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神秘失傳,無法復原的「山紋甲」辨析考

神秘失傳,無法復原的「山紋甲」辨析考

相信對中國傳統文化頗有興趣的讀者,一定聽說過「山紋」「鎖子」與「連環」 這些名稱。

一般來說,「山紋」是指《唐六典》里提到過的唐代十三種鎧甲之一的「山紋甲」。在《唐實錄》中也有對「山紋甲」的記載:「貞觀十九年五月丁丑,營於馬首山,初太宗遣使於百濟,取金漆塗鐵甲,色邁兼金,又以五彩染玄金,製為山文甲。」宋代亦有「黑漆順水山字鐵甲」之說。

雖有典籍在案,班班可考,表面看來「山紋」與「鎖子」、「連環」之間的區別涇渭分明,但其實上這其中別有玄妙,若干蹊蹺抵觸之處隱藏其間,很值得挖掘出來細細推敲,考證一番。

官方文獻資料里的「山紋甲」圖像與文字記錄脫節

明代的寫實人物繪畫技術十分高明,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出警入蹕圖》畫卷, 篇幅宏大、精美絕倫。畫中人物形象特點鮮明、形態飽滿,細節刻畫到位,整個畫卷色彩絢麗豐富,線條流暢,對各部分結構掌握到位,就連服飾、器具等細節也十分嚴謹, 在歷史方面有極強的可信性。

「山紋甲」在《出警入蹕圖》中出現極為頻繁,但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同圖像資料相比較,明代關於「山紋甲」的官方文字記錄幾乎為零。比如在對明朝社會各類規章制度,包括皇帝上朝及出行所需,以及各級侍衛的著裝與武器佩戴,都做到事無巨細皆有明文要求的《明會典》中,我們就找不到有關「山紋甲」的記載。

在這幅《出警入蹕圖》的局部圖中,可以看到該畫面上有三人皆穿「山紋甲」

以《明會典》里的這段對日常朝會的侍衛著裝要求為例,書中道:「凡常朝御皇極門,掌領侍衛官,俱鳳翅盔、鎖子甲,懸金牌,佩綉春刀,直左右闌干首。錦衣衛將軍二十四人,明盔甲,懸金牌,佩刀,執金瓜。」「勛衛、散騎舍人四員,府軍前衛官二十員,明盔、鎖子甲,懸金牌,佩刀,夾左右陛。錦衣衛指揮一員,常服,懸金牌,列御道西。千戶二員、百戶十員,俱常服,懸金牌,列其下。錦衣衛將軍八人,明盔甲,懸金牌,佩刀,夾御道左右。又八人,明盔甲,懸金牌,佩刀,執金瓜,掖兩陛下。又四人,並神樞營大漢將軍四人,俱明盔甲,懸金牌,佩刀,執金瓜,直左右匱。錦衣衛將軍二十人,紅盔、青甲,懸金牌,佩刀,直左右品牌。錦衣衛將軍八人,紅盔、青甲,懸金牌,佩刀,直左右踏凳。」

這段文字字數不多,但是其中的各式物件的名頭就足以令人眼花繚亂,而這還僅僅只是《明會典》中相關條目的一小部分而已。如果說皇帝侍衛還只是一個小範圍的群體,他們的武器多半都是儀仗性質,難保不在別的部隊當中發現有「山紋甲」存在的話,那麼筆者就在此處將《明會典》卷一百九十二中關於明代軍器、軍裝記錄抄錄整理如下,計有:

抹金甲、青織金雲紵絲裙襕、魚鱗葉明甲、紅絨絛穿齊腰明甲、綠絨絛穿齊腰明甲、綠絨絛穿方葉齊腰明甲、綠線絛穿魚鱗葉齊腰明甲、匙頭葉齊腰明甲、青紵絲鍍金平頂丁釘齊腰甲、青紵絲黃銅平頂丁釘齊腰甲、青紵絲鍍金丁釘齊腰甲、紅絨絛穿齊腰甲、青綿布火漆丁釘齊腰甲、青紵絲黃銅平頂丁釘曳撒甲、紫花布火漆丁釘圓領甲、黑纓紅銅鏡馬甲、大葉明甲、青紵絲火漆丁釘齊腰甲、青紵絲絛穿齊腰甲、青綿布繩穿齊腰甲。

