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紅朝:古書之戀 深情卅年

王紅朝:古書之戀 深情卅年

王紅朝,臨猗人,畢業於省財大,如今在市裡一金融單位任職。我感興趣的是,他的母親是一位教師,家庭對於他的熏陶是有的。他喜好收藏古書,對於各朝各代的圖書版本、收藏出版圖書的名人、出版社如數家珍。他談起與古書有關的事情,娓娓而談,鮑廷博、許曾、徐世昌、曾仲鳴、錢大昕、方君璧,涵芬樓、《春秋繁露》、《四庫全書》。

為湊齊《涵芬樓秘笈》中的一套書,他與一位外地朋友聯繫了近十年,最終還是沒有拿下那一套書,這讓他至今難以釋懷。

他曾在萬榮漢薛一古院落的門口閣樓上發現一閣樓的藏書,但院主人守若至寶,對一再造訪的王紅朝不為所動,讓他這個愛書人空跑了一趟又一趟。

如今,他正在修補一套浙江陳姓人的家譜,那家譜因時間長久,已經破爛不堪,用兒時我們讀書時比喻破書為牛肉,一點也不過分。他要把那破碎的歷史一點點對接起來,還要修舊如舊,既完整,又不浮華。

他修這套書,分文不取,唯一的要求是待書修補好後,複製一套放於他的藏書內。那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工程,佔去了他業餘的許多時間。他不吸煙、不喝酒、不打麻將,唯一的愛好便是收藏古書,修補古書。

他說,在上海舊書市場看到那套破爛不堪的陳氏家譜後,心疼不已。那樣好的字,那樣好的紙,不知遭受了多少風雨和亂離,竟然破爛到那般地步。那是一個人或者多個人多少的心血呀!他心疼,他要拯救,他要讓那部書重生。

於是有了浩大的修補工程,他樂此不疲,在寧靜與細小的修補中送走晨昏。塵封於古紙屑,漫患於歷史風煙的道德文章,又重現人間。

對於古書的愛,除了母親是教師的家庭熏陶,還來自於他在大學時的兩位同學。一位是北京的,一位是太原的。兩個人的家境都比較好,生活環境也不錯,因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收藏古書。每到周末,他們便去太原南工市場淘寶,收尋舊書。他們買的是孤本、是珍品,有優越的家庭條件做支撐。而從臨猗小城來的王紅朝沒有錢,他只能買些有殘缺的版本。

儘管藏品的品質有不同,品位卻是不分高下的。機智的王紅朝找到了一個補救的好辦法。他發現舊書市場有人專門修補古籍。初生牛犢不畏虎,他找到那家修補古書店,見到了店主,一位老先生,真誠地想拜人家為師。老先生看看王紅朝說:「年輕人,我的徒弟就可以教你了。這可要有相當的耐心喲。」

於是王紅朝跟著老先生的徒弟學開了補書,學得像模像樣。直到今天,王紅朝已然是這個行業里的高手。

一本本孤本、殘本在他的手裡,經過修補,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成為他書櫃中的珍品,成為特殊的收藏。

時間是最好的老師,實踐出真知,他是古書行里的專家,是懂書的行家。

宋本,唯美;元本,靈動;明初本,完美,字扁寬;明末有變化;清版本瘦長。像熟悉老朋友一樣,王紅朝對古書,一打眼便能看個八九不離十,對藏書人、出版人、作者一打眼便知其價值、故事。

當年收藏古書是個高貴的愛好,愛書的人,總會從先賢那裡潛移默化吸收到各種無形的營養。

「太有意思了。成就感、幸福感、歷史感,都在書中。」王紅朝說。

從一片葉子

到一棵樹的追尋

在王紅朝的書櫃里,有一套1937年出版的《北伐途次》,是郭沫若寫的。買到這本線裝舊書時,王紅朝查閱了不少資料,發現這本書問世後,雖然很受人們追捧,但作者郭沫若本人卻聲明書並不是他寫的,有盜版之嫌。不僅如此,當時身在日本的郭沫若專門出版了一本《北伐》,以正聲名。

知道這個故事後,王紅朝又買到了這本《北伐》。兩相比較兩本書的內容與裝幀,很有些意思在其中。由此,他對郭沫若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漸漸購齊了郭沫若早期的書作,全是木版印刷,還有郭沫若手寫的。其中,有郭早期的石鼓文研究文集,有甲骨文研究文集。有一次一位京城回來的文友看後感慨地說,這些書籍,郭沫若自己的兒女可能都沒有留存了。誰能想到,一代文豪的早年最精彩著作,活在了運城。

