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對於校園欺凌,請別輕描淡寫

對於校園欺凌,請別輕描淡寫

編者按:如果你「不想睡」或者「睡不著」,歡迎繼續閱讀。

這裡或許有個文藝片,這裡或許有個恐怖片。不知道你會悶到睡著,還是嚇得更睡不著。

今晚聊聊校園霸凌。

一、從校園欺凌說起

根據2017年1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月至11月,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提請批准逮捕的校園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881人。

2017年5月20日,中國應急管理學會校園安全專業委員會在中南大學舉辦「社會風險與校園治理」高端論壇中,正式發布《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

根據《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在校園中,語言欺凌行為發生率明顯高於關係、身體以及網路欺凌行為,佔23.3%;絕大多數欺凌者也是被欺凌者;關係欺凌的長期性、反覆性特點明顯;隱瞞校園欺凌事實成為被欺凌學生的「第一選擇」;校園欺凌主要來源於同班同學;男生是欺凌行為的主要參與者。

校園欺凌的手段逐漸增多,行為數量逐年增加,已成為社會無法迴避的問題。

不僅在中國如此,包括美國、英國、日本在內的其他國家也普遍存在著「校園欺凌」的現象,尤其在日本,「校園欺凌」已經成為許多中小學生「不登校」(既不是因為生病,也不是因為家庭貧困,但卻不去學校的現象)的重要原因。

在《日本校園欺凌現象研究》一文中,作者經調查指出,日本校園中廣泛存在著以誹謗嘲笑、無視排擠、惡作劇、刻意刁難、發送惡意信息、打人等多種類型的校園欺凌(劉雅夢:《日本校園欺凌現象研究》,第36頁 )。

而由於許多學生很難界定「鬧著玩」與「校園欺凌」二者的區別,因此往往在造成嚴重後果時才能意識到自己是「欺凌者」或「被欺凌者」。

在反思「校園霸凌」問題上,日本出現過許多優秀作品。

由中島哲也執導,松隆子主演的《告白》

由古澤良太編劇,石川淳一、城寶秀則執導,堺雅人、新垣結衣主演的《legal high》

這些作品都致力於探討校園欺凌現象的成因,表現形式,以及解決手段,對於社會現實而言,影視作品中的許多衝突情節也許過於極端,過於理想主義,但單就種種校園欺凌的表現形式而言,無論對「校園欺凌」再如何重視,都不會顯得極端。

2016年上映的《聲之形》是京都動畫根據大今良時的同名漫畫改編的劇場版動畫,由山田尚子執導。

作品主要講述了先天性聽覺障礙的少女西宮硝子,在六年級轉校後,多次努力嘗試與同學交流相處,不僅無果,反而成為「校園欺凌」的受害者,後終因無法忍受,再次轉學。而帶頭欺凌硝子的實田將也,在硝子轉學後被校方認定為欺凌事件的唯一負責人,成為被所有同學孤立、欺凌的對象,遭受摯友背叛,飽受打擊。

升入高中後,將也對周邊的人、事產生了認知障礙,試圖自殺,未遂。後來,將也偶然與硝子重逢,將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所作所為彌補當初硝子所受到的傷害,但這一行為卻無法獲得其他小學同學的認同。

當年的矛盾在多年後又一次被舊事重提,自我厭惡的硝子選擇自殺,而將也在阻止硝子時,不慎從陽台跌下。康復後,硝子與將也都開始努力接受自己,修復與朋友的關係,重新認識世界。

儘管動畫中劇情衝突較為劇烈,但是結局並沒有沿著劇烈的衝突慘烈收場,最終仍是讓動畫中的諸多角色前嫌盡釋,共建美好未來。

《聲之形》擁有非常深刻的出發點——校園欺凌,也擁有十分容易令人產生共鳴的結局——理解並接受自己,同時還擁有多個值得被探討的話題,如「如何打破交流的屏障」,「如何彌補年少的過錯」,「如何讓贖罪不是自以為是」,但很可惜,動畫作品中用以解決矛盾,使眾人獲得「救贖」的方式仍然是「少男少女間朦朧的感情」,這使整部動畫作品在深度上頗顯不足,殊為可惜。