在上述這段種類繁多的明軍鎧甲名目里,卻絲毫沒有「山紋」二字的蹤跡。這種情況並非為《明會典》所獨有,在對明代北京盔甲廠生產做出明確規範的《工部廠庫湏知》里也只提到三種鎧甲的名稱,即「青甲」「紫花布甲」和「明甲」。在包括《武備志》為代表的民間或者半官方、官方的兵書中,我們也難以找到關於「山紋甲」的隻言片語。

《武備志》中摘自明代兵書《兵錄》的唐猊鎧圖。從圖像上看,該甲甲片就是山紋款式。但此甲的製作方法極為詭異,且全文再一次與「山紋」無任何相聯繫

這樣一來就不能不與同時代存在的大量的「山紋甲」具象實物圖像構成強烈的反差了。那麼其原因究竟何在?

「山紋甲」上的「山紋」真的是「山紋」?

也許有人會說,沒有對應文字記錄只是因為唐代之後的幾個朝代都不再以「山紋」之名對其進行命名。《唐六典》雖然確實是記錄下了「山紋」這個名字沒錯,但是並沒有明確無誤地留下對應的圖像,故而事實上我們並不能保證,現在大家認為的「山紋甲」就是古人所說的山紋甲。如果不先入為主地接受「山紋甲」這個概念,光看上面的甲片紋路,與其說是像「山」,不若更說像是個「人」字。

當然,也有人會說「山紋」並非是由於組成之後的表面紋路像「山」字,而是因為它的單片甲片的結構就是按照小篆的「山」字得來的,並且也正是因為如同小篆字體的特殊結構,才使其具有獨特的組接方式。但是這種說法同樣還是缺少歷史實物印證,而且在中國古代美術史的研究領域裡更是站不住腳。

《營造法式》中的「瑣子」圖樣,其外形與「山紋甲」甲片形制大致相同。蒙元時期熊忠所撰的《韻會》里對瑣子的解釋為:「物刻鏤罥結交加為連瑣文者,皆曰瑣。」鄭珍新附考:「鎖,本作瑣。」 由此可見,「瑣子」即通「鎖子」

今天人們眼中所謂的「山紋甲」甲片紋路,在現代編寫的專業美術書籍中其實有著另一個術語名稱——鎖子。《中國紋樣史》里對「鎖子」紋的解釋如下:「鎖子是由淺弧形組成三角聯環的一種幾何紋,因形如鏈鎖,故名。鎖子紋仿自鎖子甲,亦稱鎖甲、鎖骨、鎖子鎧……鎖子紋因其鏈環相勾連,而又相拱護,故有聯結不斷之意。」書中還配上了出自宋代李誡的《營造法式》中名為「瑣子」的彩畫圖樣。

沿著「瑣子紋」的這條線索再往前追溯,我們可以看到在明人編纂的《元史》里也有提到蒙元的儀衛服色中用到了「鎖子紋」。《元史》中寫道:「甲,覆膊、掩心、扞背、扞股,制以皮,或為虎文、獅子文,或施金鎧鎖子文。」《中國歷代服制服式》一書對此條記錄的解釋為:「元代的甲,多以皮製,在皮上飾以薄銅鐵片或用金塗,史稱元代『金鎧鎖子文』。」在書中又進一步地對「金鎧鎖子文」注釋道:「古代戰甲到唐、宋及元,多採用軟甲,即在軟皮革上綴飾薄銅鐵片,為美觀又常以塗金,稱為金鎧或金甲,鎖子文即薄甲片以方形連環鎖而成的一種紋飾。」雖然這兩段解釋並非完全沒問題,如「元代的甲,多以皮製」「唐、宋及元多採用軟甲」云云就有待商榷。但是筆者以為,書中對鎖子紋的應用解釋與樣式說明還是值得斟酌參考的。