王紅朝說,收藏古書的樂趣是,當你發現了一片美麗的葉子,便想知道生長它的那棵樹,想要把它的來龍去脈、歷史背景、枝枝蔓蔓搞清楚。有時候便有驚喜的發現。

他曾經收藏到一位被國民黨開除的元老級人物鄒魯寫成的《國民黨史稿》,收齊之後,發現還有別的版本,便一一收齊。散書收集成套是一種很有成就感的工作,就比如你因為一片葉子,漸漸經過努力集成了一棵樹,讓它生長在你的書城裡,這對於研讀者是再好不過的財富。

他說,清朝時有一位收藏古書的人,名叫鮑廷博,當時收藏的書非常多,版本齊全而完整。其聲名之大驚動了乾隆皇帝,特意將他的書借入內宮,後來在刻印《四庫全書》時,將這位收藏家的書全部刻印了一遍,《四庫全書》得以堪稱為全書,而這位收藏書的人也得到了一套四庫全書版的個人收藏書品。

官方印的與民間印的不同,內府印的與王府印的不同。一級是一級的水平,那字,那紙張,太美。尤其是字,先寫出來,再雕出來,再印出來,再發行。真的是字字心血,性靈之作。看古人的雕版書,像今天的電腦字一樣工整,卻與電腦字完全不同,因為那是人力雕刻的,字里有性情、有色彩、有靈氣,一絲不苟,紋絲不動,以一種莊重與恭敬雕刻的版,再印出來,是有靜氣的、有生命的。像木心說的,從前慢,慢慢地寫文章,慢慢地雕版,慢慢地印,一生只夠印一本書,愛一個人。你能從古書中讀到熱與冷,讀到生命。

過去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馬秀英說過一句話,文章是秀才的心肝。古人還說,字字珠璣,從王紅朝收藏的古本書中對這一點才有更深的體會,真的是一筆一畫、一分一毫,寫呀,雕呀,印呀。有一種書的版本,不僅有書作者的名字,每一頁還有雕刻工的名字。比如:本頁612字,雕工張山。全是雕印在書上的,那是一種多麼悠長的過程呀!許多雕工的生命便鑲嵌在一筆一畫中了,歲月便沉澱在一頁一章中了。

還有那些收藏書的人物,如方君璧,汪精衛的親信曾仲鳴的夫人。她對書籍頗有研究,其收藏的書籍多為珍品。王紅朝若是遇見了有她印鑒的古書,也會有一種歡喜,書櫃里方君璧的書就有一套。

一座書城的富足與驕傲

在王紅朝的書櫃里,層層疊疊全是他收藏的古書,黃色的紙張,不知道浸潤過多少歷史的營養。是風雨,是汗水,是心血,是……不得而知,總知那種顏色,那種格調,讓人心生敬意。線裝的雕版書,似乎更有些綿長的意味。沉甸甸的,靜悄悄的,卻都是真東西。沒有今天的人寫書那麼快,那麼隨意。古人能付之梨棗的文章不說是字字珠玉,必定是要有傳世的意義與價值的。印書是艱難而神聖的,是要耗費大量人力、財力的。一紙風行,洛陽紙貴,靠的是貨真價實。

年已83歲的運城師範老教師、書法家吳宗智先生撫摸著王紅朝收藏的一本古書的紙張,看著那內容,感慨地說:「多好的紙,多好的字呀!安靜、深沉、大氣。看古人的書,你才知道,咱們現代人有多麼浮躁。」

王紅朝收藏的古書,有碑帖,還有陝西一家博物館的藏品拓片。據說原物全毀了,內容與形象卻珍貴地留在了王紅朝收藏的一大本古書中。

還有上海商務印書館的藏書樓——涵芬樓的藏書,當年藏書被日本鬼子燒毀了,民間留存了一部分。王紅朝也搶救性地買回,修復了一些。

涵芬,容納、盛裝書籍之芬芳。古人得有多麼雅緻的意趣才能起出如此雅緻的名字。而王紅朝收藏的書是以函而論的。有一套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涵芬樓秘笈》,一共十函,他已收藏有八函。另外兩函他還在尋找中。