被欺凌的硝子與被欺凌的將也

二、不宜輕描淡寫的沉重性

相比於漫畫原作,動畫版的《聲之形》在許多深層問題上草草帶過,幾個交替鏡頭,幾句無關痛癢的對白,這種刻意或是不經意的「輕描淡寫」使動畫相比於漫畫牽強了很多。

例如,漫畫中強調了實田將也起初欺凌西宮硝子的原因,不僅僅是硝子本身的聽覺障礙,而是將也在「小升初」之際,試圖用「欺凌硝子」這一行為使他自己擺脫「需要成長」「不想長大」的矛盾性,通過欺凌行為釋放壓力,逃避壓力,重新成為班級中心,仍然扮演「孩子王」這一角色。

但在動畫中,這一複雜的心理過程被簡化為將也毫無根源厭惡硝子的幾個畫面。

硝子嘗試和將也成為朋友,但失敗了

又例如,在與硝子重逢後,將也其實有過一段坦白,認為自己在硝子走後的一切遭遇是由自己肆意妄為造成的,他不想這樣行屍走肉地生活。對於當時欺凌硝子這件事,他感到非常後悔。

漫畫中也在此處進行了點題,將也認為,曾經年少不懂事,只會用「互相傷害」作為傳達聲音的形式,而現在的他,希望能夠了解硝子的「聲音」。但很可惜,這一段在動畫中也被刪減,並且直到末尾,動畫中也沒有真正交待將也決定彌補「贖罪」的心理變化,僅僅是讓將也認真地致歉。

而動畫中對於整個故事線索的提煉,也局限於「成為朋友」:硝子試圖和將也成為朋友,將也試圖和硝子成為朋友,永束和真柴試圖和將也成為朋友,植野希望朋友之間的關係都能回到過去。

相比於漫畫原作,這種「成為朋友」的敘述方式實在太過淺薄,不僅不能凸顯出原作中眾人不同的性格與出發點,也不能解釋許多衝突爆發的原因,反而是讓複雜的劇情歸因於簡單的「願望」,略顯粗糙。

在動畫中被反覆強調的只有「朋友」身份

再例如,關於硝子的母親西宮八重子。在漫畫原作中,母親的戲份較重,作者十分細緻地展現了硝子母親的性格成因,徹底撫平了讀者之前對母親的一切怨氣與誤解,可以說是原作漫畫中一個非常精彩的爆點。母親對硝子與結弦兩個女兒的愛與教育都體現在這一段刻畫中,並且與前畫中的許多細節一一呼應。

同時,這個角色也是故事成立的重要原因。正是硝子母親的出現,讀者才能意識到,為什麼將也在重逢硝子後所做的一切是杯水車薪乃至沒有意義的,為什麼將也努力贖罪、彌補,都不能消弭將也自己的痛苦。

但很可惜,在動畫中,關於母親的戲份大部分被刪除了,只給觀眾留下母親略顯不近人情的印象,觀眾也很難從劇情處理中理解將也複雜矛盾的心態。

動畫反覆渲染著硝子與將也之前對彼此的好感,其實是在逃避漫畫原作所試圖探討的課題。

結尾中向將也道歉的硝子母親

再例如,動畫刪減了許多次要人物的戲份,使次要人物在動畫中顯得多餘,一個較為明顯的例子是真柴智。

在漫畫中,真柴智試圖和將也成為朋友,因為真柴智認為將也是一個怪人,他希望能夠通過和怪人成為朋友,從而找到一種正常感,這是真柴智的初衷。

他在漫畫原作中其實是與男主角實田將也形成鏡面的人物,真柴智曾經遭受過欺凌,敢於面對並且反抗欺凌,同時也厭惡欺凌他人的人。面對同樣的欺凌行為,真柴智和將也選擇了完全不同的處理方式。漫畫將這種對比呈現給讀者,也是在為將也的行為做出注釋。

但很可惜,在動畫中,真柴智成為了確切意義上的花瓶,被將也斥罵為「多管閑事的局外人」所以離開,再以「朋友」的身份和將也修好,對於劇情而言並沒有太多意義。

在動畫中存在意義稀薄的真柴智

相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但都具有一個共同點:動畫並沒有將漫畫原作中的重要主題呈現出來。

或許是考慮到受眾,或許是限於「校園」「友情」「愛情」的標籤,或許是想要表達的事物太過雜亂以至於喧賓奪主,《聲之形》動畫版更像是用輕描淡寫的語氣講了一個青澀的校園友情愛情故事。而漫畫原作,則在刻畫社會現實、反映人性本質上,更為直截了當,更為一針見血。

