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勞倫斯與第一部回旋加速器

勞倫斯與第一部回旋加速器

蕭如珀、 楊信男/譯

譯自APS News,2003 年6 月

原標題:《1931年6月:勞倫斯與第一部回旋加速器》

20 世紀20 年代,美國轉型成為一個以現代科技為基礎的社會,而這也是個人成就輝煌的時代,在科學界,因一位27 歲加州伯克利大學物理教授的努力,開啟了現代多領域國家實驗室的世紀。

勞倫斯( Ernest Orlando Lawrence)於1901 年8 月出生在美國南達科塔州大草原的一個小鎮,雙親都是挪威的移民。青少年時期的勞倫斯喜歡修理收音機,16 歲時進入明尼蘇達州的聖歐拉夫大學( St. Olaf College)就讀。1 年後,他轉學至南達科他大學時,有一位電機教授說服他,認為他對於收音機的興趣,會讓他在物理比在醫學方面有更好的發展。1922 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就到明尼蘇達大學跟隨史旺(W. F. G. Swann)繼續深造,隨後又跟著史旺到芝加哥大學,再隨他到耶魯大學,而於1924 年在耶魯完成他的博士學

位,論文研究光電效應。之後,他續留耶魯當博士後研究員,繼續光電學的研究,並開始研究氣體中的原子受電子撞擊後如何被游離化。

圖1 勞倫斯(右)和李文斯頓(Milton Stanley Livingston 左),大約1933 年所攝

1928 年,勞倫斯獲聘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教職,還由同校的化學系合聘,讓他可以接觸到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和學生,這對於他能成為成功的研究員是很關鍵的因素,也成了他日後創立獨特實驗室的模式。

勞倫斯從挪威工程師威德洛(Rolf Wideroe)所發表的論文中得到了靈感,發明了一種獨特的圓形粒子加速器,即是有名的回旋加速器。威德洛的概念是要使用相同電位勢兩次,為了先推後拉離子,將正電位轉換為負電位,即可產生雙倍能量。勞倫斯認為威德洛的直線設計對於輕的原子粒子不實際,因為這樣需要使用長達數公尺的真空管。但這也給了他靈感,研究是否能不只一次地重複多次使用相同的電位勢。他想出了使用磁場將帶電粒子彎曲成圓弧形軌道,然後讓它們反覆地通過相同的加速區域。但這需要許多複雜精密的科技才能達成:一個高真空室,裡面有著以調頻變動的電場,以及可以使粒子維持在同一個水平面的方法。最先建構好的裝置是餡餅狀的,由玻璃、封裝用的蠟以及銅等東西湊成,為了操作方便裡面還放有一個廚房椅子和一個由電線繞成的架子。這個原型證明了此概念是可行的。

第一部回旋加速器的加速腔於1931 年夏天建造完成,它的直徑為4.5 英寸,可以將氫離子加速至80000 電子伏特(譯者註:electron volt,或eV,能量單位,指1 個電子經過1 伏特的電位差所獲得的能量)的能量。他的助理接著建造了一個11 英寸的加速器,越過了1 百萬電子伏特(MeV)的關卡,但勞倫斯早已夢想著要建造一個直徑27 英寸加速腔的加速器,可以達到將近5MeV 的能量(圖1)。由於需要更大的實驗室空間,勞倫斯1931 年8 月時從伯克利大學獲得了位於物理系附近一個閑置的建築物, 他將其重新命名為「 放射線實驗室」

(Radiation Laboratory,簡稱Rad Lab)。

放射線實驗室第一個加速器的27 英寸加速腔很快地就被37 英寸的加速腔所取代,能夠加速的能量為重氫子8MeV,α粒子16MeV。至1936 年止已經可以使用這個機器來製造放射性同位素,以及第一個人造元素鍀(technetium)。勞倫斯還在這時邀他的醫師兄弟約翰也加入實驗室,探究放射性同位素於生物與醫學研究上的用途,終於建造了克羅克實驗室(Crocker Lab),加速腔直徑高達60 英寸,於1939 年開始運轉,同年勞倫斯也因他的革命性裝置獲頒諾貝爾物理獎。

勞倫斯下一個加速器的特點是有一個4000 噸重的磁鐵,以及直徑184 英寸大的加速腔,可以將原子粒子加速到超過100MeV 的能量。為了要放置這部機器以及所需的實驗設備,他因此在附近的查德山丘(Charter Hill)上為放射線實驗室建造了永久的場址,1946 年完工。

圖2 桌上回旋加速器

勞倫斯回旋加速器的發展(圖2)有助於改變我們對於自然的認知,從物質微觀的結構到人體的新陳代謝,從光合作用的過程以至於包括103 元素鐒(lawrencium)等新化學元素的創造。勞倫斯還創建了大科學實驗室的模式,其中有兩個以他的名字命名:一個是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另一個是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勞倫斯的實驗室成功地將跨領域的研究方式推進到諸如環境研究、替代能源、天文物理和分子生物等高成效的新領域中。勞倫斯於1958年8 月27 日因慢性結腸炎而過世,享年57 歲。

取材自http://www.aip.org/history/lawrence「The legacy of E. O. Lawrence」

(本文轉載自2011 年6 月《物理雙月刊》,網址:http://psroc.phys.ntu.edu.tw/bimonth/index.php; 蕭如

來源:《現代物理知識》第23卷第3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高能所 的精彩文章:

從烏蒙山到念青唐古拉——百年宇宙線研究的中國故事
微觀世界探秘之旅 高能所公眾科學日
堅守「宇稱守恆」,最後卻為它寫了訃文

TAG:中科院高能所 |

您可能感興趣

是時候科普一下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那什麼炮了!
網友吐槽:這不是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噴氣式阿姆斯特朗炮么
銀魂: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噴氣式阿姆斯特朗炮是什麼?
冬天就應該堆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噴氣式阿姆斯特朗炮!
「我們一定能建成自己的回旋加速器」
《魔獸世界》回旋加速衝擊飾品技能獲得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