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618跟著張大媽掃貨│趕在6.18剁手之前,了解8個電視選購「硬指標」

618跟著張大媽掃貨│趕在6.18剁手之前,了解8個電視選購「硬指標」

618作為剁手屆一年一度的盛事,

你是否已經有了剁手計劃呢?

不管有沒有,

跟著張大媽一起掃貨

一定沒錯!

GIF/10K

在看過前兩期【618跟著張大媽掃貨】之後

今天張大媽將和大家談談

具體商品該怎麼選?

我們不是因為便宜而剁手

而是因為物美價廉才出手

好了,廢話不多說,進入今天正題,

選購電視時,

常備忽視的性能「硬指標」

4K、HDR電視

選購要點

3D、智能、OLED、曲面、量子點,電視技術潮流永遠不缺話題性,如果說去年的關鍵詞則是4K,那今年的關鍵詞應該就是HDR。

不管是3D、4K且或HDR,是顯示技術革新也好,是眾多廠商跟風所炒作的噱頭也罷。我們在花真金白銀選購一台電視時,如何才能做到在眾多機型中選擇一款「好」電視呢?

首先,就是要跟隨潮流節奏,選擇時下主流技術的電視,如今在選購55寸及以上尺寸的電視時(55寸以下可以其它參數擇優作選擇方向),必須上4K!

如果還因為覺得1080P解析度夠用而去選購全高清解析度面板的大尺寸電視,那麼到手即過時

如果預算夠,那麼盡量擇優選擇帶HDR電視。

如今市面上電視品牌、型號繁多,產品性能參差不齊,這裡簡單說下對於選擇4K電視和HDR電視應該注意的幾個點:

選擇4K電視時,應該盡量規避「偽4K」電視(或者起碼做到在購買時心中有數,不要等到買回家使用一段時間後上網一查發現這貨原來不是自己想要的才有一種被騙的感覺)

何為「偽4K」?有些網友籠統地將「四色面板」歸納為「偽4K」其實是錯誤的,比如LG在高端OLED電視上使用WRGB四色面板就是的「真4K」面板,而其在液晶電視上使用RGBW四色技術的面板,則為「偽4K」面板

簡單概括,在增加一個顏色的子像素點的同時,不減少面板上3840×2160總像素單元的面板,就是「真4K」面板,反之則為「偽4K」。當然「偽4K」面板也並非全無優點,比如其通過增加白色子像素點,可以有效提升畫面亮度進而達到節能的效果。

在選擇HDR電視時,一看晶元,確保晶元能夠支持「Dolby Vision」(杜比視界)或「HDR 10」的格式標準。兩種晶元並不相互兼容對方格式,目前Vizio、TCL、創維等廠商的產品兼容Dolby Vision標準,索尼、三星、LG等廠商則兼容HDR 10標準。

二看屏幕,真正的HDR電視,即便是在晶元支持以上一種格式標準的情況下,也要在輸入信號、動態範圍、色域覆蓋率、峰值亮度、黑色亮度和動態範圍等屏幕各項指標都達到標準的情況下,才能做到HDR顯示效果。比如某系廠商會宣傳自己的電視產品「兼容HDR」或「帶HDR功能」,但實際在屏幕峰值亮度上只能做到400nits,即便晶元可以順利播放HDR標準的視頻,但屏幕顯示效果卻遠遠不及HDR標準。這就好像如今很多投影儀廠家宣傳支持1080P甚至4K播放,但賣的卻是720P解析度的產品。HDR認證技術要求見下表:

影響電視體驗的

「硬指標」

何為「硬指標」?就是通常場景下看電視時能被輕易感知和影響感官體驗的那幾個軟硬體基礎指標。我覺得,潮流在變,技術在變,而唯一不變的是我們對電視畫面中那些最基本視覺信息的「好」與「差」的判斷。

比如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這麼說:這電視看球賽怎麼這麼糊?這電視不是4K的么,怎麼看起來也不清楚?這電視玩遊戲怎麼一卡一卡的?好像跟不上操作。這電視怎麼操作這麼費勁?還智能,這麼大個還沒我手機流暢!這些日常應用場景下,電視最基本的表現才是大多數人所關心的。

目前來看,除了遊戲廠商對於4K、HDR支持相對不錯外(一款遊戲可以玩很久,期間你都可以體驗到4K、HDR所帶來的視覺享受),各種視頻資源還是較為匱乏,且容量大,也不易獲取和存儲。但是像直播節目、網路點播、普通高清視頻,我們每天打開電視後是必然會接觸到的,所以,我認為除了4K、HDR等指標外,我們更應該關注那些可以提升日常電視觀看場景下體驗度的性能參數及硬體指標。

