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光緒不是一個軟弱皇帝,他性情急躁、喜怒無常,真不是個皇帝料

光緒不是一個軟弱皇帝,他性情急躁、喜怒無常,真不是個皇帝料

作為一國之君,要有涵養要大度,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然而作為大清朝的一位皇帝,光緒性情卻非常急躁,面對慈禧時,他好象是個軟弱的傀儡,但日常生活中,他卻有著暴躁、驕縱的一面。這從另一方面也加速了清朝滅亡。

還是在少年時期,翁同龢就已經發現皇帝脾氣之暴烈非同一般。僅僅從光緒九年(1883年)二月到六月不到半年間,《翁同龢日記》中記載了一個12歲的小皇帝六次大發脾氣:二月十五日,小皇帝不知道什麼原因,在後殿大發脾氣,竟然「拍表上玻璃」,被碎玻璃扎得鮮血淋漓,「手盡血也」。

動不動就摔東西,甚至有自殘舉動,對於一個12歲的孩子來講,絕非尋常。翁同餘感覺到這個孩子的脾氣十分不祥,在日記中寫下了「聖性如此,令人恐懼」的擔憂。

事實上,畸形的成長環境中,光緒的人格始終沒有完全發育起來。在成年之後,皇帝仍然表現出幼兒一樣的缺乏耐心、固執己見,每有所需就立即要求滿足,缺乏等待延後滿足的能力。

《宮女談往錄》中老宮女描述道:「他性情急躁,喜怒無常,他手下的太監都不敢親近他。他常常夜間不睡,半夜三更起來批閱奏摺,遇到不順心的事,就自己拍桌子,罵混賬。」

事實上,光緒如此的性格也是其倡導的變法失敗的原因之一。光緒在百日的戊戌變法中下達了多達兩三百條的皇諭,其中的大部分甚至都沒有通過討論審核便直接將命令下達到有關的執行部門,絲毫不顧及現實因素、政策實施的條件及可能性。但其實這諸多做法都只是停留於表面,最終是讓變法成為了形式之舉。

在與日本人的戰爭中,同樣是光緒帝的急躁導致了清朝的失敗。光緒二十年(1894年)七月,一封來自異國的電報,如同崩在皮膚上的一粒火魚,燒灼得已經鬆懈多年的清帝國政治神經猛一下收縮起來。這一年年初,大清屬國朝鮮發生了內亂,請求中國出兵幫助平亂。日本人也藉機出兵朝鮮,挑釁中國的宗主權。

聽到這個消息,溫文爾雅的皇帝拍了桌子。一個小小的日本,怎敢如此娼狂?氣憤的同時,皇帝又感到強烈的興奮。振興大清的機會終於來了!這簡直是天賜良機。沒有比戰爭更能振作一個民族的精神,而如果要進行戰爭,也沒有比日本更合適的對手。

如果打敗了日本,那就是道光末期以來,中國對外戰爭中的第一場勝利。另外,如果他能抓住這個機會,在戰爭中充分展現自己的才幹,自然會在朝野樹立起巨大的威信,促使太后進一步放權。那麼,他就有機會刷新政治,帶領大清走上自己設計的自強之路。

並不是所有人都像皇帝那麼樂觀,比如北洋海軍最高統帥李鴻章和他的部下們。對國際事務頗有了解的李鴻章十分清楚日本這個小國20年來的發展變化。從軍事實力上說,日本絕不居下風。特別是在成功的政治改革之後,日本的國家效率、戰爭動員能力等綜合國力已經遠遠超過中國。基於這種判斷,李鴻章提出了「避戰求和」的建議,他建議皇帝主動從朝鮮撤軍。如果避過此戰,中國就可以獲得一個戰略機遇期。在實力充足之後,再與日本交鋒不遲。

後來的事實證明,如果這一建議得以採納,那麼日本挑戰中國的時間表就會被大大延後。

然而,對於這個建議,皇帝認為簡直荒唐可笑。皇帝毫不留情地批駁了李鴻章。皇帝說,主動撤軍,有失「大清」的體面,必不可行。他指示李鴻章抓緊一切時間,整軍備戰。

事實證明,這場戰爭大清朝徹底失敗,在他的不斷催促下,中國最精銳的部隊不斷被送上前線,不斷被日軍吞噬,這正中日本人的下懷。年輕皇帝的性情急躁,缺乏耐心暴露無遺,他的急脾氣實在不適合指揮戰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縱覽 的精彩文章:

這位美女影星為何25歲自殺,上海30萬市民自發走上街為其送葬
李鴻章第一個提出抗日要打持久戰,但光緒未採納,否則清朝不會亡
她是童養媳出身,新中國第一個女將軍,終身不育卻有20多個孩子
重慶談判時的一件小事,使蔣介石對毛主席刮目相看、非常佩服

TAG:歷史縱覽 |

您可能感興趣

「火命人」性情急躁愛表現,趕緊來看你是什麼命?
性情急躁,說翻臉就翻臉的四大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