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隆堯特色:大唐祖陵

隆堯特色:大唐祖陵

大唐祖陵位於隆堯縣城正南6公里處的魏庄鄉王尹村北,為唐高祖李淵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賜的「啟運陵」,二陵共塋,合稱「大唐帝陵」,也是河北平原上惟一的唐朝皇陵。

唐陵所處地勢為東、西、北三面較高,南面較低。盛唐石雕都在中間窪地。墓葬在北面高地,呈南北向。墓前四個翁仲兩邊分列,稍往南,是兩個石獅。再向南,六匹石馬兩廂並列,每馬一側站有控馬官一人。最南,兩個石望柱東西相對。站在田野上,遙望唐陵遺址,雖然陵前輝煌的建築蕩然無存,但昔日氣勢雄偉、巍巍壯觀的氣勢猶存,讓人感到來自大唐帝國的震撼。

李淵死後,唐太宗李世民尊父皇遺命,著手在原籍(也就是現在的隆堯縣)營造祖陵,歷經18年修建而成。

貞觀二十年(646年)開始,唐太宗李世民多次派遣他的大舅哥長孫無忌勘察塋域,著手規劃建陵事宜並親自過問。長孫無忌會同邢州、趙州兩地官員測量劃定塋域的範圍,按照帝陵建制繪成圖紙,請唐太宗李世民裁定。

儀鳳二年(676年),唐高宗李治追尊李熙為獻祖宣皇帝,夫人張氏為宣庄皇后,陵名延昌,追尊李天賜為懿祖光皇帝,夫人賈氏為光懿宣皇后,陵名延光。唐高宗李治說,宣簡公、懿王陵墓都在趙州,各處應該配備守陵的衛隊各三十人,由陵墓所在地縣令專項負責,定期檢查工作。由於國都長安遠在千里之外,皇帝不可能每年來這裡祭祀祖先,因此指示當地州郡的最高行政長官代表皇帝每年巡視祭祀一次。

唐玄宗李隆基對原籍祖陵非常重視,下令改象城縣為昭慶縣,詔令大規模整修光業寺,並下詔改延昌陵為建初陵,延光陵為啟運陵,感恩祖先給大唐李家帶來的好運。

唐玄宗時期,昭慶唐陵的每年一祭升格為「每年四時八節陵區所在地官員、百姓一同祭祀、進食」。祭祀的官員,從城外延伸到陵區,前呼後擁,車轎鞍馬,首尾相接。祭祀的儀仗,經幡飄動,或挑或擔或抬滿載供品的箱籠食盒,浩浩蕩蕩,奔向皇陵。那是何等壯觀的場面!

開元十三年(725年),趙州刺史上柱國田再思、象城縣令宋文素奉旨率邢、趙二州所屬象城縣、任縣、柏仁縣三縣民工在帝陵之東建光業寺,為唐陵附屬建築,負責招待祭祀帝陵的唐皇室人員和地方官員。

光業寺,座落於唐陵東邊500米處(現趙孟村西),與唐陵遙遙相對。其寺名為御賜,寺內曾建有寶塔、珠台、前湖、仙館、佛星宮宇、靈帝觀樓、銀函藏經以及塑像和壁畫等。光業寺內供奉阿育王塑像一尊,景皇帝玉石真容一座,供養在大佛堂。景皇帝就是李淵的爺爺李虎。李虎死後葬在三原縣的永康陵,既然不能回歸故里,只好讓他的雕像供養在佛堂,於冥冥之中陪伴李熙父子。

光業寺,這所大唐皇陵的附屬寺院,隨著歲月的流逝漸漸衰敗,在走過一千多年之後,終於支撐不住,消失在人們的視野里。據趙孟村、王尹村上年紀的老人說,1945年之前,光業寺輪廓尚在,其山門在正南,門前有白塔一座,寺內中軸線上有三殿,前、中殿早廢,後殿壁畫精美,佛像眾多。原有銅像一尊,被日本侵略者掠去。傳說殿內座下原有地道,通向西北,正好與唐陵墓室成一直線。「文化大革命」中,造像全部被砸毀埋掉,現在寺院遺址已成耕地,無任何遺迹。皇陵的西側,相傳有姑子庵,負責招待唐皇室和地方官員的女眷,但姑子庵比光業寺消失的更早,在上歲數的老年人記憶里,那裡早就是一片磚瓦廢墟。

光業寺碑,原名為「大唐帝陵光業寺大佛堂之碑」,記載李唐祖先李熙父子的生平業績和追封、建陵、建寺經過,現存於隆堯縣碑刻館,是唐祖陵光業寺留給後人的一份難得的實物佐證,對研究唐文化和唐皇室的歷史有重大意義。

唐祖陵石刻是河北省惟一一套皇家陵園雕刻。神道兩側的鞍馬、翼馬雖已殘缺不全,卻仍能從它們身上領略到唐代雄渾剛健的雕刻藝術風格。石刻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兩尊石獅。除一尊石獅鼻部殘缺外,其外表基本完好。這對石獅昂首挺胸,後蹲呈雄踞之勢,怒目前方,張口欲吼,威武兇猛,頷下透雕三綹鬍鬚,腦後鬃毛疏鬆細緻,捲曲自如,四肢腿爪勁利,肌腱突暴,氣勢非凡,結構準確而誇張適度,前肢後側各有一排捲曲的細毛,其中一頭石獅鋒利的爪子深入石座兩厘米,藉以突出其無堅不摧的威猛,體現了唐代匠師在寫實的基礎上,追求內在神韻和氣勢的獨運匠心,韻味十足,實屬藝術珍品,又是不可多得的唐陵諸多石刻中的精品,用專家的話說:「即使用隆堯縣現在所有的地面以上的建築去換這對獅子,都不為過」。

1926年,美國一古董商用500塊銀元買去陵區的石獅,運至火車站準備裝車時,被當地政府發現追回,置於原隆平縣政府院內。文化大革命期間,由縣招待所幾位工作人員埋入地下,才使石獅免遭劫難。1980年又挖出來,放置在文保所碑廊內。

唐祖陵真正的衰敗是從北宋末年開始的。金兵南侵,入主中原,邢台一帶淪為金地,趙郡李氏大戶紛紛南遷,本來就被掩埋的陵區已基本無人守護和祭祀。

到明代,很可能由於大量用土,唐祖陵神道石像生被陸續挖掘出土。祖陵內垣、外垣的圍牆、角台、陵門、陵墓以及獻殿、下宮等早已成為遺迹、遺址,掩埋於地下。明、清兩代,唯有這荒草間的神道石像生成為當地官員、各地文人旅遊觀光、憑弔懷古之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俊里說事 的精彩文章:

TAG:俊里說事 |

您可能感興趣

隆堯系趙郡李氏祖籍所在地
隆堯:李唐故里招子鼓高亢激昂,澤畔鮮藕、羊肉湯香飄萬里
隆堯滏陽河畔「大洪拳」大放光芒!看看傳人怎麼說?
厲害了!隆堯將成為國字型大小「示範縣」,為家鄉驕傲!
隆堯歷史:一塊碑刻和一樁慘案
隆堯2018年全球李氏懇親大會吉祥物出來了!
隆堯是哪個省的?已經傳瘋了,隆堯人都頂起!
昨天,隆堯縣某村一男子疑似下水捉魚,不幸溺水身亡!
隆堯人注意!內丘百果園將要舉辦桑葚採摘節!遊樂項目僅需10元……
隆堯人到底是從哪裡遷移過來的?看看權威解釋!
隆堯這個23歲女孩不幸患上白血病 誰能救救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