或許有人會說,《營造法式》是一本宋代的建築類書籍,書中列舉的彩畫圖像與名稱全都是運用於建築裝飾的,而非甲胄兵器。僅憑《營造法式》真就足以確定「山紋甲」非「山紋」?對於這個問題,最好、最明確的回復就莫過於清人《皇朝禮器圖式》中的「親王甲」圖文說明。

十分可惜的是,《中國紋樣史》與《中國歷代服制服式》如同《武備志》一樣,都沒有給出像清《皇朝禮器圖式》里那樣圖文緊密的宋、明兩代的鎖子紋甲胄的圖釋,不然「山紋甲」的復原問題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宋代《武經總要》對具有「鎖子紋」紋飾在內的所有盔甲圖像所做的文字解釋里,也僅僅只有「貴者鐵,則有鎖甲」這樣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的記錄。

在清乾隆《平定台灣得勝圖》銅版畫系列之三的《攻克斗六門》中出現了清軍身著「山紋甲」(或者說是鎖子錦)作戰的畫面。不過,該圖像到底是畫家無心之失還是寫實而作,筆者就不得而知了

在馬來西亞檳城極樂寺中有一組天王像與中原地區流行的造型頗為不同,其鎧甲為鏈甲形制,在不同的光線與角度的下觀察,可以顯現出「山紋」的效果。這是否就是「瑣子即山紋」的可能原因呢?

極樂寺的兩尊天王像

種種疑問,不一而足,且待後人續。

本文摘自《戰爭事典024》

浴血的雙頭鷹——哈布斯堡王朝的近代興衰與七年戰爭

黃金家族的血腥內鬥——從蒙古帝國分裂到元帝國兩都之戰

倒幕第一強藩——島津氏薩摩藩維新簡史

鎧如連鎖,射不可入——中國傳統山紋、鎖子、連環鎧辨析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將星北斗照幽燕,楊六郎固守鐵遂城
一代將星藍玉的橫空出世,捕魚兒海之戰比肩衛青、李靖
計劃取代俄軍現裝備的AK-12突擊步槍
北洋時代第一奇人,「狗肉將軍」張宗昌發跡史
以「唐刀」之名 傳承中華傳統五金製造工藝

TAG:戰爭事典 |

您可能感興趣

茶界失傳已久的「武功秘籍」,三招見真章
土山屯大墓中出土一件神秘文物,破解了失傳千年「溫明」的秘密!
即將「失傳」的符咒古書,道家的法寶,玄虛、神秘,離奇又具民俗
馬王堆漢墓出土一本失傳古籍,堪稱無價之寶,還糾正《史記》錯誤
象棋史上極其罕見的讓士相全,秘笈已失傳!
盲派即將失傳命理真口訣:正印,偏印之精華論命
探究鬼谷子之失傳兩節
失傳兩千年的文物,如今技術無法複製,國外稱之為「神劍」
韓信三篇神奇兵法,目前已失傳,應秘藏在這座不被人注意的古墓里
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有多神奇,專家也無法解釋原理,為何會失傳
鶴山鎮出土魚型銅印,印文是失傳的巴蜀圖語,專家說:難搞明白
神奇的地眼法術能克邪物,可能已經失傳!仙凡靈異經歷
韓信三篇神奇兵法,目前已失傳,應秘藏在這座不被人注意的古墓里 ?
八字算命「口訣」《失傳》
博人傳:新希秒殺木葉忍者,梅爾塔太弱,八門遁甲真的失傳?
狗拳法唯一傳人,防守無人可破,如今面臨失傳
明朝末期,一種神奇的蝴蝶杯失傳,經過研究它的原理是這樣的!
米芾失傳神作《舞鶴賦》驚現書壇,真假莫辨
傳說中的「魔鏡」!失傳一千年,如今技術已無法複製!
中國最神秘莫測的法術,可對抗老外洋槍洋炮,可此絕技如今卻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