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百年前德國人鏡頭中的湖南 感受它們昔日的風光

百年前德國人鏡頭中的湖南 感受它們昔日的風光

長沙府文昌宮正殿

民宅

醴陵的牌坊

對於100年前的德國攝影師恩斯特?柏石曼來說,中國是神秘的。他對中國充滿了好奇,在遊歷華夏大地時用鏡頭記錄了當時中國的建築和民風民情。而今,這些老照片已成為我們了解歷史的珍貴資料。

筆者曾有一次到德國旅遊,意外淘到一本1923年出版的德文版《中國建築和景觀》攝影圖文集。該書為大8開紅色布封面精裝本,共314頁。書中前26頁為德文說明,餘下288頁配有288幅圖片,單幅單頁,每圖配英、法、德、威氏漢語拼音說明。該書是按照當時中國不同省份、不同建築分類,並精心編匯的攝影圖文集,印刷精美、紙質精良,保存完好,實為難得。

這本《中國建築和景觀》攝影集的作者是德國著名建築師、旅行家、攝影師和漢學家恩斯特?柏石曼(1873-1949)。1902年,他首次途經印度來到中國,在華的兩年多時間裡,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從那時起,研究西方建築的柏石曼開始研究中國建築,他的這一舉動後來在德國政府的支持下得以展開。1906年至1909年間,柏石曼穿越了中國12個行省,拍下了數千張反映中國皇家建築、宗教建築和代表各地風情的民居等內容的珍貴老照片。

柏石曼回國以後,根據這次考察所獲得的資料,整理出版了多部論述中國建築的專著。1923年出版的德文版《中國建築和景觀》,是柏石曼對中國古建築進行全面考察和研究的圖文集,此書內有20世紀初存世的京、晉、陝、川、渝、冀、魯、湘、鄂、桂、粵、閩、浙、蘇、滬等各地明清古建築及內部陳列照片。其中關於湖南省的照片有17幅,包括長沙府文昌宮正殿、長沙府曾文正祠御碑亭曾(國藩)祠照壁、陳家祠堂、醴陵縣牌坊、祠堂和縣文昌樓、淥江橋、衡山南嶽廟、衡州府內湘江和寺廟、衡州府街巷、湖南民宅、洞庭湖風光等處人文景觀。

在柏石曼的鏡頭下,萬里長城、故宮、天壇、頤和園、西陵華表、避暑山莊、上海龍華塔、成都文殊院、都江堰二王廟、西安大雁塔、太原千手觀音、廣州越秀山鎮海樓、五台山顯通寺藏經閣、福州鼓山湧泉寺誦經殿、峨眉山金頂寺、玉印山石寶寨、萬縣文廟前院的雕龍石橋、風箱口峽谷、桂江山水風光、杭州西湖雷峰塔、海寧錢塘江大潮、普陀山觀音島……古老的建築與人文自然景觀美輪美奐、如詩如畫,讓西方讀者感受到了中國建築文化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的內涵。

歲月流逝、歷史變遷,照片中有些建築至今仍巍然可見,風采依舊卓然。而有些建築早已面目全非或消失殆盡,不禁讓人心生惋惜。如今,我們只能從這些老照片中尋覓它們的蹤影,感受那昔日的風光,體味歷史的深沉與厚重……(瀟湘晨報文/劉善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湖南頻道 的精彩文章:

TAG:人民網湖南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