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在這套叢書里,對話世界上最偉大的頭腦

在這套叢書里,對話世界上最偉大的頭腦

大腦越大,就一定越聰明?

撰文 | 埃里克·溫斯坦(Eric R. Weinstein)

劍橋大學達爾文學院心理學家

動物的大腦越大就越聰明,你可能會認為這兩者間的關係是顯而易見的。只要看看人類的演化譜系就會知道,人類的大腦比黑猩猩的大,人類就比黑猩猩更聰明;黑猩猩的大腦比猴子大,黑猩猩就比猴子更聰明。或者類比一下,咱們來看看20世紀的計算機發展史,設備越大,運算能力越強大。早在 20世紀 70年代,我在大學時的新電腦設備就整整佔據了一個房間。

從 19世紀的顱相學到 21世紀的腦掃描科學,它們都普遍假設腦容量決定了認知能力。特別是在每一本現代教科書中都這麼說:各種靈長類動物的腦容量和他們的社會智能水平存在因果關係。我承認,對這種觀點我負有一部分責任,從 20世紀 70年代起,我就支持過這種觀點。然而,過去了這麼多年,我已經有種直覺,感到這種觀點是錯的。

有太多事實與此觀點不符了,我還真有些尷尬。首先,有些現代人出生時的腦容量只是正常腦組織的 2/3,但他們成年後並不存在什麼認知缺陷。我們知道在正常的大腦發育過程中,隨著認知能力的提升,大腦容量實際上是收縮的,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人類在青春期「社會腦」 的變化,人類在 10~12歲之間,腦皮層內灰質(一種神經組織)的容量會減少15%。最讓人吃驚的是,有一些動物,比如蜜蜂和鸚鵡,它們可以模仿許多人類的智能行為,但它們的大腦僅是人類的百萬分之一(蜜蜂)和千分之一(鸚鵡)。

問題的關鍵當然是「程序設計」(programming)。認知表現的好壞,重要的不是「硬體」,而是安裝的「軟體」,而且越聰明的「軟體」,越不需要體積很大的「硬體」,就拿青春期大腦皮層縮小舉例,人類大腦需要的是一個更精巧、整潔的「硬體系統」。當然,想要「程序」表現得優越,就需要對設計做許多優化,這些設計優化可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也可能是後天習得的。但是,一旦這些更聰明的「軟體」被開發出來,新版本的軟體就不再像舊版本那樣對「硬體」有那麼多要求了。也許以後能解決心理理論( theory of mind)問題的演算法,在一張明信片背面就能寫得下,在一個 iPhone手機上就能安裝。從這個意義上講,曾經有一個廣受吹捧的理論,即與過去相比,人類的大腦容量已經翻了一倍才實現了「二級讀心」(second-order mind-reading),這種說法就沒什麼道理了。

為什麼人類的大腦容量會翻一倍呢?為什麼大腦容量的大小比理論上你認為的大那麼多呢?顯而易見,大腦越大,其「建造費用」和「維護成本」越高。如果收回「顯而易見的理論」,我們又該如何自圓其說呢?我認為,這可能是需要為大量認知能力的發展預留空間。當大腦中的一些區域受傷或空間耗盡了,其備用的容量就可以被調動起來。在成年以前,人類或者其他哺乳類動物,經常會因為事故、局部出血、退化等原因損失大量的腦組織。但是,人類可以利用大腦的預留區域,使這些損失得以彌補。這就意味著人類可以將一定的智力水平保持到相對年長的時候,而那些腦容量較小的祖先們在同樣的年齡時早就喪失能力了。事實上,那些不幸在出生時腦容量異常小的人,往往在 40多歲就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我們當中的許多人會死於各種其他原因,大腦的許多能力還未開發。但是,還有很多人壽命相對長一些,如果我們的大腦只有現在的一半大,我們可能早就完蛋了。那麼,長壽能帶來什麼進化優勢呢?這種長壽是人類特有的,可是如果已經生育了下一代,長壽對進化而言還有用嗎?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只有人類才受益,別的物種無法做到。人類能夠從心智健全的祖父母、曾祖父母那裡得到他們的悉心照顧和言傳身教,從而能夠一代代傳承人類的文明,這又是何等的成功!

