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比「十戰九不勝」還慘,為啥宋朝北伐屢戰屢敗?

比「十戰九不勝」還慘,為啥宋朝北伐屢戰屢敗?

戰爭,從文明建立時期就開始了。經歷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打打殺殺,中華大地終於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在歷朝歷代的統一戰爭中,作戰方向一般都是自北向南、自西向東,而自南向北則幾乎沒有。特別是宋朝之前,自南向北取得王朝統一的記錄為零。

而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大分裂,宋朝的對外戰爭頻率是相當高的。宋朝統治者也做過擊敗周邊少數民族政權,取得華夏一統的努力,例如高梁河之戰、雍熙北伐、開禧北伐、端平入洛等,但是無一例外歸於失敗。

為啥宋朝北伐屢戰屢敗?

1、客觀原因

首先是地勢。中國地形天然的北高南低、西高東低,自北向南和自西向東就如同從山頂向下俯衝,這種巨大的慣性就可以形成強大的衝擊力。

傳統中國區域內,北部有蒙古高原、西部有黃土高原,這在地勢上已經佔據了先手。以986年宋太宗時期的雍熙北伐為例,宋軍自南向北進攻,主力沿華北平原向北推進,在燕山地區地勢開始抬升,宋軍必須仰面作戰。而作為對手的遼軍則可以從容自北向南越過燕山向低處的宋軍進行反擊。地勢是戰爭的巨大優勢, 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時,在東西線戰場,中國軍隊優勢佔優。中國軍隊牢牢控制住邊境各山口,對自南亞平原前來的印度軍隊以沉重打擊。戰後,中國軍隊繼續佔據制高點,對印度軍隊形成泰山壓頂的威脅,而竊據中國藏南地區的印度不得不維持一支超過十五萬的軍隊用以應對中國軍隊的威脅,印度被牢牢吸住。

除了地勢,地形地貌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中國南北方的地形地貌存在巨大差別,北方多是平原高原,例如蒙古高原、黃土高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等。這種地形多是一馬平川,非常適合大軍團的形成和展開,也便于軍隊的快速機動。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蒙古騎兵爆發出強悍的戰鬥力,北方的各個政權在蒙古騎兵的衝擊下很快灰飛煙滅。

相比之下,南方的地形就很局促了,分布在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是破碎的雲貴高原,起伏的東南丘陵。溝壑之間,是蜿蜒的大小河流和大小不一的湖泊。這種地形非常不利於軍團特別是騎兵的來往衝殺,所以金國始終無法征服南宋,蒙古軍隊也對南宋無可奈何。最後顛覆南宋的,都是投降蒙古的漢族軍隊。

北方能夠統一南方的原因在於,南方地形破碎,極易形成不同的割據政權,如果各個割據政權不能夠相互合作,那麼最終結果就是被北方的強大兵團各個擊破。就算南方能夠形成一個統一的政權,如南宋,如果各個地區不能夠統一協調,聽從中央調遣,那麼在面對北方游牧民族的衝擊時就會迅速被攻陷。蒙古前期不能夠消滅南宋就是因為南宋的各個戰區配合默契。

反過來,宋朝要組織北伐,那麼就需要從南方破碎的地形中組織起強大的後勤,這個難度是非常大的。而且由於地形的阻隔,南方面積雖小,但是方言眾多,這又為統一協調帶來了巨大困難。

氣候因素的影響不可忽視。北方由於日照時間長,飲食上多吃牛羊肉,所以北方士兵體格上普遍強於南方。北方地區夏熱冬冷,這是常年溫暖的南方士兵適應不了的,特別是在遭遇北方的寒冬時,非戰鬥減員比戰鬥減員還要多,歷史上太平天國北伐就敗於氣候。

而宋朝在這些劣勢的情況下,還沒有戰馬。這讓他們在面對遼金西夏蒙古時極其被動,因為敵人以騎兵作為主力,而宋軍只能以血肉之軀對抗騎兵的衝擊。

2、主觀原因

用人就疑。這是大部分宋朝統治者的通病,特別是武將,趙匡胤武將出身,篡位成功後,對自己的戰友反而忌憚提防起來,生怕再來一次黃袍加身。所以導演了「杯酒釋兵權」的戲碼,將兵權收歸中央。這樣的做法有其積極性,特別是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武將當國的弊端,有利於國家統一,社會安定。但是這造成了北宋軍事的孱弱。趙光義繼位後,對武將防範更加嚴重,還喜歡授陣圖束縛將軍們的手腳,所以宋朝的對外戰爭屢戰屢敗。

終宋一朝,「重文輕武」,「以文制武」始終是主旋律,推行文官帶兵。這樣的情況下,武將的地位自然一落千丈,打贏了是文官的功勞,打輸了自己還得背鍋,這工作不幹也罷。

很多人說宋朝軍事不弱,對外戰爭有70% 的勝率。這不是空穴來風,但是需要明確的是,什麼樣的勝利叫打了勝仗?如果沒有拓土分毫,在自己國家的土地上,賠著廣大人民的生命,依靠城高牆深,打敗了遠道而來的疲憊之師這些都算勝利的話,那麼北宋的勝率還不止這個數。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是統治者意志的體現,是要獲得收益的,宋朝這種所謂的勝仗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民心盡失。民心所向對戰爭的勝負影響是很大的,淮海戰役要是沒有解放區老百姓的傾力支持,恐怕不會以六十萬軍隊橫掃國民黨八十萬精銳。但是我們看宋朝的北伐,很少有淪陷區百姓的殷切期盼,那種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場面基本沒有。

怎麼了?是宋軍的北伐不順應歷史走向嗎?顯然不是,北方地區也是漢人居多,他們也認同宋朝為中華正統,但是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尷尬局面?

因為宋朝忽視了北方的地主階級。有一種說法認為南宋之所以不收復故土,是因為代價太高,地主階級不願意。這代表了部分人的想法,不只是宋朝,東晉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從北方來到南方的地主階級無意北返,作為被地主階級擁護的皇帝也無可奈何。

宋朝是中國經濟重心南移的關鍵時期,大批地主階級為避戰火選擇南下,隨著南宋建立,這些地主階級成為影響決策的重要因素。

反觀北方,在長期的戰爭中,留下的地主階級選擇了像擁兵自重的軍閥制演變。北魏時期北方六鎮就是北方地主階級的最典型例子,當北魏政府忽視他們的利益時,六鎮起義直接推翻了這個王朝。在宋朝的地主階級不可避免地向軍閥制演變時,北宋卻開始推行「以文制武」,這讓北方的地主階級更加離心。後來發展到宋軍北伐,北方漢人反而擁護少數民族政權的局面。

但凡揮師北進,沿途軍民積極響應的,一般會有更大勝算。而宋朝的北伐,多半是在自編自導。

雖然失敗了,但起碼宋軍曾一往無前地努力過!

文|趙裔儒臣:讀史使人明智,期待與君一起探討精彩的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軍事歷史:宋朝最「奇葩」的一次軍事潰敗
為什麼說宋朝的姑娘個個難出嫁?因要求高嗎?
納妾要這麼多錢,看看古代的你能買得起幾個妾,我能買十個
宋明兩朝對比之我見
茶美學 | 大宋茶事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