三、細節精巧

儘管有缺陷,但動畫作品在細節呈現上仍是十分精巧的。

在經受欺凌後,男主角實田將也生活得頹喪且落魄。但動畫中想要呈現男主角落魄其實並不容易,由於畫風的限制,即便男主角穿著松垮的T恤,頂著鳥窩頭,在動畫中也很容易呈現出「放蕩不羈」的美感,所以在動畫中,出現了許多精巧的細節。

在整部動畫中都沒有放好的衣服領標

皺皺巴巴的制服

同時,《聲之形》動畫版也會往往通過一些前後相似的細節來讓讀者理解人物關係,避免使用過多鏡頭造成拖沓感。將也為結弦打傘,自己暴露在傘外邊淋雨,這成為結弦嘗試諒解將也的開始;硝子為植野打傘,自己暴露在傘外邊淋雨,這成為二人關係改善的開始。

十分相似的兩個鏡頭

延續了漫畫中的表現手段,《聲之形》動畫版在呈現實田將也的主觀世界時,也用了將旁人臉上「打叉」的方式,暗示外界的人、事對於實田將也而言是缺乏真實感、不重要、無法碰觸的。當有人被將也接納時,Ta臉上的叉將掉下,成為能夠與將也進行實質互動的人。「叉」是否存在是實田將也判斷能否與對方進行實質交流的重要標準,也是表現實田將也心理變化的重要手段。

在遭受校園欺凌與朋友陪伴後徹底封閉內心,自我厭惡,無法面對他人的實田將也,其實在通過向硝子贖罪這一行為,拯救硝子,也使自己在這一過程中獲得救贖。

其他人、「叉」掉落的真柴智、結尾時所有「叉」都掉落

而在表現西宮硝子自殺的一段鏡頭中,動畫也呈現了極為出色的鏡頭語言,整個過程有著極強的視覺衝擊與心理暗示。

在陪伴母親、妹妹與將也度過快樂的篝火節後,穿著和服的西宮硝子爬上陽台準備自殺,夜風將硝子的頭髮、衣角吹起。

動畫採用交替的鏡頭呈現望著煙花,相對靜態的硝子,與試圖阻止硝子、從外屋摔進裡屋,相對動態的將也,之後運用飄動的窗帘隔開將也與觀眾的視野。

窗帘尚未飄起時,觀眾與將也試圖阻止硝子的心情是一致的,窗前飄起,遮擋硝子身影時,觀眾與將也內心的絕望與恐懼是一致的,而當窗帘落下,硝子的身影消失無蹤,只剩下仍然璀璨的煙花時,觀眾和將也的情緒都達到了頂峰。

四、人皆有過

回到作品本身,儘管作品試圖探討的許多問題都被「校園戀情」模糊了焦點,但觀眾仍能窺見一些藏在和平外表下尖銳感。

從六年級西宮硝子轉入班級,到結局所有人都寬恕彼此,這一長長的過程中,所有人都是有錯的,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也沒有人可以站在道德立場譴責他人。

實田將也帶頭欺凌硝子,多年後自以為是地贖罪,彌補自己的愧疚感與罪惡感,試圖解開自己頹喪生活的死結。但在遊樂園事件前,將也從來沒有認真地理解過硝子,也沒有真正理解其他人,只是自顧自壓抑地活著,嘗試用受苦的方式將西宮硝子作為自己的責任,實質是一種自我滿足。

植野直花出於對將也的好感,加入了欺凌硝子的行列,並在多年後仍然直言討厭硝子。植野一直將當年將也被欺凌,與朋友反目的原因歸結於硝子,並一廂情願地想讓朋友之間的關係回到起初的狀態。

她口口聲聲對將也有好感,卻沒有在將也被欺凌時挺身而出,也沒有嘗試理解後來的將也,僅憑著對兒時生活的執念行事,以至於造成了硝子自殺,將也險些喪命的嚴重後果。

佐原美代子在小學時可以成為那個唯一將硝子帶出深淵的人,但卻因為懦弱膽怯最終屈服於大眾,並在重逢後仍然沒法鼓足勇氣與硝子相處,想要維持一種表面上的平和,在遭遇困難時唯一的行為便是逃避;

川井未希的內心只有自己,抱著優等生的想法高高在上,自以為甜美可愛,旁觀一切罪惡,是欺凌行為的幫凶,卻試圖撇清自己置身事外。

沒有人是無辜的

而作為受害者的西宮硝子,其實也並不是完全無辜的。作為欺凌行為的受害者,她的確是值得同情,值得憐憫,而欺凌行為的實施者也絕對是必須被譴責懲罰的。但作為普通人而言,西宮硝子也並未以正常人的標準去衡量自己。

