氣氛,即便沒什麼基礎,也能畫出相對不錯的畫作。」

「我們看著宮崎駿的動畫長大,看到那透亮的水彩童話世界,也會萌生出創作的衝動。」在楊橙看來,許多80後、90後的繪畫興趣是從動畫片開始,學著臨摹、配色,且隨著互聯網網路課程的普及,一些繪畫達人也會在網上教授如何畫水彩畫。「但是巴掌大的小幅創作,更能滿足日常寫生的需要。」

「現在不像過去那些畫家還要自己用木頭做畫盒,現在的材料非常豐富,像固體顏料就很便攜。」吳源介紹說,為了方便寫生,現在有6色、12色、24色的固體顏料,體積不是很大,可以放到文具盒、巧克力盒子里;像畫紙也有專門的明信片大小的紙張,便於隨身攜帶隨處寫生。

在年輕人看來,寫生是件很文藝的事情,如今有了水彩盒子,能讓自己更容易展示文藝范。「不用帶那麼多東西,就一個巴掌大小,紙啊、顏料啊都能搞定,放在包里也不佔地方。即便是一時衝動,這種小的畫材也不浪費錢。」楊橙說,自己每次分享繪畫塗鴉都能得到很多「贊」。在她看來,小寫生的再次走紅,離不開微信、微博的普及,年輕人已經習慣在網路上展示自己的生活情趣。

「我們當時一起玩小幅寫生的時候,有位畫友是學文學的,他後來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就因為這段經歷訓練了他的繪畫能力,他還在學校擔任宣傳小組的美術創作,經常代表學校參展呢。」在王家儒看來,繪畫不僅能增添生活情趣,讓人更容易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之處,長期以往,也能培養一個人的審美能力。100幅畫,總會出1幅好作品,如果真的能堅持每天花半小時創作一幅,幾年下來,那個筆力可是不得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裳美學 的精彩文章:

TAG:雲裳美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小貓的尾巴日記
小萌笛的旅行日記
美麗日記之色彩斑斕過秋季
我的膠片日記
手繪色彩日記,記錄很酷的事物
小盛拔牙日記
巴厘島上的摩托日記
小藍與小茹的日記本拾遺
荷鋤日記
插畫-小熊的生活日記!
小橘子的愚人節日記
聽繪本故事:螞蟻的日記(上)
美麗日記之黑白粉的精彩瞬間
《月圓之夜》更新年度資料片「小紅帽日記」 同名主題曲登陸
歌單里的日記
羅奇的書店日記
黑蛋的逛展日記——《復相·疊影》
塔莎的花園日記
《吸血鬼日記》男主驚悚新劇《黑色童話》確定首播日期
養蜂日記《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