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林光進?鄭文公碑

林光進?鄭文公碑

簡介

《鄭文公碑》全稱《魏故中書令秘書監鄭文公之碑》,簡稱《鄭文公碑》或《鄭羲碑》。系北魏光州刺史鄭道昭於永平四年(公元511年)為其父鄭羲所立。其內容記述鄭羲生平事迹。書法結字寬博,筆力雄強,自清代中葉以來即為著名書法家包世臣、葉昌熾、康有為等所推重。

《鄭文公碑》上下兩碑,碑文大體相同。鄭道昭先於天柱山刻出《鄭文公之碑》後,發現掖縣雲峰山之東的寒洞山石質較佳,又再重刻,正書額題"熒陽鄭文公下碑"七字。為區別二碑,稱天柱山之碑為"上碑",雲峰山為「下碑」。 天柱山「上碑",書風、內容與雲峰山《鄭文公下碑》相同,唯字數較少。字體略小於下碑,文字磨滅較甚。據方若《校碑隨筆》載,碑文為二十行,行五十字,總計約千字。

《鄭文公碑》有篆書的筆法,隸書的體勢,行書的縱逸風姿,又有楷書的端莊。其用筆,既有篆法圓轉形成的圓筆印象,又有隸法方折形成的方筆感受。方圓兼備,變化多端,雍容大雅。或以側得妍,或以正取勢,混合篆勢、分韻、草情在一體,剛勁姿媚於一身,堪稱不朽。

《鄭文公碑》雄渾凝重,為書家所重。如包世臣、龔自珍都將它同南碑之冠的《瘞鶴銘》相提並論。歐陽輔評此碑說:「筆勢縱橫而無莽野獰惡之習,下碑尤瘦健絕倫」。葉昌熾更謂「其筆力之健,可以刲犀兕,搏龍蛇,而游刃於虛,全以神運。唐初歐虞褚薛諸家,皆在籠罩之內,不獨北朝第一,自有真書以來,一人而已」。又說:「余謂鄭道昭,書中之聖也」。近人祝嘉先生的評價是:「其成就決不在王羲之之下,應奉為北方書聖,與王羲之並尊」。鍾致帥《雪軒書品》中說「雲峰魏碑,承漢隸之餘韻,啟唐楷之先聲。不失為一代名作,無愧於千古佳品」。

在清代,已成為「碑學」魏碑體不可多得的珍寶。如論南北兩派之代表作,則是南梁《瘞鶴銘》、北魏《鄭文公碑》,同是摩崖山書,風格相似,可謂南北雙星。清代包世臣謂此碑篆勢、分韻、草情畢具,有「雲鶴海鷗之態」,是魏碑書法藝術的代表作之一。包世臣說:「"北碑體多旁出,鄭文公字獨真正,而篆勢分韻草情畢具其中。布白本乙瑛,措畫本石鼓,與草同源,故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體近易見也」是「真文苑奇珍也」。康有為曾譽《鄭文公》為"魏碑圓筆之極軌"。清人龔自珍詩云:「"欲與此銘(指《瘞鶴銘》)分浩逸,北朝差許鄭文公」。北派書寫者多為庶人,書不具名,故書法史稱北魏書法為民間書法,若以名而論,當推鄭道昭父子為一時冠冕,被譽為「"書中之聖」、北派王右軍。

刻於北魏永平四年(公元511年)《鄭文公碑》與《石門銘》應屬同時期,由於石質堅硬,刻工精巧,雖距今一千多年,依然字跡清晰,點劃稜角分明,全碑除殘損幾字外,余皆保存完好,堪稱書苑奇葩。從拓本看,此碑的用筆確很渾圓,但看原石,實方筆居多。給人以圓筆感覺是因為它屬摩崖。書法有篆之氣勢、分隸之雅。康有為稱此碑為北魏圓筆之宗;陳振濂教授稱之為「楷之篆」。

臨作

習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鐫墨樓魏碑書會 的精彩文章:

TAG:鐫墨樓魏碑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