尋找的過程便是圓夢的過程,做一個與書有關的夢,很美。

要請王紅朝講他收藏古書的故事,他三天三夜也講不完。要寫他的藏書故事,可能得寫一本書。看著他書櫃中密密匝匝、滿滿當當的古書,任意抽出一本來講述收藏過程、特點、意義與價值,可能他都得講半天。在王紅朝的書櫃中,每一本古書上都夾著一個白色紙條,上邊工整而清晰地寫著書的名稱、作者、時代、特點,以及他購書的時間、地點與價格。

有不少古書,原是殘本,後來由王紅朝悉心修補完成,可以整齊而高貴地碼放在書櫃中。有文朋詩友來,可以一睹為快,聽他講書自身和背後的故事。

王紅朝的家很簡潔,因為有了這些古書,他的家變得富足與高貴了起來。

王紅朝本人很低調、謙和,因為坐擁書城,在朋友心中,他其實是應該驕傲的。

將一種對於書的愛好,堅持了三十年,現在仍在繼續,這其中的定力令人欽佩。多少孤本、殘本在王紅朝的手中獲得了重生,書若有靈,也是喜悅的。

如今,王紅朝正在為文友做一本詩集。線裝,麻面,豎排,仿宋字,僅印數冊,只贈不售。

「李鴻章的孫婿楊圻,在過去曾經出過一本書。那是新中國成立前,社會動蕩,經濟蕭條,但書仍然用的是布面,有著非常漂亮的字體與裝幀,真的讓人見識到了什麼是真正的高貴。文化應該是高貴的,不輕率、不浮躁、不盲目,應該是從容的、精緻的,就像人生。」王紅朝說。

大約一個人的生活歲月,都寫在他的臉上、身上和氣質中。那次一個朗誦活動,初見王紅朝,只覺得他身上有一種時下少見的靜氣與書卷氣,便暗自感嘆,一個在金融單位工作的人,能有這樣的一份安靜真是難得。後來聽朋友說,自學生時代,王紅朝便喜好古書,開始在省城買第一本書,至今,他已經在古書的海洋中遨遊近三十年。

30年,人生的三分之一,而且是最美的年華。一個痴情古書籍的人,如何地迷戀、享受、堅守、創造、傳承,用歲月書寫一部歷史深處的長卷,一個獨一無二的版本,一份深情而執著的情懷,安頓了他自己,也安頓了許多從歲月深處走來、塵灰滿面的書籍,那些書中有黃金屋,有顏如玉,有歷史的沉重,有情致,也有喜悅,有色彩,有故事,有牽腸掛肚的依戀。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譙周古史學論
清同文書局石印《聊齋志異》
石家莊古玩市場那些事兒(二)
石家莊古玩市場那些事兒(五)

TAG:深圳微生活 |

您可能感興趣

古裝深情女神群像,陳喬恩、柏雪、劉詩詩誰驚艷了你的歲月
張翰娜扎分手後,深情告白赴鄭爽十年之約,網友:希望是馬天宇
黃曉茜:我和古籍的深情厚誼
《犬之島》:安德森對日本文化的深情告白
拳王鄒市明結婚七周年,妻子冉瑩穎髮長文深情表白
最深情的一首古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讓熱戀的青年男女為之讚歎
曾雪瑤《國風美少年》化身魏瓔珞 深情唱響《雪落下的聲音》
胡桑:「情」的功課—關於劉麗朵的《深情史》
最是深情五月天 櫻桃之鄉櫻桃紅
深情錄之《滾雪球》 | 八百年老店
劉寶瑞之徒邢文昭去世張鶴倫深情悼念,「德雲四老」僅存王文林!
最虐心的青春,最深情的暗戀,唐嫣羅晉《歸去來》開啟新虐戀!
唐詩里一抹獨特的紅:「女校書」的愛戀與深情
歷史上的今天|中秋之夜薛之謙《中國新歌聲》深情獻唱《你還要我怎樣》
蔣介石在台灣的歲月,與宋美齡深情相伴,兒孫滿堂晚年幸福
五首柳永筆下的宋詞,寫盡秋天的深情
《天乩》任嘉倫許宣劉學義妖帝深情圈粉,在《秋蟬》里愛上小青
鹿晗對關曉彤愛的深切,深情告白:我願意等你五年!
甄子丹深情表白汪詩詩,15年感情依舊恩愛如初
薛之謙《啞巴》背後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