從植野直花的視角看來,硝子並沒有嘗試理解別人,或敞開心扉讓別人理解她;硝子只是在遇到所有交流障礙時再三道歉,迴避問題,迴避交流;硝子常常自動將自己代入受害者的一方,利用權威來為自己的行為開路,如求助於老師、家長。

植野的看法當然是偏激而片面的,但硝子確實出於自卑與對自己的強烈不認同產生了極度悲觀的情緒,她的性格使所有與她相處的人都產生了不由自主的「負罪感」,而這種「負罪感」很多時候是毫無來由的。

她先天性聽力障礙並不是她被欺凌的真正原因,而由此產生的性格問題,才是造成諸多嚴重後果的主要因素。長大後的硝子也並沒有改變這一切,在面對旁人的努力時,硝子甚至無法像小時候那樣喊一句「我也在努力啊」,反而是用極端的方式逃避現實,認為只要自己死去,所有的矛盾就可以不復存在,這種由自卑產生的極度自我厭惡才是硝子悲劇的本源。

這種極度的自我厭惡也是實田將也一直以來的心理問題,而實田之所以會在許多衝突之後,開始選擇理解硝子,而不是自我滿足地繼續「贖罪」,正是因為實田終於明白了硝子對自身的厭惡,也開始明白對硝子的真正拯救應該從何做起。與其說實田用拯救硝子來使自己的存在有了真實感,不如說實田與硝子實則是在相互救贖。

面對植野的和解舉動,硝子選擇了坦白,但未被對方理解

但無論如何,這一切都不是造成欺凌的理由。欺凌本身所懷揣的巨大惡意是毫無根由、毫無依據,且絕對無法被原諒的。

無論在校園、工作單位或是社會中,欺凌行為都是普遍存在的。欺凌的手段層出不窮,受害者的心靈相比於身體更加千瘡百孔,許多欺凌行為的受害者隨著年齡、能力、社會地位的提高,又轉換身份成為了欺凌者,這種惡性循環所造成的危害看似不起眼,實則在用細微的方式腐蝕各種道德與規範。

在欺凌行為中,欺凌者是錯的,旁觀者是錯的,默不作聲擔心禍水東引的人是錯的,隨波逐流永遠漠不關心的人是錯的。

故事的最後,《聲之形》並沒有告訴我們聲音的形式究竟是怎樣,或許作者也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但所有觀眾都知道:

聲之形,絕對不是以校園欺凌的形式。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 的精彩文章:

球員猝死再引中國足壇反思:體檢太業餘,訓練場救護仍需加強
上影節日本片單公布最終波:饞涎欲滴,想直接住進電影院
中國將啟動第三批航天員選拔:共10到12名,女性2名左右
人民日報:國乒不需要「養狼」計劃,而是共同豐富乒乓文化
劉國梁點評世乒賽:女乒人人鑽研打日本,國乒主力年齡老化

TAG:澎湃 |

您可能感興趣

堅決對校園欺凌說「不」
如何平等對待差異,讓這部輕鬆搞笑的校園動畫來告訴你
除了對校園欺凌說不,我們還能做什麼
向「校園欺凌」說「不」
反對校園欺凌的手抄報
拒絕「代寫論文」 莫以失信告別校園
對職業感到迷茫,除了重返校園還可以做什麼?
校園欺凌,躲不過就勇敢面對
拒絕校園暴力,預防校園欺凌——向校園欺凌說「不」
原創:拒絕校園欺凌,還校園一片凈土!
最甜校園異國戀 校服到婚紗愛情或許就是這麼簡單
爆笑校園:斑花自己去蹭樹皮,校花就有工具,獃頭為何要區別對待
幾部甜膩校園文,輕鬆不複雜,純潔又帶點小曖昧,看著超贊的說~
論女頻校園文怎麼寫
爆笑校園:請服務員絕對不能請這樣的,不然你的店遲早要倒閉!
絕對不容錯過的校園暖寵文來嘍,讓你有一段美好的校園愛情回憶~
面對校園霸凌,除了告訴孩子不再軟弱,還能做什麼?
爆笑校園漫畫:獃頭羞澀無比的對旺財訴說著,呆爸要他相親?
誰說校園劇就一定就要戀愛?這部劇讓你重新認識校園劇!
告別校園稚嫩