面板物理刷新率

如果說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達》帶動了之後3D影視產業的蓬勃發展,那麼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應該是預示著將來高幀率4K影視和遊戲作品普及的必然性和印證了在120Hz的幀率下大尺寸4K畫面的震撼及真實度。

由於液晶面板的物理特性,在顯示運動畫面時,必然會有殘影現象,一塊高物理刷新率的面板,能使電視動態響應更快,畫面顯示更流暢。但如今大部分廠家在宣傳上往往對其諱莫如深,一塊100Hz(120Hz)的4K面板,在成本上要遠遠超過一塊同尺寸50hz(60Hz)的面板。目前比較常見的刷新率有50Hz、100Hz、200Hz(軟體插值演算法實現),全高清面板的時代,在中端機型上,還經常可以看到高刷新率面板的使用。

但到了如今4K面板時代,可能是由於上游產能或成本原因,100Hz的面板只被用在了少數高端機型上。雖然看直播、看劇等使用場景下,大多數50Hz的面板足以應付,但喜歡看球賽、高清影視、玩遊戲的用戶,最好還是選擇更高刷新率屏幕的電視。特別是在看球賽、玩遊戲時,越高的刷新率,可以帶來更好的體驗,減少液晶屏幕固有特性帶來的運動畫面模糊現象,減輕遊戲時因為幀數不足所產生的畫面撕裂、掉幀等情況。

另外,想要實現主動快門式3D顯示,就必須採用100Hz刷新率(120Hz)面板,通過眼鏡接收電視紅外信號,開關鏡片上的液晶屏,使左、右眼均接受到50Hz頻率的圖像,保證用戶看到持續而不閃耀的3D圖像後果。這也是為何如今4K時代,大多電視不支持主動快門式3D顯示的主要原因之一。

建議購買高端旗艦款4K電視的用戶,盡量選擇採用100Hz面板的電視。

GIF/1196K

動態補償技術(MEMC)

簡單概括即通過內置晶元實時對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畫面運動趨勢進行估算,在兩幀圖像之間插入一幀(或多幀)估算所得的合成圖像(或黑幀)作為補償幀,從而達到清除上一幀圖像的殘影、抖動,提高動態清晰度的效果,將影像拖尾降至人眼難以感知的程度。

拿索尼的倍速驅動motionflow XR舉例,在全高清時代,其motionflow XR都帶有倍速級別標示,如motionflow XR 100(插入一黑幀)、motionflow XR 200(插入一合成圖像幀)、motionflow XR 400(插入一合成圖像幀兩黑幀)、motionflow XR 800(插入三合成圖像幀),插入幀越多,畫面的流暢性越好。由於場頻等原因,其中motionflow XR 400及更高倍速,一般選用的是100Hz面板。

而如今在4K時代,無論高低端機型,索尼的倍速驅動全都是用不帶級別標示的motionflow XR一概論之。原因1可能是因為4K高刷新率的面板只在少數高端機型上使用,50Hz面板刷新頻率無法在兩幀之間插入更多幀,2可能是因為目前普通級別的MEMC晶元還不具備高速運算出多幀4K解析度合成圖像的能力。如果按以往全高清時代的級別標示,那麼如今大部分產品的倍速驅動會給人「縮水」的感覺,所以乾脆就取消掉。

話雖如此,但是即便是在兩幀之間只插入一幀圖像幀或黑幀,也能大大改善50Hz面板下的運動圖像流暢度,這也是在目前大多4K液晶電視中端機型都採用50Hz面板前提下的一種消除圖像拖影抖動、改善畫面流暢度普遍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以經常看球賽、玩遊戲且對運動畫面拖尾抖動現象比較敏感的用戶,建議同價位段機型中優先選擇帶MEMC晶元的機型。各家品牌電視的動態補償技術,在演算法、插入時間、合成圖像上各有不同,帶來的效果也有優劣,建議購買電視時帶專用的測試視頻前往賣場測試。

背光方式

液晶屏之所以能夠顯示畫面,是因為通過液晶面板後的背光源將面板上的圖像打亮。背光液晶電視的背光方式,分為直下式背光和側入式背光兩種方式。

通過表格簡單列舉下兩種背光方式的優缺點:

如上表所述,所以說,並不是直下式的液晶電視畫質就一定比側入式液晶電視好,只能說直下式背光的畫質極限要比側入式背光的畫質極限高。一些直下式電視如果所用的LED光源較少,劃分的背光區域不多的話,在畫質上並不比主流的側入式電視強。但理論上說,在相同數量及亮度的光源下,直下式背光的電視在能效、亮度、背光均勻度、漏光現象控制、分區控光上是會優於側入式電視的。