本文摘自湛廬文化的「對話最偉大的頭腦·大問題」系列叢書。

1981年,約翰·布羅克曼成立了一個知識分子交流沙龍,名為現實俱樂部(Reality Club)。1997年,現實俱樂部正式「上線」,改名為Edge。

Edge每年都會提出一個關乎人類命運的「大問題」,然後邀請100多位最著名的科學家、理論前沿的提出者、新學科的創辦者、諾貝爾獎獲得者坐在一起,讓他們共同來回答這個大問題,大家要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出發,從自己獨一無二的視角來認真思考。

這裡有:

2000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得主埃里克·坎德爾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

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弗蘭克·維爾切克

這裡也有: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

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謝爾蓋·布林

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

蘋果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

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

這裡還有:

《自私的基因》作者理查德·道金斯

《失控》作者凱文·凱利

《語言本能》作者史蒂芬·平克

《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賈雷德·戴蒙德

……

從2010年到2015年,他們提出不同的大問題:

《人類思維如何與互聯網共同進化》

《那些讓你更聰明的科學新概念》

《世界因何美妙而優雅地運行》

《那些科學家們徹夜憂慮的問題》

《哪些科學觀點必須去死》

《如何思考會思考的機器》

這些大問題被集結成大問題系列圖書,然後和Edge的大思考系列一起由湛廬文化引進,集結為「對話最偉大的頭腦·大問題」系列。

每本書中100多位最偉大的頭腦們,描述了我們自己、我們的心靈、整個宇宙以及我們知道的所有事物。這些擁有新觀念的知識分子、科學家,還有那些著書立說的思想者,正是他們推動著我們的時代,他們是正在影響和將要影響世界未來的人。

這套書會讓你相信,在生活的苟且之外,的確有一群偉大的頭腦,在充滿詩意的遠方運轉。正是他們天才的創造力,和永不停息的努力,讓我們在平淡普通的生活之餘,感受到那個充滿夢想的世界。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 的精彩文章:

宇宙盡頭有什麼?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李然和你一起聊
用「光鑷子」操作細胞
動物這麼可愛,你為什麼還要吃它們?
隔空觸摸是什麼鬼?請看這個……
能治霧霾的自行車?泰國科技簡直要出頭了!

TAG:環球科學 |

您可能感興趣

這套書最大的魅力,就是直接將你帶向全世界知識的頂端!
這套書最大的魅力,就是直接將你帶向全世界知識的頂端
一搞對象就撒狗糧,這五大星座最愛弄這套!
看了這套書,終於明白了什麼是世界上最浪漫的詞語!
童書推薦丨帶孩子看世界,有這套書就夠了
千里挑一的書法珍品,都在這套書里
這套世界盃最佳陣容和你心裡的一樣嗎?
幽默段子:這小子,從小在我家玩,連我的這套把戲都學會了
《去野外》,這套書里有你和孩子最感興趣的關於大自然的秘密!
林志穎在家玩遊戲上癮,弄的這套裝備讓他老婆很崩潰
孫女拍的這套「前世」婚紗照,把爺爺給看哭了!的確是很復古
這套牛X了,比世界盃好看!
這套傳世奇書,造就了無數國畫名家!
闞清子的這套衣服還真是閃閃的,對眼睛的衝擊力不小啊
雲頂之弈:這套路你玩過嗎?如今大火的拉麵熊,已經沒有對手了!
以夢為馬,詩酒趁年華,跟著這套書書唱音韻
這套火遍全球、人人都在曬的網紅「小黑書」,又來了!
這套傳世奇書,造就了無數國畫名家
看見這套別墅的第一眼,能想到的詞大概就是「美好」吧
這套火遍全球、人人都在曬的網紅「小黑書」,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