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哈爾濱東興滿族村突顯滿族文化

哈爾濱東興滿族村突顯滿族文化




走進滿鄉,一座氣勢雄偉的牌樓矗立在村口,一條具有滿族風情的千米長廊進入眼帘,百盞路燈與紅漆大門格外耀眼,街路兩側觀賞綠帶葉茂枝繁,一支具有百年歷史的傳統秧歌隊蹁躚起舞,文化廣場上一場民族舞蹈正在上演。這裡就是哈爾濱市香坊區向陽鎮東興滿族村。該村位於香坊區東部按出虎水(阿什河)東岸,遮根才良(張廣才嶺)余脈,正處在平原與丘陵的分界線上。正是由於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構成了素稱風水寶地「龍甩灣」的地容地貌。這裡在金國時期屬京畿要地,是金源文化的一部分。16世紀中期,大部分滿族人從龍入關,為底定大清江山立下過汗馬功勞。乾隆年間又奉旨遷回故里屯墾戍邊,為邊疆的繁榮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村落形成至今已有260多年歷史,趙、關 、吳、唐、齊、徐、李、萬八大姓氏在此繁衍生息。




這裡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公路四通八達。這裡民風淳樸,滿漢和睦相處,各業興旺發達,村民安居樂業,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正率領廣大村民在會主義康庄大道上闊步前進。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熱情關懷和支持下,民族事業蓬勃發展。特別是境內海都國際溫泉城和毗鄰薰衣草莊園的建設,為地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發展機遇,為村民增收致富開闢了廣闊的前景。他們緊緊抓住發展機遇,以海都國際溫泉城和薰衣草莊園為依託,以綠色、觀光、訂單農業為主線,以民族文化為底蘊,以特色旅遊為品牌,全力打造集旅遊觀光、休閑度假、餐飲娛樂,陽光宜居、民宿體驗、採摘垂釣、漂流滑雪、騎馬射箭於一體的特色休閑農業園區,形成聚焦效應,吸引八方遊客,領略民族美食,感受民族文化魅力。其中包括民族語言文字、民族服飾、民族建築、民族秧歌、民族舞蹈、民族體育、民族食品、民族禮儀、民族婚禮、民族習俗、民族書法、民族手工藝、民族傳統作坊等。集中打造民族風情千米長廊景觀大道,民族食品習俗一條街和民族傳統作坊(油坊、粉坊、豆腐坊、碾磨坊、醬菜坊)一條街,集中展現民族特色。







堅持農耕文化為魂,美麗田園為韻,生態農業為基,傳統村落為形;從滿族發祥、發展的脈絡出發,開發原生態民俗,挖掘歷史遺迹和文化遺產,打造民族文化景區;注重鄉土味道,保留鄉土原貌,留住田園鄉愁,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規劃格局,與周邊地區串點成線、連片成帶、集群成圈,資源共享、線路互通、宣傳互動、活動互融、市場互銷、互利共贏的香坊東部地區黃金旅遊帶和哈爾濱都市後花園。努力打造山水秀美、環境優美、生活甜美,家庭和美,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具有鮮明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以上照片,是6月5日 哈爾濱市市委宣傳部組織創建精神文明城市釆訪組到香坊區向陽鎮東興滿族村進行釆訪時候,東興滿族村舉行迎接活動而拍照。

作者唐國臻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貝勒府 的精彩文章:

現代人這些做法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滿洲爺們兒打架的規矩
滿洲人最早使用了鞋帶
滿洲人對於親屬等的各種稱謂

TAG:福貝勒府 |

您可能感興趣

哈爾濱市雙城區久援滿族村:共譜民族團結曲
北京昌平滿族村踩高蹺風俗
黑龍江美麗的前進滿族村
滿族村的那股英雄氣
中國東南沿海,竟藏著一個滿族村,居住著清朝後裔,說著北京官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