另外,因為背光源布局結構的不同,市面上一些主打超薄外形的電視,大多數都是採用側入式背光。

背光亮度

電視上與背光息息相關的兩個重要性能參數和功能,就是亮度和分區控光,而這兩項指標,同時又直接影響HDR電視的HDR顯示效果。

從背光亮度上來說,液晶電視峰值亮度的HDR認證技術標準是800nits,現在一些品牌的旗艦機型甚至已經將這個數值提升到了4000nits以上,更高的亮度峰值,可以帶來更大的亮度動態調節範圍,使畫面明暗細節表現更為豐富,亮的地方亮到刺眼,暗的地方又可以黑的徹底。

分區控光功能

顧名思義,就是將電視背光縱橫劃分出區塊,並結合電視播放時畫面的明暗對屏幕下方的背光區塊進行亮度控制以達到對畫面明暗細節的增益效果。劃分的區塊越多,播放時所能調節的明暗就越豐富,展現的效果就越精細。

如上圖所示,三張圖片左側為直下式背光板,右上角的就是在直下式背光上所劃分出的區塊圖,根據右下電視畫面明暗信息,將各個區域方塊內的亮度進行調節,達到與畫面對應的明暗效果。

比如索尼Z9D所搭載的「BacklightMaster Drive(動態背光系統-大師版)」的背光系統,採用了高密度的矩陣式背光,可以對每一個LED實現獨立控制,且通過特殊的結構可以防止各個LED顆粒間出現溢光的干擾。在其發布會上電視研發工程師小倉敏之曾有過一個短暫的展示,當時一台Z9D工程機去除了液晶面板層,觀眾僅觀看背光,就能看出一個有著清晰輪廓和細節的黑白影像(可以將其想像成一部黑白的oled電視,通過控制每個LED明暗來顯示出黑白畫面)!可見背光的密度和精確控制程度對畫面明暗表現力增益上的影響。

HDR功能中,對於畫面各個明暗區域亮度細節的控制,其根本工作原理就是對背光系統的分區控制,越精細的控光,顯示效果自然越好。

如今大多數中高端電視,都帶有分區控光系統,各個品牌名字不同,其實原理基本類似。如果選擇帶HDR功能的電視,那麼務必要去關注下這款電視的分區控光表現。除了使用高亮度大反差的視頻測試峰值亮度和暗部細節表現外,可以用類似以下的黑色背景帶移動白色亮點的視頻測試電視控光系統的精細度:

GIF/107K

可以觀察測試視頻中移動亮點周圍的光暈表現,光暈越小就代表電視的分區控光就越精細。

介面數量及傳輸性能

在選購電視時,隱藏在電視背面的HDMI和USB介面的數量和性能往往是會被忽略掉的一點,其實就像電腦主板,一台電視的定位如何,看看其安裝在主板上各個介面的數量和性能就可見一斑了。為了確保在數據傳輸上沒有瓶頸,在外接播放器或U盤播放視頻和在連接PS4遊戲機玩遊戲時,體驗4K 60Hz的畫面,普通的HDMI 1.4和USB 2.0介面的帶寬已無法滿足其數據流量,所以,在選購4K電視時,HDMI 2.0和USB3.0介面必須要有,而對於選購高端HDR機型(特別是對於採用HDR 10標準)的用戶,想要在60Hz下同時開啟4K、HDR,那麼就要必須確保電視帶有18G帶寬的HDMI 2.0A介面,以獲取更好的體驗。

對標清、高清、全高清解析度的優化

雖然如今4K面板已經成為主流,但由於信號、資源、存儲、帶寬等限制,國內廣電信號及網路點播視頻源的清晰度,大多還停留在標清、高清的標準,即便是播放下載的原盤資源,大多也是全高清的解析度,所以即便是購買了4K電視,多數人最大的用處還是播放這些低於4K解析度的資源,原始的像素點經過幾倍甚至十幾倍的拉伸, 再以4K解析度呈現,如果電視沒有內置一塊好的圖像晶元去處理優化這些畫面信息,那麼這些視頻的觀感將遠遠低於在全高清電視上所播放出來的效果。

各個電視品牌的圖像晶元對於這種處理能力的技術各有優劣,優化不到位,容易出現顆粒感,優化過頭,又會造成銳度過高出現色塊模糊丟失細節甚至會變成負優化。除了仔細解讀各家晶元技術外,最好的辦法,還是帶著各種解析度的視頻去賣場試機,用眼睛收貨。

這裡需要指出一點:有些電視的圖像晶元只對有線電視信號、通過USB介面連接播放存儲設備內的視頻、通過HDMI介面連接自家藍光播放器及遊戲機時的視頻信號這三種畫面信號進行圖像分析處理及優化,而對於使用HDMI介面連接普通播放器接收的視頻信號則無效。

關於目前是選擇4K電視還是全高清電視,存在一個矛盾,既然大多4K電視未經晶元優化播放我們最常接觸到非4K視頻信號的效果不如全高清電視,那為何我們還要選擇4K電視而不去選全高清電視呢?這裡可以簡單列出三大理由,一是因為潮流趨勢,目前大部分品牌都將主要研發資源精力放在了4K電視產品上,市面上已經難以找出一款比較優秀的在售全高清電視了。二是因為產品力,四倍於全高清的解析度,讓4K在清晰度上,特別是靜態圖像和4K動態畫面的清晰度上,有絕對的優勢。在其它硬體的基礎規格上(如各種介面帶寬、內置晶元處理能力、無線網路傳輸能力),也隨著面板一起升級,要遠好於全高清時代的機型。三是因為各種相應的資源逐漸從全高清轉向4K,如PS4遊戲。

智能系統

我知道一提智能系統,肯定會有人吐槽:不就是內置一個智能盒子么,買個傻瓜機型外接個電視盒,體驗不一樣?開機還快!盒子用得不爽還隨時能換掉。如果是前幾年,我肯定也是這麼想的,但如今,各個品牌旗下的電視產品,除了小尺寸和入門型號,幾乎全線產品都是帶有智能系統的,而且在比拼硬體性能上,與手機的硬體發展一般,有種愈演愈烈的趨勢。

既然躲不掉,那就要懂得享受。目前智能系統大致分為安卓和廠家自製系統(如三星的Tizen,LG的webos),系統的易用度主要還是看廠家對其的優化,簡單說下我覺得智能系統中比較影響電視體驗的幾個環節:

開關機速度,如果每次看電視開關機就得等上一兩分鐘,我想沒幾個人能忍受的吧?這裡還要吐槽下某些品牌智能電視的開機時的廣告植入現象,雖然從某種角度可以解釋為緩解開機等待時間中的無聊。

易用性,從系統菜單的層級設計和遙控器操作的直觀性上講,確保家裡的老年人都能流暢使用是檢驗易用性的絕對標準。安卓系統在功能性以及各種軟體的兼容性、豐富度這幾個方面佔有先天優勢。另外如果能夠連接NAS併流暢播放播放硬碟中的高清視頻,可以極大方便平時看劇。

優質免費資源的豐富度與更新頻率,大部分人買智能電視不就是為了能替代廣電有線信號通過網路點播收看影視資源么,特別是家裡的父母長輩,不像年輕人會去組建NAS再通過電視連接播放,免費、持續、高頻率更新的優質資源對他們尤為重要,甚至是他們判斷一台電視好與差的關鍵。這裡必須要說的是,在易用性和資源上,有些國產廠家做的確實非常不錯,至少我身邊的一些長輩用了幾款國產智能電視後都這麼說。

更多原創優質內容

盡在張大媽生活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大媽生活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TAG:張大媽生活研究所 |

您可能感興趣

618千萬別盲目買,評測最受歡迎的65寸高清大屏電視,只要3688元
2499!極致4K,55寸,這電視值了
小米電視4A 32寸成618銷量王,不到800元就可拿走!
夏普這次玩的夠狠 58英寸4K電視只賣2999元
晒晒9萬裝的123㎡新房,電視牆就800塊,值么?
2018年彩電大事件猜想:6000元可以買到4K OLED電視
818入手電筒視前你需要了解這些事!2018最全電視選購攻略來了!
618買電視必看,5000元左右的智能電視怎麼選?
單日銷量73800台!夏普60、70吋電視又第一了
小米電視 4S 登場:55 英寸 4K HDR,定價 2999 元
海信L5殺價至19999元 4K激光電視崩盤了?
小米電視4 75英寸首銷:8999元
極米Z6無屏電視:超3米寬大屏、1080p,售價2999
三星2018 QLED電視起價為1500美元!
小米電視 4A 50 英寸版直降:現貨 1999 元
9998元不是終點 2018激光電視還需降價
三星/松下2018款4K電視獲升級:將率先支持HDR10+
索尼4K HDR電視X9000F系列開賣 85寸54999元
樂視電視去年前9個月凈虧8548萬
逼瘋同行!小米電視4C 50英寸發布,僅2199元還包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